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学仪器行业报告:设备更新浪潮与国产化机遇分析
一、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通过,科学仪器行业或仍是重点
(一)设备更新市场年规模或达5万亿
大规模设备更新渐行渐近。2024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3月1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部分省份已积极推进。随着国务院文件的正式出台,各地方政府也开始摸排梳理本地目前的仪器设备更新改造需求。部分较为积极的省(安徽、江苏、河南等)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以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动重点行业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教育和医疗仍是设备改造的重点。《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我们认为,教育均是科学仪器行业的重要下游,本次更新改造有望刺激上述领域对科学仪器的需求。
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正当时。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认为该政策旨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提升国产先进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科学仪器行业是科研活动的基石,是与半导体等行业一样易被“掐脖子”的重点战略行业,我们判断国产科学仪器行业或成为本轮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
(二)科学仪器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方向
自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一方面将中国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另一方面以立法形式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对华出口。受此影响,我国科学仪器的进口情况不容乐观。截止2020年12月,美国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CCL)全部条款为4510条,其中涉及科学仪器管制的占比超过42%,约为2000条。此后国家接连出台多项利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我们将其总结归纳为以下十点:
1)减税:9月8日国常会提出2022年第四季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购置设备的,允许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对现行按75%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统一提高到100%,鼓励改造和更新设备;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税前全额扣除。
2)贴息贷款:2022年9月13日国常会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银行以不高于3.2%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2022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将不高于0.7%。
3)设备专项改造再贷款:2022年9月28日央行宣布设立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支持金融机构向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等10个领域提供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据证券时报2022年9月30日报道,监管部门近日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其中,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方面,要求21家全国性银行在1-7月新增1.7万亿元左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基础上,8-12月鼓励再新增1万亿-1.5万亿元,各家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原则上不低于30%。
5)《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仪器仪表等领域关键部件及整机装备的技术研发和质量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6)总书记讲话: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要打好科学仪器等国产化攻坚战,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早日实现用我国的自主研究平台和仪器设备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7)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持续深化:2023年6月13日和7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先后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改革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实训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同时要支持各地组织校企共同开发200个全国性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实践项目有望拉动国产仪器设备采购需求。
8)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推动仪器仪表等8个重点细分行业稳增长:2023年8月17日,七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针对仪器仪表细分行业提出以下政策支持方向:(1)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攻关的支持;(2)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组织开展国产与进口产品对比测试分析,研究制定高端仪器及零部件创新产品目录;(4)研究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结合地方基础条件和意愿,支持地方打造产业集聚区;(5)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提高高端仪器研发效率。
9)三部门明确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2023年8月28日,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鼓励购买国产科学仪器,财政部、商务部和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预计上述机构采购国产设备总支出将减少约11.5%。公告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10)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2023年9月3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该公告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
二、我国科学仪器服役情况浅析
(一)36%以上的国家重大仪器超龄服役
多数科学仪器的使用寿命在5-10年。其中分析仪器和化学实验类仪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具体使用年限根据现场情况和设备的维护情况而定。生命科学类仪器的使用寿命稍短,一般为5-8年,其中离心机更短一般为3年。物理实验类仪器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10年以上),但需要定期维护。
服役10年以上的重大仪器设备占比超36%。我们搜集整理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公示的129464台仪器(去重)的相关信息后发现,服役时间超过10年(2014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仪器总台数高达47224台,占比36.48%。服役时间在6-10年间的仪器总台数最多(51238台),占比40%。服役时间在3-5年间的仪器台数为25493台,占比20%。服役时间3年以内的仪器数量最少(5509台),占比4。
(二)34%产地为中国大陆的仪器超龄服役
公示的科学仪器产地为中国的占比约28%。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公示的129464台仪器中,产地为美国的台数高达44137台,占比34%;产地为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的共36747台,占比28%;产地为德国的数量排名第三(16767)台,占比13%;产地为日本的数量排名第四(10196台),占比约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学仪器行业马太效应较为明显CR4(美中德日)占比高达83%。从表面上看产地为中国大陆的仪器台数排名第二,但考虑到贴牌产品和外资在中国大陆开设工厂等情况的存在,科学仪器的实际国产化率应低于28%。
原产国为中国的新仪器占比较高。如果我们将服役超过5年的记作老仪器,5年以内的记作新仪器,那么原产国为美国的老仪器占比高达80%,原产国为中国/德国/日本的老仪器比例分别为73%/75%/78%。尽管原产国为外国的仪器替换潜力更大,但新仪器占比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科学仪器国产化率有所提升。
(三)质谱、色谱、光谱待更新数量最多
据仪器信息网,从服役10年以上的仪器设备类别看,质谱类仪器数量最多,达到了5212台次;其次为光谱类仪器,数量达到3508台次;紧接着为色谱类仪器,数量为3079台次;除此以外,还有X射线仪器、波谱仪器、元素分析仪器等。
三、本次设备更新涉及到的科学仪器体量几何?
(一)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国产化率低,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我国仪器设备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仪器设备的进口总额维持在800-1100亿美元左右,而出口额则在700-1000亿美元左右,常年存在百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逆差,逆差最高的2018年达到312亿美元,最低的2022年也有118亿美元。每年接近千亿级别人民币体量的贸易逆差从侧面说明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大部分高端仪器的国产渗透率不足1.5%。根据第一财经报道,2016至2019年间,采购的20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中,质谱仪、X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微镜等的国产设备比例不足1.50%,天文领域设备的国产化率最高,但也仅有22%。
(二)本轮设备更新政策科学仪器替换需求测算
质谱仪和色谱仪是科学仪器中两个市场空间较大的单品。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品类繁杂、下游涉及行业广的特点,很难有权威数据统计不同种类科学仪器的市场空间,故我们选取质谱仪和色谱仪两个市场空间较大的单品进行测算。因为这两类科学仪器有独立的海关进出口代码,历年的进出口额、台套数可查,为我们后续测算提供了权威可靠的数据。
质谱仪刚性替换需求高达6.09亿美金。据仪器信息网的数据统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在1955年-2020年期间启用的重大仪器设备中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质谱仪台数有5212台,而质谱仪的平均使用年限为5-10年,这5000+台质谱仪亟待更换。考虑到质谱类仪器的国产化率极低,我们测算2023年质谱仪的海关进口平均单价为12万美元/台。假设5212台全部替换,仅质谱仪一类科学仪器的刚性替换需求就可以达到6.09亿美元。
色谱仪刚性替换需求高达1.21亿美金。色谱仪的测算逻辑与质谱仪类似,我们测算2023年色谱仪的海关进口平均单价为4万美元/台,超龄服役的台数为3079台,在假设全部替换的情况下色谱仪的刚性替换需求或可达1.21亿美元。
质谱仪+色谱仪的潜在替换需求近25亿美元,4倍于刚性替换需求。考虑到质谱色谱类仪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10年,如果采用更短周期的替换政策,使用年限满5年即可替换,那么假设在2017-2018年左右进口的科学仪器需在2024年进行更换。我们采用2017和2018年的平均进口台数和2023年的平均进口单价作为测算依据,2024年质谱仪的潜在替换空间为13.6亿美元,色谱仪的潜在替换空间为10.7亿美元。
(三)国产科学仪器替换空间情景分析
国产所占份额乐观情境下或可达2.4亿美元。参照过往的国产渗透率,国产仪器所占的份额并不乐观,我们对国产仪器所占的市场份额进行了情景分析:按照图表10中1%左右的渗透率假设,国产科学仪器的潜在替换空间不足2500万美元;乐观情境下,按照10%的渗透率假设,国产科学仪器的潜在替换空间约为2.4亿美元。
在本次设备更新政策出台之前,2022年四季度国家曾推出贴息贷款政策支持设备更新,在上一轮政策执行周期内资本市场曾经对国产仪器公司抱有极高的预期,但后续招标数据显示国产仪器所占的份额远低于预期。在下一部分我们将系统复盘22Q4贴息贷款政策的始末,以期对本轮政策做出一定的前瞻性预判。
四、22Q4贴息贷款行情复盘及本轮设备更新政策展望
(一)22Q4科学仪器板块行情复盘
贴息贷款政策刺激科学仪器板块上涨。2022年9月13日国常会决定以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支持更新改造设备,两周以后9月28日央行即宣布设立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支持金融机构向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等10个领域贷款,A股科学仪器板块在政策出台后一个月内收获了可观的涨幅。我们选取科学仪器板块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家公司聚光科技、皖仪科技、禾信仪器和莱伯泰科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其在2022年10月份的单月涨幅分别为25.5%/48.8%/31%/19%,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