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程机械市场复苏与增长前景分析

1工程机械近万亿市场,国产龙头加速渗透

1.1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超8700亿元,中国销量占13.2%

根据《工程机械定义及类组划分(GXB/TY0001-2011)》,工程机械可以分成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混凝土机械等20大类。我国工程机械种类繁多,是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22年全球工程机械总销售额达8710.9亿元。根据off-highway数据显示,全球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的22年销售额维持较高增速,达到8710.9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23年国内仅占全球工程机械销量13.2%。23年北美、印度、日本销量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他地区的销量同比有所下滑。分地区来看,根据off-highway数据,北美销量占比最大(占30.3%),其次分别是欧洲(占18.9%)/中国(占13.2%)/印度(占7.5%)/日本(占6.3%)/南美(占4.9%)等。


从销量来看,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共销售约177.1万台,叉车占比最大(占66.29%),其次分别是升降工作平台(占11.66%)/挖掘机(占11.01%)/装载机(占5.87%)/起重机(占3.93%)等。


从价值量来看,挖掘机价值量占工程机械接近30%。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总销售额2238.06亿美元,其中挖掘机业务排名前20的企业,挖掘机板块总销售额为650.47亿美元,占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总销售额的29.06%。


基建、地产、矿山仍是工程机械最大下游需求来源。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建设、基建、矿山、国防工程建设等领域,其中尤以基建、房地产建设、矿山建设对工程机械的影响最大。挖掘机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产品,其对基建与地产的依赖程度更高。根据财联社数据,23年基建与房地产对挖掘机需求占比分别高达40%和35%。

2024工程机械市场复苏与增长前景分析

1.22016-2022徐工机械全球份额从3.7%提升至5.8%

工程机械全球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集中,CR15份额从2016年的71.9%提升2022年的74.6%。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在外资龙头手中,全球龙头为卡特跟小松,22年全球份额分别为16.3%、10.7%,较16年基本维持不变。


TOP15外工程机械厂商份额下降,主要被我国企业替代。受益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三一、中联、徐工合计份额从2016年的8.7%提升至2022年的13.9%。其中,徐工机械全球份额自16年3.7%提升至22年的5.8%,目前位于全球第三,在国产品牌中份额最高。


整体来看,徐工全球市场份额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徐工全球市场份额呈现震荡上升趋势,20年份额最高达7.9%。21-22年徐工全球市场份额下滑比较明显,主要系国内工程机械周期下行,销量下滑较多所致。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卡特与小松可以提供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全套非道路移动机械,山特维克的优势领域在矿山机械、硬质合金,利勃海尔主要的优势领域在起重机械、挖掘机械领域,我国的龙头企业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目前还集中在工程机械领域。其中,徐工机械主要优势领域在起重机械、土方机械、道路机械与高机。

1.3徐工深耕工程机械30余年,股权激励彰显跨周期信心

徐工机械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1943年创建的华兴铁工厂。1957年徐工试制出第一台塔式起重机,开始涉足工程机械产业,1963-1995年期间,徐工陆续研发成功了中国首台10吨蒸汽压路机、国内第一台高等级沥青摊铺机以及亚洲最大160吨全地面起重机。1996年,徐工在深交所上市,2003年公司率先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集团。2012年徐工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营业收入率先突破1000亿元。全球化发展路线下,2013年徐工欧洲研究中心落成,2014年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产,截至23年,公司已拥有39家海外子公司、40个海外大型服务备件中心、330家海外经销商,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进一步加强了挖掘机、塔机、混凝土机械业务。


23年公司营收基本稳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公司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产品品种与系列最多元化、最齐全的公司,根据官网披露,可分为17大类,超60种产品。自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公司营收端开始下降,但降幅已呈现收窄趋势,23年公司实现营收928.48亿元,同比-1.03%。而从利润端来看,公司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23年利润端同比回正,实现归母净利润53.26亿元,同比+23.66%。


起重机械、土方机械仍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23年占比超45%。从收入结构来看,23年土方机械占公司收入比重最大(占24.30%),其次分别是起重机械(占22.82%)、混凝土机械(占11.23%)、高空作业机械(占9.57%)、矿业机械(占6.31%)、道路机械(占4.11%)、桩工机械(占3.73%)等。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所恢复。从盈利能力来看,受益于公司充分发挥液压、传动、铸造、四轮一带等零部件企业在技术自主可控、保供降本上的作用。油缸、阀、驱动桥、变速箱等内部配套率快速提升公司零部件内部配套率的持续提高到70%以上,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均有所恢复。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2.38%、5.64%,同比+2.17pct、1.06pct。

2024工程机械市场复苏与增长前景分析

公司2023年实施股票激励计划,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3.09元/股的价格授予1,732名激励对象共计109,219,000股限制性股票。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本公司人民币A股普通股股票。利润考核目标为23年不低于53亿元,24年不低于58亿元或23-24累计值不低于111亿元,25年不低于65亿元或23-25累计值不低于176亿元,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水平,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工程机械国内预计24年筑底

.1需求端——土拍降幅收窄,基建投资持续景气

2.1.1三大工程助力地产行业新发展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层面:以保障性住房为例,浙江、深圳、江苏等地均将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超10万套,根据界面智库统计,截至24年2月23日,各省市披露保障房建设计划合计超68万套。


资金层面:根据中国证券报披露,截至3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614亿元,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33个城市的271个项目;截至3月8日,农业发展银行已累计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逾560亿元,签订借款合同累计金额4900多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融资需求近400亿元,已审批226亿元、投放62亿元。1-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扩大,但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降幅收窄。1-4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35亿平方米,累计同比下降24.70%,较23年降幅扩大4.30pct。1-4月房屋施工面积为68.75亿平方米,累计同比下降10.80%,较23年降幅扩大3.60pct。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万亿元,累计同比下跌9.80%,较23年降幅扩大0.20pct。


1-4月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总价、住宅类成交土地数量以及住宅类成交土地占地面积同比降幅较23年均明显收窄。1-4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总价5359.1亿元,同比减少13.64%,降幅较23年同比收窄8.77pct。而从住宅类土地拍卖情况来看,1-4月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数量达1109宗,同比减少1.07%,降幅较23年同比收窄18.43pct。;成交土地面积2828.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05%,降幅较23年同比收窄10.27pct。


2.1.2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开工项目投资额重新回正受益增发国债,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4年2月,23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已经分三批下达完毕,增发国债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1.5万个具体项目。受益于增发国债资金到位,2024年1-4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约5.6万亿元,同比增长7.78%,维持较高增速;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额约4.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0%,增速较23年全年提升0.10pct。24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8%。不同于长期投向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设施,1万亿增发国债中,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超过2000亿元用于京津冀等地的灾后重建,其余资金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预计额外带来4个百分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使得2024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速升至8%左右,比2023年、2022年显著提高。


4月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重新回正。根据Mysteel数据,2024年1-4月全国项目开工投资额18.88万亿元,同比下降26.09%,项目开工3.51万宗,同比下降25.12%。其中4月份全国各地共开工1.11万宗项目,同比增长21.64%;总投资额4.03万亿元,同比增长43.39%,重回正增长.


市场开工情况逐步好转。根据今日工程机械数据,截止到5月24日,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的开工率分别为52.00%、57.67%、50.64%、51.33%、53.47%、50.25%和54.35%左右。比上期(5月17日)分别提高-0.50、1.42、4.08、-2.00、2.22、2.08和-3.57个百分点。对比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各主要区域的开工率多数有小幅改善。

2.2供给端——多数工程机械产品保有量出现下降

目前国内暂无通用法规要求超年限工程机械报废,市场存量空间较大。由于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跟工况、维护、保养以及驾驶员的操作习惯等均有关系,目前国内暂无通用法规要求超年限工程机械报废。铁甲二手机上仍可看到十几年机龄的二手工程机械销售。以挖掘机为例,根据工程机械协会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挖掘机保有量约134.1-145.3万台,2017年达155.7-168.6万台,2018年达157.9-170.9万台,而2021年国内挖掘机保有量更是超过了200万台。


参考行业通用的计算方式,一般采用工程机械产品平均寿命内国内实际销量之和的1.2倍计算全国保有量。因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平均寿命:10年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机械的实际使用状况。虽有些进口的先进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0年,有的甚至使用了20多年,设备状况仍属正常,但考虑到大部分设备的使用状况,我们在统计中仍以10年为准。国内实际销量:考虑到12年以前国内市场自给率不足90%以及23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销量占比已超43%,采用工程机械协会当年统计数据+同类产品当年进口量-同类产品当年出口量作为国内实际当年销量数据。修正系数:考虑到存在使用年限超过10年机型等因素影响,拟再增加20% 即为全国保有量。


根据我们测算,受到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除叉车外多数工程机械保有量23年出现下降。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23年保有量为196.2、95.6、14.3万台,同比下降1.99%、9.80%、3.52%;叉车与汽车起重机23年保有量为566.9、29.6万台,同比上升13.25%与1.91%。其中叉车主要系受益于国内物流业的恢复,保有量仍维持较高增速,而装载机由于挖掘机的替代效应保有量下降较多。

2.3自然淘汰更新量处于底部区间

自然淘汰更新有望成为工程机械需求主要来源。十多年来,尽管经历周期性波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处于增量市场。但随着全球供应链价值重构,内外需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工程机械市场正向存量市场转型。老旧机型更新逐渐成为主要需求来源,考虑到挖掘机是工程机械中价值量占比最高的产品,也是除了叉车外保有量最多的产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对挖掘机的自然更新量进行测算。测算方法如下:首先,参考美国工程机械存货曲线,计算出每年的报废比例。其次,根据报废比例以及前文所提及的国内实际销量,计算各年份挖掘机在2020-2024的报废量。最后,通过计算过往各年份报废量中销售3年内挖掘机报废占比的平均值,测算2027年的报废台数。


根据我们的测算,23年国内挖掘机报废量应该在13.49万台,较当年实际销量已超出4万台左右。而且从挖掘机报废量变化趋势来看,现已处于相对底部区间,预计24年、27年挖掘机报废量分别为12.89万台与13.97万台。


整体而言,国内挖机实际销量已连续3年下跌,23年国内实际销量约9.3万台较20年已下跌69.4%,行业已处于周期底部。考虑到自然更新需求已处于底部区间,未来自然更新报废需求有望持续上行,需求端地产有望筑底,基建持续维持较高景气度,国内工程机械有望进入新一轮更新周期。

2.4政策端——设备更新政策加快国二及以下产品淘汰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是本轮设备更新政策的重要方向。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抓紧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而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道路车辆排放控制的不断加严,非道路移动机械已成为移动源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2022年,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HC、NOx、PM分别为17.6万吨、42.5万吨、473.5万吨、23.2万吨。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8.5%、34.9%、32.5%、3.1%、1.0%。

2024工程机械市场复苏与增长前景分析

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目前工程机械实行的排放标准是自2022年12月1日实施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与国三排放标准相比,国四标准则主要加严了NOx和颗粒物的限制要求,尤其是颗粒物限制幅度更大,其中NOx削减13%-45%,颗粒物削减50%-94%。


但工程机械平均寿命较长,国二及以下产品排放占比超40%。考虑到工程机械产品普遍寿命可达10年左右,市场上仍存在较多国二及以下机型。截至2022年,国三机型占国内工程机械保有量超半数,但国二及以下机型仍在国内工程机械保有量中占有21.6%左右,其中国一及以前机型占3.6%,国二机型占18%。且由于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相对宽松,其NO2排放占比高达42.9%。


此次中央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有望促进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推动老旧“国一”、“国二”机型出清。根据我们的测算,国二及以下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分别有38.8、36.2 、75.7 、3.4 万台。根据工程机械杂志相关发文,预计有70%-80%的老旧设备将被淘汰出清,20%-30%的老旧设备会产生以旧换新的需求。假设25%的老旧设备会产生以旧换新的需求,以此推算,将带来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更新需求分别为9.7、9.1、18.9、0.9万台的更新需求,占2023年国内实际销量的104.1%、159.4%、24.3%、132.0%。

3“横向拓展&产品出海”,贡献增量收入

3.1高机业务快速成长,现已位居全球第三

多年布局,公司高机全球排名前三。2016年,徐工机械为快速实现高空作业平台产业布局设立了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销售收入便同比增长139%,跻身行业前五强。2019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新工厂落成,可实现年产高空作业平台产品18000台,其中直曲臂6000台,剪叉车12000台。同年,公司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位居国内市场第一位。2020年,公司高空作业车占有率大幅提升,跻身行业第一,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维持国内第一品牌行业地位。2021年,公司发布“灵云”K系列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在“2021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20强”榜单中位列第五。2022年,公司在“2022年全球高空作业机械制造企业20强”中排名再升两位,跃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22年,我国高机保有量达48.7万台,相比美国的77万台仍偏低;人均保有量来看,美国为23.12台/万人,我国为3.45台/万人,仅为美国的15%,发展潜力较大。我国高机保有量中臂式占比在25%左右,而美国近40%。


高机营收快速增长,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机业务收入自2020年的37.3亿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65.5亿元,CAGR为32.52%,23年以来公司高机业务加速增长,2023实现营收88.83亿元,同比提升35.62%,增速较22年提升2.57pct。高机占公司收入比例也从2020年的5.4%提升至2023的9.5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石化行业周报:OPEC+会议与供需动态分析

2024-06-02
下一篇

2024科技行业新质生产力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