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水务行业报告:联合水务成长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分析
1行稳致远的综合性水务平台
1.1中西合璧,打造水务新秀
联合水务(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水务公司,前身为2004年7月注册成立的宿迁银控,2020年9月,公司完成股改并更名为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等方式,在水务领域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23年6月,公司拥有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运营项目的协议和规划处理能力约为270万立方米/日,项目分布于9省16城,拥有26个运营公司,以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1个供水公司。
2023年3月,联合水务在主板挂牌上市。截至2023年9月底,联合水务亚洲持有公司66.8%股份,为发行人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俞伟景、晋琰夫妇。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联合水务(亚洲)、宁波衡申、宁波衡泰、宁波衡通合计控制公司69.3%的股权。公司董事长俞伟景先生曾任职澳大利亚小麦局亚太区域副经理,法国拉法基中国高级副总裁,在市场拓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等 方 面 具 有 丰 富 的 经 验。持 有 公 司15.56%股权的 第 二 大 股 东UW Holdings Limited其控股股东Luoma Inc. 设立于韩国,IMM Infra 7th Private Equity Fund 持有Luoma Inc. 71.21%的股份,IMM是一家投资环保及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基金。
1.2稳健经营,贯通水务全产业链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水务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中水回用、市政工程业务,同时公司拓展河湖流域水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业务。
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务:主要涵盖国内外市政和工业园区的取水泵站、净水处理厂、输配水管线、加压提升泵站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此外还包括客户服务、水费抄收、智慧水务,以及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及维护等。
污水处理业务:涵盖市政、工业园区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要负责对城市管网收集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作为再生水回用。
市政工程业务:主要是与供水相关的供水管网及远传水表安装、二次供水泵房建设等,业务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总承包、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部分项目还包括后期运营维护。
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公司通过主要通过BOT、BOO、TOT、ROT、EPC和委托运营等模式构建完整的水务产业链。
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5%;但2020-2022年期间归母净利润未见明显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为落实政府减税降费政策,部分地区水价阶段性下调;另一方面,2020年起,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转负,对供排水工程业务新增量造成负面影响。
2023年,在市政、工业园区用水需求量提高及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公司售水量持续平稳增长,产销差同比下降,业绩有明显回升,3Q2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8.7%。
2积极拓展海外优质市场,后端水处理孕育第二成长曲线
2.1全国布局,乘“一带一路”东风拓展海外优质市场
自2004年创立以来,公司深耕水务行业20年,截至2023年6月,公司拥有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运营项目的协议和规划处理能力约为270万立方米/日。项目分布于长三角、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黄河金三角等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已在江苏、湖北、河南、浙江、江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份以及南亚地区建设并拥有26个运营公司,水务运营总协议和规划处理能力约为270万立方米/日。截至2023年2月,已建成运营供水规模84.17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规模51.30万立方米/日。在建及筹建产能储备丰富,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动力。
2019-1H23,公司年售水量合计分别为1.24亿吨、1.34亿吨、1.63亿吨、0.82亿吨、0.91亿吨,整体保持增长,其中1H23同比增长11.1%;公司年污水处理量合计分别为1.09亿吨、1.39亿吨、1.34亿吨、0.67亿吨、0.71亿吨,整体保持稳重有增,其中1H23同比增长7.1%。
公司以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为切入点,进行全国布局,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取得宿迁市和咸宁市两个主要供水项目,2022年在这两个城市的供水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78.18%和96.55%。2004-2020年,宿迁市城市供水用书人口由21.50万人增长至87.70万人。2010-2022年,咸宁、宿迁GDP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1.3%、11.9%,均高于全国GDP年均复合增速9.4%。受益于这两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宿迁和咸宁地区近三年供水量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
公司在全国9个城市以及孟加拉达卡市提供供水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市政供水和工业园区供水两个部分。其中,宿迁供水项目现有供水能力为43万立方米/日,两个水厂深度处理率达100%,公司拥有DN100口径以上市政供水管网近600公里,服务区域包括宿迁市中心城区、宿城区、宿豫区、洋河新区、市经济开发区、宿城经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等区域。2019-2022年,公司供水平均售水单价为2.08元/立方米、2.06元/立方米、2.03元/立方米和2.02元/立方米,剔除历史水费影响后,公司自来水销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89%、42.43%、38.33%和35.88%。
公司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孟加拉国达卡市投资拥有一个供水运营公司,设计供水能力34万立方米/日,将为当地200万人口提供供水服务,推动孟加拉当地第一个水务PPP项目落地。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截至2020末,南亚和东南亚人口合计占全球32.07%,但孟加拉、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不足5%。南亚和东南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回报空间,借助外资基因,追随“一带一路”倡议,公司有序布局南亚及东南亚市场,有望实现项目异地复制。
为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道漏损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公司践行智慧水务。公司引入DCS、GIS、SCADA、远传水表计量系统和营收系统、报装系统、设备管理智慧云平台等科技手段,建立了集团化数字管理平台,对关键生产运营数据进行钻取、整理和分析,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2.2厚积薄发,后端水处理孕育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的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业务涵盖市政、工业园区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要负责对城市管网收集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作为再生水回用,污水处理分无害化处理系统和再生处理系统两类。前者一般系由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组成,后者一般系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增加深度处理
3国家水网建设宏图打开水务成长空间
3.1供水行业稳态增长,水价具备提升空间
水务行业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上游包括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中游以水务设施运营为主;下游包括相关的企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其中,水务设施运营由原水供应、自来水生产、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环节构成。
水务运营项目一般由政府招标,对于项目运营、水价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主要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一般特许经营权周期在25-30年,供水管网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一般在特许经营服务区域内,因此水务运营具有地域属性及特许经营壁垒。
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98.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2020年以来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分别为3781.30亿m³、968.40亿m³、905.70m³,占比分别为63.0%、16.1%、15.1%。农业用水占比最高;工业用水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减,主要由于环境监管趋严,水资源再生及有效利用受到重视;生活用水量整体逐年递增,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相关。
降低管道漏损率,是水务运营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点。2012年以来,我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漏损率稳中有降,2022年分别为12.9%、12.6%,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日本、美国的供水管网漏损率保持8%以下。同时,各省、市管网漏损率差别较大,比如,2022年辽宁城市供水(公共供水)漏损率为16.7%,同期广东、浙江漏损率仅为12.0%、10.1%。主要由于早期城市快速扩张,多地存在资金分配不均、不到位等问题,供水管网改造往往是在原有管道的基础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扩建,这类管网基础并不牢固,长期使用导致管网老化、腐蚀、漏损情况较为严重。2022年2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