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建筑行业11月投资策略:万亿国债推动基建加速转暖,回调充分底部布局正当时
固投增速筑底,增量资金推动基建提速。2023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收窄0.1pct,狭义基建同比增长6.2%,增幅收窄0.2pct。根据Mysteel数据,2023年7-9月份全国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分别为2.1/3.1/3.6万亿元,单月同比-39.4%/+10.6%/-29.6%,前三季度开工项目投资额累计同比-11.9%。随着万亿国债和专项债提前批释放增量资金支持基建投资,年末开工有望加速回暖。Q3行业营收稳健增长,业绩和现金流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实现23.43万亿元,同比+0.01%;上市建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万亿元,同比+6.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9.9亿元,同比+1.3%。基建相关性较高的工程咨询服务/国际工程/基建市政工程毛利率有所回暖,与地产相关性较大的板块盈利能力继续承压。2023年Q3上市建筑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转负,三季度现金流承压一方面可能来源于主要下游业主资金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可能来源于商业汇票最长期限由1年调整至6个月,Q3向供应商集中结算导致现金流出。万亿国债发行提振基建增长信心,板块回调充分建议积极布局。基建中央财政Q4将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Q4的增量资金将推动基建项目集中于11-12月开工,预计2024年初的开工高峰将再一次提前至今年年末,基建增速有望在12月企稳回升。随着10月“一带一路”峰会召开,对“一带一路”的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完毕,板块回调相对充分,估值吸引力明显提升。投资建议:期待政策支持下预期转暖。经历持续回调后,建筑板块估值已经回到较低的位置,上半年的“中特估”和“一带一路”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完毕,板块估值吸引力明显提升。当前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财政发力必要性持续提升,万亿国债和提前批专项债在年末将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增量资金,城中村和城市更新等新领域有望迎来政策支持,相应的投资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重点推荐:德才股份、中材国际、太极实业、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铁建。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证券分析师:任鹤010-88005315renhe@guosen.com.cnS0980520040006联系人:卢思宇0755-81981872lusiyu1@guosen.com.cn
10月建筑板块跑输大盘。10月8日-11月6日申万建筑装饰指数下跌4.69%,同时期上证指数下跌1.67%,建筑装饰指数跑输大盘3.02pct,在31个一级行业中收益排名第26。2023年初开始,受“中特估”和“一带一路”行情带动,建筑板块超额收益明显,而5月后建筑央企明显回调,基建稳增长增量政策不及预期,专项债发行滞后,板块下行压力加剧,超额收益有所收窄。
固投增速筑底,增量资金推动基建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单月增速企稳。2023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收窄0.1pct。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2%,增速收窄0.2pct,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减少0.6%,民间资本投资信心仍然不足。基建增速增幅延续下滑,能源投资增长维持高增。2023年1-9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4%,增幅缩小0.32pct。狭义基建即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2%,增幅收窄0.2pct。从基建细分领域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5%,增幅收窄1.5pct,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11.6%,增幅收窄0.3pct,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同比减少0.1%,增幅收窄0.5pct。三季度专项债提速,年内累计新增3.67万亿元。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10月专项债发行5651亿元,单月同比+3.5%,
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3461亿元,单月同比+226%,发行新增债券2190亿元,单月同比-50.2%,年内累计新增3.67万亿元;一般债发行8331亿元,单月同比+517%,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8223亿元,单月同比+590%,发行新增债券88.5亿元,单月同比-43%。
下游整体需求偏弱,高基数下同比增速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实现23.43万亿元,同比+0.01%。根据Mysteel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开工项目投资额40.80万亿元,同比-11.9%,受制于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行业下游建设需求不足,导致行业整体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单三季度新签合同额7.99万亿元,同比-5.5%,单季度新签合同额下滑亦受到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2022Q3新签合同额同比+12.3%)。资料来源:iF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上市建企营收稳健增长,业绩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万亿元,同比+6.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9.9亿元,同比+1.3%。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5万亿元,同比+6.4%,实现归母净利润466.1亿元,同比-5.5%。上市建企营收增速保持低速增长,三季度略有放缓,归母净利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负增长。整体毛利率低位运行,基建与国际工程板块有所回暖。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96%,与上年同期持平,单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93%,较上年同期下滑0.05pct,行业整体毛利率保持地位运行。分版块来看,基建相关性较高的工程咨询服务/国际工程/基建市政工程毛利率有所回暖,分别较上年+2.4/+1.9/+0.5pct,与地产相关性较大的板块园林工程/房屋建设/装饰装
图18:上市建企分版块历年Q3毛利率变化(单位:%)现金流阶段性承压。2023年Q3上市建筑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转负,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34万亿元,同比+1.4%,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39万亿元,同比+5.0%。三季度现金流承压一方面可能来源于主要下游业主资金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可能来源于商业汇票最长期限由1年调整至6个月,Q3向供应商集中结算导致现金流出。
万亿国债发行提振基建增长信心,板块回调充分建议积极布局万亿国债发行,基建投资迎来增量资金。基建中央财政Q4将增发1万亿国债(其中今年安排5000亿元,另外5000亿结转至明年),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此前按照监管要求,至10月底今年新增3.85万亿专项债额度需要发行完毕,截至目前已发行3.65万亿元,预计可以基本完成发行目标,则此前我们就提出11-12月将大概率迎来增量资金。本次公布增加5000亿元国债和理论上不高于2.3万亿元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限额。Q4的增量资金将推动基建项目集中于11-12月开工,预计2024年初的开工高峰将再一次提前至今年年末,基建增速有望在12月企稳回升。“一带一路”预期落地后建筑板块充分回调,估值吸引力明显提升。5月9日,8月24日,10月10日建筑板块经历了三次单日较大幅度回调,分别对应5月的中国-中亚五国峰会,8月的金砖国家峰会和10月的一带一路峰会召开的时间节点。今年“一带一路”预期在上半年持续积攒,在重大会议召开前预期落地,导致建筑板块短期大幅回调。随着10月“一带一路”峰会召开,对“一带一路”的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完毕,板块回调相对充分。年初至今国际工程标的北方国际涨59%,中材国际涨26%,中工国际涨20%,中钢国际涨18%,距离最大涨幅已经明显回落;从海外订单变化上来看,上半年中材国际海外订单增长205%,中钢国际+96%,后续业绩有较大的兑现潜力,估值修复机会凸显。中央财政发力“箭在弦上”,基建景气度回暖可期。2023年1-9月,固投资金中预算内资金(7成投向基建)+16.5%(Q1基建集中发力时期+49.8%)。在传统基建投资效率边际递减、地方财政压力仍大的背景下,中央财政推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大范围城中村改造的动力提升,预计投资规模更大、对产业链带动效应显著、更有利于民生福祉的领域将受到政策资金更多的支持。“存量改造”有望接棒成为新主线。继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后,监管拟推动银行将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存量改造预计未来很长时间都将成为财政政策发力,扩大内需的重点。随着传统的基建项目投资效率下滑,财政资金只能适度舍弃项目本身的收益性,而寻求产业链带动作用更强,更加有利于民生福祉的投资领域,而改造类项目投资空间大,惠及范围广,政策支持可有效刺激地产链行业需求,且兼具公益性和一定的收益性,是当前最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建投资方向之一。我们估算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年均投
德才股份:深耕青岛市场,开拓城市更新蓝海“小而美”的特色建筑装饰公司。公司全称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山东青岛。公司主营装饰装修、房建、市政业务,能够提供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服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装饰装修/房屋建筑/市政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7.4%/33.9%/15.1%。公司持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形成老旧小区改造、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三驾马车”,2023年上半年以上三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占比达到53.3%。青岛市城市更新及城市建设需求快速释放。2022年青岛市提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大行动。2023年青岛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73个,同比+48.7%,计划完成投资64.8亿元,同比+63.6%,计划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个,同比+193.1%,计划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42.7%。公司紧抓政策机遇,打造城市更新特色品牌。公司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开拓城市更新业务。公司在手资质覆盖老旧小区改造各个领域,能够独立承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3H1公司新签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9.57亿元,同比+106.7%;新签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类项目3.90亿元,同比+43.0%,估算公司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本地市占率可以达到20%左右。充分开发已有渠道,积极布局系统门窗。2022年,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系统门窗研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2023年,公司旗下德才高科二期二号车间两条生产线落成并试运行。公司门窗业务起步较早,拥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和检测中心,且能够对接公司传统装饰客户的系统门窗采购需求,同时公司布局建设C端渠道,切入存量房精装修消费领域。估值与投资建议:基建面临“缺项目”问题,“扩内需”呼唤改造类项目发力,“广义城市更新”成为基建重点投资领域。公司长期深耕青岛市场,立足本土优势,打造城市更新特色品牌,有望持续受益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测公司归母净利润2.33/2.82/3.26亿元,每股收益1.67/2.01/2.33元,对应当前股价9.8/8.1/7.0x。结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公司合理每股价值区间为22.07-23.38元,较当前股价有35.65%-43.70%的空间,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价、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应收款回收的风险等。
公司主营工程技术服务、半导体制造和光伏发电业务,工程收入占比86%。公司是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6年公司收购高科技工程设计和总承包龙头十一科技,并入其工程技术服务和光伏发电业务。2022年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3.8亿元,实现毛利19.7亿元,分别占比86.3%和75.2%,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高科技工程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大。随着5G、AI、云计算以及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崛起,市场对先进工艺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有望增加,半导体销售额逐步企稳回升,行业有望走出下行周期,而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空间巨大,未来行业资本开支有望持续增加;光伏产业链阶段性产能过剩,但持续扩张先进产能仍然是龙头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预测2023年洁净室工程(高科技工程的核心环节)市场规模2686亿元,且未来能够保持10%以上的增速。高端市场盈利空间大,设计企业牵头工程总包。电子、生物医药、光伏工程等高端市场盈利空间较大,对参与者要求较高,其中设计环节进入壁垒更高,毛利率可达到约50%。工程设计企业通常负责牵头工程总承包,承接利润率最高的设计环节,再将安装施工部分分包给相应的专业分包企业。公司聚焦高科技工程技术服务,占据前端高毛利环节。公司在高科技工程前端设计环节积累了多年的项目实施经验,拥有较强的品牌力,持续推动EPC转型,依靠技术和渠道优势建立起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在高端洁净室设计领域市占率估算可达到60%-70%。2022年设计和咨询业务以7.7%的营收创造了公司57.8%的毛利。半导体和光伏发电业务稳定发力。公司与SK海力士深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切入半导体制造行业,并同步开发自有半导体业务,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公司在手光伏电站40座,总装机容量436,78MW,预计能够持续贡献收入和稳定的现金流。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8.01/10.42/13.63亿元,每股收益0.38/0.49/0.6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7.0/13.0/10.0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子公司海太半导体对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工程总包业务中设备供应商议价能力提升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应收账款减值的风险。
中材国际:国际水泥工程龙头,三业并举焕新机全球水泥工程龙头,资历深厚,经营稳健。公司主营水泥工程服务、装备制造、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服务,定位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全球市占率连续15年第一。公司于2001年成立,2005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近五年平均ROE约15%,毛利率约17%,净利率约6%,在手订单956.9亿元。水泥行业存量时代到来,技改需求主导。我国水泥行业始于1949年,产量由66万吨发展到2014年24.9亿吨,生产工艺由湿法回转窑到新型干法,不断成熟。2014年至今,水泥产量不增反降,产能利用率不足60%,已进入产能过剩的存量时代。但水泥工程需求仍在,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减能置换需求,二是存量产线的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需求。于境内,我国既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碳排放大国,水泥行业减排压力较大,当前在运行水泥产线1600条,10年以上1400条,改造空间大。于境外,在运行水泥产线2400条,非新型700条,20年以上1000条。公司三业并举,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1)工程服务:作为公司主业,2021年同控合并以水泥工程承包为主业的南京凯盛、北京凯盛,进一步夯实地基。2)装备制造:抢抓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强化高端装备驱动发展,当前已实现合肥院100%股权和博宇机电51%股权收购。3)运维服务:公司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同步发展,2022年完成智慧工业100%股权收购,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坚定国际发展道路,深耕“一带一路”国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公司在沿线国家开拓深耕。截至2022年底,公司业务涉及75个“一带一路”国家,合同金额近3000亿元,承接水泥生产线281条,年产能近5亿吨。2022年,公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166.4亿元(+25.3%),占总营收比例43%。2023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215.6亿元(+205%)。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商,境内博弈水泥存量技改需求,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境外扩大品牌影响力,深耕“一带一路”国家。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2.7/25.6/26.3亿元,每股收益1.00/1.13/1.16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3.77/12.19/11.87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水泥行业风险;国际投资经营风险;汇率风险;盈利预测与估值风险等。
经历持续回调后,建筑板块估值已经回到较低的位置,上半年的“中特估”和“一带一路”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完毕,板块估值吸引力明显提升。当前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财政发力必要性持续提升,万亿国债和提前批专项债在年末将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增量资金,城中村和城市更新等新领域有望迎来政策支持,相应的投资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重点推荐:太极实业、建科院、德才股份、中材国际、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125号国信金融大厦36层邮编:518046总机:0755-82130833上海浦东民生路1199弄证大五道口广场1号楼12层邮编: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