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量化投资策略报告:深挖企业竞争优势与安全边际
1深入价值之源:企业竞争优势
1.1深入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格局分析更注重外部研究,难以解释同一产业内的利润差异。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波特提出了经典的产业组织范式“结构-行为-绩效”(S-C-P),认为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产业吸引力由五种力量(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决定。波特的产业分析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但波特的理论似乎过于强调企业竞争的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和市场力量,忽略了企业的特质,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黑箱”处理。这常常诱使企业进入一些利润较高但缺乏营运经验或者是与主业不相关的产业,导致企业战略上盲目的多元化。直观地说,为什么同样处于有吸引力的产业,有的企业赢利而有的企业却亏损甚至破产呢?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从企业内部出发,关注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一些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份额和盈利,而另一些企业却陷入困境。
1.2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优势的核心在于塑造企业的经营壁垒(即“护城河”),进而确保其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这些“护城河”可以是技术创新、客户锁定、规模经济等,它们为企业提供了抵御竞争对手攻击的保护。成功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在于识别和利用这些壁垒,还需要企业持续地投资和创新,以维护和加强这些优势,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领导地位。但并非所有的企业禀赋都能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将企业拥有的特殊技术和能力与真正的经营壁垒区分开来,后者是特定市场的结构性经济特征。至少在理论上,纵使是经营能力一流的企业,其竞争对手也有办法获得其技术与能力:制度可以被复制,人才可以被挖走,管理水平可以提升。例如豪华轿车行业的差异化:随着可选择的豪华轿车品牌越来越多,差异化程度很高的凯迪拉克和林肯的销量与市场份额都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其差异化战略的固定成本却没有减小,包括产品开发、广告、维护经销商与服务网络,结果分担到每辆车上的固定成本上升,于是每辆车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来自《竞争优势》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应当使得企业能够将客户锁定或者在成本上领先。需求侧优势:客户锁定,以一定的利润率将产品销售给忠诚客户。供给侧优势:成本优势,通过专有技术或更低的原材料成本等手段,企业能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生产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
1.3竞争优势转化为价值的先决条件
首先,企业的稳健经营和较小破产风险是进行价值投资的关键前提。为此,我们强调企业盈利的真实性(过去三年现金流占净利润比重应在50%以上)、盈利稳定性(过去三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大于5%)以及负债的合理性(除银行外公司的带息负债/有形资产在其所在行业的90%分位数以内):这些条件筛选得到稳健经营股票池,这不仅确保了企业盈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保证了其财务结构的健康性,为价值投资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其次,成长创造价值要求企业ROIC大于其WACC。资本成本表示企业为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平均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本的成本。一个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成长往往取决于ROIC能否持续超过WACC。如果ROIC高于WACC,企业创造的是正的价值;反之,则表明企业正在毁损价值。其原因在于低于机会成本的投资报酬将促使投资者撤回自己的投资。
ROIC的计算按照税后营业利润TTM除以平均投入资本加以计算;WACC由债权融资成本和股权融资成本构成,全市场WACC中位数为4.91%,从可操作性的角度WACC我们统一取5%,即要求ROIC大于5%。再次,企业必须捍卫竞争优势。如果一旦竞争对手成功扩大了运营规模,即缩小了与主导企业在单位成本上的差距,其每一步扩大规模的行动都会使得下一步更容易,因为利润率和资源都随着成本的下降而增加了。如此下去,在某个时点,在位企业的全部优势都会丧失,甚至如果新进入者变成了规模更大的企业,那么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最后,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基础。安全边际指的是购买资产时的折扣率,即产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程度。这种折扣提供了投资者的保护,使其能够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将从竞争优势来源入手,对企业竞争优势做财务上的定量拆解和选股上的尝试。
2量化刻画“护城河”
2.1基于ROIC的定量拆解
通过ROIC可以了解一家公司过去和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超过要求回报率的ROIC可以提供竞争战略分析的指导。我们参考Morgan Stanley在《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How to Calculate ROIC and Handle Common Issues》中的方法对ROIC做如下拆解:𝑹𝒐𝒊𝒄=𝑵𝑶𝑷𝑨𝑻𝑺𝒂𝒍𝒆𝒔∗𝑺𝒂𝒍𝒆𝒔𝑰𝒏𝒗𝒆𝒔𝒕𝒆𝒅𝑪𝒂𝒑𝒊𝒕𝒂𝒍右侧第一项,NOPAT/销售额,是NOPAT税后净利润率,衡量了每单位销售的利润。第二项,销售额/投资资本,是投资资本周转率。这衡量了资本的效率。
此公式说明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相同的ROIC。零售商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例如,一家成本领先的零售商可能具有3%的NOPAT/销售比率和6倍的销售额/投资资本比率。这将产生18%的ROIC。另一方面,一家差异化的奢侈品销售商可能通过18%的NOPAT/销售比率和1倍的投资资本周转率达到相同的ROIC。如果一家企业通过高NOPAT利润率实现高ROIC,应该将分析重点放在客户锁定上。如果公司的高回报来自高投资资本周转率,应该强调成本领先分析。具有高NOPAT利润率又具有高投资资本周转率较为罕见。
资本效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更有效地使用了资本资源。这可能包括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减少了浪费或资源闲置的情况。这种优化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技术升级或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实现。通过减少资源浪费,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降本能力。另外,资本效率的提高还可能导致更高的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增加,而不增加资源的投入。通过提高生产率,企业可以实现更高的产出,同时保持相同或更少的资本投入。这种生产率的提高直接导致了降本能力的增强,因为它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下图展示了罗素3000指数中前500家公司以及A股营收TTM前300家公司的ROIC驱动因素。实线黑色曲线是等收益投入曲线,代表了NOPAT利润率和投入资本周转率的组合,使ROIC达到百分之五。在右下方的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和低的投入资本周转率,追求需求优势客户锁定战略。而在左上方的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利润率和高的投入资本周转率,力争成为供给优势成本领先者。
2.2竞争优势评估的步骤与方法
在《迈向价值之路:竞争壁垒分析框架下的选股逻辑》中,我们采用以下步骤评估竞争优势,本报告我们加入了其来源分析
一、确认企业所处的竞争领域。企业实际上位于哪个市场?每个市场的竞争者分别是谁?我们按照中信三级行业对个股进行划分并计算营收份额占比,主要基于两个
考虑:首先,这种分类能够确保每个行业内的公司在主营业务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使得比较和分析更加精确;其次,细分市场的有限规模为特定企业提供了规模经济的优势,这种优势很难被市场扩张的竞争对手抵消,因此能够有效保护现有企业的市场地位。假设两家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新进入者的年销售额为50万,固定成本占比20%;在位企业的年销售额为250万,固定成本占比4%。市场规模翻倍后,固定成本占比分别为10%和2%,两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从16%缩小到8%;若市场规模增长到原来的10倍,差距将缩小到仅1.6%。因此细分市场更容易产生“护城河”稳定的龙头。
二、检验每个市场是否存在竞争优势。在位企业是否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以及是否长期拥有强劲的盈利能力,对于评估其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即使市场份额很大,但如果盈利能力很弱,也难以被视为具有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或者激烈的价格竞争等问题,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另一方面,一个企业虽然盈利能力很强,但如果市场份额很小,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着市场扩张、竞争对手压力或者市场壁垒等挑战。因此,单纯依靠盈利能力无法确保企业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三、识别任何存在的竞争优势及其可能的本质属性。在位企业拥有供给侧优势还是享有需求侧优势?在位企业是否从规模经济中获益?
我们按照如下方式检验竞争优势是否可能存在:指标的构建:份额:个股的营业收入占其所在三级行业成分股总营收的比重;营业份额稳定性:过去三年份额均值除以过去三年份额标准差。盈利能力稳定性:过去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值除以过去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时间线的处理:壁垒的存在必须在时间序列上有稳定性,单一截面上的条件成立无法说明任何问题。由于A 股历史较短,我们通过滚动回看3 年的数据,在每年的4 月末、8 月末和10 月末财报发布之后评估行业的份额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从数量上看,竞争优势基础池个股数量大约是全A个数的10%-15%之间。从净值曲线看,等权配置下的竞争优势基础池显著优于中证800指数。自2010年至2024年4月30日,实现年化收益9.4%,最大回撤-42.2%。下面我们结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从竞争优势股票池内进行选股。
2.3供给优势型企业的量化选股
给侧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资本,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能力。具有供给侧竞争优势的企业通常能够实现更高的资本效率,即以更少的投入资本获得更高的营业收入。资本效率是评价企业资本利用效率的指标,通常用营业收入与投入资本的比率来衡量。
我们从竞争优势基础池中筛选出具有供给侧优势的个股。我们要求选取的个股在资本效率时序稳定性、资本效率边际变化和ROIC时序稳定性三个方面均位于中信一级行业内前70%,并首先选取资本效率时序稳定性最高的前50个个股。这样的选择逻辑是基于以下理由:我们希望选取具有相对较高ROIC的个股,并且高ROIC来自于供给侧,这意味着该公司具有供给侧优势。此外,我们还要求这种供给侧优势在边际上得到强化,这表明公司的“护城河”得到了维护和提升。调仓时点:每年的5.1、9.1和11.1;交易费率:双边千分之三;因子配权方式:等权;组合配权方式:等权;持仓个数:50只;回测时间:2010.2.1-2024.4.30。
供给优势组合在回测期内实现年化收益17.3%,日度最大回撤-44.98%,相对于wind全A的信息比率1.33。从行业分布上看,食品饮料、医药和交运行业历史上配置比例较多。
2.4需求优势型企业的量化选股
需求优势型企业的核心逻辑在于创造高切换成本,培养高客户忠诚度,以一定的营业利润率将产品销售给忠诚客户。由于直接衡量客户锁定能力的数据不易获取,比如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等,未来我们需要依靠另类数据来间接评估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此时,财务指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评估工具。净营业利润率(净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这一比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通过其核心业务赚取净利润的能力。高净营运利润率意味着企业能够在保持客户的同时,通过其产品或服务实现有效的利润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依赖程度和满意度。
我们从竞争优势股票池中选择具有需求优势型的个股。我们要求选取的个股在税后营业利润率时序稳定性、税后营业利润率边际变化和ROIC时序稳定性三个方面均位于中信一级行业内前70%,并首先选取税后营业利润率时序稳定性最高的前50个个股。这样的选择逻辑是基于以下理由:我们希望选取具有相对较高ROIC的个股,并且高ROIC来自于需求侧,这意味着该公司具有需求侧优势。类似地,我们同样要求这种需求侧优势在边际上得到强化。
需求优势组合在回测期内实现年化收益15.12%,日度最大回撤-37.3%,相对于wind全A的信息比率1.15。从行业分布上看,食品饮料、医药和交运等行业历史上配置比例较多。
2.5“跳舞的大象”:综合优势企业“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供给侧竞争优势与需求侧竞争优势的相互作用,即规模经济效益与客户锁定的有机结合”——《竞争优势》格林沃尔德规模经济效益要成为真正的竞争优势除了成本结构之外,还需要客户锁定。如果一个市场里的所有企业都有平等的获客渠道和同样的成本结构,而且在位企业和新进入者以相似的条款售卖类似的产品,那么这个市场通常会被市场参与者相对平均地瓜分。由于客户锁定的存在,这家企业就能够捍卫自己占优势的市场份额。虽然新进入者可能运营效率高,但是它们无法达到在位企业的规模,进而在平均成本上也永远是较高的。
按照此逻辑,我们在竞争优势基础池内,选择ROIC、资本效率和税后营业利润率都具有稳定优势的个股,同时,我们要求其相对份额也较高,使其具有规模经济。具体来说,我们要求ROIC、资本效率和税后营业利润率的稳定性都处于中信一级行业内前50%,再选择ROIC稳定性在前50的个股。
综合优势组合在回测期内实现年化收益15.90%,日度最大回撤-42.9%,相对于wind全A的信息比率1.25。从行业分布上看,食品饮料、医药和家电行业历史上配置比例较多。
综合优势选股策略既是集中投资也是一种分散投资:专注于具有供给侧优势和需求侧优势的企业,通过选择在不同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间接实现了风险的分散。供给侧优势通常指的是企业在生产、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升等供应链挑战时保持竞争力。需求侧优势则关注于市场和消费者端,如品牌认知、产品差异化、客户忠诚度等。这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在消费者需求变化或市场竞争加剧时维持销量和利润率。集中投资于既有供给侧优势又有需求侧优势的企业,意味着这些企业能够在供应链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挑战中保持稳定甚至增长。
2.6小结通过ROIC定量拆解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分为供给侧优势型和需求侧优势型两种。ROIC等于NOPAT利润率乘以投入资本周转率。如果一家企业通过高NOPAT利润率实现高ROIC,应该将分析重点放在客户锁定上。如果公司的高回报来自高投资资本周转率,应该强调成本领先分析。由此可以构建三种选股组合:供给优势组合、需求优势组合和综合竞争优势组合,三种组合均可以实现稳定战胜基准。
3量化刻画安全边际
3.1价值之锚:以盈利能力价值计算安全边际
3.1.1自由现金流并非企业价值估计的完美指标自由现金流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去投资筹资净现金后得到的现金流。
当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收入与同期现金支付相匹配时,我们可以将自由现金流看作企业价值的度量指标,然后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创造的价值并不能通过自由现金流来反映,同一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往往滞后于其所引起的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企业销售产品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会减少企业现金流,当企业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大于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时,其自由现金流为负。从这个角度讲,投资活动是“利空”的,而不是“利好”的。
当然投资的回报最终会转变为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过企业未来投资期越长,合理呈现其现金流正向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许多成长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均为负,尽管这些企业创造了较多的价值。自由现金流并不是一个刻画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概念,其混淆了投资(及其价值)与投资收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上自由现金流只是一个投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表示清算价值的概念:项目投资将减少自由现金流,项目清算将增加自由现金流。但实际上,企业投资的盈利项目越多,价值越高。因此,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如何基于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使其更加符合会计准则和原则。3.1.2盈利能力价值EPV计算安全边际根据格林沃尔德和巴菲特等人的理论,企业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以及成长部分的价值。由于不同企业的远期成长难以估计,我们这里只考虑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价值作为企业价值的保守估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