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超算云服务行业报告:市场扩张,技术引领新机遇
1. 并行科技:国内独立超算云龙头服务商
1.1. 国内领先的超算云服务和运营服务提供商
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领先的超算云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第一大独立超算云服务提供商。并行科技致力于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研发人员提供全面、安全、易用、高性价比的超算云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进步和传统产业的突破升级,公司业务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公司历年来在科技领域获得了多项荣誉,荣获“CCF科学技术奖之科技进步杰出奖”、“超算云计算服务创新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荣获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荣誉称号。在超算算力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率先提出“互联网+HPC”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超算云服务市场规模和成长性均领先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们将公司历年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业务探索阶段,不断寻求下游技术合作,并于2009年设立并行实验室。2)业务拓展阶段,不断自主开发算力软件,并先后为嫦娥三号VLBI测轨分系统、“天问一号”做出过杰出贡献。3)业务高速增长阶段,并行科技不断探索业务布局,形成了目前以超算云服务为主线的服务模式,并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3年于北交所上市。
1.2. 以超算云服务为主线,布局算力广阔市场
公司业务以超算云服务为核心,主要包括通用云、行业云、AI云服务,同时提供超算云系统集成、超算软件及技术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我们整理了公司主要业务的简介如表1所示。
2023年度,并行科技总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为4.96亿元,同比增长58.5%,2021-2023年CAGR为31.1%。其中,并行科技的核心业务为超算云服务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55.0%,2021-2023年CAGR为34.0%,占总营业收入的83.5%,贡献了主要营业收入。2023年超算云系统集成业务收入0.61亿元,同比增长191.3%,2021-2023年CAGR为56.6%,占总营业收入的12.2%。202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继续高速增长32.9%,净利润同比扭亏。
公司营收的高速增长逐步引领利润端减亏。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18年以来均为负数,但2023年有减亏迹象。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000万元,同比增长29.5%。归母净利润减少的重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投入。公司2021-2023年研发费用较高,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3%、13.3%、8.4%,研发投入远高于同业可比公司数据港、奥飞数据,符合成长期公司的特点。
并行科技业务净亏损逐渐收窄。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发展,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逐步平稳下滑至2023年的25.6%,但销售净利率从2021年的-37.1%也逐步收窄至2023年的-16.2%,整体朝着良性盈利的方向发展。其中,销售净利率有所回暖的原因是公司近年来的各项期间费用率都有减少的趋势。
1.3. 公司股权较为分散,积极实施股权激励
并行科技股权较为分散。其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陈健、贺玲夫妇,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控制公司。截止2024年4月30日,陈健直接持股13.11%,;贺玲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1%,二人合计通过汇健科技、信健投资、弘健投资、嘉健投资、鼎健投资间接持股13.40%,二人直接、间接持股合计30.61%,对公司形成控制。并行科技重视员工权益,实行股权激励,设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截止2023年末,限售股票为33,244,432股,占总股本的57.1%。
并行科技的高管团队成员专业背景深厚,行业管理经历丰富。并行科技设置6名董事、3名独立董事、4名监事,保证了董事会运行的有效性,保证了决策的有效性和权力的制衡,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包括董事长在内的5名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均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行业工作经验,负责公司AI超算云平台等各项核心技术的研发。
2. 并行科技:国内独立超算云龙头服务商
2.1. 国内领先的超算云服务和运营服务提供商
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制高点之一,超级计算不仅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高精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超算行业利用算力资源处理来自用户的海量数据,涉及数据回收与分析、数据模拟等多个环节,为下游客户提供算力资源。超算行业的服务场景围绕气象海洋、地质勘探、工业仿真、物理模拟等领域,服务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级政府主导的科技工程项目等。
超算云是指用户通过云计算形态使用算力资源,开展科研实验或处理并行工作负载。超算云结合了超级计算和云服务的双重优势,将传统算力资源实现算力虚拟化,通过云部署、多云互联等模式,实现算力资源使用的门槛优化与进一步商业化。超算云能够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实例测试与应用等深度融合,提供全栈式、一体化的智能超算服务能力,是传统超算服务的拓展与进化。
未来随着超算云服务需求在通用云、业务超算及人工智能超算场景下的不断渗透,超算云行业将收获稳健的市场发展机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年中国超算云服务市场规模为20.7亿元,市场渗透率为10.5%,预计2025年超算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1.9亿元,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4%,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24%,为中国整体超算服务的商业化和市场拓展提供巨大动能。
2016年以来,中国超算服务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我国持续加快建设超算中心,借助自主可控浪潮,不断建设我国自有的超算生态,面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超算服务。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年中国超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6.6亿元,其中第三方超算服务市场规模为32.0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超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66.0亿元,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持续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化全面推进,使用超算服务的高等院校及企业将加速转向第三方超算服务商提供的国家统筹建设的优质算力资源。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年中国第三方超算服务市场中,独立超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预计2025年独立超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5.5亿元,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42.6%。
2.2. “数字经济”引领算力规模进一步扩大
“数字经济”的发展引领未来中国算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推动“新基建”、“建设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政策,积极促进“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以进一步深化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政府对于算力行业的支持和相关的政策,推动了算力的发展。公司超算云业务也能够借此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政策引领未来算力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公司业务发展创造契机。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为2442亿元,包括了通用计算、AI计算和超算市场。根据《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国2025年算力规模为300EFLOPS,是2023年的1.4倍。假设中国IaaS市场规模2023年相比2022年正增长,则2025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为4778亿以上。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福卡智库等提供数据,2022年,中国算力利用率仅为30%,私有云更低。我们按2025年35%利用率计算,2025年仅需要盘活的IaaS市场空间就有8873亿元。
2.3. AIGC产业迅速发展,驱动AI算力需求
IDC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91亿美元,同比增长82.5%,2027年将达到134亿美元,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0.7%。
算力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在2024年3月英伟达举办的GTC大会上,据该公司CEO黄仁勋推算,如果要训练一个1.8万亿参数量的GPT模型,需要8000张HopperGPU,消耗15兆瓦的电力,连续跑上90天。如果中国有十家大模型公司,则需要8万张H100GPU。我们预计,推理算力需求将是训练的数倍,其需求量或将激增至几十万张。随着模型继续迭代,未来算力需求还可能继续增加。
AI发展催生更多算力需求。大语言模型的前期训练和后期推理应用所需算力与参数量及数据集规模成正相关关系,随参数和数据集规模迅猛增长。根据OpenAI2012年的测算,2012年以来,最大的AI训练运行所使用的算力呈指数增长,每3-4个月增长一倍。2012-2018年间,AI训练运行所使用的算力已增长超30万倍(摩尔定律预测仅增长7倍)。2020年的数据显示,训练一次1746亿参数的GPT-3模型需要的算力约为3640PFlops/天(1EFLOPS=每秒10^18次浮点运算),总训练成本为1200万美元,需要连续使用1024块英伟达A100芯片一个月,后续推理(日常运营)阶段所需算力更大。
3. 独立超算云服务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下游市场广阔
3.1. 独创“互联网+HPC”模式,三条产品线各有所长
公司在超算云服务领域率先提出“互联网+HPC”(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简称HPC,下同)模式的概念,市占率高,处于高速成长期。公司将云计算和互联网的概念融入到了超算领域,建立起了在超算公有云领域的超算云服务平台。通过将多个超算中心的超算集群接入并行超算网格云平台,并行科技实现了算力资源的整合,扩大了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超算云业务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不断增长,是公司利润增量的核心业务。2023年,公司超算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412万元,同比增长55.0%,利润贡献更是上升到了公司整体利润的88.1%。同时,毛利率趋于稳定,2023年毛利率为27.0%。
公司超算云服务的细分产品线包括通用云、行业云和AI云。其中,通用云主要针对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中小计算规模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云上PaaS产品,协助各类理工类、自然科学类用户完成科学计算工作;行业云产品主要针对业务化超算需求的客户,大多来自企业和科研机构,满足其云上计算、仿真环境需求。AI云针对人工智能基础科研和AIGC领域的客户。
其中,营收增长较为稳定的是通用云业务,规模扩张较快的是AI云业务。通用云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5,852.51万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7,063.75万元,但是占比却从94.0%下降到了41.21%,原因是虽然通用云的销售量逐年增长,但市场的开拓趋于成熟,因此占比下降。AI云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1.16万元迅速增长到了2023年的11,142.0万元,占比也从0.18%增长到了26.9%,AI算力需求有望进一步驱动收入增长。通用云目前依旧贡献着最高的毛利,但是AI云逐渐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3年,通用云业务、行业云业务、AI云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1.7%、30.5%、15.8%,毛利占比分别为48.3%、35.9%、15.7%。从公司超算云服务下游的收入分布逐渐向机构类客户集中。公司营收中高等院校贡献主要部分,并从2020年的5,423.52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4,156.02万元,营收占比由50.3%上升至53.0%。相比之下,个人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107.15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186.28万元,但占比从原先的9.9%下降至0.7%。
超算云业务的销售模式多以共建模式为主,从2020年以来,共建模式的销售数量从49,697.88万核小时上升到了2022年度的226,748.06万核小时。销售数量占比从55.7%提升到了87.3%。通过共建模式搭建的自有算力资源,可以大大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有利于企业降低整体的成本,提升业务的毛利率。
3.1.1. 通用云市占率较高,公司注重提升存量用户粘性
并行通用云基于连接各大超算集群的算力资源池和自主研发的服务平台,面向物理、化学、材料、航天、航空、力学、气象、海洋、能源、汽车、生物等各领域广大计算用户,向用户提供CPU算力资源。公司为用户提供PaaS层服务,方便其服务使用科研所需的超算应用。并行通用云服务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用户。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年公司通用云业务市场占有率为20.3%,行业排名第一。公司的通用云业务规模在市场中享有较高的份额,有利于公司利用资源吸引用户。该行业较高的集中度,也决定着较高的进入门槛。并行通用云用户体量较大,公司注重利用资源池吸引新用户,提升顾客粘性和获客体量。
通用云ID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19-2022年CAGR达到64.9%。企业下游主要包括了较缺乏计算机技能的高校用户以及物理、材料、化学、航天航空领域的科研人员。未来预计随着下游市场算力需求的增长,下游ID数量也会不断增长。2019-2022年并行通用云平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降幅持续收窄,并预计趋于平稳。
原因是新引入顾客体量较大,但是前期的消费金额普遍较少。到2022年度,平均ARPU降幅仅为2.6%,逐渐收窄,原因是用户粘性和消费趋于稳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预测,并行通用云ID数量及ARPU均以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上限进行预测,并根据2022年实际数据、未来业务预期进行调整。个人及其他用户基数较小,波动相对较大,假设其预测期内与2022年ID及ARPU保持一致。
3.1.2. 行业业务下游覆盖范围广,重点用户持续贡献收入
并行行业云服务于特定的行业,拥有稳定的下游顾客,保证了行业云业务持续稳定的收入。行业云主要面向头部企业和院校科研机构,服务用户所处行业的实际业务,满足其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打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优势。并行行业云在并行通用云的基础上增加了业务系统对接、提供专线链路等物理层、系统层、应用层的专业化服务等以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并行行业云服务的主要下游行业包括了气象海洋行业、生命科学领域、高端制造业、企业级HPC、院校级HPC。
并行行业超算云ID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19-2022年ID数量增长10倍。主要原因是下游集中度较高,主要以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由于对算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客户使用的算力价值更高,并且客户粘性一直很强。因此,我们合理预计未来ID总量进一步放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重点客户的的ID占比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并行行业云主要服务于科研类的重点客户,而重点用户ARPU会保持增长。2019-2022年并行行业超算云平均ARPU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原因是下游各个行业对算力的需求量较大,并且科研经费比较充足。与此同时,重点客户的消费金额一直较高,并行科技与头部重点用户的粘性很强,因此合理预计未来ARPU也会进一步提升。
3.1.3. AI云业务下游需求激增,盈利空间有望提升
AI云主要服务于下游具有AI算力需求的客户。2023年以来,随着AIGC的发展,AI云也成为了公司布局超算云服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公司贡献了更多的利润。
并行AI云近年来下游ID数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主要以高等院校等重点客户为主。2019-2022年,并行AI云ARPU总体呈现提升趋势。考虑到未来AIGC的广阔前景,合理预计未来AI超算云的ARPU迅速提升。
3.2. 超算软件与技术服务盈利规模扩大,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拥有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包括Paramon、Paratune、ParaCloud,主要介绍这三款产品的下游用户、技术优势和盈利等相关数据;同时,公司作为超算相关的第三方软件代理商,根据客户的使用需求向其销售软件许可,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公司超算软件与技术服务毛利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利润贡献度逐年增大。2023年,超算软件与技术服务贡献营业收入1,595.27万元,毛利率提升到63.9%,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毛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提升到8.02%。
3.3. 上市募资再度助力算力资源
公司上市的募集资金也会大量用于公司超算云业务的布局和发展,提升公司未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根据2024年5月14日最新的募集资金变更公告,公司拟在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在公司现有超算云平台基础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包括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等多地域、跨分区的统一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由北京并行科技作为实施主体统筹管理,以提供更好的超算应用SaaS化服务,并搭建共建模式下自有AI算力建设体系。
以此可以进一步扩充算力资源池,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住顾客的需求,从而提升竞争力,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超算云算力网路平台建设项目预计从2024-2034年,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为10,661.6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2,950.29万元,项目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62%,投资静态回收期为5.59年(含建设期2024-2025年);行业云平台升级项目预计2024-2034年,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为9,606.34万元(不含税),年均利润总额为2,762.13万元,项目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08%,投资静态回收期为5.43年(含建设期3年);应用软件SaaS化开发平台项目为纯研发投入,不涉及经济效益核算。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