2024年医疗X线探测器市场发展报告

1十年耕耘,造就国产数字化X线探测器龙头

1.1国产探测器龙头,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

公司是一家以全产业链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生产商,主要从事数字化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球管等新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工业无损检测、安检检查等领域。公司通过向全球知名客户提供更安全、更先进的X线技术,助力其提升医学诊断与治疗的水平、工业无损检测的精度或安检检查的准确率,并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24年医疗X线探测器市场发展报告

公司创立于2011年,同年成功研制出中国大陆第一款国产非晶硅TFT传感器和基于该传感器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公司深耕X线探测器行业十余年,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从医疗到工业的行业横向发展,再到以全产业链技术发展为导向,推进从探测器延伸至其他影像链核心部件的纵向发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探测器出货总量超30万台。

2024年医疗X线探测器市场发展报告

公司核心产品为数字化X线探测器,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术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数字化X线探测器是典型的高科技产品,属于“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公司量产的产品包括平板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并已掌握非晶硅、IGZO、CMOS 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根据探测器工作模式的不同,可分为静态探测器和动态探测器两类,二者有各自特定终端场景。目前静态数字化X线探测器主流应用场景为静态拍片诊断,主要用于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和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FFDM)。

动态数字化X线探测器主流应用场景为动态影像诊断、术中透视成像及治疗辅助定位,主要用于数字胃肠机(DRF)、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C型臂X射线机(C-Arm)、齿科CBCT及放射性治疗的相关设备。此外,探测器还可用于工业领域,电池检查、铸件检测、集成电路检测等等,2022年,公司多个大客户的多项产品继续保持良性增长,齿科探测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收入突破3.8亿,工业探测器销售收入突破2.3亿。公司核心客户资源强大,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公司下游大客户主要集中于医学影像领域,全球主要医疗影像设备公司GE、西门子、飞利浦、富士、柯尼卡均为公司客户。非医疗领域上,公司工业级探测器客户包括正业科技、宁德时代等,将服务领域延伸至锂电池的内部无损检测,依托广阔的工业探测领域开拓新增长格局。

1.2公司核心团队产研经验丰富,股权激励再增信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公司创始人。2023年9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终止,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顾铁、曹红光、邱承彬、杨伟振四人变更为顾铁。截至2023年9月13日,顾铁直接持有以及通奕原禾锐、上海常则、上海常锐控制的表决权数量为25,756,469股,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5.31%。

2024年医疗X线探测器市场发展报告

公司核心成员兼具首创性的产品研发和产线建设经验,X探测器及上游核心部件的研发涉及多学科交叉,强大的技术背景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高管层曾就职于消费电子龙头(苹果)、半导体产业龙头(高通)、同时,公司技术人员多元的技术背景也有助于提高公司技术的可迁移度,从而有望向其他领域延伸。

公司高管过往任职履历:

Tieer Gu博士学位。历任光学影像系统公司研发工程师、工程部经理,通用公司医疗系统和珀金埃尔默项目经理、运营经理、产品工程部总监,通用全球研发中心(上海)总经理,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4-2019年,历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2019年7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

Chengbin Qiu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侯选人。历任加拿大利通系统公司副经理、高级制程开发工程师,光学影像系统公司项目经理、主任研发工程师,珀金埃尔默项目经理、主任研发工程师,高通公司项目经理、主任研发工程师,苹果公司主任平板工艺整合工程师,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资深经理。2011-2017年,历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和首席技术官;2017年7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和首席技术官。

曹红光硕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职称。历任兰州铁路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医药科技公司医械部总工程师,北京恒瑞美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北京国药恒瑞美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TCL医疗放射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科学家。2012-2019年,历任公司董事、董事长;2019年7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杨伟振专科学历,中级技术职称。历任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研发总监。2011年-2014年,历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14年至今,任公司董事。金松本科学历。历任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等职务。现已退休。2023年5月至今,任公司监事。

方志强博士研究生学历。历任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系统工程师、上海三埃弗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硬件研发部经理。2011-2017年,历任公司资深硬件工程师、系统研发部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监、研发中心总监、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2020年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及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Richard Aufrichtig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物医学博士(Ph.D.),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历任珀金埃尔默研发副总裁、万睿视影像研发高级总监、RadixView首席执行官。2018-2022年,担任公司销售高级副总裁;2022年4月至今,任董事、销售高级副总裁。高永岗博士学位。历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现任中芯聚源私募股权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协会创会理事,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等。2020年1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黄翌敏博士研究生学历。历任上海现代先进超精密制造中心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门主管。2011-2022年,历任公司高级硬件工程师、韧件总工程师、硬件研发部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监、研发二部总监、研发中心副总裁;2022年2月至今,任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2023年11月起,兼任公司副总经理。

林言成博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研管理人员。2011-2017年,历任公司技术经理、电子部经理、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2017-2022年2月,历任公司电子研发部副总监、总监、研发中心三中心总监、硬件研发分中心助理副总裁,2022年3月至今,任公司硬件研发分中心副总裁。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未来长期发展信心。公司2023年10月13日发布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不超过455名激励对象授予权益300万份,包括1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3.74元/股,分两个归属期,归属比例均为50%)和20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227.47元/股)。本次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20/10.00亿元。

1.3探测器收入持续增长,自研部件带动毛利率提升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64亿元,同比+20.31%;归母净利润6.07亿元,同比-5.27%;扣非净利润5.91亿元,同比+14.43%。2024年Q1,奕瑞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91亿元,同比+11.48%;实现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1.88%。

从应用领域来看,医疗为公司X线探测器主要应用领域,工业领域增速明显。医疗领域产品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占总营收比重80%以上,且规模以较为稳定的增速持续增长。医疗系列中,普放系列为主要产品,但随着齿科系列的迅猛增加,普放系列占比下降明显,自2020年的93.7%降低至2022年的64.8%。2020年下半年,公司齿科产品完成首批批量交付,后发展迅速,2022年齿科产品实现营收3.8亿元,在医疗系列产品营收占比31.2%。工业系列产品增速明显,自2020年的0.6亿元营收增长至2022年的2.3亿元,CAGR为95.79%,占比自2020年的8.11%提升至2022年的14.85%,增长6.74pct。

高毛利产品持续放量,推动公司毛利迅速增长。动态探测器的毛利率显著高于静态探测器的毛利率。2023年,公司探测器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2.46个百分点,主要系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此外,2023年公司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收入及核心部件销售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收入分别同比+134.49%和154.95%。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位,其他费用率呈下降态势。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2.63亿元,同比+10.02%。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体现在:1)继续对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等核心技术进行完善;2)加大对CMOS探测器、TDI探测器、CT 探测器、SiPM探测器、CZT光子计数探测器等新型探测器的研发。

2探测器:X光探测器龙头登顶之路

2.1探测器全球市场规模22.8亿美元,全球五强占据半壁江山

2.1.1X线探测器是影像设备之“眼”,高技术壁垒数字化X线探测器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将X射线转换为电荷,并最终数字化为医学图像。X线探测器原理,以非晶硅探测器为例,非晶硅探测器主要由闪烁体、光学传感器和电荷读出电路等构成,当有X线入射时,位于探测器表面的闪烁体将透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转换为可见光,闪烁体下的非晶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阵列又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再经信号放大、A/D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形成X 线数字影像。

根据光电转化过程的不同,X射线探测器可以分为间接型和直接型探测器。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闪烁体转化为荧光信号。目前,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采用的能量转换方式以间接转换为主。间接型X射线探测器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光学镜头以及接收电信号的装置组成。由于间接型X射线探测器比直接型X射线探测器造价便宜、性能稳定且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动态扫描检测诊断,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平板X射线探测器中。

2.1.2平板探测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技术产品增速更快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医疗X线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除CBCT)已从2015年的217.6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8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70%,根据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6.1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79%。

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中国X射线平板探测器行业市场规模85.46亿元,增长率为7.91%。2023年H1中国X射线平板探测器行业市场规模63.96亿元,增长率为8.64%。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2021年全球探测器的市场规模为22.8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3亿美金。

非晶硅仍是市场主流,CMOS、IGZO、柔性基板等市场增速较快。根据Yole出具的报告《X-Ray Detectors for Medical, Industrial and Security Applications 2019》,2018年非晶硅探测器和CMOS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0.85亿美元和2.45亿美元,并预计2024年非晶硅探测器、CMOS探测器和IGZO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11.18亿美元、5.10亿美元和2.36亿美元,从2018-2024的预期增长来看,IGZO和CMOS产品增速较快,。非晶硅探测器市场规模较为稳定,IGZO和CMOS探测器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医疗领域是X线探测器最主要的应用领域。XR设备全球市场保持稳定增长。XR设备根据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X射线机(GXR)和介入X射线机(IXR),GXR包含常规DR、移动DR、乳腺机及胃肠机;IXR主要为C形臂X射线机。根据灼识咨询,2020年全球XR设备市场规模约120.8亿美元,预计2030年XR市场规模将达到202.7亿美元。2020年,中国XR市场规模约123.8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

根据Eshare医械汇测算,2022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630亿元,其中超声、CT、MRI、XR、MI设备占比分别为30%、23%、23%、20%、4%。从医疗影像业务发展来看,CT是国内厂商重要市场。从招标采购金额来看,国内CT设备市场规模最大,采购金额达到128亿元,其次是DSA设备,达到了48.8亿元,DR设备为40亿元。

2.1.3探测器国产化进展较快,高端市场仍被海外占据技术壁垒叠加客户壁垒使得目前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市场供给相对集中,国外巨头主要包括万睿视和Trixell,本土企业主要包括奕瑞科技和康众医疗。根据IHS Markit 统计,在医疗领域,全球前三大探测器供应商市场份额超过50%。X线探测器行业产业转移,国内厂商逐步破局后来居上。数字化X线探测器行业正在经历“欧美-日韩-中国”产业转移过程。奕瑞科技于2011年设立后,成功研制出国产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并实现产业化,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一定市场地位和份额。以奕瑞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厂家,拥有较高的产品竞争力与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同时具备各细分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布局,凭借自主创新能力和本土化服务优势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随着行业产品、技术的革新,以公司为代表的行业新进入者不断在技术和商业上挑战传统巨头。根据IHS Markit以及康众医疗的招股书,2019年医疗和宠物医疗产品国产化率为34.68%。

根据传感器材料的不同,采用间接转换方式的传感器包括非晶硅平板探测器、CMOS探测器、IGZO探测器和柔性基板探测器。非晶硅是目前最主流的X线探测器传感器技术,具有大面积、工艺成熟稳定、普通放射的能谱范围响应好、材料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可同时满足静态和动态探测器的需求。

2.2公司率先国产,从国内龙头走向全球龙头

奕瑞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在多项产品技术指标上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在IGZO、柔性、非晶硅平板探测器领域,公司已经实现了多项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公司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设计和制程技术、CT探测器技术、闪烁材料及封装工艺技术、读出芯片及低噪声电子技术、X光智能探测及获取技术及探测器物理研究和医学图像算法技术。通过研发投入,公司已经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报告

2024-06-25
下一篇

2024年可交债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