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民航科技行业报告:低空经济新机遇
1、民用指挥信息系统龙头,持续延伸“智能指挥控制国家队”战略方向
公司是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主要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公司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信息化需求,提供涵盖顶层设计、整体方案、产品研制、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等的信息系统服务。
公司已形成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依托指挥控制核心技术优势,通过持续构建研发体系、迭代更新技术产品、不断积累项目经验,目前已形成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行业,提供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机场机坪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机系统、空管流量管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设备、城市综合指挥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及人防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核心产品。
围绕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定位,公司持续延伸“智能指挥控制国家队”战略方向,通过“巩固基本盘,拓展新赛道,点燃新引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巩固基本盘”:扩大民航空管领先优势,加快布局、发力空管国产化、机场信息化、国际化三个新的增长点,打开行业天花板,持续巩固行业空头地位。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治理品牌认可度,加速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塑强核心产品竞争力。“拓展新赛道”:紧抓低空经济等产业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明确产业定位、核心产品及行动路径,打造发展新亮点。
延伸民航空管业务优势,积极孕育“低空飞行服务”新场景,丰富核心产品功能,深化试点对接,蓄力新动能。围绕交通运输,拓展业务面,谋划智慧高速等新领域应用。“点燃新引擎”:作为面向国家战略产业、以行业数据为核心企业,探索数据要素市场衍生价值,加快“数据驱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聚焦重点行业应用和通用平台建设,探索多层级、多样化运营模式,基于现有市场优势、快速跑马圈地,重点打造标杆。
1.1、业绩稳健增长,综合毛利率较为稳定
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较快。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8.1%。其中,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6.30%,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47.60%,主要由于公司各项业务恢复到正常增长轨道,特别是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收入增速较快。
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民用指挥信息系统和企业级信息化及其他,其中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按应用领域区分包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类。2023年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业务板块占比分别为32.85%、30.48%、30.00%。
公司综合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水平。分业务来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毛利率最高,2019-2023年民航交通业务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7%以上;2019-2022年城市治理业务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2%以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毛利率年度间波动较大,主要由于部分毛利率较低的集成类项目确认收入所致。
1.2、背靠电科莱斯,指挥控制领域技术优势突出
公司控股股东为电科莱斯,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科。公司控股股东电科莱斯直接持有公司60.32%的股份;电科莱斯隶属于中国电科,是在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二级成员单位。中国电科持有电科莱斯100%股权,系公司实际控制人。
中国电科系以原信息产业部的科研院所为基础,于2002年2月25日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并于2017年12月29日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电科的批复中明确中国电科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对成员单位全部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对成员单位中国有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电科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中国电科二十八所是我国指挥信息系统的发源地和“国家队”,在军用指挥信息系统领域实力雄厚。二十八所是主要从事军民用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及总体论证、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及民用信息系统研制生产、共性及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系统专用设备设计制造与装备集成、信息系统装备联试与集成验证服务的大型骨干研究所。且二十八所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同时承担军委及战区联合作战,以及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各军兵种、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和装备研制、生产、维修和服务的专业研究所,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
中电莱斯是在二十八所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中国电科二级成员单位,并受中国电科委托管理二十八所,负责信息系统军民融合业务。中电莱斯以军民用指挥信息系统为核心主业,已形成军民用多元化发展格局,是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家网信事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其中,中电莱斯母公司面向军事安全、国家安全领域聚焦军民用指挥控制系统、机动式装备等业务,控股子公司聚焦民品产业。公司是电科莱斯民品产业核心发展平台。
2、空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迎来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2.1、民航空管自动化龙头,市占率遥遥领先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空管系统。空管系统完整的描述是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简称CNS/ATM系统,其中通信、导航和监视(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完整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和空域管理(ASM)。其中空中交通服务又由三部分组成:空中交通管制(ATC),飞行情报服务(FIS)和告警服务(AS)。目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迫切需要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的进一步创新,实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管制指挥的一体化,从而在有限的空域资源条件下,缓解空中交通拥堵,提升空中管制力度,让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行之有益且行之有效。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空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监视服务的雷达犹如空管系统的“眼睛”,收集空域中飞机的相关高度、速度、方向等数据后传输至作为“大脑”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自动与预定飞行计划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管制员做出飞机下一步飞行动作的调度指令,通过通信系统传达至飞行员,飞行员按指令完成飞行调整。同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还能提供碰撞预警、天气预警信息,保障飞行安全。由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需要向飞行员提供实时飞行指令,因此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ATC系统需要同时配置主用、备用两套系统,日常使用主用系统,主用系统出现故障时切换至备用系统,两套系统接受相同的信号同步运作,可无缝切换。空中管制指挥类系统包括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机场机坪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和空管模拟机系统。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在预计航班的飞行量超过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的可用容量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地资源,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类流量管理策略和措施,实现最优化的容流平衡,提升运行效率,缓解航班延误,达到安全与效率统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领域完成投资12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整体投资约为250亿元。“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航产业深度融合、空管系统自主可控的不断提高、新建和续建一批空管管制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对于空管系统投资规模对比“十三五”期间略有增长,预计“十四五”末,我国空管系统投资需求规模大约在280 亿元左右。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国外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欧美的大型电子系统制造商,包括法国泰雷兹(Thales)、西班牙英德拉(Indra)等;国内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莱斯信息、成都空管公司、华泰英翔、川大智胜等。
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最为核心和主要的系统之一,以空管自动化系统为例,根据三胜咨询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空管体系有7个地区局、37个分局站,共44个空管用户,其中,35个空管用户使用莱斯信息提供的自动化系统,系统覆盖率达80%。各空管用户空管自动化运行系统共88套,其中主用44套,备用44套,由国内外7个厂家提供。其中,公司提供37套(主用28套,备用9套),市场占有率42%(主用系统占比63.64%)。此外,公司场面管理系统市场占有率50.0%,空管模拟训练系统市场占有率66%,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中标成都区管扩容项目,进一步提升空管系统的国产化率。2023年10月,公司成功中标“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扩容升级工程主用自动化扩容系统(区管二号自动化系统)设备采购项目”。该项目的中标,再一次用产品和技术打破国际厂商的垄断优势,实现了空管国产设备在大型区域管制领域的应用,标志着公司在西南地区空管迈入新阶段。2013年,沈阳区域管制中心、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主用系统招标,经过激烈竞标,公司成功在区管主用自动化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3年,公司在成都区域管制中心主用自动化扩容系统项目成功中标,进一步提升了空管系统的国产化率,这既是民航空管对国产设备的信任与支持,也是国产厂商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的有力体现。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七大区域管制中心,公司已成功为其中三大区域提供主用自动化系统。同时,公司的备用自动化系统也在北京、上海、广州持续承担值班任务。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逐步构建以亚非为核心的两大区域市场,打造泰国、肯尼亚等重点城市根据地;持续建设业务生态体系,深化与国内“中字头”基建总包企业的合作,携手共进。
2.2、空管局8+N区管建设即将加速,有望带来行业需求扩容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空中交通管理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高效运行的中枢。要完善全国“区域-终端(进近)-塔台”总体布局,优化高中低空域结构。按照深化融合、匹配运行、着眼全局、兼顾应急的总体思路,推进民航管制区域适应性调整,减少中低空管制区数量,统筹推进区域管制中心建设,在航班量饱和、空域结构复杂、运行矛盾突出的地区增设第二区域管制中心。构建相邻区域管制互为备份、区域与终端上下互备、高位运行区管同城备份的空管应急备份体系。加快终端(进近)管制中心单位布局研究。建立健全支持西藏空管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西藏空管基础设施建设。
空管局8+N区管建设即将加速,有望带来行业需求扩容。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基于现有的8个地区空管局:华北(北京)、东北(沈阳)、华东(上海)、中南(广州)、西南(成都)、西北(西安)、新疆(乌鲁木齐)、海南(三亚),将进一步推动东中西部区域管制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新增呼和浩特、合肥、南昌、厦门、武汉、南宁、昆明、兰州、哈尔滨等地区的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粗略按照主用空管自动化系统建设平均投资规模为1个亿,备用空管自动化系统平均投资规模为5000万测算,未来几年有望带来13.5亿的增量市场。目前武汉、合肥、呼和浩特、兰州等多地区的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部分项目已陆续启动招标。以武汉为例,2024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招标了“中南地区(武汉)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用自动化系统”,预算金额1.52亿元,采购需要主要为新建一套117个席位主用自动化系统。
2.3、拓展机场信息化产品矩阵,打造空管、机场两翼齐飞产业发展格局
机场信息化领域,公司以健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完善非枢纽机场建设两个方面布局。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 年,民用机场总量将由2020 年的580 个增加至2025年的770个(其中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 个以上),年均增长率为5.83%。2022年开年全国26个重大机场逐渐开工,总投资超3000亿,预计“十四五”末,机场信息化建设相关规模或将达到700亿元,国产新一代机场管理系统市场将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产品端,公司从空中态势感知到地面监测服务,从视频感知到数字化感知,为机场提供全面、融合、精准的信息服务,实现空地一体化态势监控,保障从前站起飞到落地、保障、起飞的航班运行流程。主要产品包括机场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机场机坪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净空管理系统和机场泊位引导系统。通过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机场信息化产品,将进一步打造公司在机场信息化领域的产品矩阵,打破国外行业巨头在该领域长期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
公司在淮安涟水机场开展综合应用试点,打造重点标杆。2020年,东部机场集团携手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启动“淮安机场信息化能力提升”合作研发项目,打造集空管、机场一体的国产化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服务“一张网”、安全监视“一张图”。
2.4、加速业务布局,立志成为国家低空经济建设主力军
低空飞行将成为城市治理与智慧民航的发力点和融合点,迎来快速发展期。2018年9月28日,民航局印发《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构建行业社会共建、军民融合发展、服务高效便捷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低空空域的安全高效使用,为通航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聚焦的产业发展“新赛道”,我们认为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各地纷纷出台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产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12月,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网格化布设6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24年2月,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力争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2024年5月,浙江省财政厅发布了《关于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要素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支持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车企、科技公司纷纷布局低空经济。2023年12月21日,全球领先的城市空中交通(UAM)科技企业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取得行业领先。2024年1月2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广东小鹏与广东汇天订立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方面进行合作,预计飞行汽车量产时间为2025年第四季度。
在低空运行管理方面,公司产品主要为低空飞行管理部门提供面向多运营人、多类型无人机、多场景下,以情报数据、气象数据、城市数据等为底座,集成空域划设工具、飞行计划一站式审批报备、运行全过程管理、仿真试验为一体的系统平台。针对未来低空经济引发交通出行方式重大变革,提供低空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下,大规模、高密度、灵活自主的低空智联保障体系。主要产品包括国家/省/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飞行服务中心/服务站、面型应用场景的无人机管控系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