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子行业报告:汽车电子与AR技术的新浪潮
1光学元器件龙头企业,布局三大赛道
1.1 应用场景拓展,业绩稳定增长
深耕光学领域20余年,发展合作完善布局。水晶光电创建于2002年,2008年上市于深交所。公司在光学领域布局持续深化,成立之初投产数码相机用OLPF,2005年成为索尼国内独家供应商;2009年设立晶景光电研发微投影模组,进军新型显示领域;2014年收购夜视丽布局反光材料,同年入股日本光驰,成为第一大股东,进军高端装备产业;2016年投资以色列Lumus,加快虚拟显示领域发展。2019年公司推出“5+3”战略,其中薄膜光学面板业务于2022年成为重要营收支柱,光学元器件产品微棱镜于2023年实现量产突破,车载光电领域2023年实现国内领先。
布局“5+3”战略新格局,打造多元产品矩阵。公司旨在提供从核心元器件到模组及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2019年起布局“5+3”战略新格局,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产业群,全面布局光学领域,在消费电子、车载光电、元宇宙光学三大赛道拥有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成长动力由成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2020年前,公司业绩依靠滤光片及薄膜光学面板业务的价格竞争性保持市场地位领先优势,由成本驱动拓展市场份额提升。至2023年,公司微棱镜产品成功量产,公司智能制造能力系统提升,实现了从单一元器件制造商向复杂光学模块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AR-HUD取得良好战略卡位,激光雷达视窗片新增多家量产客户,实现技术优势到价值的转化;元宇宙领域积累深厚技术,在光波导的规模量产工艺方面研究格外深入,具备极大潜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转换增长动能,逐步打造技术驱动的新增长模式。
立足消费电子,拓展汽车电子领域业务,展望元宇宙新领域。公司以滤光片业务起家,不断扩充消费电子领域产品矩阵,并通过投资、收购等举措拓展业务范围。2022年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放缓,公司入局汽车电子、元宇宙新领域,寻找产业“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滤光片产品仍为主要营收来源,探索拳头产品新方向,将微棱镜、AR-HUD等打造成为新的增量空间。
消费电子行业产品技术升级,潜望式摄像头、3D TOF等技术兴起。手机影像升级在未来仍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对于焦距的要求催生潜望式摄像头的广泛应用,推动滤光片产品技术升级。智能手机端,3D成像取代2D成为趋势,3D成像和传感模组主要包含结构光以及ToF,结构光主要应用于手机前置摄像头,而ToF则可应用于前置以及后置摄像头,还可实现AR功能,相较结构光有较大优势。窄带滤光片作为3D ToF摄像头核心元器件,将受益于3D感知的发展。
消费电子领域主要产品:1)滤光片:在传统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基础上,采用复合材料、新镀膜设计以及半导体光学工艺,开发出涂覆式滤光片,实现光学、机械性能提升。窄带滤光片在玻璃表面镀制某波段带通光谱,实现特定波段光谱通过的要求,应用于手机接近光传感器、3D TOF、TWS耳机等。2)微棱镜:通过光学级玻璃的超精密冷加工技术,实现光路特定角度的折射或反射、分光或合光性能,通常应用于手机潜望式摄像头。
汽车电子业务受益于智能化趋势,发展迅速。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进程加速,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催生对于相关光学元器件的新的技术以及量产需求。公司于2020年重新调整产业定位,将汽车电子确认为公司三大应用方向之一进行研发,目前HUD、激光雷达防护罩、车载Diffuser等产品实现量产。
汽车电子领域主要产品:1)HUD:HUD是汽车抬头显示器,提高驾驶安全性,并可作为车联网的显示载体。HUD利用TFT、DLP成像技术将车速、导航等信息投影在驾驶员前方,扩展并增强驾驶环境的感知,其中AR-HUD可更好结合ADAS采集的数据,进行场景融合。2)激光雷达视窗片:可极大提升近红外波段各角度透过率,保护激光雷达产品同时,提升激光雷达探测全方位精准度和识别清晰度。
元宇宙概念兴起,AR+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2021年元宇宙概念获得全球关注,VR/AR/MR可提供体验元宇宙的关键途径,技术需求随之提升。三星发布VR盒子,索尼、Meta等布局头戴显示,2023年6月苹果推出首款MR头显Vision Pro,有望驱动元宇宙行业加速进入拐点期。
元宇宙领域主要产品:公司在AR/VR领域具备十余年的技术沉淀,携手以色列Lumus和美国Digilens,形成折返式、衍射式、反射式、Pancake型的全技术路径布局,有望成为元宇宙光学产业的核心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元宇宙领域产品涉及衍射光波导片、反射光波导片以及AR衍射/反射光波导光学模组,其反射光波导的核心工艺研究非常深入,被认为是最具潜力之处。
业务结构逐渐成熟,光学元器件及薄膜光学面板业务为业绩主要支柱。2019年公司进行业务细分,2021年起开始采用五大模块:半导体成像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反光材料以及半导体光学。2023年公司光学成像元器件营业收入约24.5亿元,总营收占比超48%。公司于2019年开辟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板块,至2023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8.5亿元,占比约36%;公司积极开拓该业务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机会,同时手机摄像头盖板产品覆盖新机型,进一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持续增量。
分业务毛利率表现良好,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预期回升。公司2023年光学成像元器件毛利率增至31%;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5%,较2020年提升20 pct。反光材料、半导体光学业务毛利率表现平稳,分别维持在29%/35%左右。22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主要以元器件为主,毛利率较高,达38%;23年整机模组开始形成批量,板块内部业务结构有所调整,加之HUD产能利用率存在提升空间,造成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至12%左右;随公司技术创新、向内挖潜、市场结构优化以及产品走出国门的推进,有望为毛利率创造空间。
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长期向好。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6%,2016-2023年间CAGR达约17%。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提升幅度较大,同比增长30%至5.76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超6亿元,同比增长4%。新增板块微棱镜于23年6月开始量产,成为全球首家四重反射棱镜模组量产供应商,8月下旬逐步达到出货峰值,未来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1.2 股权激励彰显信心,加强研发打造“技术型”企业
星星集团为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深改哲新为一致行动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止至2024年2月5日,星星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约1.24亿股,占比8.90%,而叶仙玉占有其85%股份,通过星星集团成为水晶光电实控人;杭州深改哲新持有公司股份约73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6.67%,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星星集团和深改哲新为一致行动人,有利于公司控股权稳定。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增设公司业绩考核彰显增长信心。公司自2015年来已常态化推出了7期员工持股计划,22年12月发布的第六期及第七期员工持股计划中首次设定解锁条件,具体条件包括个人业绩考核以及公司业绩考核,其中针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解锁条件为23-25年营收相对21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60%/90%,或23-25年净利润相对21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60%/90%,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成果,助力长期发展。
公司成本管控效果显现,23年毛利率提升。2019-2021年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而2022年受股权激励摊销成本影响回升,至2023年管理费用率降回7%以下水平;公司销售模式以直接销售为主,销售费用率较低,稳定在1%左右。内部成本控制优化,有助于提升内部挖潜能力,为毛利率提升创造空间。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由28%下降至24%,23年回升至约28%,随着从定点到量产的推进,供应链大幅降价,未来从技术管理到供应链层面都有大幅的降本,预计毛利润产生更大空间。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公司的研发投入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579项,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约1.6亿元,增长到2023年已接近4.2亿元,CAGR达约27%。公司长期坚持研发投入,研发费率保持上升趋势,2023年公司持续增加对微型光学棱镜模块战略性项目的研发投入,推进窄带滤光片、车载diffuser、芯片镀膜、芯片封装cover等多项新品的技术研发和量产工作,全年研发费用率超8%,创历史新高。
扩充研发人员数量,研发队伍年轻化。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需求,公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升级,公司研发人员总数由2020年的713人,占比约12%,扩充至2023年达到1240人,占比达15%,其中硕士学历的员工从61人增长到103人。期间,研发团队的年龄构成逐渐年轻化,2020年30岁以下员工占研发人员总数的44%左右,而2023年该比例已达约60%,研发人员的学历提升以及年龄层次变化为公司注入新的动力,加强推进研发能力。
募资支持新项目持续建设。公司2020年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进行新项目投资,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金分配以及项目规划。其中智能终端用光学组件技改项目由于市场价格下降,利润未达预期,2022年公司调整其内部产品结构,将拟用于生物识别光学组件和移动智能终端精密薄膜光学面板的部分资金转用于新增投产微型棱镜模块产品,研制光学变焦摄像头的核心器件。目前公司已成为世界少有的具备量产能力的供应商,未来随量产出货的推进,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1.3全球化布局,开拓海外新市场
布局三大市场板块,加强开放合作,全球化资源配置打造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积极布局全球生产基地与市场网络,采取“5+3”战略,打造大中华区、欧美区和泛亚太区三大市场板块。2020年公司积极推进大中华区运营试点,推进欧美区和泛亚太区等全球化市场布局,初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化布局。公司与中国本土公司和以色列Lumus以及日本光驰进行深度合作,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深圳等地均设立有子公司或办事处,2023年在德国设立海外办公司,进一步深化与客户和终端的合作,统筹全球市场资源,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
打造六大生产基地,越南工厂加速建设。公司秉承开放、合作、全球化的理念,协调全球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国际化布局,2021年公司设立越南水晶工厂,打造海外制造基地,目前已量产供货,提升全球供货能力;2023年公司启动越南工厂二期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越南产品线已经获得客户认证,并成功取得多家大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资格。目前公司已在浙江、江西、广东及越南建成六大生产基地,有利于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国内外业务拓展需求。
全球化建设成效显著,国外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占据营收主体。随公司全球化发展,来自国外的营业收入逐渐占据营业收入总额的主体地位。2019年来源于国外地区的营业收入约14.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约49%,增长至2023年国外营业收入已达39.3亿元,占比超77%左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