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能源IT行业报告:智慧矿山新篇章

一、山能集团旗下行业一流的能源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公司整体概况

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能源集团旗下专注于信息技术服务和工业智能化应用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致力于为矿山、电力、化工、新能源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是煤炭行业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山东省首批网络安全重点企业。

公司聚焦工业互联网服务,向信息化技术服务及煤气化专业技术服务领域纵深发展,自主研发全球首套高可靠5G专网系统及系列产品,打造数字科技服务生态体系,5G智慧矿山应用获2022世界5G大会企业组一等奖,入选“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多个项目经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为行业一流的能源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能源IT行业报告:智慧矿山新篇章

股权架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拥有矿业、电力、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六大产业。2022年,公司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收购德通电气57.41%股权,补齐了选煤厂智能化领域的业务链条,大幅提升了智能矿山领域综合服务能力,塑造了能源科技产业集群优势。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控股股东山能集团直接持股比例为35.28%。第二大股东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5.24%。云鼎科技作为山能集团唯一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公司,可以充分借助山能集团应用场景多、技术服务面广等优势,不断打磨公司产品、强化成果推广、沉淀自身人才和技术、建立标杆项目,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2024能源IT行业报告:智慧矿山新篇章

核心管理层履历丰富,能源、煤炭行业经验丰富,多元经验构筑竞争优势。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大部分在山东能源集团及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均有任职。公司董事长刘健先生同时任职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交叉化的任职经历使得核心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能源、煤炭行业经验,能有效促进公司的业务发展,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刘健董事长现任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副矿长、矿长,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矿长,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

刘波董事、总经理现任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调研科科长,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处副处长,上海金谷裕丰投资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书记,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山东瑞鑫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东建联盛嘉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王立才董事现任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董事,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历任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党委委员、副矿长,山东省邱集煤矿副矿长,临沂矿务局邱集煤矿党委委员、矿长,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副局长,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楼煤矿党委书记、矿长,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树井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装备部副部长兼海外事业部副部长、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纪委委员,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

于清职工董事现任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董事、顾问。历任淄博市商业局宣传教育科科员、副科长,桓台县侯庄乡经委副主任,淄博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调配科、青干科、下派办、知工科副科级巡视员,淄博市委组织部干审科、干部监督科副科长、主任科员,淄博市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淄博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网络管理科科长,淄博市援川指挥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淄博市周村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淄博市周村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济南阳光壹佰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曹怀轩董事、副总经理现任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天津德通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室主任、总工程师、副矿长、矿长。

付明董事、财务总监现任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历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审计二室副主任、主任审计师、副部长,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法律顾问,贵州安晟能源有限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能源化工分公司财务总监、总法律顾问。

毕方庆董事现任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投资总监,安徽省无为制药厂法定代表人,蚌埠银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历任蚌埠油厂经营部经理、副厂长,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泰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1.2 产品体系与经营概况

公司具有“五元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是一流能源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业务主要以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结合能源行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自身研发优势,融合5G、UWB、高精度定位、惯导、自动化、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形成完整的工业智能软硬件产品体系,紧盯技术前沿,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打造智慧矿山、智慧洗选、智慧电力新能源、智慧化工、数字平台“五元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为矿山、化工、电力新能源等能源行业客户提供集系统研发、设计、实施、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具体业务和产品如下:

2024能源IT行业报告:智慧矿山新篇章

分细项来看,公司主要的产品业务板块包括智能矿山产品及解决方案、智能洗选产品及解决方案、ERP实施及运维服务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目前,系统集成及设备业务营收占公司营收的主要部分,2023年智能矿山产品及解决方案营收4.59亿,占总营收的40.24%;智能洗选产品及解决方案位列第二但增速较高,2023年增速高达65.20%。公司积极推动能源科技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落地,进一步推动各大业务板块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公司毛利结构稳定,毛利率维持在高位。2023年各业务板块毛利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智能矿山产品及解决方案、智能洗选产品及解决方案、ERP实施及运维服务的毛利率分别42.55%/29.47%/39.44%,同比分别上升4.89/12.31/9.17pcts。

公司聚焦既定业务主航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紧盯产业前沿技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近五年,公司研发投入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占比于2021年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0.78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加17.6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6.82%。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为辅。公司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完善研发体系,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拓展。截至2023年,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外观发明专利68项,软件著作权323项,商标136项;通过了两化融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C、SRRC、煤安、防爆等认证,拥有信息化集成、运维、安全服务、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等多项资质证书。

公司高度重视科研人才与研发创新工作,2018-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显著提升。随着业务的展开,公司紧盯产业前沿技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从2018年的1.42%增至2023年的25.63%。公司拥有解决方案专家、工业智能技术专家、矿山业务专家、研发骨干等840余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76%。


1.3公司客户群体与销售结构

公司客户主要从事与煤化工生产相关的企业,公司的营销模式则主要采取直销方式,目前已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从客户所处行业来看,公司客户广泛分布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屋建筑业等。山能集团是公司最大的销售客户,2023年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6.48%,销售结构稳定。同时,公司注重客户服务质量,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客户服务流程,建立了7×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跟踪客户对产品使用体验,促进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改进。


1.4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现金指标持续改善

公司发展动能韧性加固,主要经济指标和盈利能力实现显著提升。2023年,面对内外部多种挑战因素,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146.17%;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同比增加52.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00.86%,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毛利率、净利率逐步恢复良好。2021-2023年,公司毛利率均在30%以上,净利率在5%以上。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8.19%,较2022年同比上升6.39pcts。除2019年外,2018-2021年净利率均稳定于4-7%之间,2023年净利率为9.95%,较2022年上升4.35pcts。

公司现金指标表现有所优化。由于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表现有所优化,2023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91亿元,净现比为1.47,体现出了相对稳定的现金盈利质量。


二、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2.1煤矿智能化增量市场规模显著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以上,且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智慧矿山作为煤炭智能化的核心,将依托于智能化采掘设备、高效的数据的传输、大数据的高阶分析等技术,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业务新模式。

万亿级存量市场有待开发,增量市场规模显著。目前中国智能矿山建设多以存量矿山智能化改造为主,据测算,目前全国煤矿数量超5000处、非煤矿超3万处,新建的智能化矿山数量较少,鉴于非煤类存量矿山数量庞大且智能化改造需求显著,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智能矿山市场将以存量矿山智能化改造为主,而随着存量市场基本实现智能化改造后,增量矿山的建设都将以智能矿山为主,新建矿山可以实现从顶层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一体化,从一开始就最大程度解决智慧矿山可能遇到相关问题,较为彻底的实现智能化开采。在存量市场方面,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7-2021年,我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由87.49亿元增长至1346.29亿元,4年CAGR达98%。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着力运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煤矿实现减人增安提效,推动煤炭的供应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50%,智能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效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和产业政策不断助力,煤炭智能化利好政策频发。煤炭具有主体能源地位和支撑作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煤炭行业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全面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运用人工智能、5G 通信等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建成数字联网、无人操作、智能巡视、远程干预的示范矿井,推动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开采。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成智能化煤矿572 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19 处,提前实现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标。2023年6月,国家矿山安监局发布,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经达到1300余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694处、产能每年21 亿吨。煤炭行业未来将以少人无人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重点,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矿山开采地面化、室内化、平原化、少人化,推动各地区加快灾害严重矿山智能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示范案例引导矿山智能化迈向更高水平。2023年6月,为加快煤炭行业创新成果应用,国家能源局组织遴选并发布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汇编(2023年)》,从信息基础设施、智能掘进、智能采煤、智能露天、智能运输、智能防灾、智能洗选等7个方向选出80项智能化煤矿生产建设典型案例,积极引导煤矿智能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2.2 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积极效应持续释放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网络,以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实时采集,自由流转,精准分析,从而支撑业务的科学决策,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产业生态日益优化。在平台方面,“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基本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9600万台套。

工业互联网与通用人工智能加速协同发展,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已具备实践基础。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已加快部署“通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应用,协同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打造基于大模型的工业数智化转型个性化解决方案。如山东能源集团依托华为盘古大模型,探索实现矿山生产的全场景智能应用,解决单场景小模型训练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走高。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4.46万亿元,名义增速7.55%。预计2023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4.69万亿元,名义增速5.17%。

工业互联网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效能显著,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比重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3.69%,预计2023年将达到3.7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智慧矿山与能源IT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18
下一篇

2024橡胶制品与轨道交通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