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供给收缩与颜料市场展望
1、本周行情回顾
1.1 化工板块股票市场行情表现
板块表现过去5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各板块大部分呈涨势,本周上证指数涨跌幅为+1.60%,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50%,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72%,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06%。中信基础化工板块涨跌幅为+3.8%,涨跌幅位居所有板块第7位。
过去5个交易日,化工行业各子板块大部分呈涨势,涨跌幅前五位的子板块为:无机盐(+11.6%),涂料油墨颜料(+9.5%),磷肥及磷化工(+7.0%),钾肥(+6.9%),食品及饲料添加剂(+6.6%)。涨跌幅后五位的子板块为:其他塑料制品(-0.7%),氨纶(+0.0%),膜材料(+0.6%),氯碱(+0.8%),橡胶助剂(+1.0%)。
个股涨跌幅过去5个交易日,基础化工板块涨幅居前的个股有:美农生物(+63.05%),百合花(+61.05%),七彩化学(+51.16%),星湖科技(+41.52%),宝丽迪(+40.22%)。过去5个交易日,基础化工板块跌幅居前的个股有:新纶新材(-22.65%),永悦科技(-22.59%),亿利洁能(-22.44%),新潮能源(-17.59%),*ST榕泰(-14.86%)。
1.2 重点产品价格跟踪
近一周涨幅靠前的品种:液氯:江苏(+20.00%),上海有色:氟化铝:全国(+5.97%),醋酸:华东(+4.92%),丁酮:华东地区(+2.98%),液化气(民用气):长岭炼化(+2.66%),丙烷(+2.17%),己内酰胺:华东(+1.96%),合成氨:河北地区(+1.96%),柴油(50ppm):新加坡(+1.92%),柴油(10ppm):新加坡(+1.91%)。
近一周跌幅靠前的品种:硫酸(-9.17%),苯胺:华东地区(-8.34%),维生素K3:国产(-7.37%),苏氨酸(-6.08%),TDI(-4.52%),DMF:华东地区(-4.44%),电石:西北(-4.08%),WTI原油(-4.08%),Brent原油(-3.81%), 苯酚:高桥石化(-3.70%)。
1.3 本周重点关注行业动态
宏观数据向好,化工品价格上涨,化工行业景气上行盈利改善4月CPI同比稳中有升,PPI同比降幅收窄,海外需求带动工业品价格回暖。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4年4月CPI和PPI指数。24年4月,我国CPI同比增长0.3%,前值同比增长0.1%,市场预期同比增长0.2%;我国PPI同比下跌2.5%,前值同比下跌2.7%,市场预期同比下跌2.3%。CPI方面,能源价格上涨3.6%,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4%,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PPI方面,主要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0%,降幅均收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4%,涨幅进一步扩大。2024年以来,虽然国内需求恢复仍然偏慢,但外部因素率先改善,伴随全球制造业周期开启,外需定价或全球定价的工业品价格持续回暖。进而带动了化工品价格上涨,对应化工企业盈利改善,行业景气上行。
化工品价格稳步抬升,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逐步恢复。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11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为4712点,相较于2024年年初上涨约1.66%。得益于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化工产业链上游资源价格向中下游产品的有效传导,基础化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得以改善,基础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单季度毛利率自23Q3开始持续好转。根据Wind数据,24Q1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对应上市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为17.8%,环比增长0.2pct。
供给收缩,近期重点关注颜料、UVA、维生素、TMA等行业。供需关系为影响化工品价格走势的最核心因素。供给端因安全环保事件、宏观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可能发生停产或减产,进而造成化工品的供不应求,从而推动化工品价格的上涨。期间化工品的上涨幅度则与供给端的缩减比例有着一定的关联。近期由于安全事件、海外企业停产与减产等影响,颜料、UVA、维生素、TMA等行业出现供给端较大比例的收缩,相关化工品存在价格上涨预期或已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在此情形下,上述化工品中仍保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将明显受益。海外巨头申请破产,国内高性能有机颜料龙头有望长期受益辉柏赫德国子集团申请破产,全球高性能有机颜料供应将面临缩减。4月22日,辉柏赫(Heubach GmbH)向德国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的主管破产法院提交了对其资产启动常规破产程序的申请,同时申请布伦瑞克破产法院作为辉柏赫集团德国子集团的集团法院的管辖权。作为最早的颜料制造商之一,Heubach拥有200多年的颜料生产经验。
Heubach是全球领先的有机、无机和防锈颜料及颜料制备物生产商,总部位于德国朗格尔斯海姆,在德国、美国和印度设有工厂,并在世界各地设有销售办公室。Heubach生产的高性能有机颜料品种主要包括苯并咪唑酮、喹吖啶酮、二噁嗪、DPP、异吲哚啉酮等。Heubach宣布申请破产,相关高性能有机颜料供给或将缩减,国内高性能有机颜料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高性能有机颜料性能更优,应用场景更为高端。有机颜料品种繁多,有多种方法可对它们进行分类。按色谱可分为红、黄、蓝等颜料;按应用对象可分为油墨用、涂料用、塑料用等颜料;按颜料分子的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颜料两大类;按牢度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经典有机颜料(CLP)和高性能有机颜料(HPP)。目前较为主流的分类是经典有机颜料和高性能有机颜料。由于高性能有机颜料具有较好的牢度性能,即高耐晒性、耐气候性、耐溶剂性、耐迁移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漆、高档油墨、高档塑料制品等环境较为苛刻或者对环境、安全要求较高的领域。
环保趋严叠加高壁垒优势,高性能有机颜料竞争格局向好。自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有机颜料的生产逐渐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转移,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颜料生产和消费地区。2021年,我国有机颜料产量为26万吨,约占全球有机颜料产量的62%,约占亚洲有机颜料产量的74%。伴随环保政策趋严,利润空间趋紧,海外龙头企业逐步剥离颜料业务,2019年8月巴斯夫将全球颜料业务出售给DIC,并于2021年6月完成颜料业务剥离;2022年1月,科莱恩将其颜料业务出售给Heubach集团和SK Capital Partners。此外,随着有机颜料的快速发展,经典有机颜料的产能逐步趋于饱和甚至过剩,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有所下降,因此高性能有机颜料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而高性能有机颜料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际市场大多被巴斯夫、科莱恩、大日本油墨等少数几家全球化工龙头掌握,国内仅有七彩化学、百合花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在环保政策趋严和经典有机颜料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性能有机颜料凭借较高的技术壁垒,竞争格局向好,利好行业龙头发展。
2021年我国有机颜料产量涨幅明显,以出口低端产品进口高端产品为主。根据2017-2021统计数据,我国有机颜料产量和出口量2017-2020年呈下降趋势,2021年出现大幅上涨,这与2020年3月20日起我国将有机颜料及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有较大关系。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增强了我国有机颜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21年我国有机颜料产量26.5万吨,同比增长23%。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2025年我国有机颜料产量和出口量预估分别为28-29万吨和15-16万吨;我国有机颜料进口主要为高端有机颜料,且逐年上涨,2021年进口量为3.6万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预估2025年进口量为4万吨;根据产量、出口量和进口量数值,预计2025年我国有机颜料表观消费量约为17万吨。
有机颜料行业市占率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持续布局高端产品。由于环保成本的大幅提高,行业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新增产能的边际成本——产能扩张势必将由盈利水平更高的中高端环保型产品的需求来带动。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规模、环保和成本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伴随有机颜料的快速发展,经典有机颜料的产能逐步趋于饱和甚至过剩,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有所下降,因此高性能有机颜料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有机颜料生产企业有近70家,主要有七彩化学、百合花、双乐颜料、常州北美等。百合花的高性能颜料和经典颜料产品位于行业前列;七彩化学同样聚焦高性能颜料,同时具备单品类优势;双乐颜料在酞菁和无机铅铬颜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常州北美在经典颜料领域占优。
下游需求持续上行,有机颜料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油墨、涂料、塑料是有机颜料三大主要应用领域。根据有机颜料消费量占比,2023年油墨行业用量占比约为40%、涂料行业用量占比约为28%、塑料行业用量占比约为27%、其他行业用量占比5%。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有机颜料下游产业需求逐步复苏,油墨、涂料、塑料产量稳步增长。其中油墨行业在环保政策的加持下,日益向高端化发展;涂料行业受汽车产销两旺的带动作用,需求逐渐复苏;塑料行业全球产量稳定增长,我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在下游需求的刚性支撑下,有机颜料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海外巨头申请破产,国内高端颜料龙头有望长期受益。此外,伴随环保政策不断趋严,叠加下游需求持续上升,高性能有机颜料凭借技术壁垒优势,竞争格局有望不断优化,国内高性能有机颜料生产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竞争能力将得以显著提升,利好行业龙头的发展。建议关注:七彩化学、百合花、双乐股份。福建帝盛突发火灾,UVA供应减少价格有望上行福建帝盛突发火灾,国内UVA供应收缩有望推动价格上涨。根据福建应急管理厅官方公众号消息,4月14日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经济开发区福建帝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3车间东侧设备装置起火,并造成1人死亡。
福建帝盛103车间主要用于生产紫外线吸收剂UV-1130(苯并三唑混合物)。根据福建帝盛官网介绍,该企业是一家专注于各种紫外线吸收剂(UVA)和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的生产企业。而根据福建帝盛的环评信息,公司南平基地的光稳定剂产能规划均为紫外线吸收剂类。我们认为此次起火事故将造成福建帝盛光稳定剂生产装置阶段性的停产或减产,同时也将使得福建帝盛在建项目出现延后,将对国内光稳定剂,特别是UVA产品的供应造成影响,进而有望推升UVA产品的价格上涨。表8:福建帝盛南平基地产能规划情况项目名称UVA规划产能(吨/年)年产15000吨紫外线吸收剂及10000吨紫外线吸收剂配套原料中间体项目一期10,000二期6,900年产3.25万吨有机过氧化物等产品项目2,000年产16000吨紫外线吸收剂等产品项目4,200年产5万吨光稳定剂等产品项目16,500资料来源:福建帝盛环评,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我国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光稳定剂市场。
光稳定剂通常按照作用机理可以分为自由基捕获剂(主要为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紫外线吸收剂(UVA)、猝灭剂等。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23年全球光稳定剂的市场规模约为13.90亿美元,预计2028年全球光稳定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8.38亿美元,对应23-28年期间CAGR约为5.7%,其中亚太、南美、中东和非洲、北美、欧洲地区的CAGR分别为7.2%、5.9%、5.6%、5.5%、4.0%。2023年,中国光稳定剂市场规模预计为2.7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0%。预计23-28年中国光稳定剂市场规模CAGR为7.5%,是全球光稳定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表9:光稳定剂分类机理类型品类性能特点自由基捕获剂受阻胺类毒性小、不会使树脂着色、价格低廉和出色的光稳定性能等优点;其光稳定效果优于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等传统光稳定剂;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增长速率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类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ABS、聚苯乙烯、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中,与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及良好的光、热稳定性。苯并三唑类品种最多、产量最大,在塑料光稳定剂中仅次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的第二大品种;能强烈地吸收310~385nm的紫外光,而对400nm以上的可见光几乎不吸收,因此制品不会泛色;其稳定性较好。
三嗪类具有高效率(添加量少且效果佳);低色泽(使其应用面更广);高加工温度;较好的相容性(分散性好,且分子本身容易进行化学修饰);优异的广谱性(在UVA及UVB的紫外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但因其吸收波段较宽会吸收少量可见光从而影响涂层颜色;价格较高。水杨酸类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便捷,与树脂相容性好,并且无毒,对环境污染小。吸收率低,而且吸收波段较窄,本身对紫外光不稳定,光照后发生重排会吸收可见光使制品带色。
猝灭剂镍有机络合物由于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承受紫外线,猝灭剂可以用于农业薄膜和温室大棚应用,而且可以保护薄膜免受农用杀虫剂的影响。除此以外,镍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也可在聚烯烃纤维中应用。但因其含有重金属,并且会使塑料和一些高分子材料产品呈现棕褐色或绿色,所以并未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市场份额较低。
利安隆为国内领先的光稳定剂生产商。根据利安隆公告,截至2023年年底利安隆拥有21.54万吨/年抗老化助剂产能,其中包括有抗氧化剂、光稳定剂、U-pack、水分散抗氧剂等。利安隆目前暂未详细披露各个品类的产能情况,但是根据历史公告统计,在剔除9.49万吨/年抗氧化剂、5000吨/年水分散抗氧化剂、6.75万吨/年U-pack、6000吨/年造粒产能后,我们认为余下产能均用于生产光稳定剂,即利安隆光稳定剂(包括HALS和UVA)产能约为4.2万吨/年。另外根据利安隆公告,利安隆凭借丰富的研发技术储备和生产线技术改造经验正在推动对稼动率不及预期的生产线的柔性改造。基于此,我们认为公司光稳定剂产能中针对HALS和UVA的生产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控。
UVA上涨预期下,利安隆将明显受益。抗老化助剂行业在经历了前期的价格战竞争后,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产品在下跌后已逐步企稳。而正如前文所述,由于福建帝盛起火事件的影响,我们认为国内光稳定剂,特别是UVA的供应将受到影响,从而带动UVA价格的上涨。而利安隆作为国内领先的光稳定剂生产商,拥有较大规模的UVA供应能力,将由此受益。由于利安隆光稳定剂产能中UVA和HALS的生产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控,我们假设公司42000吨光稳定剂产能中UVA的生产比例范围约为30%-40%。基于此测算,UVA价格每上涨1万元/吨,将为利安隆带来0.98-1.31亿元的净利润增量。
投资建议:由于福建帝盛起火事件的影响,我们认为国内光稳定剂,特别是UVA的供应将受到影响,从而带动UVA价格的上涨。而利安隆作为国内领先的光稳定剂生产商,拥有较大规模的UVA供应能力,将由此受益。建议关注利安隆。受海外减产和停产检修影响,维生素价格逐步回暖产能过剩叠加需求不足,23年以来维生素价格震荡下行。自2022年以来,维生素市场整体低迷,需求不振,价格持续走弱,直至2023年恢复平稳,开始低位震荡运行。1)维生素A:2022年年初巴斯夫恢复德国工厂维生素A的供应,且国内上游产能增长。伴随市场供给逐步增加,而下游需求疲软,VA的价格随之一路走低。受VA产能严重过剩影响,23年年初帝斯曼工厂暂停VA的生产。供需格局变化复杂,各厂家以销定产,供给过剩局面仍难以改变。2023年VA全年市场均价85元/kg ,同比下降50%。2)维生素E:23年以来VE市场需求端持续弱势,对价格难起支撑作用,致市场价格平缓趋弱下降。
2023年全年VE市场均价70元/kg ,同比下降15.6% 。价格下行的前景令市场对后市持悲观预期,下游采购较为谨慎,以刚需采购为主,进一步导致需求收紧。受减产和停产检修影响,24年以来维生素价格触底回暖。2024年5月(截至11日)国产VA价格为87.5元/千克,相较于24年年初增长21%;24年5月(截至11日)国产VE价格为69元/千克,相较于24年年初增长17%。2024年1月11日,金达威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金达威维生素突发池内空间可燃气体闪爆,事故造成现场施工人员3 人死亡,3 人受伤送医救治,公司已责令金达威维生素停产整顿。4月1日金达威公告称公司维生素逐步复工复产。金达威维生素主要生产维生素A、D3系列产品,拥有产能4000吨VA(50万IU/g)、1600吨VD3(50万IU/g)。此外,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巴斯夫德国工厂计划自三月底开始检修2个月,巴斯夫VA、VE产品价格已于5月9日停报,欧洲市场VA、VE报价分别提升至20-21.5欧元/KG、8-8.3欧元/KG。随着厂家减产和巴斯夫停产检修,叠加需求端持续复苏,国内维生素厂家挺价意愿较强,有望推动维生素价格24年持续上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