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变压器行业报告:出海与数据中心双引擎增长
1深耕电源领域,持续拓展业务布局
1.1 电子领域扎根二十载,数字化工厂提质增效
公司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佛山市日升电业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照明光源、电感器和工控变压器的生产,2006年更名为伊戈尔电气。2017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并在江西吉安建成一期生产基地,专注于高频电感器和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生产。2018年,公司开始数字化转型,拓展新业务领域。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取得显著进展,马来西亚一期生产基地投产,主要生产照明灯具和电气箱;安徽淮南生产基地也建成,专注于新能源产品制造。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吉安三期、马来西亚二期、泰国、美国达拉斯和墨西哥生产基地的建设。
公司采取"2+X"战略,以照明和能源领域为核心,积极拓展车载电源、车载电感等新领域。公司专注于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的电源及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线覆盖新能源光伏、工业控制和LED照明。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1)能源领域:新能源变压器和工业控制变压器;2)照明领域:照明电源和照明灯具;3)孵化业务:车载电感、车载电源、充电桩和巴拿马电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定制化生产和直销模式,形成了以照明和能源领域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格局,有望在相关领域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全球,境内境外双轮驱动。国内方面,公司在华南地区设有多家子公司,覆盖佛山、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区。此外,随着首个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数字化工厂的高效投产,2023年公司在安徽寿县新增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华东区域影响力。国际方面,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达到9.81亿元,同比增长6.10%,毛利率高达30.9%,营销网络遍及美国、墨西哥和泰国等地。为进一步拓展北美市场,公司正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入试生产,以加强当地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及生产制造能力。公司通过国内外生产基地的扩张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不断优化全球销售网络,提升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展现出公司在电气制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拓展潜力。
公司连续三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彰显业绩增长信心。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激发核心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自2022年起,公司已连续三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激励对象人数和首次授予权益数量逐年增加,从2022年195人427.7万股增至2024年311人585万股,公司对营收和利润的增速目标也逐年提高,2024年目标分别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5%/50%/80%,扣非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60%/90%,显示出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有望继续保持业绩稳定增长,实现业务持续扩张,进一步释放利润潜力。
1.3受益于光储行业需求旺盛,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受益于光储行业需求旺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18年-2023年,受益于光储行业需求旺盛,公司营业收入从1088.27百万元增长至3630.30百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7.25%。归母净利润增长更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15%,主要得益于公司新能源产品在总营收中占比的持续增加,以及新能源板块较高的利润率。这一趋势表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成功,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照明业务相对稳定,新能源业务持续高增。能源领域,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量和发电需求的增长,公司在海内外积极布局生产基地,推动新能源产品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能源业务营收为2626.56百万元,同比增长42.3%;毛利率从2021年的14.98%稳步提升至21.05%。照明业务,受国内家电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照明设备需求减少,2023年照明业务营收下降至811.71百万元。整体来看,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已取得积极成效,而照明业务受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18-2023年,公司毛利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2020年因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收入准则执行而略有下降,但在2021年随着数字化工厂投产和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毛利率开始恢复平稳增长。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5.99%,同比下降0.8%,主要受大额计提减值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强劲。近年来,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成效显著,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良好。2018-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维持在15%-20%内,费用管控良好。细分来看,公司研发和管理费用率相对稳定,财务费用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销售费用率自2020年开始显著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导致销货运费从销售费用调整至主营业务成本所致。整体而言,公司在费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有助于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公司持续专注于电源行业的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公司根据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引入西门子及PTC的PDM系统,优化产品开发流程,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并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2021年,公司对新能源产品和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7.15%。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新能源和孵化类产品上的投入。在专利方面,公司累积了267项专利,包括19项发明专利和29项软件著作权,彰显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成就。
2传统业务:传统照明市场增长稳定,智能、健康照明为发展新方向
2.1 传统照明市场趋于饱和,RCEP新兴市场成为出口新动力
双碳背景下,各国政策推动加快LED照明对传统照明的替代。LED照明技术以其低能耗和长寿命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照明产品,相较于荧光灯可减少超过50%的能耗,助力减少碳排放。在全球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LED照明行业获得广泛支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LED照明市场将扩张至11656亿元。中国市场亦同步增长,从2019年的6388亿元增至2023年的约7012亿元,并预计在2024年进一步增至7169亿元。
LED照明新兴应用领域广泛,智能照明、健康照明将成为LED照明领域新方向。在智能化场景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自2017年以来,智能照明行业市场规模从147亿元显著增长至2022年的398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健康照明作为智能照明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已扩展至医疗、教育和家居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国家政策明确要求全国的中小学教室照明必须采用符合健康照明标准的照明产品。据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健康照明市场规模已达到172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印证了智能照明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LED照明产业占全球主导地位,RCEP新兴市场成为出口新动力。中国在全球LED照明产业中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该行业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占全球份额高达75%,显示中国供应链的强大实力。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对欧美出口量减少,但RCEP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其出口占比和增速显著提升,从2021年的18%增长至2022年的21%。这表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RCEP国家有望成为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出口前景广阔。
2.2 积极开拓照明新领域,产品表现亮眼
公司在智能照明和健康照明领域表现亮眼。智能照明领域,公司推出的全品类DALI数字电源采用GaN技术,具备低温升、长寿命和节能优势,集成伊戈尔独家芯片,实现小体积和高电流精度调节。健康照明领域,公司推出的智慧教室蓝牙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超过20万间教室的安装,累计出货量超过200万,已广泛应用于全国中小学教室。
3 变压器业务:海外变压器供需错配,国内企业迎出海机遇
3.1海外变压器需求旺盛,短期内供给偏紧
欧美电网老化问题日益凸显,电网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欧美电网的老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能源系统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瓶颈。根据PTR披露,目前美国高压电网中超过33%的变电站变压器使用年限超过50年,这一年限被普遍认为是电网基础设备需要进行改造的临界点。一旦超过,电网的可靠性将大幅下降,极易引发大规模停电事件。例如,2020年美国就经历了一次长达8小时的停电。同样地,欧洲电网年龄结构与美国类似,据德勤预计,2030年欧洲现有电网中将有40-55%的低压线路年限将超过40年。为提升电网的可靠性,欧美各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电网改造升级。2024年4月,美国发布了《创新型电网部署启动报告》,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速先进电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升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欧洲也推出了《电网行动计划》,计划从2024年起,实施多项电力项目,通过提高电网运营的透明度和效率,改善电价机制,全面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欧盟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提出大规模电网投资计划。自2020年起,欧洲电网投资额显著增长,首次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反映出对电网升级的高度重视。2023年11月,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宣布了一项高达5840亿欧元的电网投资计划,核心目标是推动电网现代化,尤其是跨国电网的升级。这一举措将提升电网的互联互通能力,并为集中式新能源装机提供关键支撑。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净利情景中,预计到2040年,欧盟、挪威和瑞士的电网基础设施年投资将增至1,570亿美元,是2023年610亿美元的三倍多。随着电气化进程的加速,电网投资的大幅增加,将为欧洲构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太阳能装机量增长迅速,新能源并网挑战日益严峻。自2018年起,欧洲太阳能装机量呈持续增长趋势。SolarPower Europe预测2022年欧盟新增装机量将达到41.4GW,同比增长47%,预计2026年将翻倍至484GW。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组件装机量将达到585GW,同比增长32%。随着光伏装机量的持续提升,新能源并网需求不断增长,对电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迫切需要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欧美变压器供给短缺,新能源并网积压严重。由于美国并网变压器短缺,采购周期延长,导致并网能力不足。根据伯克利实验室统计,截至2023年底,有近2600GW的发电和储能容量正在寻求接入电网,是现有美国电厂装机总量的两倍多,其中95%以上为清洁能源项目。欧洲同样遭遇新能源并网积压,电网老化导致评估和审批周期延长,进一步加剧了风电和光伏的并网压力。彭博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风能和太阳能积压装机量分别高达30GW、168GW、176GW、222GW,凸显了电网升级和市场扩张的急迫性。
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稳步攀升,看好中国变压器出口。全球变压器市场正在稳步增长。据GMI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达到588亿美元,同比增长9%,并预计2024-2032年全球变压器将以7%的年复合增速持续扩张。随着全球电网改造政策的推进,变压器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变压器出口大国,随着变压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叠加各地新能源项目并网需求激增,我国变压器出口前景广阔。
美国制造业回流,工业用电增加变压器需求。据科尼尔报告,2022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RI)显著转正,达到39,表明美国国内制造业增长首次超越了从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增长。尽管亚洲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1%,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但美国制造业的回流趋势更为强劲。中美贸易摩擦促使企业将生产迁回本土,导致制造业回流比率急剧上升。这一回流趋势,加上工业用电需求的急剧增长,预计有望带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产品的长期需求。
变压器直接材料成本占比高,美国取向硅钢供应能力有限。在变压器的主要零部件成本构成中,晶粒取向硅钢(GOES)和铜线是制造变压器的关键材料,约占总零部件成本的23%和32%。取向硅钢作为电力行业关键材料,在变压器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光伏行业对取向硅钢的需求占比超过60%,风电行业需求约占21%。尽管需求激增,但美国本土仅AK Steel一家供应商,产能仅能满足20%的变压器需求,其余依赖进口。据SMM数据显示,中国取向硅钢产能占56%,远超日本、美国和韩国的11%、7%和7%。
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对美国变压器制造业构成挑战。由于美国取向硅钢(GOES)的产量不足,导致其价格持续高企。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美国GOES均价为900美元/吨,高于欧洲的758美元/吨和中国的761美元/吨,较大的原材料成本差异导致下游变压器企业发展受限。2017-2021年末,美国GOES价格上涨了近10%,进一步加剧了配电变压器成本压力,导致对进口变压器的依赖性增强。
欧美变压器厂商交付能力有限,未来进口需求依然强劲。美国厂商变压器交付能力有限,CDCC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公用事业配电变压器的平均交货周期已从3至6个月延长至1至2年,大型电力变压器交付时间更是超过两年,因此造成对进口变压器的极大依赖。据ITC统计,2017-2023年,欧洲变压器进口金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美国则为11.55%,均呈稳健增长态势。据彭博预测,未来十年美国大型变压器供需缺口将继续扩大,进口金额将持续增长。而受到原材料价格高昂和海外产能限制,短期内欧美厂商难以通过本土生产来满足需求缺口,变压器进口需求预计将保持强劲。
美国政策转变促进中国变压器出口增长。自2020年起,美国对中国69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变压器实施了进口限制,特朗普政府通过13920号行政命令《大容量电力系统(BPS)安全行政命令》与《关键国防设施安全禁止令》,禁止为69kV 电压的关键国防设施(CDF)供电的公用事业公司收购、进口、转让或安装由中国实体提供的BPS 电气设备。然而,面对电网老化、新能源并网需求以及工业回流等挑战,美国的变压器需求急剧上升。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暂停并最终撤销了13920号行政命令,以缓解配电变压器的供应紧张。尽管存在政策变动,美国代理商仍鼓励中国公司进行硅钢变压器认证,预计中国变压器的出口量将继续增长,继续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