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监管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监管数据质量,利用业务监管、科技监管和数据监管一体化的监管模式,力促行业资金端及资产端良性发展。一方面,重处罚重问责,监管数据质量问题不仅问责到机构也要求问责到个人,监管数据质量的罚单接连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的监管数据质量合规压力持续显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数据治理随着技术升级和数据积累,拥有了新的转型动力和需求。
为此,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对标监管要求,立足管理现状,把握时机,加快开展重塑升级工作。6强监管趋势固化为常态,金融数据治理监管规则确立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监管改革与监管规则制定趋于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熟应用,金融科技已成为监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助力。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到要“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传统业务监管和科技监管之下,数据监管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监管侧也在不断实践数据和业务的双向监查模式,“业务、科技、数据”三位一体监管趋势将是未来立体化监管科技的主要合力体现。
数据采集明细化、统计高频化、管理常态化、全面透明化目前,结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等外部监管要求来看,银行监管数据报送范围逐步拓宽、各类报表要求不断迭代升级,整体要求日渐趋严:数据趋向明细化、统计高频化、管理常态化、全面透明化。
2022年,银保监会颁布了EAST5.0。EAST数据模型是银保监会设计的一套通用数据采集标准模型,用于采集银行全量的表内外业务明细数据、管理数据、账务数据、机构数据和员工数据,EAST数据可用于在监管侧开展监管合规风险点数据建模分析,是目前银保监会最为复杂的报送体系。
EAST1.0最初在2012年开始以浙江5家试点银行系统数据结构用以辅助现场检查,历经十年发展,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银行数据治理和合规发展的核心监管科技能力。2022年银保监会全面升级EAST5.0,全量采集银行端的客户明细、表内外业务明细和账务明细等,每月采集70张表,1,838个数据项,3,283条检核规则。
数据监管处罚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3月25日,银保监会公开最新处罚信息,依法查处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质量违法违规行为,涉及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21家银行机构,处罚金额合计人民币8,760万元,平均一家金融机构的处罚高达400万元左右。68类监管公布问题,按问题性质可简单分为五大类,具体包括:数据错报、数据漏报、EAST与1104报表交叉核验存在问题(不平)、检查问题整改不到位及业务违规问题。
2023年2月,银保监会通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建设银行、渣打中国等五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合计罚没人民币3.8亿元,其中案由包含统计数据相关问题。
可以看到,对金融机构的强监管形势将固化为常态监管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进入2023年以来,EAST和1104报表的常规数据质量稽核权限正逐步下放至属地监管,各属地银保监局正在将监管数据质量的排名、问题通报和问责固化为常规监管事项,金融机构的数据质量在监管侧的监管压力和合规风险将持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