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命科学与半导体耗材行业报告:昌红科技成长与扩张分析

1 昌红科技致力于精密模具设计制造领域,从中国走向世界

1.1 公司成立二十三载,致力于精密模具设计制造领域

昌红科技聚焦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及耗材以及半导体晶圆载具三大核心领域。昌红科技成立于2001年,至今已积累了长达23年的卓越工程技术经验,不仅提供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更拥有卓越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实力与卓越的注塑工艺,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到精密模具智能化制造、自动化集成以及多样化注塑成型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目前重点聚焦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及耗材和半导体晶圆载具三大核心领域,为客户提供精准匹配的精密模具及产品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1.2 公司核心管理层拥有多年产品研发经验,确立公司产品的优势地位

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38.02%。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焕昌先生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9月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评为“龙岗区科技先进工作者”;2004年3月被聘为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工业通用设备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12月被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乡镇企业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技创新质量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截止至2024年4月25日,李焕昌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02,455,400股,占公司总股本38.02%。其中,李焕昌持有公司股份202,192,900股,占公司总股本37.97%;李焕昌之妻王国红持有公司股份262,5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5%。

1.3 受产品销售减少原因的影响,公司2023年业绩承压,后续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2023年公司业绩相对承压,公司后续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下降24.18%,我们认为系2023年核酸检测需求量下降,上海力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所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下降75.31%。2024年Q1公司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下降18.11%,环比增加21.45%。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同比下降21.01%,环比增加232.23%。

盈利能力上,在产能利用率较低水平下,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26.67%,同比下降1.55 pct;公司2023年净利率为1.89%,同比下降8.34pct。2024年Q1毛利率为28.40%,同比下降1.60 pct;公司2024年Q1净利率为9.14%,同比下降1.12 pct。

在费用率方面,公司整体费用率略有增长。2023年公司主要费用率22.40%,同比增长6.79 pct;其中销售费用率2.27%,同比下降0.01 pct,主要原因系销售人员薪酬、广告、展览费用等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管理费用率12.72%,同比增长3.62 pct,主要原因系2023年内折旧及摊销费和股权激励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等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研发费用率6.47%,同比增长1.66 pct,主要原因系2023年研发设备折旧费和股权激励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等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0.94%,同比增长1.52 pct,主要原因系2023年因美元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1.4 公司业务涵盖办公自动化、医疗器械和半导体等多领域

公司业务为医疗器械及高分子塑料耗材领域、办公自动化(OA)设备领域以及半导体领域提供精密模具和产品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医疗器械及高分子塑料耗材业务主要为客户与市场提供基因测序、生命科学实验室、辅助生殖及IVD诊断产业链的耗材和试剂以及标本采集&处理系统服务;OA设备产品主要为客户提供打印机、复印机核心精密结构件、引擎部件以及整机组装;半导体领域主要为客户提供半导体载具和洁净包装物等产品,鼎龙蔚柏是半导体晶圆载具的专业供应商,致力于为半导体制程提供全方位、高精度的承载、运输产品,完善半导体领域塑料应用耗材产业链。

2024生命科学与半导体耗材行业报告:昌红科技成长与扩张分析

2 公司在精密注塑领域沉淀多年,注塑业务和模具业务稳定增长

2.1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预计2026年我国模具市场规模将达到4445亿元

在工业生产领域,模具的应用广泛。模具作为一种专业工具,旨在制造成型物品,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改变成型材料的物理状态来加工并塑造物品的外形。在工业生产领域,模具的应用广泛,涉及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多种工艺,从而生产出各类所需产品。模具制造能力不仅彰显了一个国家在精密制造与工业设计方面的实力,更是衡量该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性指标。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在多个行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赋予材料精确尺寸和形状的加工工具,模具在电子、汽车、电气及通讯等多个行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且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有高达60%至80%的零件是通过模具成型技术实现的。尤其在汽车制造业中,模具的地位更为突出。超过95%的零部件均依赖于模具进行成型,一辆普通轿车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到1000至1500套冲压模具。因此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其在推动工业发展、提升制造品质及效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模具可根据成型方法、成型材料、加工精度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模具作为工业制造中的关键工具,其分类依据多元且严谨。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模具可细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以及锻压模具等类别,并适用于不同的成型工艺,具有独特的加工特点和应用领域。也可根据成型材料的不同,将模具分为加工金属材料的模具和加工非金属材料的模具两大类,这些模具适用于不同材料的加工需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此外还可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将模具分为高精度模具和普通模具两大类,高精度模具通常指模具误差在±2μm内的模具,这些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对精度要求很高,能够确保产品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预计2026年我国模具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445亿元。鉴于模具在批量生产制件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包括高效的生产效率、卓越的一致性、低能耗和低耗材消耗,以及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的制造能力,因此模具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制造领域,如机械、电子、汽车、家电、信息、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以及能源等行业。据前瞻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模具制造业的下游应用中,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占据显著地位,分别占据了34%和28%的市场份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零部件的95%和家电零部件的90%均是由模具制造而成,而在消费电子、办公用品、电器以及包装品等众多产业中,高达80%的零部件亦是由模具孕育而生。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模具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约为3688亿元,同比增长了5.61%,并预计至2026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4445亿元。

2.2 精密注塑制品需求日益增长,在塑料制品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在制造业中,冲压模具、铸造模具、锻压模具、橡胶模具和塑料模具这五种模具类型应用尤为普遍。昌红科技主营模具产品为针对非金属材料的塑料模具,该类产品主要依赖于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生产。此外公司在高精度模具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制造方面,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塑料模具市场快速发展,占据了模具市场近45%的比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战略的不断深化实施,以及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工业的蓬勃发展,塑料模具市场迅速崛起,占据了模具市场近45%的比重,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领域。紧随其后的是冲压模具和铸造模具,两者在市场中分别占据约37%和9%的份额。这一现象凸显出模具质量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深远影响,其中精密模具的质量更是决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关键要素。

注塑工艺的产品相对具有结构复杂、强度较高、精度较高等优势。精密塑料件的制造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精密制造与测量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塑胶材料加热为半固态后,可通过注塑、吸塑、吹塑等不同成型工艺加工成特定尺寸的产品,其中使用注塑工艺的产品具有结构复杂、强度较高、精度较高等优势。

2021年我国注塑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463亿元。随着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注塑制品在塑料制品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注塑成型技术亦取得了显著进步与提升,同时注塑产业整体规模亦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至2021年,我国注塑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46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6%。与此同时,注塑制品的产量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总产量达到3072万吨,较2020年增加177万吨,同比增长率达到6.1%。

塑料制品以其“轻量化”的特点逐渐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下游行业替代传统金属零件。随着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塑料制品正以其“轻量化”的特点逐渐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下游行业替代传统金属零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塑料制品因其密度小、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耐磨性、减震降噪性和自润滑性等诸多优势,使得其在许多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无法胜任的场合中得以广泛应用。伴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塑料加工工艺的提升,塑料部件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将进一步深入。

目前OA设备中塑料结构件与外观件的比重已经占到了55%。以办公自动化(OA)为例,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属于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计算机等,一般由塑料件、五金件和芯片等组成,其中塑料制品主要包括外观件和结构件,其成形方法一般为注塑成形。目前OA设备中塑料结构件与外观件的比重已经占到了55%,并且呈现出逐渐增大趋势,有力推动了精密塑料模具行业的发展。

2019年中国OA设备塑料模具市场规模35亿-40亿元。中国已经是OA设备及耗材的主要生产国,60%以上的复印设备、40%以上的影像打印设备在中国制造,近年来,中国移动设备销售量不断增长,包括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网本、便携式消费电子设备等,并且世界OA设备主要厂商在中国大量采购部件均使得OA设备模具发展迅速。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OA设备市场规模约为848亿元。而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估计,2019年中国OA设备塑料模具市场规模将保持在35亿-40亿元左右。

2024生命科学与半导体耗材行业报告:昌红科技成长与扩张分析

公司模具业务上具有制造周期短、精度高、寿命长等优势。公司模具业务具有高效的制造周期、卓越的精度表现以及出色的使用寿命等优势。公司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研发以及自主创新等方式,公司成功研发出了大尺寸模具一模多穴技术,并运用独特的热处理方法,显著提升了模具的生产寿命,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维持稳定的刚性和韧性,因此在模具制造周期、模具精度、使用寿命以及一模多穴生产效率等方面,公司均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3 公司拓展高分子塑料耗材业务,下游领域市场空间大

3.1 公司拓展高分子塑料耗材业务,布局体外诊断、基因测序、辅助生殖、生命科学实验等四大领域

医疗仪器对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的精度控制也远高于一般的消费品,精密模具对医疗器械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在精密注塑件和精密模具行业下游市场中,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医疗仪器设备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直接相关,对于生产质量把控往往有着严格的要求,对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的精度控制也远高于一般的消费品。

与普通注塑制品和模具相比,医疗器械中更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医用注塑产品及精密模具对单体和聚合物的金属残留等指标设定了严格标准,为确保满足医疗需求,相关产品所使用的塑料耗材必须确保重金属含量极低,且必须无毒并避免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良影响。此外,这些产品还需符合临床所需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以适配不同的生理功能与使用环境。同时还必须能够经受住灭菌消毒环境的考验,展现出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理惰性,并具备出色的血液相容性。因此医疗器械特别是医疗耗材的生产设备通常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性,其各项指标要求远超一般普通注塑业务,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2 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PCR8联管和化学发光反应杯

体外诊断已成为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不可缺少的医学手段。体外诊断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目前约80%的临床诊断信息来自体外诊断。

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332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明确指出,2023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攀升至1063亿美元,同比增长9.7%,预计将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1289亿美元。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起步时间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2023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达到1253亿元,同比增长12.6%。考虑到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人均医疗开支的不断攀升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332亿元。

3.3 辅助生殖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培养皿和显微操作针

目前提高生育率、增加适龄劳动人口供给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当前在适龄人群范围内,中国夫妇所面临的不孕症问题日益严峻,其患病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据预测,中国夫妇的不孕症患病率已从2018年的16%攀升至2023年的18.2%,这一趋势表明,不孕不育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正逐步加剧。与此同时,不孕不育患者的数量也预计将突破7700万的大关,显示出这一问题对社会健康的深远影响。

辅助生殖是帮助不孕不育群体进行生育的手段。辅助生殖可以分为人工受精、体外受精和配子移植三种方式,其中体外受精(IVF)在不孕不育治疗手段中最受欢迎。根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AIH临床妊娠率13.74%、AID临床妊娠率26.22%,IVF-ET临床妊娠率在50%左右,体外受精以其较高的成功率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

预计2026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84亿元。在不孕症患病率持续高企,高龄女性生育二孩意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发展辅助生殖产业,扩大其覆盖人群,对于缓解当前人口增长低于预期的困境,优化人口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国家卫健委及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和美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分别为8.2%和32%,我国目前的渗透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政策引导及投资支持下,加之辅助生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居民支付能力的逐步提升,预计未来辅助生殖患者数量将持续增加。据艾瑞咨询研究院预测,2026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4亿元。

2024生命科学与半导体耗材行业报告:昌红科技成长与扩张分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氟化工行业报告:制冷剂市场强势涨价与供需分析

2024-06-11
下一篇

2024化工行业展望:鲁西化工盈利回暖分析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