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车联网行业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1、万马科技:脱胎换骨,车联网业务强势崛起

1.1 车联网连接与生态运营业务为公司发展核心

成功转型为车联网连接与生态运营厂商。万马科技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为通信类产品、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万马科技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成立,正式切入车联网行业。优咔科技提供车联网连接管理、运维管理及生态运营服务。

2024车联网行业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通过收购果通科技无形资产,公司实现车联网业务的布局。上海果通科技成立于2013年,公司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打造新一代的连接管理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向车企等客户提供连接管理服务。2016年果通科技成为亿咖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的合作伙伴,开始为吉利汽车提供前装车联网连接管理业务,2019年开始与上汽、东风等车企合作。2021年,万马科技通过旗下子公司优咔科技,收购了果通科技无形资产,正式进入车联网市场。

2024车联网行业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车联网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的车联网业务围绕帮助车企完成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转型,主要通过与基础通信运营商合作,向车企提供前装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与运营,帮助车企客户使用高质量、易管理、可运营的4G/5G 连接,并帮助主机厂商建立车联网业务管理平台(MNO)、车联网运营平台(TOSP)。公司连接管理业务涵盖整个云端和云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座舱的交互、车和云之间的管理交互。公司在与主机厂商多年合作中,积累了大量挖掘主机厂数据交互需求的经验。

2024车联网行业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股权结构稳定,持有优咔科技100%股份。截至24年5月,公司实控人为张德生先生,直接持股21.53%。公司董事长为张禾阳(张德生之女),持股9.23%。上市公司持有子公司优咔科技100%股份,闫楠先生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子公司优咔科技总经理,并持有5%的公司股权。

1.2 成长加速,车联网业务推动公司快速成长

车联网业务收入占比34%,毛利率远超传统业务。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21亿元,分行业看,通信行业/车联网/医疗行业/工控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2%/34%/9%/5%。从毛利率来看,车联网业务的毛利率远高于传统业务,2023年 , 公 司 车 联 网 业 务/通 信 行 业/医 疗 行 业/工 控 产 品 毛 利 率 分 别 为66.51%/25.32%/39.74%/8.33%。


受益于车联网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公司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4.82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2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同期由-0.11亿元提升至0.64亿元。公司车联网业务收入由2021年的0.50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78亿元,成为公司利润改善的核心推动力。当前,车联网业务对公司毛利贡献已经超过传统业务,2021年-2023年,公司车联网营收占比由10.1%提升至34.16%;毛利占比由30.29%提升至57.12%。同时,由于车联网业务毛利率远高于传统业务毛利率,公司整体毛利率也由2020年的20.74%提升至2023年的39.77%。



2、行业:车联网市场空间广阔,自动驾驶催生算力需求猛增

2.1 车联网渗透持续加速,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车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赋能汽车和交通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车联网是以车辆为主体,依靠通信网络互连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随着5G技术的深入演进和商业化部署,车联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车联网为5G应用的重要领域。


5G的三大应用场景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物联网主要和mMTC、uRLLC相关;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是uRLLC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车联网V2X(车和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包括V2P(车和人vehicleto pedestrian)、V2V( 车 和 车vehicle to vehicle)、V2I( 车 和 基 础 设 施vehicleto infrastructure)、V2N(车和网络vehicle to network)等。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作为5G核心技术,有望通过分配网络资源、提高计算能力深度赋能车联网。标准定义的深化将驱动车联网步入快速发展期。


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在R14 标准版本中定义了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基于3GPP无线标准的C-V2X全球无线部署符合5G演进路线,将从终端和基础设施层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5905-5925MHz)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了频段共20MHz 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C-V2X智能网联汽车的直连通信技术,同时,对相关频率、台站、设备、干扰协调的管理作出了规定,这使我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明确为C-V2X 技术分配专用频率的国家。


政策加码护航,车联网产业发展加快。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不断推进,我国汽车智能网联进程持续推进,各部门多举措助推5G/C-V2X网联规模商用。2023年7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发布,提出优先开展基于LTE-V2X的信息辅助类技术标准制定;9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版(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次将C-V2X技术引入到主动安全测评板块。5G车联网和V2X作为车联网技术的升级方向,未来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23年10月《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RedCap规模覆盖,5G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5GRedCap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规模持续提升。

23年9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版(征求意见稿)》首次将C-V2X技术引入到主动安全测评板块。23年8月《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一2035年)》研制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等基础标准,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过程、审核及评估、整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升级、数字证书及密码应用、测试目标物等通用规范,应急辅助、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车用操作系统、数据交互、LTE-V2X网联功能等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

23年7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3年1月《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第五代和第六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分析,推动专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融合应用。支持数据安全产品云化改造,提升集约化、弹性化服务能力。

22年10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车辆产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车联网卡安全管理、软件升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落实安全保护责任。

22年8月《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针对自动驾驶从特定道路向常规道路进一步拓展需求,运用车端与路端传感器融合的高准确环境感知与超视距信息共享、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交叉路口、环岛匝道等复杂行车条件下自动驾驶场景示范应用,推动高速公路无人物流、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场景发展。

22年3月《“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突破燃料电池、高效驱动电机、车路协同无线通信、车辆主动防护及自动预警等技术,研发测试评估与试验验证等工具和平台,实现自动驾驶车辆有条件应用运营。

22年2月《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目标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重点标准,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发展。

21年12月《“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储备,加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船舶自主航行、船岸协同等领域技术研发,开展高速磁悬浮技术研究论证。21年11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开展城市试点,推动多场景应用。推动C-V2X与5G网络、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统筹建设,加快在主要城市道路的规模化部署,探索在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试点应用。

21年7月《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车联网,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加强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20年2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积极培育道路智能设施、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车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出行等新业态。


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车联网前装标配1,653.59万辆,同比增长23.55%,标配搭载率达到78.31%。其中前装标配5G车联网交付173.73万辆(含部分选装),同比增长272.42%,5G前装搭载率突破10%;V2X交付上险31.13万辆,同比增长83.1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5 年、2030 年我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分别达到80%、100%,联网汽车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2,800万辆、3,800万辆。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3878亿元,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67%;其预期202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5430亿元。


优咔科技为国内车联网产品与运营服务第三方供应商龙头。万马科技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近千万级服务经验的车联网产品与运营服务第三方提供商,在技术平台搭建、业务管理、生态运营经验上具备先发优势。优咔科技已经建成车联网专网,截至23年9月,已累计为超过810万车辆提供车联网服务,同时已提供25万+的5GSA发卡与连接管理服务,是全球率先实现车联网5GSA大规模商用的企业。第三方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市场中,参与者还有CiscoJasperWireless、联想懂得、广州翼卡、阿里通信等公司。


CiscoJasperWirelessJasper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主要向运营商提供M2M连接管理平台(CMP)软件服务。2016年2月,Jasper被思科以14亿美金全资收购。Jasper所服务的大企业客户涵盖20个行业领域(包括汽车行业、医疗行业、航空业等),向近3000家企业提供连接服务。通过其丰富的标准化接口,可以构建数百种的物联网应用。Jasper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向运营商提供连接管理SaaS服务,与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分成。


联想懂得深圳联想懂的通信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联想创投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业务已涵盖智能车联、智能交互、智能政务及金融、共享经济、新零售、智能支付、工农业物联网等领域。联想懂得主要面向物联网客户,在前装车企拥有蔚来汽车、爱驰汽车、小鹏汽车(部分)等客户。联想懂得的优势是联想创投投资新能源车企形成的集团协同效应。翼卡车联网翼卡车联网成立于2011年,其自主研发了千万级CMP、TSP、大数据平台,积累了碰撞算法、安全监管风控技术等,并实现了手机控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自研。


在通信连接方面,公司拥有国内千万物联网卡分发管理运营经验,覆盖海外200+国家及地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MTS、Orange、Yandex、360、华为、四维图新、高德、腾讯、阿里、搜狗等众多知名企业,以及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解放、华晨鑫源、东风柳汽、小鹏汽车、上汽通用、东风小康、东南汽车等汽车制造厂商。


阿里通信阿里通信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阿里通信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具有订单管理、套餐管理、查询、财税模块、安全管理、数据可视化、知识库、自动化等能力,提供共享模式、资源池模式、套餐模式、机卡绑定、实名认证、分应用计费、2C充值等服务,可应用于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家居、远程教育、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阿里通信的车联网客户集中为上汽乘用车。

2.2 智能驾驶时代来临,大幅提升行业算力需求

智能驾驶系统处于从模块化向全面端到端演进。智能驾驶系统按工程落地可分为两类:1)模块化:将整个系统划分为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车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再将感知结果输入至决策规划层进行分析决策并生成控制命令,最终将控制命令下达至各执行器完成加速、转向、刹车等操作;2)端到端(end-to-end):车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直接输出驾驶命令(可实现输入图像等感知信息到输出方向盘转角等控制量、输入感知信息到输出车模的状态量如速度和坐标等)。当前,端到端仅应用于感知系统;全面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具备精简人工复杂升级+泛化性高+硬件成本小等优势,是智能驾驶的终极实现方案。


2023年以来市场对“AI+”高阶自动驾驶及产业链的预期不断升温。1)工信部明确扶持L3级商业化落地;2)新势力与华为基于BEV+Transformer大模型应用的技术逐步兑现,摒弃高精地图的大模型应用正在城市场景有序推广。BEV(Bird’s eye view),是在融合车载多视角摄像头感知输入信息后,得到鸟瞰图的感知输出信息(用于后续路径规划与决策)。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大模型,算法参数达到亿级以上(vs.CNN仅为千万级别)。


Transformer算法更适用于大数据,同时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可缓解一定程度的系统+网络风险)+较强的泛化能力(可缓解Corner-case比如恶劣天气下的模型不稳定性)等特点;具备更稳定+更准确的感知输出信息。基于BEV+Transformer大模型应用的算法技术逐步落地。从技术拆分来看,此次AI大模型应用(BEV+Transformer)主要在感知层,与原有技术路径(2D+CNN)的相比,突破点在于可通过Transformer将提取的2D特征通过BEV Queries映射到3D的BEV空间:1)BEV视角可减少物体遮挡;2)BEV空间内可融合不同视角的传感器信息至同一坐标系,方便编写后续规划和控制命令;3)BEV可实现时序融合,输出感知信息精准度更高。


2024年行业有望迎来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大规模落地。小鹏、华为、理想、蔚来先后宣布/公开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落地,我们判断,2024年行业有望迎来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大规模落地。1)2024E新势力智能驾驶技术或有望迎来变现转折点(滴滴与小鹏合作车型Mona预计2024E量产推出、小鹏将于2024-2025E收到来自大众的技术服务费)。2)特斯拉引领全球智能驾驶技术与商业化落地;当前华为+新势力均处于突破早期(尚处于无图版城市陆续推进期),预计各家差距或随着无图版推进节奏、以及智驾版车型销量表现而逐渐拉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转债市场分析:寻找固收+增量机遇

2024-05-30
下一篇

2024半导体设备行业报告:国产化进程加速与市场展望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