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2023国内汽车行业ESG研究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SSRC)编撰的《国内汽车行业ESG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授权中新经纬研究院发布。报告认为,汽车行业的ESG总体评级水平在五年中处于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家政策引导和车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研究报告中选取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这5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进行说明。报告认为,从WindESG综合得分看,汽车行业代表公司的平均得分为7.12,高于全A股平均得分6.07,处于A股上游水平。从细分得分情况看,汽车行业除了在争议事件上平均得分2.76、略低于A股总平均得分2.86外,其余治理议题、管理实践、环境议题及社会议题平均得分均高于A股总平均得分。由此可见,所选取汽车代表公司ESG综合得分很好。

【中央财经大学】2023国内汽车行业ESG研究报告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汽车行业ESG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中选取比亚迪、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这5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进行说明。


报告内容主要为:比亚迪和吉利汽车获得了Wind在汽车行业内的较高的ESG评价,东风汽车次于前两者评级为BB;长安汽车和上汽集团2022、2021两年ESG评级均一致,在2020、2019和2018年,上汽集团评分略高于长安汽车;此外,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的评级呈现下降趋势。


01


ESG备受重视


报告认为,汽车行业的ESG总体评级水平在五年中处于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家政策引导和车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政策的推动下,新、旧造车新势力“你追我赶”,在产能、减排、产品等方面纷纷发力。


近年来,涉及汽车行业的环保、碳达峰政策频频出台,主要围绕新能源展开。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1年底,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6月,财政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一系列政策的下发,促进了汽车产业在绿色经济背景下的自我革新。


除了政策引导,汽车行业自身也在乘风直上,积极作为。各大汽车公司积极制定低碳战略,开展绿色节能行动,为可持续的未来努力。报告显示,从WindESG综合得分看,汽车行业代表公司的平均得分为7.12,高于全A股平均得分6.07,处于A股上游水平。从细分得分情况看,汽车行业除了在争议事件上平均得分2.76、略低于A股总平均得分2.86外,其余治理议题、管理实践、环境议题及社会议题平均得分均高于A股总平均得分。由此可见,以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汽车公司ESG综合得分很好。


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突破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技术壁垒,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平衡产能与品质,企业ESG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引领者。吉利汽车则在2023年首次披露全球ESG战略,以“让世界充满吉利”为企业愿景,以“打造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行业的ESG领导力”为战略目标,推动构建可持续价值链,努力在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


随着我国对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推出,1+N政策的落地和深入实施,我国汽车企业,尤其是上市汽车企业和国有汽车企业,已经非常重视双碳策略对于企业自身运营的影响。我国汽车行业对ESG实践的重视程度更是日益提高。


02


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报告显示,MSCIESG近五年评级情况里,国内汽车企业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减碳承诺方面,国内汽车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的披露上普遍比较模糊,少数企业,例如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披露了范围一(企业直接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二(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缺少范围三(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描述了其排放总量,且为估计数。因此,国内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的披露上需要提升。


对于环境议题而言,国内5家企业中,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在清洁技术机遇上处于领先水平,其余企业没有议题表现位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吉利汽车在清洁技术机遇和产品碳足迹上处于落后水平,表现较差,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社会议题方面,比亚迪和东风汽车在产品安全&质量处于领先水平,吉利汽车在劳工管理上处于领先水平,比亚迪在劳工管理和社区关系上处于落后水平,上汽集团在劳工管理上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更加注重劳工管理,努力提升在劳工管理上的ESG表现。


在治理关键议题方面,只有吉利汽车在商业行为上处于领先水平,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普遍在公司治理上表现较差,长安汽车和上汽集团在商业行为上也处于落后水平。


这表明,国内汽车企业在双碳领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碳中和策略的目的,影响,如何实施等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整体的碳管理体系,落地减碳目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关键社会议题,如雇佣员工的重视度等方面还需继续提升。


03


如何化解所谓“争议”?


目前ESG评级标准并无统一,各大机构、研究院所都以不同框架针对不同范围的企业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很多企业都会出现同一公司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车企也是如此。


就5家车企而言,国内评级里,从WindESG综合得分看,所选取的5家汽车公司ESG综合得分很好;华证指数评级体系下,某些企业华证指数评级虽与Wind评级差异较大,但汽车行业整体评级较高,与Wind的整体评价等级一致。在国外MSCI评级体系下,亚迪评分最高,保持在A及A以上的评级水平,吉利汽车五年中三年评级在A及A以上水平,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均在BBB及以下水平,低于国内评级,这表明中国车企行业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有关专家表示:在环境和社会议题下,MSCI会给不同国家和地区设定差异化的风险敞口,而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敞口通常认为是更大的,因此MSCI的评级对发展中国家中的企业的要求也更高,想要获得更高的评级也更加困难。当前大部分评级机构通过抓取已披露公开数据及媒体数据进行打分,对于我国车企而言,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国际化公开不足等原因导致评分较低。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地对企业ESG实践的期望各不相同,这是各地政策法规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生的必然结果。差异背后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取舍、如何行动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


同时,需要知道的是,各国的评价标椎虽有差异,但落脚点都离不开绿色可持续发展。持续探索商业、环境和社会价值的平衡,以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中外企业的共同命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车企需要找到在ESG事项上各国共性和个性的机遇与风险,关注生物多样性、人口结构变化、数据隐私保护等ESG议题。这是寻找ESG中外相通性的有效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2023国内汽车行业ESG研究报告

本报告致力于深入探索国内汽车行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领域的挑战与机遇。鉴于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内汽车行业有必要顺应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调整。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汽车行业在快速扩张和追求规模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报告深入挖掘了国内汽车企业在能源转型、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报告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了广泛调查,系统梳理了汽车行业ESG评级表现,力求真实、全面地揭示行业现状。我们希望为行业和决策者提供全面的洞察,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衷心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鼓励汽车行业参与者积极采取创新性的举措,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要感谢为本报告付出辛勤努力的研究团队成员,以及在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宝贵见解的专家、企业代表和相关机构。


在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核心内容


一、汽车行业ESG相关背景


(一)汽车行业践行ESG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信息披露准则不断完善,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三)行业主动应对:中国国内汽车企业正在积极作为


二、汽车行业ESG评级表现


(一)国内评级评价结果


(二)国外评价评价结果


三、国内汽车行业公司ESG信息披露近况


(一)环境议题


(二)社会议题


(三)治理议题


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介绍


(一)ESG数据库


(二)SSRC全球转型金融案例数据库


(三)SSRC企业气候风险数据库—物理风险子库


—转型风险子库


(四)SSRC程


完整版内容,关注公众号『情报猿行业报告库』获取下载方式。


上一篇

【华为&SZAD】2023数字化赋能工业上楼白皮书

2023-11-10
下一篇

【中移智库】工业视觉技术与应用白皮书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