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报告:新趋势与机遇
1、参展车型回顾:细分市场加速内卷,享界S9领衔高端化进击之路
1.1参展车型数据回顾
北京车展全新参展车型近半数,SUV车型热度高。北京车展参展车型多达294款,全新车型127款;新能源车型参展数量是传统燃油车型的两倍,其中纯电车型占比达65%,增程式电动车数量增长较快。分车身结构看,SUV车型热度最高,多达145款车型参展,主要集中在B级SUV和C级SUV。
1.2参展车型分析
国产品牌首发车型新能源渗透率高。增程式、插电混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但国产品牌以增程式、插混等混动车型为发力重点,成为除纯电动车型之外的重要增量市场。问界、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深蓝、长城等品牌都推出了增程/插混车型。
豪华、合资品牌电动化加速。以奔驰、宝马、保时捷为代表的豪华品牌电动化加速,奔驰展示了四电机纯电动硬派越野车EQG;保时捷Macan发布纯电动版本直接取代燃油版。合资品牌方面,通用主推2款混动车型:别克GL8陆尊PHEV和雪佛兰探界者PLUS PHEV。燃油车型方面,大众实现主力车型换代进一步巩固燃油车基盘;福特品牌发布的烈马、野马则分别在硬派越野、跑车市场延续了燃油车生命力。
1.3细分市场趋势
以中大型SUV为主的细分市场加速内卷。根据杰兰路统计,车展前后上市及预售的新车共有75款,其中SUV车型共有45款,轿车、MPV、皮卡等车型共30款。其中中型、中大型SUV共有20余款车型上市。我们认为在理想取得成功后,众多车企纷纷在中型、中大型SUV市场加速扩张版图,车型价格也进一步下探,东风奕派eπ008、零跑C16等新车型有望将中大型SUV起售价降至20万左右。相较于SUV,轿车、MPV等市场“内卷程度”较低。
国产品牌开始涉足高端轿车赛道,享界S9、腾势Z9 GT、仰望U7正面挑战BBA。中型、中大型轿车以及SUV的国产品牌加速渗透,高产品力高性价比的国产车型已经对BBA(奔驰、宝马、奥迪)34C(宝马3系、奥迪A4、奔驰C级)系列车型造成较大冲击,但在高端轿车领域,仍难有国产品牌对56E(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78S(宝马7系、奥迪A8、奔驰S级)发起真正的冲击。我们认为在高端轿车领域,品牌认知与消费者粘性大于产品力,相较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国产品牌总体仍略有劣势,但华为赋能的问界M9、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U8都证明了国产品牌具有冲击高端的实力,对于国产品牌而言,高端轿车仍是蓝海赛道。
产品力为基+互联网流量思维,小米汽车破圈效应显著。根据小米汽车公众号消息,从4月3日首次交付起,小米SU7 4月份已完成交付7058台。截止4月30日24时,小米SU7锁单量达88063台,其中女性购车占比28%,BBA车主占比29%,苹果用户占比达52.5%。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小米汽车交付正快速爬坡。小米汽车作为北京车展最热门的品牌之一,车展期间展台累计接待超15万人,我们认为雷军、李想、李斌等互联网领域出身的创业者选择造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国汽车在智能化与产品定义层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他们从幕后逐渐走向台前也有助于为产品积累关注度与影响力,进一步将出色的产品力转化为实际交付。
2、智能化技术突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智驾端到端方案加速
2.1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开启智能驾驶规模商用元年
2024年4月24日,华为举办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发布新品牌“华为乾崑”。该品牌定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新品牌“乾崑”以智能驾驶为核心,涵盖乾崑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与“鸿蒙座舱”并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两大核心品牌。发布会上共发布了包括ADS 3.0、4D毫米波雷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载光、乾崑车云3.0在内的十大新品。截止2023年12月,华为的智能化部件发货量已突破300万套,助力7款合作车型上市,并与300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了智能化汽车生态圈。华为车BU CEO靳玉志表示,2024年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车辆会累计超过50万辆。
2.2端到端智驾方案快速迭代,算力、感知能力持续升级
2.2.1端到端智驾方案快速迭代端到端方案正为智驾迭代带来冲击。端到端是指一个系统或者模型直接能够提供从输入数据到输出数据解决方案,而不是传统分模块的处理方式,端到端结构使得自动驾驶系统更加简洁,模块间信息传递损失少,迭代更加高效。
2023年UniAD(Unified Autonomous Driving)的论文正式提出端到端的构想,特斯拉FSD V12正式将感知、规划、控制多合一成为端到端的网络。2024年3月份,特斯拉向北美用户推送了FSD V12.3.1版,并且将FSD Beta版的名称改成了FSD Supervised。4月28日马斯克来华,当天中汽协发布通报,明确包括特斯拉在内的6家企业的76款车型符合汽车数据安全4项合规要求,特斯拉方面表示,目前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我们认为这为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车展期间多家车企&供应商发布端到端方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全新升级的乾崑ADS 3.0基于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实现了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式进步,从而全面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驾乘体验。此外,乾崑ADS 3.0全新架构采用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从而实现类人化的决策和规划,行驶轨迹更类人,通行效率更高,复杂路口通过率>96%。
小鹏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宣布将量产上车端到端的感知和规控模型。其中智驾感知大模型的升级将让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XNGP具备2K纯视觉分辨能力,能够用超过200万个高精度网格还原真实世界,清晰识别动静物体的每一个细节;而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控制大模型XPlanner,则将赋予XNGP长时序、多对象、强推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水平。长城发布魏牌蓝山智驾版,蓝山智驾版搭载了SEE一体化智驾大模型,基于此大模型,蓝山智驾版能实现无图全国都能开。
极氪、理想、小鹏、比亚迪以及极越已确定与NVIDIA将以NVIDIA DRIVE Thor平台为基础进行合作。相比于上一代OrinX的计算平台,Thor最高有8倍的算力提升,达到近2000T。Thor将支持包括端到端在内的大模型的部署,Thor的首批车型量产时间预计在2025年。商汤绝影面向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UniAD(Unified Autonomous Driving)在北京车展上完成上车演示首秀。商汤绝影UniAD方案将感知、决策、规划等模块整合到一个全栈Transformer端到端模型,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搭载UniAD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辆适配纯视觉的硬件基础,无需高精地图,通过数据学习和驱动就可以像人一样观察并理解外部环境,然后基于足够丰富的感知信息,UniAD能够自己思考并作出决策。
元戎启行正式对外展示了其即将量产的高阶智驾平台DeepRoute IO。DeepRoute IO基于导航地图应用端到端模型,在导航地图覆盖的范围内,DeepRoute IO可实现全域点到点高阶智能驾驶,同时,该方案支持定制化设计,根据车企的不同硬件设置、不同软件功能要求进行专属定制。首款基于DeepRoute IO的解决方案采用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200+TOPS算力,1颗固态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行泊一体,基于导航地图,可实现全域、全时、全场景的智慧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2.2.1算力、感知能力持续升级地平线在车展前夕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征程6系列智能驾驶芯片包括征程6B、6L、6E、6M、6H和6P六大版本,实现了算力从10+TOPS到560TOPS的全面覆盖。征程6系列将于2024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预计于2025年实现超10款车型量产交付,首批量产合作车企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集团、深蓝汽车、北汽集团、奇瑞汽车、星途汽车、岚图汽车等,以及多家Tier1、软硬件合作伙伴。同时,SuperDrive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与多家顶级Tier1和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将于第四季度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并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黑芝麻智能发布了全新的多域融合芯片平台武当系列C1200家族产品,包括单芯片支持NOA的芯片平台C1236以及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C1296。武当系列C1236主要针对单芯片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它不仅能集成整车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功能,同时支持NOA以及行泊一体化操作。武当系列C1296则专注于跨域融合解决方案。
禾赛发布激光雷达ATX,这款平台型产品沿用此前成熟的AT平台,并且全面升级了光机设计和激光收发模块,不仅体积比AT128缩小60%,重量减小50%,同时实现了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广阔的视野。远距激光雷达主力产品AT128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0万台,代表车型包括理想L系列、小米、长城魏牌蓝山、路特斯ELETRE、零跑C10/C11/C16等。
速腾聚创最新发布的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迎来首次亮相,首款5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M3国内首秀。MX搭载了RoboSense全自研SoC芯片M-Core,收发系统完成升级,价格有望下探至千元级别。截止2024年3月31日,RoboSense速腾聚创已取得22家车企及Tier 1的65款车型定点订单,实现25款车型的大规模量产落地,车载激光雷达累计总销量超40万台。
2.2.3 AI大模型上车
蔚来NOMI-GPT:2024年4月12日,蔚来NOMI GPT端云多模态大模型正式上线,并同步对搭载Banyan·榕智能系统(比如,ET5、ET7、ES7等)的车型陆续开启推送。NOMI GPT是蔚来为NOMI量身打造的端云多模态大模型,包括自研的端云融合架构、多模态感知、认知中枢、情感引擎、记忆能力和NOMI GPT Agents等。NOMI GPT包括大模型百科、无限趣聊、魔法氛围、趣玩表情、用车问答以及AI场景生成等功能。
小鹏AI天玑系统:2024北京车展上,小鹏举办AI主题发布会,宣布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将于5月20日全量推送,覆盖小鹏X9、G6 、G9 、P7i四款车型所有的Pro和Max版本。AI天玑系统包括除智驾感知、规控大模型之外,还将包括座舱层面的生活助理、人机共驾、出行助理等功能。
理想Mind GPT:2024年3月28日,理想汽车宣布,Mind GPT已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并上线。理想汽车成为首个通过该备案的自研大模型的汽车厂商,理想MEGA为Mind GPT 的首搭车型。Mind GPT属于多模态认知大模型,采用自研Task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基于用车、娱乐和出行等场景使用SFT、RLHF等技术进行训练,让Mind GPT 除了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和文本生成能力外,还具备非常强的逻辑推理、记忆网络和用户语言界面生成能力。Mind GPT定制了覆盖111个领域、超1000种以上的专属能力。
以中大型SUV为主的细分市场加速推出新产品。根据杰兰路统计,车展前后上市及预售的新车共有75款,其中中型、中大型SUV共有20余款车型上市。我们认为在理想取得成功后,众多车企纷纷在中型、中大型SUV市场加速扩张版图,车型价格也进一步下探,东风奕派eπ008、零跑C16等新车型有望将中大型SUV起售价降至20万左右。相较于SUV,轿车、MPV等市场“内卷程度”较低。➢②国产品牌开始涉足高端轿车赛道,享界S9、腾势Z9 GT、仰望U7正面挑战BBA。高端轿车领域仍难有国产品牌对56E(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78S(宝马7系、奥迪A8、奔驰S级)发起真正的冲击。
我们认为在高端轿车领域,品牌认知与消费者粘性大于产品力,相较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国产品牌总体仍略有劣势,但华为赋能的问界M9、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U8都证明了国产品牌具有冲击高端的实力,对于国产品牌而言,高端轿车仍是蓝海赛道。➢③产品力为基+互联网流量思维,小米汽车破圈效应显著。根据小米汽车公众号消息,从4月3日首次交付起,小米SU7 4月份已完成交付7058台。截止4月30日24时,小米SU7锁单量达88063台,其中女性购车占比28%,BBA车主占比29%,苹果用户占比达52.5%。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小米汽车交付正快速爬坡。
小米汽车作为北京车展最热门的品牌之一,车展期间展台累计接待超15万人,我们认为雷军、李想、李斌等互联网领域出身的创业者选择造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国汽车在智能化与产品定义层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他们从幕后逐渐走向台前也有助于为产品积累关注度与影响力,进一步将出色的产品力转化为实际交付。➢技术突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端到端智驾方案快速迭代。➢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开启智能驾驶规模商用元年。
2024年4月24日,华为举办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发布新品牌“乾崑”。该品牌定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新品牌“乾崑”以智能驾驶为核心,涵盖乾崑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与“鸿蒙座舱”并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两大核心品牌。发布会上共发布了包括ADS 3.0、4D毫米波雷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载光、乾崑车云3.0在内的十大新品。华为车BU CEO靳玉志表示,2024年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车辆会累计超过50万辆。➢②智能化增量赛道齐发力。
1)端到端智驾方案快速迭代。尽管特斯拉缺席北京车展,但FSD V12所搭载的端到端方案正为智驾迭代带来冲击。车展期间多家车企&供应商发布端到端方案:华为乾崑ADS 3.0全新架构采用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从而实现类人化的决策和规划。小鹏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宣布将量产上车端到端的感知和规控模型。长城魏牌蓝山智驾版搭载SEE一体化智驾大模型,实现无图全国都能开。极氪、理想、小鹏、比亚迪以及极越已确定与NVIDIA将以NVIDIA DRIVE Thor平台为基础进行合作,将支持包括端到端在内的大模型的部署。商汤绝影面向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UniAD在北京车展上完成上车演示首秀。元戎启行正式对外展示了其即将量产的高阶智驾平台DeepRoute IO。
2)算力、感知能力持续升级。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发布了全新的智驾计算芯片;禾赛、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性能持续升级,价格持续下探。3)AI大模型上车。车展前后蔚来、小鹏、理想纷纷推出AI大模型,基于用车、娱乐和出行等场景的训练,车载大模型在逻辑推理、记忆网络、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和文本生成等方面具有强大能力。
3、投资建议
今年1-4月汽车行业表现较淡,消费者观望氛围较强,展望5月后市,我们看好随着以旧换新细则的出炉,需求全面释放带动行业β有望拐点向上。整车建议关注【比亚迪、长安汽车、赛力斯、北汽蓝谷、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自主与新势力企业,零部件建议关注绑定强势主机厂及高景气赛道的龙头公司,如华为汽车产业链【拓普集团、沪光股份、信质集团】等,小米链【无锡振华、模塑科技】等,理想链【博俊科技、秦安股份】等,以及其他细分赛道龙头【福耀股份、星宇股份、伯特利、爱柯迪、继峰股份、新泉股份】等。
4、行业评级
看好
5、风险因素
汽车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汽车智能化落地不及预期、零部件年降超预期、外部宏观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