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

安永研究院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在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发布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白皮书。


白皮书阐述了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发展概况。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中国气候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成为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竞争的标志性符号。


全球碳中和共识,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与能源技术革命深度融合,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替代化石能源,并衍生出基于能源革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国将把握趋势,积极引领全球气候科技的技术和产业科创大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局部领跑全球


我国气候科技产业已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和显著竞争优势。中国正凭借强大的“中国制造”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中实现局部领跑,并深刻地将“中国制造”嵌入全球气候科技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中,中国已拥有结构最健全的供应链集群、数量最庞大的产业工人、服务最完善的销售及物流体系,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白皮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技术革命、新材料革命、新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相信在政府、产业和金融机构等合力协作下,‘中国制造’叠加‘中国创造’,必将使得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成为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的关键枢纽、制造中心和科研中心。”


白皮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指出:“我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一要求下,气候科技产业必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机遇期。这也将为众多企业的发展转型开拓出巨大空间,为它们的锐意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自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约人民币22.03万亿元[1],绿色债券存量超过人民币1.54万亿元[2],都位居世界前列。气候科技产业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分支,近年气候科技产业投融资的热度空前,由政府或央企发起设立的各类母基金,产业资本、地方投资平台和投资机构均积极布局。


从A股市场来看,科创板自开板以来,科创板逐渐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主阵地,持续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借助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春风,气候科技产业中如光伏、风电、动力电池、储能和节能环保等行业中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纷纷优先选择科创板上市,组成了科创板中的气候科技军团。于科创板上市,不仅彰显了企业的科创属性,更是能通过便利的融资渠道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迭代,加速企业发展。


安永硬科技行业中心审计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202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全市场注册制的元年,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建立,气候科技产业应该抓住时代机遇,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助推器’和‘催化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未来需求推动下,加速前行,中国资本市场将坚定支持这些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球领跑。”


蒋斌认为:“ESG投资理念近年来成长为金融投资领域的共识,在全球需求趋势性下行的情况下,ESG理念有望在气候科技领域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持续助力。”


全球化布局是迈向“气候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鉴于国际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中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全球化布局不仅是我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提升全球影响力与市场份额的路径,也是我国迈向“气候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经从简单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逐步走向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相关企业应该持续探索如何优化组织结构、不断统筹力量、促进资源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实现本地化管理在全球布局中的联动和协同,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集中调配,实现资源集中式突破;如何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平衡点,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持续打开海外市场。


汤哲辉表示:“当前,气候问题正影响着全球各类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和经济风险。应对气候变化既关系经济发展,也关系人类的命运。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符合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相信未来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的‘中国创造’将持续为人类命运造福。”


蒋斌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本白皮书的发布正是对政策需求和时代号召的最佳回应。”

【安永】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

根据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所述,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且总体呈上升趋势,按照国际普遍认可的气候变化理论,要避免气候灾难,人类需逐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零排放。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全球十大风险,其中多项风险与气候变化相关。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非传统领域重大安全问题和“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如何通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化预计将造成逾77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类正在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正在用创新和科技来解决气候问题,气候科技,也应运而生。气候科技是指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


上一篇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B2B行业研究报告

2023-11-29
下一篇

【中物联】2023第四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会后报告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