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D】2022-2023宝石学前沿-市场报告-下
随着祖母绿知识的普及,商家对祖母绿净度优化的认知得到提升,祖母绿市场消费端成熟度也得到提高,祖母绿的净度优化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目前市场上净度改善级别主要是:无油、极微油、微油和微油-中油。其中未经净度改善的祖母绿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仍然较低,屈指可数。2021年3.73%的祖母绿是未经净度改善的,而在2022年这一比例略有增长,为4.92%。同时,极微油占比出现增长趋势,从2021年的17.12%增至2022年的19.42%。微油级别仍是当下市场的主流产品,分别占比77.09%和74.20%,约占祖母绿总量的3/4。无油与极微油比例增加的趋势并不显著,这也侧面反映祖母绿多裂的宝石学特性和净度优化的广泛性。微油-中油占比依旧极低,这主要取决于大众的接受程度。综合来看,市场上大多数商家与消费者对油量的可接受范围限于微油及以上级别。
祖母绿的优化处理最早可追溯到埃及艳后时期,祖母绿充填物经历了从无色油、蜡等到液态树脂、硬化树脂等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祖母绿独特的宝石学特性和净度改善这一优化手段需要大家一起更新观念,从而确保祖母绿市场能够更加良性、可持续发展。
祖母绿的产地遍布全球各地,目前主流的产地包括哥伦比亚、赞比亚、巴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市场需求、上游的库存量、矿区开采效率甚至天气、战争、和政局都是影响祖母绿产地构成的因素,因此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各个产地祖母绿占比在疫情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面对红宝石,市场依然”谈烧色变”么?热处理残留在红宝石热处理中又是怎样的存在?2022年的消费市场对“够血红”的态度又有什么转变?不同产地红宝石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又悄然发生了何种新变化?作为高端珠宝的首选材料,市场中红宝石的大小规格分布有着怎样的规律?
基于矿区上游的情况、Guld宝石实验室海量的实时检测数据和消费市场的反馈,本次报告以2022年检测的红宝石中随机抽取的10000粒样品为研究对象,量化了颜色、优化处理、产地、形状、大小等多个参数在红宝石中的占比和分布,从多个方面回顾了2022年中国红宝石市场的动态变化。
市场选择:形状和大小
在目前的彩色宝石市场上,红宝石可呈现多种琢型。在本次报告中,我们统计了10000粒红宝石,结果显示,椭圆形(61.92%)、水滴形(14.65%)、枕形(12.40%)、心形(5.46%)占据了最主要的份额(图2-3),这四种形状总和占比高达94.43%,2022年的琢型分布及占比与2021年的分析结果基本相似,说明红宝石的琢型分布在2022年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出于保重的需要及最大限度呈现宝石美丽的诉求,红宝石从大自然矿床中开采出来后,在加工环节预成型的选择受到了原石初始形态的形状的限制,因此,楠圆形成为宝石工匠的首选。此外,主要琢型分布的稳定性也反映出2022年消费市场对各类琢型接受度的稳定性,并未有特殊琢型需求的出现。
克拉重量方面,切磨抛光之后的红宝石较小,重量分布与2021年相似。1到3克拉的红宝石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5克拉以上的红宝石罕见;10克拉以上的凤毛麟角。通过分析抽检红宝石样品的克拉分布频率直方图(图4),我们观察到明显的”克拉溢价”现象。红宝石克拉溢价几个关键的门槛分别在1.00ct,1.50ct,2.00ct和3.00ct。例如,红宝石的重量在1克拉以下井非呈稳定的上升趋势,0.60-1.00克拉区间呈下降趋势,尤其在0.80-1.00克拉区间显著下降,这是因为在切磨时,在靠近1克拉时,宝石工匠都会更注意保留宝石的重量超过1克拉。因此,与图示数据对应,超过1克拉后,宝石的频数骤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