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煤炭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新成绩。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1.3亿吨,创历史新高;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6%;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万亿元,利润总额7023.1亿元。煤炭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实现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报告显示煤炭保供稳价效果取得显著成效,煤炭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煤炭市场改革稳步推进。《报告》从煤炭消费、供应、库存、价格、行业效益五方面对2021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回顾,并对2022年煤炭行业走势进行分析预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印发《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


​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1.3亿吨,创历史新高;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6%;


煤矿安金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百万吨死亡人数降至0.044人;


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菅业收入3.3万亿元,利润总额7023.1亿元。


大型煤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左右,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8.95%。煤炭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202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安徽等6个省(区)原煤产量超亿吨,产量共计35.4亿吨,占全国的85.8%。


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所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的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0亿吨/年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2%左右。


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纵深推进。全行业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向煤炭生产经营各环节延伸。


鸿蒙矿山操作系统实现商用,多种新型智能化采掘装备投入使用,企业智能决策体系、生产运营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数据治理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模式深刻变革、管理效能得到探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行业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8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多种类型煤矿机器人在煤矿井下示范应用,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给弹性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持续加强,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受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还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偏紧或宽松的情况。


相关要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不移实施煤矿“上大压小、增优汰劣”,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保障煤炭产能合理充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推动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用户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建立健全合同履约供需双向考核机制。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合理引导煤价预期。强化煤炭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打通供给约束堵点,加强上下游产业有效联动,推动煤炭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加强煤炭资源保护,提高资源采出率。加大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深入研究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开发潜力、区位特点等,科学确定大型煤炭基地开发节奏、规模和定位,建设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化煤矿。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责任,科学评估煤矿关闭退出影响,研究完善煤炭企业退出和转型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健全煤炭供应保障和应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企业煤炭储备机制,探索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


上一篇

【普华永道】中国家族财富管理扬帆起航

2023-11-28
下一篇

【巨量算数】2022电商助农发展报告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