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港口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

一、公司介绍

1.1发展历程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7年7月21日成立,同年7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088)。公司在过往发展中经历较长期业务培育及多次资产重组。1997年控股股东将惠盐高速深圳段注入公司上市募资(公司获惠盐高速深圳段66.67%的股权),从而公路业务长期成为公司主要业绩来源。2001年公司与盐田港集团完成了涉及金额约18亿元的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盐田港集团持有的盐田国际集装码头1期和2期的部分股权。此后,又先后投资了曹妃甸港、惠州荃湾煤碳港、黄石新港、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逐渐形成形成港口投资开发与经营、收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和仓储经营三大业务板块。2023年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公司业务和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4年港口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

1.2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多次注入优质资产,对公司发展提供长期支持

截止2024年3月31日,深圳港集团持有公司82.93%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深圳港集团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因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深圳港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深圳市属世界级港口产业集团,深耕“港航、海洋、物流、能源、产城开发、产业金融”六大产业。截至2023年底,集团总资产581亿元。目前深圳港集团拥有51.5公里岸线、国内外15个港航项目,建设运营89个泊位,形成网络化、多元化、国际化布局。深圳港集团与公司多次进行资产重组,对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长期支持,包括先后向公司注入惠盐高速深圳段、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期和二期等优质资产。

2022年9月深圳港集团与公司再次公告进行资产重组,公司拟以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盐田港集团购买其持有的深圳市盐港港口运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深圳市盐港港口运营有限公司持有盐田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35%的股权和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2023年12月,上述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申请的批复。2024年1月,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涉及的新增股份20.4亿股上市,交易价格为100.15亿元(股份对价占85%,现金对价占15%),股份发行价格为4.18元/股。交易完成后,深圳港集团对公司的持股比由67.48%提升至82.93%,深圳港集团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4年港口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

1.3业务架构:并表业务和投资收益共同驱动,港口和路桥业务为主要支撑

公司业务以港口业务、路桥收费业务为主,仓储物流业务为辅。早期盐田港集团将惠盐高速深圳段注入公司上市募资,所以公路业务长期为公司的收入来源。经历过多次资产重组,以及公司港口业务的逐渐发展壮大,公司逐步确立了港口投资开发与经营、收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和仓储经营三大业务板块。2023年公司港口业务、高速公路收费业务和仓储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3.8%、24.7%和11.6%,毛利润占比分别为32.2%、54.8%和13%。具体来看:1、港口业务方面,公司控股经营惠州荃湾煤炭港、深汕小漠港、黄石新港、常德港、津市港等港口,参股经营盐田国际(一、二期)、盐田三期、西港区码头公司、曹妃甸港股份公司及海峡股份公司等。2、高速公路业务方面,公司控股经营惠盐高速公司,并对惠盐高速深圳段进行收费和运营管理。3、仓储业务方面,公司控股经营盐田港3#区海关出口监管仓库和5#区普通仓库、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参股经营中远物流盐田港保税物流中心。

2024年港口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

公司利润主要由投资收益贡献,而盐田港区是投资收益主要来源。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4.2、3.9和10.9亿元,占利润总额比重分别达到80%、72%和88%。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由公司持股29%的盐田国际(一、二期)、持股35%的西港区和持股35%的盐田三期贡献,2023年盐田国际(一、二期)、盐田三期和西港区的净利润分别为9亿元(29%为2.6亿元)、17.2亿元(35%为6亿元)和5.6亿元(35%为1.9亿元)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19-2023年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0.8%和11.8%。公司积极扩大营收规模,已由2019年的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亿元,CAGR为10.8%;与此同时,公司业绩呈稳步增长态势,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3.6亿元增长值2023年的5.6亿元,CAGR为11.8%;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1亿元,CAGR为32.5%,2023年由于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推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9%(调整后)。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42.1%。


二、港口业务:加快布局投资,做优做强主业

公司港口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参股的方式经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核心枢纽,已初步形成区域港口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当前公司控股经营惠州荃湾煤炭港、深汕小漠港、黄石新港、常德港、津市港,参股经营盐田国际(一、二期)、盐田三期、西港区码头公司、曹妃甸港股份公司及海峡股份公司。2023年公司自营港口完成吞吐量4549.5万吨,同比增长10.4%,2019-2023年CAGR为21.6%。其中2023年黄石新港、惠州荃湾煤碳港、津市港、常德港、小漠港分别贡献68.6%、20.4%、3.8%、4.4%、2.8%的吞吐量。2023年公司自营港口业务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17.7%,2019-2023年CAGR为16%;实现毛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8.6%。

2.1盐田港:区位优势显著,盐田三期股权注入后将大幅增厚公司业绩

盐田港区位于深圳东部、大鹏湾西北角,港区定位为集装箱码头区。盐田港区分为西、中、东三个细分港区,其中西港区持有主体为西港区码头公司,于2005年4月成立,目前和记盐田与公司分别持股65%和35%;中港区一期、二期持有主体为盐田国际,于1993年11月成立,目前和记盐田与公司分别持股71%和29%;中港区三期和扩建工程持有主体为盐田三期,成立于2002年12月,目前和记盐田与公司分别持股65%和35%;东港区持有主体为盐田港东区公司,已于2021年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尚在建设过程中。盐田国际、西港区码头公司和盐田三期控股股东均为和记盐田,公司主要通过与和记盐田合作,参股三家公司获得投资收益。各港区采用统筹经营模式,由盐田国际负责统一经营,各码头可共享航线资源、销售网络以及相关港池、航道等自然条件,有利于港区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2023年盐田三期、盐田国际(一、二期)和西港区码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1.2、15.6、12.1亿元,净利润17.2、9、5.6亿元。

发行股份收购港口优质资产,公司业务结构和盈利能力显著优化。2023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深圳港集团购买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重组完成后公司通过盐港运营公司间接持有盐田三期35%股权。盐田三期拥有11个10-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具备853万标箱的年通过能力,2021、2022吞吐量分别为850.5、815.2万标箱,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7%、95.6%,处于较高水平;单位标箱收入分别为537.4、539.2元/标箱,保持相对稳定。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维持与西港区码头公司、盐田国际相同的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从盐田三期获取投资收益。盐田三期盈利能力相比同行较高,优质资产注入公司后,公司港口主业更为突出,盈利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此外,盐田港三期与公司现有的港口业务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整合港口资产,完善地理位置布局,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及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盐田港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盐田港自然条件优越,深水良港,具备超大型船舶服务能力。盐田港区是深圳港乃至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一港区之一,目前拥有20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航道水深近18米,港池常年不冻不淤,可实现2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可靠泊24000标箱级大型船舶,且可同时靠泊6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盐田港区泊位配备数台双起升型岸吊,可同时操作两个40尺箱或四个20尺箱。盐田港区码头闸口配置了多条进出港闸道,充分满足货柜车进出需求,缩短货柜车流转时间,提升码头运作效率。由于航运业发展向船舶大型化、营运联盟化发展,盐田港作为拥有天然深水航道的大型深水港区,具备超大型船舶服务能力的优势凸显,成为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

(2)盐田港区区域优势显著,航线密集配套服务完善,在区域经济和全球外贸运输网络中有重要作用。盐田港区是华南地区国际航线最密集的港区之一,全球航线总数超100条,大部分为欧美航线,已与全球主要大型船公司成为紧密合作伙伴,包括目前主流的两大航运联盟(海洋联盟、THE Alliance)。港区设有平盐铁路,是盐田国际码头专用疏港铁路,其通过平湖南站连接京九铁路及广深铁路,将盐田国际码头功能延伸至重庆、四川、湖南、云南、江西等内陆地区,提供内陆工厂至码头的一站式服务,也便于盐田港区客户将货运散布至全国。港区还开通了愈十条驳船支线,深入货源地,服务珠三角及华南沿海,有利于盐田港区客户节省运费及人力,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与和记黄埔合作,共享其庞大资源网络:盐田港区隶属和记港口集团,和记港口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网络,覆盖全球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丰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其合作可以共享和记港口集团庞大的销售网络及港口配套资源,有利于提高港区客户议价能力和运营效率。


2.2主营港口:加快投资布局壮大主业,积极推进业务模式创新

(1)黄石新港:三期工程即将投产,吞吐能力有望增强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黄石新港由公司控股经营,是长江经济带重点港区。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对外开放平台等优势,黄石新港已初步建成集散货、件杂、集装箱和临港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成为长江中游公铁路多式联运货物集散地和对外贸易中转枢纽港,和辐射鄂东、赣北、皖西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黄石新港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强化铁矿石混配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业务优化成果显著,2023年完成吞吐量3122.8万吨,同比增长6.9%。三期工程投产在即,吞吐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黄石新港于2015年9月29日开港运营,2018年10月一期工程1-9#泊位全部建成;2021年二期工程6个泊位完成竣工验收并投产运营,已具备3000万吨散件杂货、30万标箱年通过能力;2022年,黄石新港三期工程8个泊位主体工程完工,其中4个通用泊位已完成交工验收,2023年4月,剩余4个散货泊位完成交工验收。目前黄石新港吞吐量已经逼近前两期工程设计的年通过能力的上限,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黄石新港一、二、三期合计将具备散件杂货5000万吨、集装箱3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黄石新港将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港口的吞吐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2)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区:尚处于培育期,伴随汽车出海汽车滚装业务将快速增长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与区位优势。公司控股经营的小漠港地处深汕合作区,享受汕尾老区、深圳经济特区、特别合作区的政策优惠,辐射粤东、粤北、赣南、闽西等地区。港口以集装箱、汽车滚装为主,是深圳港“一体三翼”战略布局中的东翼港区。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12月底开港运营,已建有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设计)和1个工作船泊位(兼靠3000吨级集装箱驳船),一期工程年设计吞吐量450万吨。小漠港全面拓展汽车滚装、集装箱内外贸航线,不断丰富业务类型,2023年完成吞吐量126.2万吨,同比增长77%,完成汽车出口2万辆、集装箱吞吐量5.54万标箱。致力于打造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小漠港基于比亚迪深汕基地项目的建设大力开展汽车滚装及汽车零部件及原材料集装箱装卸业务,致力于打造华南外贸滚装枢纽港,为深圳市重点规划开展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

2023年小漠港区共完成16航次汽车滚装出口工作,累计汽车滚装出口量达2万辆,占深圳市全年汽车出口总量约29%,货值超30亿元,经营情况不断向好。伴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小漠港汽车滚装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公司收购深汕投资100%股权,有利于提升小漠港经营效率,拓宽公司港口业务范围。小漠港的港口所有权人为深汕投资,2021年公司与深汕投资合资成立深汕运营公司(分别持股55%和45%),深汕运营公司以租赁方式负责小漠港整体经营。2023年公司收购深汕投资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深汕投资变成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公司对小漠港资产资源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小漠港开展散杂货装卸业务,可承接危化品、特种集装箱业务,同时开展汽车滚装及集装箱装卸业务,将其纳入公司体系,作为盐田港的喂给港,可拓宽公司港口业务范围,提升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深汕运营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1.9万元,同比增长159.3%;实现净利润-617.1万元,当前项目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随着汽车滚装业务推进,未来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3)惠州荃湾煤炭港:进入利润释放期,产能仍有提升空间公司控股经营的惠州荃湾煤炭码头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码头。荃湾煤碳港是广东省重点投资项目,致力于打造粤东最大煤炭集散中心及华南地区重要的煤炭上水港和节点港。码头拥有2个7万吨级泊位(水工结构均按靠泊15万吨级散货船设计)和两座亚洲最大的环保封闭条形煤仓,陆域面积74.5万㎡,年接卸能力1500万吨,具有海铁联运优势。2018年11月,铁路进港线建成通车;2020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进入运营期;2021年码头煤炭接卸量突破600万吨,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保障集疏运港口;2022年6月,完成港内铁路股道升级改造,增加200万吨铁路运输能力。项目进入利润释放期,产能仍有提升空间。惠州荃湾煤炭港聚焦客户需求,提升外贸煤炭综合承载能力;深化港口铁路合作提升运量;拓展江西赣南市场,2023年完成吞吐量927万吨,同比增长10.5%。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5053.4万元,同比增加4872.4万元。考虑到项目进入利润释放期尚未达到稳定状态,产能仍有提升空间。

三、路桥收费业务:路产优质,改扩建释放新增长潜力

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地理位置优越,运输需求旺盛。公司路桥收费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产生的通行费收入,其由控股子公司惠盐高速公司(持股66.67%)实际经营管理。惠盐高速(深圳段)是深圳市第一条高速公路,为广东省第三纵高速和第五横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5月建成通车,起点为深圳市与惠州市交界处的坑塘径,终点为与机荷高速交接的荷坳立交,全长20.3km。北接惠盐高速惠州段和深圳外环高速,东接深汕高速,西接机荷高速,出口与205国道和深汕公路相连,是深圳与粤东地区联系的咽喉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是公司重要的可持续性收入来源。近五年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年均车流量为4.3千万辆次,年均贡献营业收入2.2亿元,年均贡献净利润约1亿元。其中2020年因为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政策影响,车流量同比下降25.2%至3167万辆次,收入和利润也分别同比下滑24%和27.2%至1.9和0.8亿元。2021年因为深圳外环高速开通带来车流量增加,实现收费车流量同比增长55.2%至4915万辆次,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28.7%和64.1%至2.4和1.2亿元。2022年主要因为经济环境影响及周边路网分流等因素导致车流量下降14.3%至4213万辆次,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1%和19.7%至2亿元和1亿元。2023年随着出行需求释放重新恢复增长,车流量同比增长18%至4963万辆次,收入同比增长8.4%至2.2亿元,但因财务费用及无形资产摊销增加等原因,利润同比减少7.8%至0.9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医药行业新趋势报告:创新与变革

2024-06-21
下一篇

2024有色金属行业报告:金价上涨锂价反弹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