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能源汽车行业展望报告
1.周观点
1.1.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发布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大动力型锂电池中,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使用磷酸铁锂等其他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储能型锂电池中,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此外,《规范条件》也对正负极材料的比容量、隔膜的纵横向拉伸长度&穿刺强度、电解液杂质等含量、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多个方面提出规范条件。我们认为,《规范条件》的提出有望进一步加强锂电行业管理,促进锂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规范条件》明确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锂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另一方面,《规范条件》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研发费用率和产能利用率等作出要求,并且相较2021年本的《规范条件》对电池的核心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预计受此带动,不仅锂电行业同质化的低端产能有望持续出清,电池与材料端新技术的应用也有望加速。看好锂电行业内各环节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的头部企业,以及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快充等新技术的优质企业。核心观点:优质供给增加、新技术应用为主旋律,随着后续新车型的持续推出,以及电池、材料等推陈出新带来的性价比提升,新能源汽车有望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渗透阶段,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优化,行业经历需求快速增加、供给大幅扩张再到供需自平衡下行业格局优化,培育出一批在成本、性能上具备优势的相关供应商,全球竞争优势持续夯实。未来,我们重点看好以下投资逻辑:1)【量】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鼓励下,叠加包括小米、tesla等在内的优质车型的持续推出,下游需求有望得到有效释放。短期看,关注排产需求改善带来稼动率提升。
2)【价】经历前期大幅调整后,产业链多环节价格进入底部区间,在下游需求持续恢复的推动下,关注价格企稳、短期或有望回升的负极材料等环节。3)【利】一方面,产业链Q1稼动率处全年低点,厂商产能投放进度趋缓,看好供需格局改善后,产业链稼动率提升对盈利能力的提振作用。另一方面,持续价格战的背景下,由于产品价格下跌以及高价库存拖累等因素,多数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部分环节厂商呈现较长时间亏损状态。
关注产能逐步出清后,盈利水平触底或有望出现拐点环节,如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看好具备头部成本优势、以及产品结构优化下盈利能力率先行业回升的优质标的。4)【新技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新技术方向包括快充、(半)固态电池、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应用。5)【新应用】关注锂电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1)关注人工智能、MR产品等对消费电子相关产业链带来提振;2)低空经济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eVTOL电池较车用电池性能要求提升明显,关注积极布局相关环节的厂商。6)【全球化】海外市场提供增量,看好锂电的全球化战略,具备国际化供应实力及率先布局海外产能的厂商有望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
7)【补能】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充电模块、整桩、运营等。8)【氢能、两轮车】在政策以及需求推动下,有望快速发展的氢能、两轮车等环节。受益标的:宁德时代、科达利、天赐材料、天奈科技、璞泰来、尚太科技、湖南裕能、星源材质、亿纬锂能、欣旺达、蔚蓝锂芯、索通发展、黑猫股份、永贵电器、曼恩斯特、宝明科技、东威科技、珠海冠宇、当升科技、翔丰华、鑫宏业、鼎胜新材、恩捷股份、骄成超声、中科电气、万顺新材、胜利精密、容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诺德股份、德方纳米、鹏辉能源、华友钴业、宏发股份、特锐德、斯莱克、炬华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英杰电气、通合科技、万马股份、欧陆通、赣锋锂业、瑞泰新材、昇辉科技、华电重工、华光环能、亿利洁能、厚普股份、卧龙电驱等。
1.2.新能源
2024年4月光伏组件招标量约22GW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2024年1-4月光伏组件招标量约74.65GW,其中N型组件招标约59.8GW,占比80.1%。其中2024年4月共公布了约22.1GW光伏组件招标,环比上月持平。从功率方面看,2024年1-4月,540W及以上的组件招标规模约23.7GW(31.8%),570W及以上组件招标规模约49GW(65.6%),600Wp以上的组件招标规模1.9GW(2.56%),其中700W及以上组件招标规模0.6GW;从价格方面看,4月华电集团及大唐集团共3GW P型组件集采项目开标,投标价格在0.74元/W-0.889元/W之间,投标均价0.821元/W;4月共有约23.2GW N型TOPCon组件集采开标,投标价格在0.79-0.985元/W之间,投标均价为0.876元/W,与3月均价相比下滑1-2分/W;从中标规模看,2024年1-4月已公布中标结果及中标候选人的规模达111.2GW,晶澳、晶科、隆基、天合四家一线企业中标规模达57.7GW,占比达52%;新一线企业(通威、一道新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环晟光伏、正泰新能、亿晶光电、英利能源)中标规模达16.97GW,占比15.26%。我们认为,迈入光伏装机旺季后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度;行业竞争加剧下,考虑到稳定供货能力、产品长期质保等因素,头部企业综合竞争力显现,订单向头部企业倾斜将推动过剩产能加速出清、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具备技术、资金以及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
国电投7GW风机集采结果公示根据风能专委会公众号,5月7日,国家电投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四年度第九批集中招标(2024 年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及陆上大功率机组框架)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根据此前发布的招标公告,本次规模化采购包括①28个标段采购容量3048.3MW以及储备容量5000MW;②7MW及以上陆上大功率机组框架采购共8个标段,采购容量为4000MW。本次招标包括风机及配套塔筒。
我们统计,采购容量3048.3MW的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可分为4-5MW(含5MW)、5-7.5MW(不含5MW)两个区间,其中4-5MW风机及配套塔筒的中标单价区间为1960-2368元/kW,平均值为2107.7元/kW;5-7.5MW中标单价区间为1471-1944元/kW,平均值为1756.2元/kW。根据风电头条数据统计,2024年3/4月陆风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基本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从本次国电投风机集采中标候选情况看,并非全部最低价中标。前期行业风机价格竞争激烈,未来招标或有望更看重结合产品质量、环境风速与风机匹配度等维度综合评定,关注风机价格走势变化。4月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环比上涨根据寻熵研究院和储能与电力市场的追踪统计,国内储能市场共计完成了60项储能招投标,涉及储能系统、EPC(含设备)、电芯和直流侧,总规模5.05GW/15.9GWh,其中电芯和直流侧规模合计2.01GWh。
4月完成的采招规模较3月增加50%,并且包括了多达20个百MWh以上独立储能项目、1个GWh可再生能源配储项目和4个10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具体情况如下:项目类型:4月已完成招标的储能项目中,集采框采占比51.6%、独立式储能规模占比为36.1%、可再生能源储能规模占比9.2%、用户侧储能规模占比9.2%、调频项目占比0.21%;报价情况: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0.84元/Wh,同比下降36.5%,环比上涨21.7%;2小时储能EPC报价平均报价为1.32元/Wh,同比下降30.2%,环比持平。我们认为,随着储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商业模式的完善,在新能源项目上量&储能电芯成本等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据CNESA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将超35GW。未来随着储能产品技术&性能提升,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相关产业链企业或将受益。
1)光伏关注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带来的拐点机遇。我们认为光伏具备明确的成长+周期属性,短周期、长成长。成长属性方面,虽然较短维度内会出现因消纳等外部问题带来的短期需求增长的担忧,但中长期新能源装机市场空间可观、成长趋势明确。本次重点讨论行业周期性,供给的情况更容易把握,叠加在短期需求波动较小的场景假设下,周期阶段边际变化核心看供给,供给不足/被动去库-价格上涨/主动补库-价格下跌/被动补库-供给过剩/主动去库。当行业下行趋势下,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触底过程和去库速度将推动产业链边际变化带来不同程度的机遇。
区别于传统周期行业,光伏新技术持续迭代更新,如当前TOPCon正大规模放量,P转N型产品快速迭代,新技术迭代有望一定程度加速产能去化。看好新技术下相关主材、辅材等环节的结构性机遇,包括:1)受益于TOPCon、HJT等新技术应用释放,需求量或者加工费受益环节;2)具备行业地位优势,有望穿越周期的龙头公司,特别是资金及账期具备优势的供应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地位预计将不断夯实;3)原材料供应压力缓解,盈利能力有望修复的相关环节;4)凭借能耗、品质和成本优势,颗粒硅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能耗方面,根据协鑫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相较于棒状硅,颗粒硅可使建设时的综合电耗降低80%、人力成本下降60%、水消耗降低30%、氢消耗降低57%,同时在制造端,颗粒硅优异的碳足迹表现已获得全球首张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书,有效助力光伏全产业链碳排放降低28%;品质和成本方面,根据协鑫科技2023年半年报披露,颗粒硅的总金属杂质含量低于0.5ppbw的产品比重达70%,已批量用于N型产品生产,同时2023年7月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35.68元/公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5)银浆是电池片环节的重要辅材,根据Solarzoom最新数据统计,银浆在PERC电池非硅成本占比达37.5%左右。银浆定价为成本加成模式,白银价格上涨趋势下:①银浆企业有望受益于原材料低价库存,同时银粉自供企业在成本端具备优势;②在行业降本增效主旋律之下有望加速0BB技术导入,串焊机及焊带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另外建议关注电镀铜方向进展。
看好率先布局优质区域市场的相关企业:2024年1月9日,美国EIA发布的《SHORT-TERM ENERGY OUTLOOK》中指出,预计2024年美国光伏和储能新增装机量分别达到约44GW及13.8GW,同比分别增长约43%、65%;美国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具备高价与高盈利属性,美国光伏及储能装机快速增长,具备全球化销售布局,尤其是已经在美国等优质市场建立渠道优势的相关组件/储能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同时,行业发展趋势上我们认为,1)组件价格持续下探,关注成本下降推动收益率提升带来的下游装机需求释放;2)看好胶膜在需求刺激下的规模放量+盈利修复、关注支架等辅材环节需求提升机遇;3)看好有望率先走出底部区间的辅材相关环节,光伏玻璃产能相对刚性,伴随着下游排产快速提升,光伏玻璃或出现阶段性供应紧缺;4)伴随欧洲逆变器、组件库存去化结束,行业需求有望逐季改善;5)HJT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6)铝价上行趋势下,钢边框、复合材料边框以及新型边框(如卡扣短边框)等方案有望加速导入。受益标的:阳光电源、阿特斯、德业股份、中信博、福莱特、奥特维、威腾电气、宇邦新材、福斯特、仕净科技、协鑫科技、钧达股份、鑫铂股份、博威合金、固德威、通润装备、聚和材料、帝科股份、爱旭股份、琏升科技、帝尔激光、意华股份、隆基绿能、TCL中环、晶澳科技、通威股份、上能电气、晶科能源、东方日升、天合光能、双良节能、欧晶科技、锦浪科技、昱能科技、禾迈股份、正泰电器、中来股份、联泓新科、石英股份、通灵股份、赛伍技术、美畅股份、岱勒新材、芯能科技、林洋能源、京山轻机、捷佳伟创、曼恩斯特、奥来德、杰普特、海达股份。
(2)风电价:根据风电头条风项目数据库统计,2023年4月陆上风电含塔筒及不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分别为1819/1622元/kW,2024年4月陆上风电含塔筒及不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分别为1738/1534元/kW,对应分别-4.45%/-5.43%;2023年4月、2024年4月海上风电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分别为3471/3416元/kW,对应下降1.58%。我们认为,伴随陆风机型基本平稳,持续的价格下行空间有限;海上风机机型仍在快速迭代过程中,预计仍具备助力行业平价上网和收益率提升空间的基础。
量:根据风电之音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1-3月国有企业开发商共发布风电机组设备采购招标容量18.42GW(不含集采),其中陆上风电招标规模约17.32GW,海上风电招标规模约1.10GW。据风电之音去年同期数据,1-3月风电累计招标22.09GW,1-3月招标规模同比-16.6%。
需求释放,未来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原材料价格方面,中厚板/螺纹钢/废钢/铸造生铁2024年5月10日现货价格比2023年1月3日的年初价格分别下跌6.16%、8.64%、14.68%、8.04%,原材料价格相较2023年初仍下跌,利于行业整体盈利保持相对稳定。行业需求上,24年1-3月新增装机量15.5GW,同比增长49.04%;伴随后续大基地项目推进、已招标项目以及海上风电陆续开工,风电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度。中长期看,风电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替代形式之一,平价时代风电行业将摆脱周期性波动特点,持续看好风电行业的装机需求及发展空间。优先看好塔筒环节:大型化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一方面,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确,塔筒行业对产品研发、工艺生产及检测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头部企业持续扩产以满足市场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海上产品价值量更高,具备广阔发展空间。除塔筒外,海上风电需桩基、导管架等基础支撑结构将风机固定于海床地基中。根据大金重工披露,陆风塔筒基础支持重量约为9万吨/GW,海风基础约为27万吨/GW,是陆上重量的3倍,海上风电将为塔筒企业开辟增量空间。技术壁垒+码头资源,构筑海工核心壁垒。海工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要求更高,目前仅有少数头部厂商具备高品质大功率海工产品的制造技术;码头资源稀缺,且利于确保企业实现产品及时发运和拓展海外市场。塔筒具备价格优势,海外市场有望突破。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近年欧洲塔筒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2019年已经变为负值,相较之下,即便加征反倾销税,国内塔筒企业仍保持一定价格优势,叠加欧洲海上风电装机规划持续增长,预计塔筒环节将率先受益。海缆环节有望持续受益:高压&直流产品价值量增加,海缆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海上风电场海缆方案通常为35kV阵列海缆+220kV送出海缆,伴随着风机大型化、风场开发规模化以及选址深远海化,阵列海缆将由35kV提升至66kV,送出海缆由220kV提升至330kV/500kV或采用直流海缆。高压/直流海缆制造技术难度大,市场玩家有限,产品附加值更高。产能、码头、经验构筑三大竞争壁垒,龙头企业优势显著。
①产能:海缆属于重资产行业,资金壁垒较高,且扩产周期通常需2-3年,短期内新进入者难以进入;②码头:海缆产品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重达几千吨,龙头企业拥有自有码头可以保障海缆产品顺利生产及发运;③经验:一旦海缆发生故障,不仅抢修较为困难,也会对风电场的收益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业主更关注海缆企业过往项目经验以保证海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关注铸件及主轴环节:大兆瓦趋势下铸件难度不断攀升,头部企业地位有望持续巩固。一方面,主机大型化对铸件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水平以及产能带来更高的要求。大尺寸铸件对企业技术要求较为苛刻,以风电轮毂为例,若处理不当会对力学性能、延伸率、塑性及低温性等指标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产品良率;另一方面,铸件行业为重资产行业,资金壁垒较高。大兆瓦风机的部分零部件体积变大,需要新产能进行适配。
我们认为伴随风电大型化趋势,头部铸件企业兼具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铸造主轴替代锻造主轴趋势有望加速,头部企业已实现批量出货。锻造工艺在生产8MW以上大型风电主轴时需要更大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低,而铸造主轴采用铸造成型工艺,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尽管铸造主轴力学性能相对弱于锻造主轴,但仍可以满足风电整机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铸造主轴优势逐渐显现,根据金雷股份公告,公司铸造主轴已陆续通过部分主机认证并实现出货,我们预计2023年铸造主轴替代趋势或将加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