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疗器械行业报告:业绩复苏与投资机遇分析

医疗器械:20232023年整体业绩承压,年整体业绩承压,20242024年一季度降幅收窄年一季度降幅收窄

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剔除新冠检测相关标的呈持平/略有下滑。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118家样本标的)收入2322亿元(-26.9%),归母净利润375亿元(-53.7%),主要受新冠检测公司拖累以及反腐的影响,如果剔除15家新冠检测收入占比大的标的,2023年器械板块收入2134亿元(+1.2%),归母净利润357亿元(-2.7%),收入端基本持平,利润端略有下滑。

2024年一季度医疗器械板块业绩降幅收窄,剔除新冠检测相关标的呈现复苏。2024Q1医疗器械板块收入576亿元(-1.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5.9%),剔除新冠检测相关标的后收入533亿元(+1.3%),归母净利润101亿元(+2.5%),同比略有复苏。

剔除新冠检测相关标的后,器械板块毛利率维持较好。2023年器械板块毛利率50.1%(-4.4pp),净利率16.2%(-9.9pp),受新冠检测业务拖累,表观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如果剔除15家新冠检测收入占比大的标的,2023年器械板块毛利率49.4%(+0.8pp),净利率16.9%(-1.0pp),整体盈利能力维持较好。

2024医疗器械行业报告:业绩复苏与投资机遇分析

医疗器械:20232023年眼科、康复器械等板块业绩领涨年眼科、康复器械等板块业绩

从2023年器械板块的细分领域看,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分别为:医院工程(+284%)、眼科(+34%)、康复器械(+33%)、家用器械(+33%)、内镜(+30%)、生命信息支持(+19%)、影像(+19%)、其他器械(+18%)。

从2024年Q1器械板块的细分领域看,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环比去年Q4实现加速的有:低值耗材、IVD(剔除新冠检测)、生命信息支持、心血管、肾科、骨科、家用器械,建议关注下半年反腐影响减弱叠加设备更新政策带来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释放,以及低值耗材、IVD等领域新冠影响出清后的业绩改善趋势。

2024医疗器械行业报告:业绩复苏与投资机遇分析

1、医疗设备:、医疗设备:22023023年业绩保持增长,年业绩保持增长,20242024年一季度略有下滑年一季度

2023年业绩保持增长,2024年一季度略有下滑。2023年医疗设备板块(36家样本标的)收入1103亿元(+10.3%),归母净利润214亿元(+0.5%),全年业绩保持增长,主要系由于疫后常规医疗物资采购需求复苏,上半年业绩增长良好,但三季度起由于反腐影响,设备招采大面积延迟,医疗设备板块整体承压,四季度起反腐影响逐步减弱。2024年Q1医疗设备板块收入265亿元(-0.7%),归母净利润52亿元(-5.9%),业绩略有下滑,主要系反腐影响尚未完全出清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

2023年/2024Q1毛利率分别为52.2%/52.1%(+1.6pp/-0.8pp),净利率分别为19.5%/19.9%(-2.0pp/+1.0pp)。

费 用 率 方 面,2023年/2024Q1四 费 率 为30.7%/31.3%(+1.7pp/+1.4pp),销售费用率15.1%/14.9%(+1.1pp/+1.1pp),管理费用率6.6%/6.8%(+0.2pp/+0.4pp),研发费用率10.5%/10.8%(+0.7pp/+0.9pp),主要系疫情后营销活动恢复,以及企业持续践行创新战略,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医疗设备行业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受到反腐影响较大,招投标及手术量情况已于2023年四季度起出现改善,但预计新品入院仍面临较大压力。展望后市,随着2024下半年反腐影响减弱,叠加设备更新政策的利好,医疗设备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度拐点。

医疗行业整顿对国内设备招标采购造成一定影响,部分上游企业如海泰新光、美好医疗受到下游大客户去库存影响业绩承压。

医疗设备龙头企业维持良好的成长能力,海外市场加速突破。获益于医疗新基建以及海外业务的持续拓展,迈瑞医疗、联影医疗2023年营收端与利润端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国内市场收入分别为213.8亿元(+14.5%)、97.3亿元(+19.4%),由于反腐影响大型设备招采,内销端面临一定压力,但由于产品线丰富及国内渠道优势显著,仍取得较好表现;海外市场收入为135.5亿元(+15.8%)、16.8亿元(+54.7%),迈瑞医疗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订单,监护、检验、超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进入了更多的高端医院、集团医院和大型连锁实验室;联影医疗持续加速创新产品出海,2023年欧洲、亚太区域收入增长157%、79%,表现亮眼。

2024医疗器械行业报告:业绩复苏与投资机遇分析

1.1、内镜设备:业绩表现亮眼,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内镜设备:业绩表现亮眼,

开立医疗:2023年超声业务收入12.2亿(+13.3%),毛利率65.88%(+0.21pp);内镜业务收入8.5亿(+39.0%),毛利率74.42%(+4.85pp)。超声业务受到反腐影响,下半年增速有所下降。内镜业务由于渗透率较低,刚需性强,受到反腐影响较小,全年保持快速增长,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显著提升。

澳华内镜:依托新产品AQ-300上市放量,2023年业绩高增长,毛利率73.78%(+4.06pp),提升显著,主要系高端产品持续突破三级医院市场,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为96台(+269%)、316根(+212%),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73家(+192%)。2024Q1收入端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表观利润受到股份支付影响有所承压。

1.2、康复设备:、康复设备:20232023年实现恢复性高增长年实现恢复

受益于疫情后积压的需求释放以及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2023年康复设备行业取得恢复性高增长。除麦澜德由于反腐以及新产品推出节奏不及预期而业绩下滑,翔宇医疗、伟思医疗、普门科技(治疗与康复类)、诚益通(康复医疗板块)实现收入增长52.5%、43.7%、33.8%、19.9%,受反腐影响较小。2024年康复设备行业有望持续稳健增长,同时可关注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和产品落地节奏

2、、医医疗疗耗耗材材::22020233年年业业绩绩承承压压,,22002424年年一一季季度度呈呈现现恢恢复复态态势势

2023年医疗耗材板块业绩承压。2023年医疗耗材板块(44家样本标的)收入775亿元(-4.2%),归母净利润81亿元(-21.1%),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元(-26.6%),受部分耗材集采、低值耗材下游去库存以及反腐影响,2023年业绩承压,利润端承压更明显。

2024年一季度医疗耗材板块呈现恢复增长态势。2024年一季度医疗耗材板块收入202亿元(+2.8%),归母净利润30亿元(+11.9%),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25.0%)。随着去库存影响出清和反腐对诊疗相关耗材影响减小,医疗耗材板块呈现恢复增长态势。

2024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3年/2024Q1医疗耗材板块毛利率分别为40.9%(-1.3pp)、42.1%(-0.3pp),四费率27.9%(+1.9%)、25.1%(-1.8%),净利率10.7%(-2.2pp)、14.8%(+1.0pp),2023年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4年一季度复苏迹象初显。

2.1、、眼眼科科::人人工工晶晶体体持持续续复复苏苏,,OKOK镜镜有有所所承承压压,,积积极极开开拓拓新新业业务务线线

人工晶体复苏趋势良好,OK镜产品受消费疲软和其他产品竞争的负面影响,在多变的宏观环境下眼科器械整体保持良好增长和稳健的盈利能力:

爱博医疗:收入端维持高速增长,人工晶体产品销售受益于白内障手术需求的强劲复苏。23年人工晶体收入4.995亿(+41.67%),其中境外人工晶体同比增长127.90%;普诺瞳OK镜收入2.19亿(+26.03%),角膜塑形镜业务受消费降级、竞品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公司“普诺瞳”“欣诺瞳”离焦镜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互补产品之一,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其收入同比增长247.32%,拉动其他近视防控产品收入增长166.12%至5,736万。隐形眼镜收入1.3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4.36%,同比增长1,505%。

欧普康视:OK镜2023年收入8.17亿,同比增长7.06%,增长幅度低于以往,月度订单呈现由低走高然后又下滑的起伏态势。护理产品收入2.63亿,同比下降12%,竞品增多,电商平台销售份额提高,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对自产护理品的推广。“普通框架镜及其他”产品增幅达到70%,主要来自于新并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和耗材的销售。

昊海生科:眼科业务线2023年收入9.28亿,同比增长20.6%,其中人工晶状体同比增长37%,眼科粘弹剂同比增长29%,受益于手术量的恢复;视光材料同比增长20%%,视光终端产品同比下降6%,主要是出售了河北鑫视康60%股权后不再并表。

2.2、骨科:集采下持续承压,关节、创伤业务将率先出现拐点、骨科:集采下持续承压,关节、创伤

集采和监管整顿持续影响骨科板块业绩。脊柱国采已执行一年,运动医学国采和创伤联盟续约陆续在各省落地执行,关节国采续约即将开展,骨科板块各业务线受集采影响正在不断出清。


威高骨科各项业务正在快速调整,新掌舵人上任后将带领公司加速创新和国际化。爱康医疗率先走出集采降价的短期影响,春立医疗积极调整渠道库存,随着关节续约的推进,在新的价格体系和竞争环境下关节业务线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大博医疗于24Q1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同比正增长,业绩有望逐季改善。三友医疗由于价格高基数、产能释放节奏和新业务布局影响,利润端出现亏损。

2.2、骨科: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点、骨科: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海外

出海成为骨科龙头重要的新增长点:✓爱康医疗:海外业务作为第二引擎,双品牌战略(JRI+AK)。JRI覆盖英国、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AK覆盖30+国家和地区,墨西哥、越南等新兴市场。


春立医疗:中国人工关节出口第一品牌,并将拓展其他业务线。海外拓展区域包括拉美、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2023年髋、膝、脊柱三个系列产品均顺利通过CE年度体系审核和监督审核。


威高骨科:推动出海战略,从全球视野进行销售渠道建立以及研发项目推进,逐步完善海外事业部。陈敏上任后会加快推动业务国际化,通过投资并购、研发合作获得海外技术和商业资源,加大力度建设在东南亚、南美和中东的营销策略和渠道开展。

大博医疗:产品产品已远销至澳大利亚、乌克兰、智利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出口额在国内骨科行业排名前列。继续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加速国际业务进程,提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为公司提供外延性的增长动力。


三友医疗:投资并购+自研出海并重。23年继续以500万欧元增资法国Implanet,持股比例提升至78.5-85.4%。Zeus脊柱系统、金属增材制造椎间融合器系列产品获得FDA 510(K)认证。开发的全部脊柱钉棒系统全部获得欧盟MDR认证。超声骨刀已获得欧盟CE、美国FDA,巴西ANVISA和澳大利亚ARTG注册认证,可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进行销售,未来将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

2.3、心脑血管:需求刚性叠加国产替代推动业绩保持高增长、心脑血管:需求刚性叠加国

电生理和主动脉介入保持高景气度,心脑血管行业需求稳定增长:

惠泰医疗:2023年公司国内电生理业务如期实现从传统二维手术到三维手术的升级,在超过800家医院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万余例,手术量同比增长超过200%。血管介入类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中外周线入院增长超30%,冠脉线增长接近20%。国际业务同比增长72.62%。其中,中东非洲、独联体区域同比增长超100%。

微电生理:2023年公司三维电生理手术量累计突破5万例,在国内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量中排名第三,国产厂家中排名第一。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累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心脉医疗:Castor、Minos、ReewarmPTX等拳头产品持续发力,新产品Talos、Fontus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均增长较快。各研发管线均取得重要进展,6款产品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注册资料。

蓝帆医疗:继冠脉支架续约后,旗下吉威医疗的“心跃”和“心阔”双双中标,2023年销售收入增长约85%。普通球囊销量也有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300%。Allegra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

2.4、内镜耗材:盈利能力提升,海外业务加速拓展、内镜耗材:盈利能力提

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疫后诊疗复苏,南微医学与安杰思业绩维持快速增长,得益于降本增效及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利润端增速更快,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毛利率分别+3.6pp/+2.8pp,归母净利率+3.5pp/+3.6pp。


南微医学海外业务加速拓展,安杰思国内外业务高增长。

南微医学:2023年国内收入13.5亿元(+18%),主要受新产品推广节奏受到行业整顿影响。海外收入10.4亿元(+26%),主要得益于海外渠道的持续扩张以及自有品牌的推广。

安杰思:2023年国内收入2.6亿元(+38%),主要得益于诊疗恢复及市场覆盖率提升,国内覆盖终端医院数量突破2300家,其中三级医院覆盖率44%。海外收入2.4亿元(+37%),新客户新市场开拓顺利,海外新客户数量增长35%,同时引入2家优质大客户。

2.5、、低值耗材:下游客户去库存影响业绩增速低值耗材:下游客户去库存

低值耗材企业业绩承压。受新冠高基数、下游客户去库存、国内行业整顿等影响,2023年低耗企业业绩承压。随着下游客户去库存结束以及新冠业务影响的出清,2024年低耗企业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采纳股份:2023年受海外客户去库存影响,外销下滑13%。2024年Q1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系去库存影响出清及2023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

维力医疗:去库存影响于2023Q3已基本出清,外销端出现拐点。2024年Q1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及反腐影响,略有承压。

振德医疗:2023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2.1亿元(1.7亿元为防疫物资相关),表观利润承压更明显。2024年Q1常规业务略有增长。

拱东医疗:2024年Q1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系去库存影响出清及2023年同期基数较低。

3、体外诊断:受新冠基数影响,业绩表观下滑明显、体外诊断:受新冠基数影响,

2023年体外诊断板块受新冠基数影响,业绩表观下滑。2023年体外诊断板块(38家样本标的)收入506亿元(-64.5%),归母净利润75亿元(-85.5%),扣非归母净利润52亿元(-89.4%),受新冠检测基数、相关资产减值计提、生化试剂集采以及反腐影响,2023年收入表观明显下滑,利润端承压更明显。


2024年一季度体外诊断板块继续消化新冠基数,但已呈现复苏态势。2024年一季度体外诊断板块收入123亿元(-8.2%),归母净利润20亿元(-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0亿元(-1.5%)。在去年同期疫情政策调整后检测量高基数情况下,体外诊断板块仍有一定下滑,但部分细分领域如化学发光、伴随诊断等已呈现显著复苏。


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年/2024Q1体外诊断板块毛利率分别为60.6%(-3.6pp)、61.9%(+2.9pp),四费率44.3%(+25.6%)、42.1%(+3.8%),净 利 率14.3%(-22.8pp)、16.5%(-3.7pp),2023年板块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4年一季度复苏迹象初显。

3.1、体外诊断概览:平台化和国际化成为国产龙头重要战略、体外诊断概览:平台化和国际化

化学发光仍为头部企业核心业务,产品线延伸下平台化成果初现。迈瑞医疗在血球、生化和发光的业务基础上,将积极探索分子诊断、临床质谱领域。新产业积极拓展生化、分子和凝血业务,完善仪器和试剂的注册证申报。安图生物在过往平台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齐测序板块,全资子公司思昆生物推出的基因测序仪Sikun2000系列在非临床领域上市。亚辉龙也在进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仪器和试剂、分子诊断以及基因测序等新领域开展攻坚研发。


国际化成为IVD企业的战略重点。迈瑞医疗于23年11月底完成德国DiaSys的控股权并购,解决了海外供应链平台的缺失问题,打破过往对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的瓶颈。安图生物、亚辉龙、迈克生物、艾德生物、万孚生物等企业均在加大海外本地化团队和渠道建设投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广西经济观察:区域发展与战略分析

2024-05-28
下一篇

2024医药生物行业报告:底部稳固,增长可期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