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能源车行业报告:市场稳增,技术迭代加速

4月国内新能车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014月国内新能车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2024年4月汽车产销双超230万辆,呈现平稳走势。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0.6万和23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环比分别下降10.5%和12.5%。2024年4月国内汽车市场随着以旧换新、报废更新政策的出台和逐步落地,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增长,但价格不稳等因素导致消费者观望气氛浓重,汽车产销环比下降。


新能车汽车保持产销平稳走势。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较快增长,分别达到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加35.9%和33.5%,环比分别增加0.8%和下降3.7%,环比下降主要受消费者观望气氛影响,整体市场占有率达36%。


24年汽车行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4年,在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下,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近年我国新能车产业高速发展,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竞争中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2024新能源车行业报告:市场稳增,技术迭代加速

4月新能车市场渗透率同环比均上升。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8.5万辆,同比增长30.0%,环比下降3.7%。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9.9%,较23年4月同期33.9%的渗透率提升6.0pcts,较24年3月的37.0%增长2.9pcts。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3.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5%;零售层面,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销量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5.7%;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3.7%,较23年4月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了11.7pcts,较24年3月渗透率41.6%增长2.1pcts。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6.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6%。•整体上,新能车24年4月批发、零售渗透率环比与同比均高上升,新能车渗透率稳步上行。

2024新能源车行业报告:市场稳增,技术迭代加速

纯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插混销量增速强劲。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4月产量53.5万辆,同比增长11.6%,销量51.9万辆,同比增长11.1%;插混动力汽车4月产量33.4万辆,同比增长108.5%,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95.7%。•从销量结构上看,插混逐渐侵蚀纯电份额。4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为61.1%,环比下降3.0pcts;4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38.9%,环比增加3.0pcts。


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格局略显变化,A0级和B级以高份额领先市场。据乘联会数据,4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6.2万辆,同比增长5.7%,环比下降8.8%;4月插电混动销量25.5万辆,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10%。4月B级电动车销量15.7万辆,同比增长24%,占纯电动份额34%。•纯电动市场的A00+A0的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回落。其中A00级批发销量7.8万辆,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7%,占纯电动的17%份额;A0级批发销量11.2万辆,占纯电动的24%份额;A级电动车批发销量9.8万辆,占纯电动份额21%;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经济型电动车份额崛起,B级车份额呈走高趋势,消费升级优化中。


蔚来、理想、小鹏坚守新能车销量阵地,大众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4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1.8%,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仍较强。批发层面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环比增长0.7个百分点。

2024新能源车行业报告:市场稳增,技术迭代加速

从厂商零售销量来看,比亚迪汽车登顶排行榜,多品牌持续霸榜。根据乘联会数据,24年4月,比亚迪持续霸榜第一,单月销量高达25.41万辆,同比增长31.1%,所占份额高达37.5%。吉利汽车位列第二,单月售出4.92万辆,同比增长76.3%。长安汽车保持第三,新能车市占份额占比从6.6%回落至6.0%。•从厂商批发销量来看,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14家(环比持平,同比增加3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6.6%(上月86.5%,去年同期80.7%)。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产业格局形成新的窗口期。24年4月共有34款新能源乘用车发布,包括雪佛兰探界者PLUS、五菱星光共创版、保时捷纯电动Macan、东风风行雷霆410实力版、奇瑞小蚂蚁青春版、奇瑞QQ冰淇淋、小鹏G6黑武士版、极氪009光辉版、理想L6、哪吒L、埃安-昊铂HT、蔚来ET7等。政策退坡趋势已经确定,新能源汽车已完全由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2024年优质车型将持续投放,新能源产业格局将形成新窗口期。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或达1379万辆,四年CAGR达40.7%。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国内已实现销量950万辆,2024年1-4月批发累计销量273.7万辆。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379万辆,21-25四年CAGR达40.7%,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达44%。

024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4%

动力电池产量层面,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4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78.2GWh,环比增加3.2%,同比增加60.0%。24年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62.8GWh,同比增长40.5%。•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4年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4%。24年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0.6GWh,累计同比增长32.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0.8Wh,占总装车量33.8%,累计同比增长4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9.8GWh,占总装车量66.1%,累计同比增长28.6%。4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运行整体呈增长走势,受新能车市场需求带动,产量和装车量均实现同环比双增长。


宁德时代装车量占半壁江山,比亚迪紧随其后。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宁德时代位居24年4月装车量的TOP1,比亚迪位居24年4月装 车 量 的TOP2。2024年4月份TOP15企业装车量合计为34.93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9.57%,市场集中度高。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车量15.65GWh,市占比达44.65%,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4月装车量达9.95GWh,市场占比为28.37%,相比3月市场占比明 显 提 升;中创新航位居TOP3,4月份单月装车量为2.54GWh,市场占比达7.24%。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9.4%,较3月份的77.6%增长了1.8个pct,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仍处于蓄势阶段,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高度集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7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车量份额保持占据主导地位。自20年3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磷酸铁锂的兴趣,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24年4月,三元电池产量22.7GWh,占总产量29.0%,同比增长30.0%,环比下降6.5%;4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5.4GWh,占总产量70.8%,同比增长76.2%,环比增长7.8%。三元电池装车量9.9GWh,占总装车量28.0%,同比增长24.1%,环比下降1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5.5GWh,占总装车量71.9%,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7.8%。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PowerDay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性能优异,在入门级的短续航车型上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而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能够带来更好的续航能力;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3•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竞争,集中度高。•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保持优势。从规模上看,2024年1-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158.8GWh ,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2.0%。从市占率上看,2024年1-3月TOP10企业合计装车量高达145.5GWh,市占率达91.6%,头部效应明显,其中6家中资企业装机量市占率共计62.2%。从厂商上看,宁德时代霸据TOP1,2024年1-3月装机量为60.1GWh,市占率为37.9%。比亚迪2024年1-3月装机量22.7GWh,市占率为14.3%,位列第二。而3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市占率为23.5%,中韩同行企业继续保持差距。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可达731GWh,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63%;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190GWh,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54%。

0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有进,配套布局持续完善

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车实现良性对接增长,桩车增量比达1:2.5。24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24年4月比24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8万台,同比增长47.0%。截至24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97.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31.5万台、交流充电桩166.1万台。从23年5月到24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9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良性对接增长,持续推进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充电基础设施集中度较高,广东充电基建持续领先。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4年4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0.1%,与3月相比,4月TOP10地区的基础设施集中度保持稳定。24年4月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575554台。4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上海、福建、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24年4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39.4亿度,较上月增加1.6亿度,同比增长47.3%,环比增长4.2%。广东省稳居24年4月充电电量榜首,约8.53亿KWh。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换电设施增速稍缓,叠加政策支持保有量稳步推进。24年4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3715座,较24年3月增加了30座。24年4月份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吉林、重庆、安徽以及湖北等地,其中浙江省位居榜首保有量达447座,占比达12.03%;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434座,占比达11.68%;江苏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375座,占比达10.09%,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33.81%。4月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2表现稳定,分别为蔚来、奥动,蔚来换电站数量新增较多,易易互联位居第三。4月,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2416座,较24年3月增加12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697座,较24年3月增加3座;易易互联换电站数量317座,较24年3月增加11座。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持续完善,公私充电桩结构趋于合理。2024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人)增量为101.7万台,同比增长15.4%。其 中 公 共 充 电 桩 增 量 为25.1万台,同 比 增 长10.3%,随 车 配 建 私 人 充 电 桩 增 量 为76.7万台,同比增长17.1%。截至24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961.3万台,同比增长57.8%。其中公共充电桩累计297.7万台,同比增长47.0%,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累计为663.7万台,同比增长63.2%。充电基础设施均实现快速同比增长,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持续完善,公共充电桩和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结构渐趋向合理,公共充电桩持续加速投放更好地满足多领域、多场景的新能源车使用需求。



04投资建议

新技术密集释放,板块成长性突出。2024年,4680、钠电等新技术将落地或放量。CTB、麒麟电池、快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不断涌现向上开辟行业空间。供给端改善叠加政策加持,市场信心恢复迅速。新能车已全面进入产品驱动黄金时代,维持国内24年1149万辆的销量预期,响应当前布局时点。重点推荐四条主线:•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基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振华新材】、【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好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主线4:新技术带来明显边际弹性变化。重点关注:钠离子电池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丰山集团】;复合集流体方面的【宝明科技】、【东威科技】、【元琛科技】。

05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可能影响下游需求。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汽车电子行业报告:均胜电子智能驾驶与安全领域前瞻

2024-05-22
下一篇

2024民航科技行业报告:低空经济新机遇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