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交所ESG投资策略效果报告

1、北证16家标的组合收益率领先,ESG已成全球投资热点

截至2024年6月20日,北交所内共有16家公司自愿发布了2023年年度ESG报告,分别为佳合科技、中纺标、国航远洋、国义招标、则成电子、华信永道、青矩技术、太湖雪、贝特瑞、建邦科技、苏轴股份、广咨国际、纬达光电、富士达、海能技术、芭薇股份。

1.1、北证ESG标的指数收益率大幅领先,成分股最高累计涨幅达264%

站在投资人角度,ESG信息披露和评级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过程提供增量信息,通过在投资过程中纳入相关信息实现投资决策的优化,帮助投资者尽早地全面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避免“黑天鹅”事件损失。ESG报告作为企业在传统财务三表以外的第四张报表,给投资人提供指向企业未来经营状态的可参考信息,降低长期风险。站在企业角度:(1)ESG信息对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有积极影响。践行ESG理念的企业通常会获得较为正面的社会形象,受公众认可度较高,因此对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有积极影响。(2)ESG信息对降低企业的营业成本有正向作用。ESG信息中包括直接对企业成本开支具有影响的信息,例如环境议题中企业的能源使用、物料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均与企业的营业成本直接相关,节能、物料循环利用可降低企业受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境外碳税政策等带来的营业成本波动。(3)ESG信息对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有正面作用。


ESG信息披露更为充分的公司由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市场会给予这些企业更低的“风险溢价”。此外,为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地区对特定ESG议题会进行相应补贴,如为温室气体减排、降低能耗、能源转型等相应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便利和财政补贴。(4)ESG信息提升风险管理,降低“黑天鹅”事件损失。对企业而言,经营过程中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都可能对其现金流造成影响,ESG框架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尽早地全面评估自身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改善经营风险。为了更好衡量ESG对投资影响,我们将16家披露2023ESG报告的公司以平权方式编制成组合。从模拟收益率表现来看,发现其在2023年1月1日至6月19日的组合累计收益率达到55.73%,这要大幅超过北证50指数(-21.99%)本身,同时超越同期科创50(-23.29%)、中证ESG100(-5.79%)、恒生ESG50(-12.48%)等指数收益率。

而在2024年内,对比16家成分指数与北证50指数的收益率情况来看,回调趋势相似,但整体回撤幅度更小。


而从这16家公司自身的股价走势情况来看,2023/1/1-2024/6/19区间内除了中纺标的累计收益率达到263.67%大幅领先其它标的以外,其余标的走势均具有较为近似的趋势。排除中纺标后,累计收益率最高的前五名分别为苏轴股份116.80%、则成电子92.83%、建邦科技80.71%、广咨国际69.93%、华信永道61.14%。


而在排除中纺标这一极大值后可见,剩余15家企业的指数收益率为37.39%,相较可比指数收益率仍然更高。

1.2、国外ESG建设已成资本市场共同理念,相关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ESG已经成为大量国际投资者考察投资标的和经济组织披露非财务信息时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各国的实践推进来看,2010年后,一些欧洲国家通过颁布针对大型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政策文件,来推动本国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近十年来,这一趋势逐渐从欧洲扩散到亚太、澳洲、非洲、北美、中东等区域。2009年,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与责任投资原则组织联合发起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UNSSE),助推各签署交易所编制发布ESG报告指南,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近几年,联合国先是于2015年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而后联合国全球契约又与GRI合作将SDGs构建成了一套企业披露ESG信息的新框架。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政策法规制定中采纳了联合国的相关倡议及投资原则,并对联合国SDGs议程采取了行动响应。阿联酋迪拜金融市场发布的指南文件将ESG信披的具体条目和SDGs之间构建了一套关联关系的映射。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发布的《ESG报告指南2.0》也明确响应了SDGs中性别平等、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气候变化、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等目标内容。在ESG信披制度从建立完善到落地运转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往往最先开展行动,交易所等平台机构紧随其后,而专业服务机构则跟进提供相应支持,企业相继开展信披行动,形成了多部门、多主体合作推进ESG信披的态势。以法国的ESG信披制度的形成过程为例,先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出台了统领性的政策法规,然后交易所和金融监管部门则相应承担制定配套文件和执行政策的任务。日本相关制度体系的搭建来自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从日本金融厅联合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15年首次颁布、2018年修订《日本公司治理守则》,到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在2017年出台的《协作价值创造指南》,再到日本交易所集团及其子公司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20年5月发布《ESG披露实用手册》。而从各国实际推进ESG的过程来看,大企业带头进行信息披露是常见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为欧盟在2014年颁布的《非财务报告指令》。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出台国内法令,强制员工人数超过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在国内的立法实践中遵循了这一要求,而丹麦、瑞典等国则更进一步,将强制信披要求的适用范围拓展至所有员工数大于250人的企业。


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修订《上市规则》,鼓励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定期汇报有关表现。新规的执行采取了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大型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0亿林吉特)被要求在2016年结束前进行首次信息披露,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则需在2017年底前完成披露,而对于ACE市场(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来说,这一要求则被宽限至2018年底。指数化投资正在成为践行ESG投资的主要趋势。ESG指数化投资体现出以权益资产为主、市场集中度高、长期资金参与度深等特征。据IIA2022年度报告统计,全球ESG指数目前已超5万条,2022年全球ESG指数(含权益类与固定收益类)数量同比增长高达55.1%,大幅高于全球权益类指数及固定收益类指数增幅,且相较2021的42.8%继续创下新高。其中,固定收益类ESG指数增幅达95.8%,权益类ESG指数增幅为24.2%,固定收益类ESG指数增幅首次超过权益类。

2024北交所ESG投资策略效果报告

截至2022年底,境外ESGETF产品数量共1112只,规模合计约4520.12亿美元,产品数量同比增长27.09%;其中,权益类ESG产品规模占比约80%。境内市场看,在居民财富增配权益资产的长期趋势下,指数型ESG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指数型ESG基金规模达1297.90亿元,占比40.65%。相比全球市场,境内ESG指数化投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存量ESG指数化产品数量和规模来看,欧洲市场领先于其他市场。截至2022年底,欧洲市场ESG ETF产品数量632只,规模合计约3058.50亿美元,占该市场ETF总规模的22.55%,高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市场。从资金流向来看,除个别市场外,全球大部分市场ESG产品均呈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资金净流入排名靠前的市场分别为欧洲(341.77亿美元)、中国台湾(45.43亿美元)及美国(36.20亿美元)。


截至2022年底,境外ESGETF规模最大的为iSharesESGAwareMSCIUSAETF,为195.87亿美元,领先排名第二的iSharesMSCIUSAESGEnhancedUCITSETF。规模前十产品以权益类宽基指数产品为主,仅有2只ESG主题类产品(全球清洁能源)。从发行时间来看,规模前十产品普遍发行于2016-2018年间。自2019年以来,前十大产品资金净流入大多超过50亿美元,产品规模快速增加,体现出先发优势。


截至2024年6月20日国内市场纯ESG股票型、混合型及FOF基金共有163只,总基金规模达到319.92亿元,其中单只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的有18只。相较国外市场,国内纯ESG基金总体规模仍处于较为初期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ESG分项指标覆盖率80%以上的企业占比至达到25%

从报告内关键数据的披露上来看,这16份报告内的数据可以分为3大板块17个分项:环境方面包含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废弃物、废气排放、环境方面投入;社会方面包含安全生产,员工培训,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员工构成,社区参与、慈善活动及乡村振兴;公司治理方面则包含董监高情况、会议召开情况、治理架构情况、公告披露情况、反腐倡廉等方面。


而从各个公司在这些具体分项的披露涵盖情况上来看,16家公司在这17个分项上的平均披露覆盖率为67.28%,中位数为67.65%。现状是这个数据并不高。但其中不乏优秀的公司,例如佳合科技、苏轴股份2023年ESG报告的关键数据披露涵盖率达到了100%,相对优秀的覆盖率8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25%。而同时由于ESG披露在北交所内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各个公司在披露内容及形式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存在部分公司关键数据披露率低于50%的情况。


而从各个数据分项的披露率情况来看,各指标的披露率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披露率靠前分项的为治理架构情况93.75%,安全生产、公告披露情况87.50%,员工培训、研发创新、员工构成、会议召开情况81.25%,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董监高人员构成68.75%。


披露率最高的为治理架构情况,有15家企业在2023ESG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公司内部的整体治理架构或ESG专项治理架构情况,占比达到93.75%;安全生产方面披露率达到87.5%,14家公司选择披露,具体内容包含员工安全生产培训小时数、事故和工伤数量及相关处理情况、安全生产相关投入等。


各项会议召开情况以及年内公告发布数量作为公司治理方面较为重要且可明确量化的指标。13家披露了2023年三会运行情况的公司中,11家公司的全年股东大会数量在4-6次,所有公司的全年董事会会议数量均在6-10次,监事会议则在4-10次不等。


在披露年度公告的公司中,国义招标总数排名第一,达到225份,其中定期公告5份;佳合科技179份、太湖雪170份。而北交所在2023年内的平均水平为定期公告4.63份,临时公告数量97.99份,合计总份数102.62份。因此从公告披露数量来看,10家公司超过北交所平均水平。


而环境投入、客户服务等属于披露数据较少的指标,两个指标披露率均仅为31.25%、37.50%,5家公司选择披露环境投入,6家披露客户服务数据。环境投入主要包含公司全年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金额规模、节能投入金额等数据。富士达披露2023年全年投入环保金额53.85万元,节能技改投入金额68.12万元;苏轴股份2023年环保总投入239.44万元,环境管理目标完成率100%;贝特瑞2023年节能重点项目累计投入334.1万元,实现节能1,564.07吨标准煤;中纺标披露2023年节能环保投入58.77万元,主要用于危废、固废处理、环境监测及节能环保相关培训等;佳合科技披露2023年投入环保设施维护保养87,112.04元,危险废弃物处置192,491.96元,环保检测8,490.56元,第三方咨询及评估项目(环评)25,780.69元。客户服务则主要包括投诉受理及解决、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数据。


苏轴股份披露2023年内受理客户投诉17起,满意度得分91%;佳合科技披露2023年客户满意度为96.56,投诉次数464次;则成电子披露客户投诉回复率及解决率达到97.08%;太湖雪披露客服在线接待量约389894人次,客户满意度88%,客户投诉数量500件客户投诉处理率100%;广咨国际披露招标代理业务客户满意度调查回收率40%,咨询业务客户满意度调查回收率90%,客户满意度均为优秀以上。

2024北交所ESG投资策略效果报告

综上,从2023年的16份北交所ESG报告中披露的数据项来看,在治理架构情况、安全生产、公告数量、会议数量等方面的关键数据披露已经较为丰富且较为成熟。这些关键数据对于投资者判断公司自身长期治理情况可以起到清晰的指示作用。环境方面,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管理、废弃物管理、废气排放指标易于量化,能够精确体现出企业在年度生产经营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及造成的废弃物排放情况,对于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具有较强的指示性;同时在“双碳”背景下,自然资源消耗量,特别是单位产值资源消耗量可以表明企业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行动效果。


社会方向,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及员工构成是评判企业在社会角度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研发创新层面来看,年内所取得的专利成果、各类奖项可以说明报告期内公司实际取得的研发成果,而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则表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此方面的数据对未来企业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取得具有一定指示作用。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则是表明公司对产业链整体管理的能力,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与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能力共同表现出公司整体在产业链内的地位及竞争力,对于企业未来在产业链内现有位置的持续发展以及向上下游的拓展具有指示意义。

三会运行以及对外投资者关系维护是上市公司自身治理的重要方面。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召开方面数据可以表明公司在内部治理的强度,会议召开维持在稳定的频率对于公司的稳健治理有着积极作用;公告披露是上市公司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是建立与投资者联系的关键桥梁,年内公告的披露数量可以体现出公司管理层面与外界投资者的交流能力与意愿。董监高人员构成是投资者关注的传统项目,高层管理人员的背景对于公司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女性董事占比也是公司整体性别平等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公司高层持股比例也是彰显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公司治理及经营业绩方面信心的重要指标。

3、北交所三类企业ESG披露领先,整体水平可比肩沪深

3.1、16家标的可分为外向型企业、国资背景、自身ESG建设领先三类

此次披露2023年度ESG报告的公司可以分为三类:外向企业(有出口、国外销售收入,面对国外客户)、国资背景(ESG披露示范作用)、自身ESG披露意识强且公司治理领先的民营企业。


16家企业中,中纺标、富士达实控人为国资委,苏轴股份、广咨国际实控人为地方国资委,国义招标、纬达广电实控人为地方政府,贝特瑞实控人为地方国资委参股企业(中国宝安集团),因此国资委或地方国资委控制企业占比总计达到44%。在目前北交所ESG披露尚处于初期的阶段,国资背景企业带头进行ESG披露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ESG治理水平,同时可以在市场内起到示范作用,对后续企业参与到ESG披露起引导作用。

2024北交所ESG投资策略效果报告

以2023年全年营收中来自国外的收入占比来看,13家公司有海外营收,则成电子、建邦科技、国航远洋、苏轴股份、纬达光电、贝特瑞营业收入的20%以上来自国外,其中则成电子2023海外收入占比达到90.01%,建邦科技达到57.28%。对于则成电子、建邦科技等外向型企业,在目前国外ESG建设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积极进行ESG建设并披露ESG报告在企业对外进行业务扩展过程中可以从这一新的角度向客户展现自身实力,进而增强竞争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金融工程红利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5
下一篇

2024房地产与基建市场分析报告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