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频连接器市场军民应用及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体系高频连接器供应商

1.1. 背靠军工核心资产,专注细分赛道

富士达深耕射频同轴连接器二十余载,大力投入研发,不断创新。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于2002年12月登记注册为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图1所示。2013年11月,中航光电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中航富士达48.2%的股份,自此中航光电成为中航富士达第一大股东。自2013年11月起,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动为中航光电为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为实际控制人。2014年12月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批准,更名为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公司”,下同)。2015年,公司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是陕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于2020年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除此之外,还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A级”、“陕西省质量管理奖”、“西安市质量管理奖”等一系列荣誉。公司于2021年11月正式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首批、央企下属公司首家、军工概念首家上市公司。同年,公司被列入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2022年,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入选全国第二批“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获得“2022年度金牛小巨人奖”、第十七届上市公司价值评选“北交所上市工作价值10强”、“北交所最具投资价值企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等多项荣誉。截止到2024年3月,公司共发布13项IEC国际标准、拥有有效专利180项,是我国射频连接器行业拥有IEC国际标准最多的企业。

2024高频连接器市场军民应用及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至2023年底,第一大股东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46.6%股份;第二、第三大股东为北京银河鼎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公司5.5%、4.9%股份。第四大股东为董事长兼法人武向文,持有公司4.3%股份。武向文,1969年生,本科学历,历任国营第八五三厂仪表科技术员、设计所设计师、设计所副所长、富士达有限、富士达股份、富士达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富士达总经理。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上述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拥有九项IEC国际标准。公司主要产品划分为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同轴电缆,为5G新基建、航天互连产品、卫星通讯、载人航天、外太空探测等领域提供配套。产品分类、主要产品介绍和产品用途特征如表1所示。

1.2. 盈利稳定可观,客户集中度高

近期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从年报看,公司业绩波动不大。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0.8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2.34%;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0.35%。分业务来看,射频同轴连接器业务收入4.20亿元,同比8.81%;射频同轴电缆组件收入3.85亿元,同比-7.23%;其他收入0.11亿元,同比31.89%。从一季报看,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7.92%;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68.42%;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71.91%。2024Q1的放缓主要由军品放量节奏减缓所致,但民品增速依然强劲,我们预计2024年后续将逐季修复盈利下滑的情况。公司历史上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定。2019至2023年间,公司营收从5.2亿元增长到8.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2.0%;归母净利润从0.6亿元增长到1.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25.7%,增长态势良好,如图3所示。纵向看,公司持续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2019年至2023年公司毛利率从31.5%持续增长到41.5%,年复合增速达到7.1%;该段时间内公司净利率从12.5%持续增长至19.1%,年复合增速达到11.2%。加权ROE相对稳定,2019至2023年来保持在15%以上,如图4所示。

2024高频连接器市场军民应用及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横向看,公司相较行业同类公司盈利管控能力更强。公司2019年至2023年毛利率持续稳定增长,从2021年起超过中航光电,于2023年达到41.5%,超过陕西华达,如图5所示。2019年至2023年净利率保持稳定且较高水平,持续高于陕西华达,于2022年起超过中航光电,于2023年达到18.3%,如图6所示。这显示着公司具有稳定且高于中航光电、陕西华达等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


公司资本结构良好,应收账款规模增加。2019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达到50.2%,2020年至2023年资产负债率水平都维持在50%以下,2019年至2023年资产负债率下降15.0%,资本结构改善,呈健康态势;2019年至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加,从2019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9%,2023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达53.9%,如图7所示。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2019年至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占营收比重持续下降,如图8所示。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加,和现金流水平近年来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的规模扩大且防务产品销售比例增加,防务产品的收款周期长。


分业务看,射频同轴连接器、电缆组件业务收入占比超九成。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射频同轴连接器收入有所下降,但2019年至2023年射频同轴连接器收入总体呈增加态势。如图9所示,2019年至2022年电缆组件收入持续增加,而自2023年起,公司减少其对微波元器件业务子公司持股至28.3%,该项业务不再并表。公司历史盈利能力较强,各项分业务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如图10所示。


分地区看,国内业务收入占比超九成,客户集中度高。公司的市场包括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华中、西北、国外七个市场区域,是我国该行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各类产品出口至欧洲、东南亚、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国内看,2020年至2023年公司国内销售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且逐渐增加,如图11所示。国外销售收入占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少,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减小。从毛利率看,2020年至2023年国内业务的毛利率可观且呈持续增长态势,如图12所示。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深耕防务市场、加强技术研发、扩充产能,提高生产运营效率,使得公司国内市场营收规模、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国外业务盈利能力较为稳健,但逊于国内业务水平,这是国际市场需求下滑所致。


公司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通信行业,主要客户包括华为、RFS等全球知名通信设备厂商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大型集团下属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在主要客户方面,2023年公司的前三名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24.4%、19.4%、15.4%,客户集中度高,同时体现了公司雄厚的航空航天类国企背景和与华为公司的紧密联系,如表2所示。

1.3. 加大研发投入,增厚技术实力

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逐步增加,从2020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0.7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20.5%,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从7.5%提升至9.0%,如图13所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拥有的专利数和发明专利数稳步增加,拥有的专利数在三年内增加79项,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增加6项,如图14所示。

2024高频连接器市场军民应用及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从2021年至2023年的情况看,与同业竞争对手中航光电、陕西华达对比,公司的研发人员人数略有不足,研发费用率居中,但呈递增态势,如图15、16所示。

2. 军民双赛道共振,景气度旺盛

2.1. 射频连接器产品应用广泛

连接器是构成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基本的连接器包括接触界面、接触涂层、接触弹性组件、连接器塑料本体四个部分,通过电线、电缆、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与分离,进而使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着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根据连接器技术发展与实际方向不同,连接器可以分为低频圆形连接器、矩形连接器、印制电路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等。公司的主营产品射频同轴连接器,是一种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元件,用于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传输频率范围宽的特点,在雷达、通信、航空等领域有较大范围的运用。射频同轴连接器相较于其他的电子元件发展史较短,1930年出现最早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国内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整机厂研制生产,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见图17。


公司在军用和民用两个赛道分别推出相应射频同轴连接器产品。在军品方面,航天的需求,尤其是未来几年内宇航领域对卫星发射的高需求创造了航天连接器的广阔市场。民品方面,目前5G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该市场的新需求。射频同轴连接器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市场,包括金属部件、非金属部件、接插件、线缆等,下游主要是汽车、通讯、雷达、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传输、交通等领域。射频同轴连接器产业链见图18。

2.2. 军工领域:卫星发射带来强劲需求,关注宇航领域

未来几年,我国对卫星发射的需求强劲,宇航领域值得关注。从发展历史来看,我国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多个卫星星座计划也相继启动,发展后势强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分别制定了面向低轨卫星组网的“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计划,其中“鸿雁星座”由324颗低轨道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虹云工程”由156颗低轨卫星构成。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行云系统”,预计发射80颗低轨道小卫星,建设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2018年12月,航天科工集团“虹云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成功发射,并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提出的“银河Galaxy”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到2025年前发射约1000颗卫星。首颗试验星已于2020年1月发射成功,通信能力达10Gbps,成为我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卫星。2020年后,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逐渐扩张,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2020年,我国首度向联合国提交了构建由1.3万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高速互联网的计划。长期以来,我国卫星市场都由国企主导,卫星互联网产业初期同样由航天国有企业牵头。2021年4月28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星网)正式成立,专门负责统筹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的规划与运营,同期星网发布“GW”星座计划,从已发布规划的星座计划数量来看,未来中国星网将成为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带头人”。从产业链各企业性质来看,国内已形成“国家队主导,上市企业参与”的全景格局。


近年来上市企业也陆续参与到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中。除专注低轨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技术的九天微星、银河航天等上游企业外,更多上市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技术、资金要求相对较低的中下游产业链,成为了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重要的补充环节。2022年,星网集团启动卫星通信地面网络建设,并筹备商业火箭发射基地,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目前卫星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融入遥感工程、导航工程,成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驱动下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着手构建自己的低轨卫星通信网,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我国将花费约10年时间完成卫星发射,并构建一套完备的卫星通信网络系统。


中国星网集团已经决定将在2024年上半年发射首颗中国版“星链”卫星。到2029年发射卫星数量将达到1300颗,到2035年完成共计1.3万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星网将在2024年上半年迎来“星链”实际落地的第一步,未来,中国星网会加速上天,商业化步伐加快,加上低轨化、规模化、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将使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在防务领域,未来受益于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电子元器件国产化要求日益提升,市场有望继续扩大。而公司背靠中航集团,具有雄厚的航空航天背景,未来有望在军工领域尤其是宇航领域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2.3. 民用领域:5G行业蓬勃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通信行业发展推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增长。随着电信运营商不断加大资本开支及网络运营维护投入,通信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中国信息服务市场规模逐年快速提升,预计将从2021年的12.5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2.8万亿元。我国通信技术服务业市场发展与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5G相关投资增长较快。5G基站建设方面,我国继续加快推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5G行业持续向好带动公司业务不断增长。我国高度重视5G行业发展,大力推进5G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顶层设计基本形成,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2020年至2023年中国5G基站数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72万个增长到2023年的337.7万个,5G基站数占移动通信基站比重逐年增加,从7.7%增加到29.1%,增速可观,如图19所示。

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2020至2023年资本开支逐步提高,5G投资占资本支出比可观,如图20、21所示。其中,中国移动资本支出体量最大,5G投资占资本开支比最高,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资本支出呈上升态势,5G投资占资本开支比也均超过四成,提供了广阔的5G领域市场。


5G市场的需求十分强劲,在原有5G技术之上又催生了新需求。在通信领域,5G投资高峰期已过,5G基站整体建设速度会放缓。在5G的基础上,国内厂商积极布局5G-A,应用于低空经济监视领域,主要解决数据量大导致带宽不足、时延过长以及稳定性问题。5G-A可以大幅降低时延,满足低空经济下的即时反馈需求,较强的发射功率减少了传统地面基站的断联或阻隔问题。5G-A技术其实是在现有的5G基站基础上增加了雷达功能,成本相对低,构建和部署难度不大。2023年全球连接器总体市场规模呈上升态势。随着下游终端市场的扩张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中国连接器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根据Bishop &Associates 的数据,2023年中国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25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30.51%。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航天全年完成67次发射任务。卫星互联网在6G通讯、导航定位等方面战略价值凸显,我国通信卫星部署亦明显加速,尤其是商用卫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全盛时期。


5G-A加速商业化,将推动射频连接器发展。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随着5G通信商用的进一步普及和5G-A通信建设的推进,通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应用领域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连接器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未来,IMT-2020(5G)推进组将围绕标准、技术、应用、行业四路并举,推进5G-A迈向商用,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深度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认为,5G-A产业加速迈向商用,将成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通信射频连接器保持高景气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基建地产链行业景气与估值分析报告

2024-06-20
下一篇

2024化工行业报告:中国轮胎产销两旺与未来趋势分析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