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南亚家电市场报告:中国品牌出海新机遇
1、为什么我国家电企业需要出海?
1.1、内销市场逐渐饱和,出海打开家电企业增长空间
国内家电普及率较高,在人口/地产红利减弱下发展逐步平稳,海外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家电产品销量受人口/户数限制明显(平常家庭基本上每家一台冰箱/洗衣机),2000年左右时期我国家电行业受地产快速发展、家电下乡等政策扶持下保有量得以快速提升,然而2010年后在我国人口红利/地产红利减弱下国内大家电/刚需小家电保有量趋于稳定,增速趋缓,行业销量天花板将近。但当我们把视野放大至全球,2023年全球家电零售额/量分别为6666亿元/33亿件,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1.8%/25.8%,不同于国内家电市场偏更替需求的处境,全球家电市场仍处于增长期,东南亚、中东非、南美等新兴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家电零售额/量自2018年前后占全球比例均有所下滑。
2、如何看待东南亚家电市场发展潜力?
2.1、整体市场活力:人口红利+政策支持+经济发展
2.1.1、人口红利:人口基数大,结构更偏年轻,劳动力成本低
东南亚人口基数庞大。2022年东南亚十一国人口数量达6.8亿人,为中国人口数量的48.1%。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数达2.8亿人,为东南亚人口数量最大国家。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受到人口/户数天花板限制,从需求端来说,东南亚庞大的人口数量提供了广阔的家电产品消费空间。
东南亚人口结构更偏年轻。2023年菲律宾、越南、印尼0-14岁潜在劳动力比重均在25%左右,人口年龄中位数均在30岁左右,中位数远小于中国、美国、日本。从供给端来说,年轻的人口结构意味者更多更适用的劳动力,年轻人的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当更多年轻人就业并产生收入时,他们也将成为购买力的主要来源,带动当地消费市场的增长。
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每周工时和中国相当,但制造业劳动者每小时工资低于中国。根据CEIC数据,2022年东南亚国家每周工作时长为40-47小时,与中国48小时接近,高于欧美26-35小时。然而,东南亚制造业劳动者每小时工资仅为中国19%-76%,考虑到一般家电生产制造对员工教育水平要求不高,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劳动力相比中国或更有性价比。
东南亚地区贸易政策宽松,营商环境良好。1)对内贸易零关税,一体化进程加速:1967年东盟成立,起初成员国仅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2022年东帝汶加入东盟补齐最后一块版图,东盟包含全部东南亚11国;1992年CEPT签署以来,东盟各国逐渐确立了降低关税行动表,实现区域内贸易零关税,东盟一体化进程经历飞速发展,促使东盟成为世界市场中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吸引外资流入。2)对外开放程度高,积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以越南为例,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9年1月与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同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各协约国将逐步减少进口关税到零;2019年6月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约定在2030年之前削减双边贸易99%的关税;2022年RCEP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10国共同签署,覆盖全球30%的经济规模、22亿人口以及1/3的货物贸易,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自贸协定,RCEP将带来更低的关税和更优惠的贸易政策,以加强国际合作,为东南亚营造良好的通商环境,预计该协定的实施将在2030年前给全球经济带来每年1860亿美元收入,2023年6月随菲律宾加入,RCEP在所有15个成员国全部正式生效。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2010-2022年东盟FDI CAGR为6.3%,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8%。
2.1.2、政策支持:宽松的贸易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
东南亚地区贸易政策宽松,营商环境良好。1)对内贸易零关税,一体化进程加速:1967年东盟成立,起初成员国仅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2022年东帝汶加入东盟补齐最后一块版图,东盟包含全部东南亚11国;1992年CEPT签署以来,东盟各国逐渐确立了降低关税行动表,实现区域内贸易零关税,东盟一体化进程经历飞速发展,促使东盟成为世界市场中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吸引外资流入。2)对外开放程度高,积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以越南为例,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9年1月与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同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各协约国将逐步减少进口关税到零;2019年6月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约定在2030年之前削减双边贸易99%的关税;2022年RCEP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10国共同签署,覆盖全球30%的经济规模、22亿人口以及1/3的货物贸易,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自贸协定,RCEP将带来更低的关税和更优惠的贸易政策,以加强国际合作,为东南亚营造良好的通商环境,预计该协定的实施将在2030年前给全球经济带来每年1860亿美元收入,2023年6月随菲律宾加入,RCEP在所有15个成员国全部正式生效。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2010-2022年东盟FDI CAGR为6.3%,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8%。
东南亚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2010年,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东南亚人均GDP达5318美元,约为中国的42%,相当于中国2010-2011年发展水平,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0-2022年,东南亚GDP总量CAGR为8.7%,领先全球年均增长率3.5pct。东南亚内部11个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梯队:①第一梯队的新加坡、文莱,人口合计609万,占东南亚人口1%,但发展水平超越我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②第二梯队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人口合计5.9亿,占东南亚人口87%,对标我国二、三线城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大;③第三梯队的老挝、缅甸、柬埔寨、东帝汶,人口合计7982万,占东南亚人口12%,对标我国农村市场。
随着经贸关系的不断升级,中国与东南亚双边贸易额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东盟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揭开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序幕;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货物贸易零关税覆盖双方90%以上税目产品;2021年底,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仅为184亿美元,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已达9265亿美元,其中,对东盟进口/出口分别为3880/5237亿美元。从出口贸易额来看,目前,中国对东盟前六大贸易伙伴分别是越南(27%)、马来西亚(17%)、新加坡(15%)、泰国(14%)、印度尼西亚(12%)、菲律宾(10%)。
东南亚大家电的普及顺序依次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与中国发展路径相似,整体普及率相当于中国城镇2000S年代,农村2010S年代,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细分来看,彩电普及率相当于中国农村2005年左右水平,近几年提升速度显著,冰箱普及率较高,约为中国城镇2015年左右水平,洗衣机相当于中国农村2012年左右水平,空调相当于中国农村2018年水平。
就区域结构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大家电普及率较高,而印尼和菲律宾的家电普及率和产品均价则明显偏低。越南的大家电普及率受当地消费习惯的影响较深,其人均GDP和城市化率落后于菲律宾和印尼,但大家电普及率却不低,原因在于与其他东南亚主要国家相比,越南居民的储蓄意愿较低,而消费意愿较高,家电又有一定形象展示作用,因此对中高端大家电的购买意愿更为强烈。而印尼和菲律宾的家电普及率和产品均价明显偏低,主因印尼和菲律宾是岛国,国土分布广泛,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物流不便,导致家电难以渗透到经济中心以外的地区,此外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中低收入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根据TmoGroup数据,两国洗衣机市场均价明显低于六国平均水平,中低端的半自动洗衣机/迷你洗衣机占比较高。
我们对东南亚五国空冰洗市场提升空间预测做如下假设,若东南亚五国空调渗透率达到中国2023年空调渗透率(136%)的100%/90%/80%,则有88/76/64亿美元提升空间,较2023年东南亚市场规模提升223%/193%/162%。若东南亚五国洗衣机渗透率达到中国2023年洗衣机渗透率(69%)的100%/90%/80%,则有62/54/45亿美元提升空间,较2023年东南亚市场规模提升247%/213%/179%。若东南亚五国冰箱渗透率达到中国2023年冰箱渗透率(101%)的100%/90%/80%,则有16/11/5亿美元提升空间,较2023年东南亚市场规模提升42%/28%/13%。东南亚空调与洗衣机市场规模提升空间更为广阔。
2023年,东南亚主要国家(越南、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彩电市场规模为68.0亿美元,同比增长2.9%,相当于中国彩电市场的38%。彩电较于白电优先普及,2023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普及率超过90%,印尼普及率较低,但市场持续增长。
彩电市场格局最为集中,CR3为67%,韩国企业优势突出,中国企业持续追赶。在东南亚主要国家彩电市场,三星、LG普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品牌TCL、海信在东南亚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在上升阶段。2023年TCL在菲律宾、越南彩电市场零售量占比15.9%、10.8%,相比2019年提升3.3pct、2.8pct;2023年海信在马来西亚、泰国零售量占比7.0%、6.0%,相比2019年提升1.5pct、1.5pct。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