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交所医药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1、专题:手术机器人,2026 年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

依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分类,手术机器人属于医疗机器人中的一种,拥有操作精度高和运行稳定的优点,可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手术,为患者带来了优秀的临床效果。手术机器人按照产品类别可分为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口腔手术机器人等。


世界上首台被应用于临床手术的机器人为美国Unimation 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PUMA560,其于1985 年成功辅助医生进行了神经外科脑部活检手术中探针的导向定位。1992 年,世界上首台为临床手术设计的手术机器人ROCODOC 完成了其首台临床髋关节置换手术。2000 年,美国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研制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取得FDA 认证,截至目前共推出了四代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产品。截至2021 年年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装机量超6,500 台,累计实施超一千万例手术。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2001年的起步阶段,1997 年,中国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手术机器人“CRAS”;2002-2010年的探索阶段,2006 年第一次引进达芬奇机器人,2010 年,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导航机器人”诞生;2010年以后进入创新阶段,2014 年,天津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2016 年,香港理工大学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台内置马达手术机器人“NSRS”。目前,手术机器人拓展应用已覆盖更多术式,未来医生可以借助5G、互联网、MR 智能眼镜等为患者实施远程手术。

2023年6月,直观复星“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属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系统,可应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腔镜手术)获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注册批准,2023年12月首台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落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将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患者带来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标志着全球领先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实现国产化,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入商业化时代。直观复星位于上海的直观复星医疗机器人制造研发中心正在加速建设,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继美国硅谷后全球第二个研发与制造基地,助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产化进程。

2024年北交所医药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市场规模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自2017年至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由44.4亿美元增长至109.1亿美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2%。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1%。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0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8%。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2021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1 亿人民币,预计2021-2026年将以42.6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6 年市场规模达到约300 亿人民币,于2032 年达到约1,829 亿人民币。

目前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商业模式主要为通过手术机器人设备在医院端的装机来带动手术耗材和服务的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销售额计,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 年的0.27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2.96 亿元,预计到2025 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4.24 亿元,2020-2025 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3%。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整体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高速增长的手术机器人领域吸引了诸多公司加入,例如美敦力(Medtronic)、史赛克(Stryker)等公司的获批产品,皆属于进口器械。此外,随着手术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扩张,国内也有不少企业逐步加入其中,包括直观复星、微创机器人(2252.HK)、思哲睿(A22625.SH)、天智航(688277.SH)、威高骨科(688161.SH)、精锋医疗(H01790.HK)、键嘉医疗(A23051.SH)、和华瑞博(873940.NQ)、维卓致远等。

和华瑞博北交所上市申报企业,专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核心产品,为医疗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涵盖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设备与耗材、手术技术服务管理系统三个方面。持续推进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多适应证关节手术机器人、脊柱手术机器人、AI骨科智能手术规划软件等全球创新产品的研发。历经多年的研发积淀和产品化攻关,公司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切入点,开发出覆盖骨科不同疾病全周期治疗的产品,并于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国产机器人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于2022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是首个获批的国产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维卓致远致力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数智手术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医生精准实施微创手术,惠及广大病患,是数智手术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产品主要分为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的一款基于二维/三维医学影像的实时手术导航可视化平台)、阅片宝智能影像交互系统(专为临床医生打造的智能影像交互系统。它依托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轻松实现多种影像数据的浏览、测量,可自动生成三维模型,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直观、立体的影像信息)、星图混合现实全息影像系统(专为精准医学打造的全息影像信息系统,它以最前沿的混合现实技术为核心,将二维数据分析转化成三维影像或动画,并将其呈现在现实空间中,实现影像数据的全息可视)。

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各类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手术机器人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省市针对手术机器人陆续出台若干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商业医疗保险政策,为各类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提供支持。该类保险政策不断出台,医保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政策的陆续执行有望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为更多患者主动选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创造条件。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普及程度增加,基本医疗保险也会随之跟进,更多患者将会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险服务。

2、行情回顾

2.1、2024M1-5医疗保健行业跌幅13.13%,M6跌幅相对较小0.72%

2024年1月1日-5月31日,Wind一级行业指数医疗保健下跌13.13%,跌幅仅次于信息技术的13.54%,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4.34%,医疗保健指数跑输17.47个百分点。

2024年北交所医药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6月的最新情况来看,公用事业行业指数涨幅最高,达到3.13%;其次为能源0.34%、信息技术0.06%;医疗保健跌幅0.72%,位列第四,相对沪深300的跌幅1.00%,跑赢0.28个百分点。

2.2、2024M6细分中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III指数上涨幅度最大达4.49%

细分板块来看,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III指数2024年1月至5月跌幅最高,制药指数则跌幅最小


6月的情况来看,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III指数上涨幅度最大,达到4.49%,跑赢沪深300指数5.49个百分点。

2.3、北证医药生物标的总市值446.50亿元,药品企业表现优于医疗设备

截至2024年6月12日,梳理锁定北交所21家医药生物相关企业,总市值为446.50亿元。其中包括药品相关的企业14家(含兽药、原料药、化药、疫苗等领域),医疗设备企业7家(包含医疗设备、仪器、康复产品等)。其中2024年新上市的企业共1家,为2月2日上市的海昇药业。北交所医药生物标的市值变化走势与北证50相比,2024年1月基本重合同比例下跌,2月以后逐渐优于北证50走势,在4月下旬至5月初出现一定的分化,医药相关标的市值有所提升。


分月来看,2024年1月北交所标的处于2023年11月行情的回调期,2月有所回升,其中药品生产相关企业走势相对北证50与医疗设备相关标的走势表现更优,在2月、4月都实现了正收益,涨跌幅分别为+9.70%、+2.22%。

3、估值:北证药品标的PE TTM 30X,医疗设备标的为22X

估值方面,Wind医疗保健指数6月12日的PE TTM为38.3X,自2023年初以来相对比较平稳,在40X上下。北证医药标的PE TTM自9月开始上升,2023年11月27日达到近期最高值43.8X,随后逐渐回落波动,2024年3月11日后,医药相关标的锦波生物纳入北证50指数且权重较高,此后医药标的估值与北证50估值水平保持接近,2024年6月12日市值水平对应的PE TTM为28.2X。


细分类上看,自2023年中至今,北交所的药品相关标的PE TTM走势保持在北证医疗设备标的估值上方。药品标的估值自2023年9月开始逐渐上升,医疗设备标的估值则自2023年10月底开始冲高,2024年2月以来,两者估值变动趋势较为相近。2024年6月12日,北证药品标的PE TTM为29.2X,医疗设备标的PE TTM为22.3X。


结构上,北证医药生物标的PE TTM分布最集中的区间是10-20X,占比达到33%,其次是50X以上、30-50X与亏损企业。

4、业绩:2023-2024Q1药品标的业绩增长,医疗设备出现下滑

对北证整体情况相比,医药生物相关标的的整体业绩情况相对更好。北证医药标的整体来看,2023年实现营收69.64亿元,相比2022年的66.75亿元同比增加4.33%;2024Q1实现营收16.18亿元,同比增加0.84%。盈利方面,北证医药生物相关标的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增加5.53%;2024Q1归母净利润规模为1.87亿元,同比增长0.16%。


细分类上,2023年、2024Q1药品相关标的营收规模分别同比增加10.41%、8.09%,而医疗设备标的分别同比下滑11.49%、22.58%。利润方面,2023年、2024Q1药品相关标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分别同比增加31.01%、25.48%,而医疗设备标的分别同比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分别达到38.65%、80.70%。

2024年北交所医药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5、政策面: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2024年1月10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完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国家、区域、省、市、县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24年3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4年中医医政工作要点,强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提升中药药事管理能力、提升中医药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创新中医护理人员培养模式、持续强化中医医师资格管理、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评审、持续做好中医药健康帮扶工作、持续推进中医药系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等13个方面发展。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2024年4月16日,根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经各地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54地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不再保留。


2024年5月6日,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包括综合ICU床位和专科ICU床位,下同)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以下简称“可转换ICU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5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共同发布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


2024年6月3日,为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医政司关于发布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


2024年6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五项卫生健康措施》,从4方面提出15项措施:一是加大中国台湾卫生人才吸引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医院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向在闽中国台湾医师开放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在闽台胞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可自主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进行工作实践,推动闽台双方中医“双向”师承教育等。二是完善在闽台胞卫生健康制度保障。支持在闽常住台胞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持台胞证可实现网上预约挂号服务等。三是推动福建省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支持在闽台资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支持中国台湾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来闽就业,支持福建建设闽台中药材集散基地、筹建两岸中医药领域专家智库等。四是推动福建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福建省有关地市参与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项目,落实委省合作协议,支持指导福建省全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不断推动深化医改取得新成效等。

6、北交所医药生物标的动态

6.1、北交所医药相关标的:6家北证50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22.04%

北交所目前共21家医药生物相关企业,6家为北证50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达到22.04%。其中市值最高的为锦波生物,2024年6月17日市值达到138.96亿元,北证50中权重达到9.93%。财务指标上,康乐卫士、诺思兰德、生物谷、辰光医疗目前为亏损状态;2023年营收增长最快的Top5为锦波生物(+99.96%)、三元基因(+43.12%)、大唐药业(+19.39%)、星昊医药(+18.87%)、德源药业(+11.68%);2024Q1营收增长超过10%的有六家:锦波生物(+76.09%)、三元基因(+39.49%)、诺思兰德(+30.17%)、欧康医药(+15.81%)、德源药业(+14.28%)、生物谷(+13.71%)。利润面上,2023年实现增长超过10%的有4家:锦波生物(+174.60%)、新芝生物(+45.22%)、德源药业(+14.42%)、星昊医药(+13.76%);2024Q1归母净利润增速Top5为生物谷(+510.18%)、倍益康(+195.57%)、锦波生物(+135.72%)、辰光医疗(+91.35%)、欧康医药(+53.9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医药行业创新药发展报告

2024-06-28
下一篇

2024年汽车行业智能化与全球化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