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子行业周报:AI技术与量子机构发展分析

1、股票组合及其变化

1.1、本周重点推荐及推荐组

(1)苹果接近与Open AI达成协议5月11日消息,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今日发文表示,苹果即将与OpenAI达成协议,为今年的新iOS系统提供一些生成式AI功能(如聊天机器人)。此外,苹果与谷歌就整合Gemini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但尚未达成任何协议。《纽约时报》称,苹果两名高管在去年初花了数周时间测试OpenAI的ChatGPT 之后,便作出了给语音助手Siri进行「大脑移植」的决定并且还透露,改进后的Siri将于今年6月份的WWDC大会亮相。新Siri的对话性更强、用途更广,其Siri的底层技术将包括一个新的生成式AI系统,支持聊天功能,而不是一次回答一个问题。AI浪潮下,手机作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重要窗口,将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建议关注:立讯精密、水晶光电、思泉新材、中石科技、鹏鼎控股等。


(2)美国将22家中国量子机构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5月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37家中国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了22家量子产业科研机构,被列入清单的中国实体因推动量子技术进步和获取美国原产物项用于发展量子技术能力而受到制裁。此次打击范围广泛,目标精准,涉及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国内一线量子产业科研机构。24年开始,我国推出多个利好量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逐步聚焦量子技术产业。随着未来国家级量子计算云平台和产业生态的加速培育,量子处理器的硬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量子计算有望在实用化问题中展现出有现实意义的计算优越性。建议关注量子信息产业链相关标的:国盾量子、神州信息、华工科技、光迅科技、亨通光电、复旦微电等。

1.2、海外龙头一览

5月6日-5月10日当周,海外龙头部分上涨。英飞凌科技领涨,涨幅为20.88%;美光科技、德州仪器、博通、安富利涨幅均超4%,分别为5.70%、5.30%、4.28%、4.74%。

从更宏观角度,我们可以用费城半导体指数来观察海外半导体行业整体情况。该指数涵盖了17家IC设计商、6家半导体设备商、1家半导体制造商和6家IDM商,且大部分以美国厂商为主,能较好代表海外半导体产业情况。从数据来看,5月6日-5月10日当周,费城半导体指数呈现震荡上升态势,近两周整体处于恢复性上涨态势。更长时间维度上来看,指数在进入2022年下行通道后,2023年1-6月,复苏迹象明显,处于震荡上行行情;7月以来处于下行行情;10月底开始持续上涨。

2024年电子行业周报:AI技术与量子机构发展分析

2、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周涨幅排行

跨行业比较,5月6日-5月10日当周,申万一级行业一半处于上涨状态。其中电子行业下降2.48%,位列倒数第4位。估值前三的行业为综合、国防军工、计算机,电子行业市盈率为53.07,位列第4位。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比较,5月6日-5月10日当周,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大部分处于下降状态。估值方面,数字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模拟芯片设计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半导体设备、LED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5月6日-5月10日当周,重点关注公司周涨幅前十:数字IC占两席,封测占两席,磁性材料、面板、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仪器仪表、LED、功率半导体各占一席。坤恒顺维(仪器仪表)、兆易创新(数字IC)、宁波韵升(磁性材料)包揽前三,周涨幅分别为7.37%、4.75%、4.49%。

2.2、行业重点公司估值水平和盈利预测

3、行业高频数据

3.1、台湾电子行业指数跟踪

行业指标上,我们依次选取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光电行业指数,来观察行业整体景气度。日期上,我们分别截取各指数近两周的日度数据、近两年的周度数据,来考察不同时间维度的变化。近两周:环比看,4月29日-5月10日两周,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均呈现恢复性上涨趋势。近两年:更长时间维度看,台湾电子行业各细分板块指数经过2022年震荡下行后,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以及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台湾光电行业指数则在低位震荡。进入2024年5月,四类指数均开始恢复性上涨。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台湾IC产值同比增速,将电子各板块合在一起观察:中国台湾IC各板块产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从2023年Q2开始陆续有所反弹,各板块产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主要因为消费电子需求差,导致IC设计下滑,加之2021年缺货、涨价导致的2022年库存水位上升。但随着AI、5G、汽车智能化等应用领域的推动,预计2024年需求将开始回升。

3.2、电子行业主要产品指数跟踪

受益于上游头部供应商减产以及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电子市场有所恢复,存储芯片价格整体呈现回升趋势。NAND方面:Wafer:512Gb TLC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7月底开始回升,2024年4月29日价格为3.75美元。DRAM方面:DRAM:DDR4 8Gb 512mx163200Mbps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9月中旬开始持续上涨,2024年3月以来价格略有下滑,5月10日价格为1.77美元。

2024年电子行业周报:AI技术与量子机构发展分析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3年H1整体呈同比下降态势。2024年3月,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为4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中国销售额为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0.07%,占比达30.8%。此外,从2023年3月开始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逐月递增,自2023年4月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直至2023年11月份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变动转正并持续扩大。


面板价格保持稳定态势。面板价格自2021年7月以来,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其中液晶电视面板:32寸:Open Cell:HD价格自2023年10月以来小幅回升,进入2024年价格略有波动。


2023H2,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转正。但2024年3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6.2%。全球范围内,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3%,但分季度来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三季度同比降幅逐季收窄,2023年四季度同比变动转正。主要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机硬件缺乏创新,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5G周期结束后,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另一方面中国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者需求疲软。


无线耳机方面,国内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呈现复苏趋势,全年自2023年2月以来无线耳机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持续为正,且自2023年9月以来同比增幅持续扩大。无线耳机技术已经充分成熟,相对于手机消费,无线耳机普及还有空间,随着无线耳机传感器的增多,产品体验感会更加出色,叠加价值量相对手机较小,换机周期会显著快于手机。因此,随着国内的放开和经济复苏,我们继续看好无线耳机这类可穿戴设备的成长。


智能手表2023年全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5.90%;但进入2024年之后出现反弹,第一季度智能手表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4.7%,打破近两年的持续下滑趋势。展望2024年,随着生成式AI与终端硬件的结合,智能手表有望集成更多AI功能,从而为市场增长开辟新途径。


个人电脑方面,2020-2021年疫情带来居家办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动PC重回增长轨道,但疫情带来的短期复苏结束后PC重回弱势趋势,在2022Q2开始进入下行区间,2022Q2全球PC出货量同比微增0.53%,远低于Q1的11.44%的增速,2023H1,全球PC出货量继续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29.16%,二季度同比下降17.16%;2023Q3,出货量同比下降5.47%,降幅有所收窄;2023Q4,出货量同比下降2.94%,降幅进一步收窄。2023年,品牌台机/品牌一体机/服务器出货量累计达392.57万件,同比增长2.62%。AI大模型落地给PC产业链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另外PC换机潮的到来,预计2024年PC市场将恢复增长。

2024年电子行业周报:AI技术与量子机构发展分析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新能源车销量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3年1-4季度分别取得26.18%、60.92%、28.68%、38.68%的同比增速。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49.52万辆,同比增长37.88%。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1.82%。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发展成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将持续保持高成长态势。

4、近期新股

4.1、欧莱新材(688530.SH):高性能溅射靶材提供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种尺寸和各类形态的铜靶、铝靶、钼及钼合金靶和ITO靶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玻璃、装饰镀膜、集成电路封装、新能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各类薄膜工业化制备的关键材料。公司主要代表性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超视界、彩虹光电、深超光电和中电熊猫等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主流厂商,超声电子、莱宝高科、南玻集团、长信科技和TPK(宸鸿科技)等知名触控屏厂商,AGC(旭硝子)、南玻集团、Pilkington(皮尔金顿)和旗滨集团等建筑玻璃龙头厂商。此外,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不断拓展产品应用范围,目前已进入越亚半导体、SKHynix(海力士)等知名半导体厂商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供应体系和万顺新材、宝明科技、腾胜科技等新能源电池复合集流体正负极材料和镀膜设备核心厂商的供应链,并应用于中建材等大型新材料开发商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中。

2023年实现营收4.76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1.13%;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2020-2023年CAGR为30.59%。公司2019-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2.46亿元、3.82亿元、3.92亿元、4.76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52.75%、55.44%、2.50%、21.50%;2020-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0.50亿元、0.35亿元、0.49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370.68%、129.07%、-30.03%、39.69%。公司抓住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玻璃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市场机遇,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深化与下游知名头部客户间的合作关系,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电子与信息产业国产化进程加快,液晶显示器、触控屏等产业呈现出向中国大陆进行产能转移的趋势,国内溅射靶材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逐渐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本土溅射靶材厂商。公司积极推动高性能溅射靶材国产化进程,基于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对前沿领域溅射靶材的工艺与技术开展研发工作,成功进入国内外知名半导体显示、触控屏等下游企业的供应链,有效保障了国内重点行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及供应安全,助力关键领域溅射靶材实现进口替代。随着高性能溅射靶材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部分优势领域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公司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溅射靶材的多项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具备与国内外厂商竞争的技术实力,产品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下游行业知名厂商的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证明,按销售额统计,2021年公司平面显示用铜靶产品出货在国产厂商中排名位居前列。

4.2、灿芯股份(688691.SH):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供应商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企业。公司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自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差异化的芯片设计服务,并以此研发形成了以大型SoC定制设计技术与半导体IP开发技术为核心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技术体系与全面的设计服务能力,公司不断帮助客户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芯片设计开发与量产上市。公司为客户提供芯片设计服务最终转化为客户品牌的芯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智慧城市、高性能计算等行业。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公司凭借技术和服务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中国半导体市场最佳设计企业奖”、“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IC设计企业”等多项荣誉奖项,并被权威媒体《电子工程专辑》(EE Times)评选为“全球60家最受关注的半导体初创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13.41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4.8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2019-2023年CAGR为142.18%。公司2019-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5.06亿元、9.55亿元、13.03亿元、13.41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24.63%、88.74%、36.44%、2.92%;2019-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0.18亿元、0.44亿元、0.95亿元、1.72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260.00%、144.44%、115.91%、81.05%。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主要原因为:(1)随着逻辑工艺与特色工艺推陈出新,集成电路器件线宽不断缩小,设计风险与设计成本大幅增加,芯片定制服务整体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2)终端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芯片定制服务需求保持旺盛;(3)公司芯片设计能力持续提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4)公司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对于芯片“自主、安全、可控”的迫切需求。

5、行业动态跟踪

2023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英伟达第一,韦尔半导体第九!5月10日消息,据市场研调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日公布的2023年年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厂排名显示,受益于AI芯片需求火爆,英伟达(NVIDIA)首度挤下高通、博通等老牌大厂,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设计厂商。具体来说,排名第一的英伟达2023年营收达552.68亿美元,同比暴涨105%,这主要得益于其H100系列AI GPU的大卖,目前英伟达在云端AI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90%。预计2024年,英伟达在H200及下一代的B100/B200 /GB200带动下,将持续助力英伟达营收的增长。高通排名第二,其2023年营收为309.13亿美元(仅计算QCT业务,未计算授权业务),同比下降16%。这主要是由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及IoT市场需求疲软所造成的,不过高通积极推广车用市场,并预期到2030年其车用市场营收可增长超过两倍。博通2023年营收达284.45亿美元(因为博通现在的业务比较广泛,这里仅计算半导体部门),同比增长7%,排名第三。其中AI芯片相关收入占其半导体解决方案总营收已经将近15%。预计博通今年除了无线通讯业务营收持平外,宽带及服务器存储连接业务应会有接近双位数百分比的衰退。排名第四的是AMD,其2023年营收为226.80亿美元,同比下滑4%。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全球PC市场的需求下滑与库存去化所造成的。AMD仅数据中心业务、以及并购赛灵思后整合成的嵌入式业务的营收实现了同比增长。AMD去年第四季度上市的MI300系列将成为贡献2024年营收成长的最大动力。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AMD宣布,自2023年四季度推出以来,MI300系列AI芯片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并将今年的销售目标提升到40亿美元。联发科2023年营收为138.88亿美元,同比下滑25%,排名第三。联发科的营收下滑主要是受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其智能手机、电源管理芯片、智能终端平台等业务均出现了下滑。不过,得益于支持端侧AI大模型的天玑9300系列陆续获得大客户的采用,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开拓,联发科今年营收有望实现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之后的第六至第十名分别为Marvell、联咏、瑞昱、韦尔半导体、芯源系统、思睿逻辑。其中,排名第七的韦尔半导体营收25.25亿美元,同比增长3%。这主要是得益于其CIS库存的去化,以及在国产替代背景下,中国大陆本土智能手机厂商(比如华为)需求的恢复。瑞昱2023年营收约30.53亿美元,同比下降19%,主要受到了PC市场出货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再加上提前确认库存减值,导致排名下滑至第八名。


不过,库存去化后,随着今年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回暖,叠加其WiFi-7芯片于今年第三季开始出货,预计瑞昱今年全年营收将迎来增长。排名第十的思睿逻辑曾在2022年跌出前十榜单,2023年凭借17.9亿美元的营收重回前十榜单,不过仍然落后于芯源系统。芯源系统2023年营收约18.21亿美元,同比增长4%,主要得益于车用、企业数据及存储运算业务贡献营收,抵销通讯与工业领域衰退所带来的冲击。展望今年的市场走向,TrendForce预期,今年全球芯片设计产业营收年成长幅度将持续走高,主要是因为芯片库存去化已恢复到健康水位,尤其看好AI相关应用厂商后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机械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06-22
下一篇

2024年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