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物流与能源装备市场展望报告

1.1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龙头,多元业务布局完善

布局物流+能源装备两大板块,多元业务布局完善。在物流领域,公司以集装箱制造为核心,并衍生出道路运输车辆、空港与物流装备、物流服务及循环载具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干货/冷藏/特种/罐式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旅客登机桥等;在能源装备领域,公司业务包括能源化工装备、海洋工程等,产品包括钻井平台、特种船舶等。此外,公司不断开发新兴产业,拥有服务集团自身的金融及资管业务。公司是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龙头。根据德路里(Drewry)统计,23年公司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箱、特种集装箱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根据国际罐式集装箱协会,23年公司罐式集装箱的产量保持全球第一;根据《Global Trailer》,子公司中集车辆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制造商,子公司中集天达为全球登机桥主要供货商之一,公司也是中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


公司集装箱业务贡献主要营收,1Q24新箱销量增长显著。


公司业务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物流服务业务为主,18-23年合计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75%以上。其中,集装箱业务收入占比最高,18年以来保持在20%以上。18-21年公司集装箱业务收入由315亿元增长至660亿元,CAGR为27.9%。其中,21年全球贸易增长、港口拥堵导致行业集装箱产量高增,公司集装箱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200%。其后,受海外通胀高企、欧美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和商品贸易增速放缓,全球流通集装箱出现冗余,公司集装箱业务收入持续回落,23实现收入302.13亿元,同比下滑33.9%。


根据公司公告,24年一季度,全球商品贸易呈现稳步复苏迹象,北美集装箱进口量增速加快。为应对红海危机长期化等事件导致全球集装箱运输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多的影响,客户备箱意愿明显增强。1Q24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同比出现明显回升。其中标准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49.44万TEU,同比上涨约499%。

1.2集装箱业务有望复苏,看好24年业绩改善

营收、利润高位回落,看好24年业绩改善。


18-21年公司营收由934.98亿元增长至1636.96亿元,CAGR为20.53%,归母净利润由33.80亿元增长至66.65亿元,CAGR为25.40%。22年以来,受海外通胀和欧美加息影响,全球贸易增长动能减弱,集装箱需求减弱。2023年公司整体营收回落至1278.10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回落至4.21亿元,同比下降86.91%。


展望24年,据克拉克森预测,全球集装箱贸易里程增速将从23年的1.9%提升至24年的8.3%,集运市场供需失衡局面将明显缓解,集装箱需求将步入复苏轨道,我们看好公司24年业绩实现改善。1Q24公司实现收入324.43亿元,同比增长21.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656.19%。


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看好后续逐步修复。18-21年公司毛利率由14.88%提升至18.03%,23年回落至13.77%,盈利能力承压。分业务来看,公司毛利率变化趋势与集装箱业务毛利率趋同,18-21年公司集装箱业务毛利率由8.19%提升至25.64%,23年回落至15.97%。除集装箱外,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设备、物流服务与装备等收入占比较大的业务板块近几年毛利率相对稳定,其中道路运输车辆业务23年毛利率同比提升5.68pcts至18.96%,主要系子公司中集车辆23年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销售模式创新所致。1Q24由于北美半挂车市场供需回归常态,欧洲半挂车市场在通胀与地缘政治影响下需求放缓,中集车辆1Q24毛利率较23年末下滑3.7pcts,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至10.18%。展望24年,随着集装箱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景气度上行,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公司费用管控良好,重视研发投入。18年以来,公司管理费用率呈下滑趋势,18-20年均在5%以上,21-23年基本保持在5%以下,1Q24进一步下滑至4.21%。销售费用率较为稳定,近年来基本保持在2%的较低水平,控费能力良好。公司重视研发投入,18-23年研发费用由9.93亿元提升至24.29亿元,CAGR为19.59%,超过期间收入复合增速;研发费用率由1.06%提升至1.9%,整体呈上升趋势。

2.1全球贸易有望复苏+旧箱更新替换,看好集装箱24年需求复苏

受全球商品贸易增速波动影响,我国集装箱产量21年后开始下滑。21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集装箱海运市场发展较快,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供不应求导致行业产量激增。根据iFinD,21年我国集装箱总产量达2.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3.8%。22年以来,受海外通胀高企、欧美大幅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和商品贸易增速放缓,集运市场呈现周期性调整,新箱市场需求疲软,叠加21年产量激增导致的供给过剩,我国产量持续下滑,23年产量仅为1.02亿立方米,同比下滑31.0%。

2024年全球物流与能源装备市场展望报告

我们认为,当前时点,全球集装箱供给过剩局面已大幅缓解,24年集装箱需求有望开启复苏。集装箱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全球商品贸易流通加速,或者集装箱周转效率下滑带来的新增需求;第二是集装箱到达使用年限所带来的更新需求。


(1)集装箱新增需求:


集装箱的新增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全球商品贸易流通加速,另一方面来自于航速下滑或者航线周期拉长导致的集装箱周转效率下滑,从而带来新增需求提升。


全球商品贸易流通加速带来的新增需求


我们复盘了过去20余年的集装箱行业产量和全球商品贸易额,发现二者增速呈现正相关关系:根据海运网,中国干货集装箱产量占全球的96%以上,冷藏箱产量全球占比达100%,罐式集装箱产量全球占比超90%。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用中国集装箱产量增速代表全球产量增速。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采用WTO官网发布的历年数据,经过对比发现,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WTO在24年4月最新预测数据,24-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预计分别为2.6%和3.3%,较23年的-1.2%呈现逐步复苏趋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全球商品贸易增速的逐步回升有望带来集装箱产量的逐步复苏。


除了WTO预测未来商品贸易额增速将逐步回升以外,我们从库存周期视角同样可以判断未来全球商品贸易流通有望加速。根据Wind,2024年以来,中美补库存趋势加强。中国上一轮去库存周期于23年下半年触底,23年11月到24年3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分别为1.7%/2.1%/2.4%/2.5%,补库存趋势逐月加强。美国方面,24年1-4月制造业PPI增速分别为-2.1%/-0.4%/0.3%/1.2%,1-3月制造商库存同比增速分别 为-0.57%/-0.24%/0.65%,增速均于24年转正,呈现稳步回升趋势,中美库存周期共振,拐点向上,有望带动全球商品贸易流通持续回暖。


得益于中美补库存周期逐步开启,全球商品贸易额有望加速回升。根据Wind统计,23年9月到24年2月,世界货物贸易量指数同比分别为-3.47%/-2.09%/-1.36%/-0.14%/-0.89%/+1.18%,降幅整体呈不断收窄趋势,并于24年2月实现增速转正。随着商品贸易额增长逐步回暖,我们判断24年全球集装箱需求有望开启复苏。


集装箱周转效率下滑带来的新增需求


红海航线改道降低集装箱运输效率,催化短期集装箱需求提升。23年12月以来,巴以冲突升级,胡塞武装宣布禁止任何前往以色列的船舶在红海和阿拉伯海航行,全球主要集装箱船班轮公司暂停途经红海航运服务绕道好望角。


根据Clarksons,从远东出发至北欧的航线绕航好望角后,运距将增加30%,航程时间从31天延长至40天,航线拉长以及航时增加使得部分集装箱无法及时回流,导致集装箱周转效率下滑,在岸港口可能面临集装箱空缺的问题。此外,船东为提高运输效率,如果加大运力投入,会导致港口出现“船只聚集”效应,集装箱积压港口,港口集装箱装卸效率下滑,进一步降低集装箱的周转效率。根据罐箱界和海运网官微,24年5月6日,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由于局势升级,将继续将旗下船舶无限期绕航。马士基预计,由于红海事件导致船舶拥堵、延误以及集装箱和运力短缺,24Q2远东至北欧和地中海航线运力将减少15%-20%。为应对运输时间的延长,提高船期可靠性,马士基正在增加运力投入,截至24年5月6日,马士基已经额外租用了12.5 万个集装箱。


因此,随着中美补库存周期的逐步开启,24年全球商品贸易有望回暖,同时伴随着红海危机导致的集装箱周转效率的下滑,我们判断24年集装箱新增需求有望复苏。

2024年全球物流与能源装备市场展望报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锂矿行业供需分析与市场展望报告

2024-06-20
下一篇

2024年电力行业分析:新能源消纳优化与市场展望报告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