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能源行业分析:广汇能源成本优势与市场展望
1.同时布局“气煤油”,集上中下游为一体的民营能源企业
1.1第一家布局“气煤油”,初步形成煤、气、煤化工、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的五大产业格局的民营能源企业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汇能源”,股票代码“600256”)是第一家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的民营能源企业。广汇能源成立于1994年,并于2000年5月26日在上交所成立,2012年成功转型为专业化的能源开发上市公司,是国内外第一家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的企业,同时也是一家集上中下游为一体的大型能源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煤炭、天然气、煤化工、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的五大产业格局。截至2024年3月18日,公司控股股东为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的34.23%的股份,公司的实际控股人是孙广信。
1.2公司近年来主营业收入持续上涨,业绩主要受能源价格影响
公司主营业收入持续上涨,达近4年最高。受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公司近年来营收持续增加,至2023年达近4年(2020-2023年)最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75亿元,同比增涨了20.67亿元,涨幅为3.48%。
业绩主要受能源价格影响。2023年受全球能源景气度回落影响,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51.73亿元,同比下降了61.64亿元,跌幅为54.37%。截至2023年12月29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印尼加里曼丹港38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分别为92.00、46.80美元/吨,分别同比下降了42.00、26.20美元/吨,降幅分别为31.34%、35.89%。2023年,公司煤炭业务销售收入为147.25亿元,毛利为34.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93亿元、9.53亿元,降幅分别为3.24%、21.56%。截至2024年3月,天然气价格回落,广汇启东LNG出厂价、LNG到岸价分别为5753.87元/吨、9.15美元/百万英热,分别同比下降36.66%、76.75%。2023年,公司天然气业务毛利为31.12亿元,同比下跌40.80亿元,降幅为56.73%。
1.3公司营收和毛利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煤炭业务
公司营收和毛利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煤炭业务。2023年公司天然气、煤炭、煤化工、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3.65亿元、147.25亿元、76.62亿元、7.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03亿元、-4.93亿元、-11.11亿元、-2.32亿元,涨幅分别为11.32%、-3.24%、-12.67%、4.29%,其中天然气营业收入增长。2023年公司天然气、煤炭、煤化工、其他营业收入分别占总营业的64.58%、24.79%、12.90%、1.22%,其中天然气业务就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2023年公司天然气、煤炭、煤化工、其他业务毛利分别为31.12亿元、51.07亿元、18.12亿元、0.17亿元,分别占总毛利的20.97%、50.83%、18.03%、0.17%,其中煤炭业务就占总毛利的一半以上。
2.单位煤炭销售成本显著低于同业公司,自建物流系统降本增效,经营优势显著
2.1单位煤炭销售成本显著低于同业公司
公司单位煤炭销售成本显著低于同业公司。公司煤炭资源地处新疆哈密淖毛湖地区,包括三大矿区:白石湖矿区、马朗矿区、东部矿区,公司拥有的煤炭项目总体呈现开采难度低、成本低以及安全程度高的“两低一高”优势。同时公司所拥有的煤矿资源地处新疆东大门,且公司同步自建淖柳公路、红淖铁路及柳沟物流中转基地,大大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2023年,公司煤炭单位销售成本为310.28元/吨,同比下降了7.70元吨,降幅为2.42%。相较于同业其他公司(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潞安环能、淮北矿业煤炭单位销售成本分别为395.26元/吨、405.00元/吨、317.05元/吨、347.69元/吨、597.90元/吨),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2.2自建物流系统降本增效,增强疆煤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经营优势显著公司布局上游疆煤外运黄金通道——“将-淖-红”铁路,改变疆煤外运区域煤炭供应格局。公司煤炭基地主要位于新疆哈密地区,新疆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热值高、分布集中、煤层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增产响应快等特点。新疆坑口价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主产区,2024年3月18日,新疆哈密、陕西榆林、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坑口价分别为440元/吨、790元/吨、675元/吨、760元/吨。公司布局“将-淖-红”铁路,解决距离煤炭消费终端较远、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公司自建铁路将有力保障新疆两个最主要的煤炭基地——哈密地区和准东地区煤炭外运力度,保通保畅;同时实现哈密地区和准东地区诸多储量丰富的矿区有效串联。
布局下游综合能源物流基地,与上游铁路连接,形成完整的能源物流体系。公司利用物流基地合理分配淡旺季煤炭储备,调节季节差异带来的市场需求,并且是通过“点对点”运输,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升疆煤外运量,增强疆煤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物流基地项目包括广元综合能源物流基地、柳沟综合能源物流基地、宁东综合能源物流基地。
2.3产销量持续上涨,支撑未来业绩增长产销量持续上涨,马朗煤矿复产释放产能,有望带动未来业绩增长。2023年,公司煤炭总产量为2231.29万吨,同比上涨186.65万吨,涨幅为9.13%;煤炭总销量为3099.46万吨,同比上涨429.16万吨,涨幅为16.07%。公司在新疆区域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煤炭资源,可作为优质的原料煤和动力煤,通过规模化开采,实现自给自足和对外销售,保证内需外供。其中马朗煤矿手续办理取得进展,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实施产能置换批复并赋码,马朗煤矿煤炭可采储量有1298.04百万吨,预计产量将增加,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3.天然气业务采取“自产+贸易”模式,成本和价格优势支撑业绩提升
3.1业务采取“自产+贸易”模式,价格优势凸显,支撑业绩提升
公司天然气业务采取“自产+贸易”模式。哈密煤化工工厂所产LNG来源煤制甲醇项目,其煤炭原料来自公司自有矿区,具有成本低、供应稳定的优势。贸易气方面,公司主要是外购气主要依托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 接收站开展LNG 贸易,通过贸易价差获得利润,近年来外购气比例逐步增加。公司外购气坚持实施“2+3”运营模式,即两种运输模式,包括“液进液出”和“液进气出”;三种盈利模式,包括境内贸易、接卸服务、国际贸易。自产LNG综合生产成本低,外购气利用长协锁定低价气源,价格优势凸显,利润弹性高。自产气方面,哈密煤化工工厂所产LNG 来源煤制甲醇项目,综合生产成本低。贸易气方面,公司利用长协锁定低价气源,价格优势明显。2019年4月,公司与道达尔签订了《LNG购销协议》,期限为10年,供货量为70万吨/年。而2019年国际油价正处于低价,故协议的LNG的采购成本低,利润弹性高。
3.2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销量上涨有望保持国内天然气需求复苏,天然气销量有望继续上涨。国内受益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扩内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等因素,天然气消费恢复向好。2023年,中国天然气表观累计消费量为3855.41亿立方米,同比上涨了260.82亿立方米,涨幅为7.26%;中国天然气累计进口量为11997.12万吨,同比上涨了1072.35万吨,涨幅为9.82%。2023年公司天然气销售量大幅上涨,公司天然气销量为868426.24万方,同比增长了205463.88万方,涨幅为30.99%,在国内天然气需求复苏的背景下,公司天然气销量有望继续上涨。
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LNG接受站周转能力扩张,将带动贸易气销量上涨。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项目建设进展有序推进。2023年,6#20万方储罐项目竣工验收,2#泊位建设项目报告已编制完成。公司LNG接收站周转能力扩张,将带动公司贸易气销量规模大幅上涨。
4.煤化工产品生产成本低,产销量稳中有增,油价高位震荡下,业绩有望增长
煤化工产品生产成本低,油价高位震荡下,业绩有望增长。公司煤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自产煤炭,公司充沛的煤炭储量,成本较低。公司煤化工业务项目主要有新能源煤制甲醇联产LNG项目、清洁炼化项目、乙二醇项目、硫化项目等,生产所需原材料多来自于公司自产煤炭和其他副产品,油价高位震荡下,业绩有望增长。
公司自产煤基油品与乙二醇产销量稳中有增。公司目前煤化工产业链完整,产品种类丰富,公司煤化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甲醇、提质煤、煤焦油以及煤化工副产品、乙二醇等。2023年,公司甲醇、煤基油品、煤化工副产品、乙二醇产量分别为91.09万吨、65.02万吨、35.92万吨、12.58万吨,同比分别上涨-19.13%、4.40%、-17.98%、24.93%;销量分别为111.30万吨、68.96万吨、70.50万吨、12.58万吨,分别同比上涨-19.63%、3.72%、-24.44%、24.93%。其中甲醇、煤化工副产品产销量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蒸汽锅炉轮检的影响。
国内甲醇需求复苏,甲醇价格有望维持高价。2023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内甲醇供需增速有所放缓,全年甲醇价格先跌后涨,整体有所回落,甲醇行业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24年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为甲醇下游需求增长带来一定支撑,甲醇价格有望维持高价。2023年,国内甲醇期货全年均价为2423.83元/吨,同比下降282.83元/吨,跌幅为10.45%;甲醇累计进口量为1455.30万吨,同比增长236.01万吨,涨幅为19.26%。2024Q1,国内甲醇下游消费量为2452.48万吨,同比上涨594.90万吨,涨幅为32.02%;国内甲醇供应量为2624.59万吨,同比上涨337.02万吨,涨幅为14.73%。
乙二醇供需结构改善,价格有望小幅上行。乙二醇生产原料高度依赖石油资源,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合成纤维约占90%。截至2023年底,华东乙二醇全年均价为4104.35元/吨,同比下降469.67元/吨,跌幅为10.27%;乙二醇累计进口数量大715万吨,同比下降36万吨,跌幅为4.79%。2024Q1,国内乙二醇下游累计消费量为604.31万吨,同比增长122.92万吨,涨幅为25.53%;累计供应量为624.95万吨,同比增长89.62万吨,涨幅为16.74%。预计2024 年乙二醇在供需结构改善的基本面因素推动下,以及原油相对高价的成本支撑其市场价格存小幅上行预期。
5.布局绿色系能源业务,推动煤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绿色能源业务项目稳步推进,培育新增长点。二氧化碳捕集(CCUS)及驱油业务的一期建设10万吨/年示范项目于2023年3月中旬机械竣工,并于11月6日开始稳定运行,300万吨/年CCUS项目于12月12日开始逐步启动各类前期手续办理。绿电制氢与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10辆配套氢能重卡牵引车已投入使用。
煤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氢能方面,公司所属的哈密淖毛湖地区风光热资源丰富,利用风光热发电并制绿氢区域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煤化工项目副产的荒煤气中有较高含量的氢,工业制氢成本优势显著。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方面,一是公司淖毛湖煤化工装置副产大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低;二是公司周边油田用二氧化碳驱油可明显提高石油采收率,且距离公司碳源点直线距离仅约70公里,源汇匹配性良好,具备开展大型CCUS-EOR项目的巨大优势。
6.资本支出规模稳定,高分红兑现保障股东权益
6.1资本支出规模稳定
2023年,公司资本支出20.92亿元,同比上涨了1.30亿元,涨幅为6.65%。截至2023年,公司重要在建工程项目剩余支出89.63亿元,公司资本支出规模稳定。
6.2高分红兑现保障股东权益2021-2023年,公司实施现金分红金额合计131.70亿元(含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所支付的金额),占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199.04%,已满足并超过相关制度有关现金分红比例的规定及公司现金分红承诺约定。2023年,公司拟分配现金红利总额为45.47亿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87.90%。公司发布《关于提高公司未来三年(2022-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的公告》,拟将2022-2024年度的现金分红比例大幅度提高为:“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向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90%,且每年实际分配现金红利不低于0.70元/股(含税)”。故鉴于公司有保持较高分红比例回报股东的传统,在保证稳定持续的资本支出的情况下,未来有望持续保持。
7.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推荐广汇能源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公司拥有优质煤炭资源且马朗煤矿产能释放空间较大,开采成本低,单位煤炭销售成本显著低于同业公司,自建物流系统降本增效,经营优势显著。2)天然气业务采取“自产+贸易”模式,成本和价格优势支撑业绩提升。3)公司煤化工业和绿色系能源项目借助自身“煤气油”资源,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下游需求持续恢复叠加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有望增长业绩。4)公司保持高股息高分红,在保证稳定持续的资本支出的情况下,未来有望持续保持。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9.62、745.76、828.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7、82.42、106.26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90、1.26、1.62元,当前股价7.63元,对应PE分别为8.51、6.08、4.71。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广汇能源(600256.SH)是第一家布局“气煤油”,集上中下游为一体的民营能源企业。公司营收和毛利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煤炭业务。该公司初步形成煤、气、煤化工、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的五大产业格局。主营业收入持续上涨,2023年达近4年(2020-2023年)最高为614.75亿元。
公司营收和毛利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煤炭业务。2023年公司天然气、煤炭、煤化工营业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64.58%、24.79%、12.90%;2023年公司天然气、煤炭、煤化工毛利分别占总毛利的20.97%、50.83%、18.03%。单位煤炭销售成本显著低于同业公司,自建物流系统降本增效,经营优势显著。截至2023年,公司煤炭单位销售成本为310.28元/吨,同比下降了7.70元吨,降幅为2.42%。相较于同业其他公司(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潞安环能、淮北矿业煤炭单位销售成本分别为395.26元/吨、405.00元/吨、317.05元/吨、347.69元/吨、597.90元/吨),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公司布局上游疆煤外运黄金通道——“将-淖-红”铁路,改变疆煤外运区域煤炭供应格局,与下游综合能源物流基地形成完整的能源物流体系,增强疆煤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马朗煤矿复产释放产能空间大,有望带动未来业绩增长。天然气业务采取“自产+贸易”模式,成本和价格优势支撑业绩提升。
目前以自有煤炭通过煤化工生产LNG产品,具有成本低、供应稳定的优势。贸易气方面,公司主要是通过启东LNG接收站引进国外LNG资源至国内销售,通过贸易价差获得利润。外购气利用长协锁定低价气源,价格优势凸显,支撑业绩提升。2019年4月,公司与道达尔签订了《LNG购销协议》,期限为10年,供货量为70万吨/年。而2019年国际油价正处于低价,故协议的LNG的采购成本低,利润弹性高。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销量上涨有望保持。下游需求持续恢复叠加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煤化工和绿色系能源项目,有望增长业绩。公司煤化工业务项目主要有新能源煤制甲醇联产LNG项目、清洁炼化项目、乙二醇项目、硫化项目等,生产所需原材料多来自于公司自产煤炭和其他副产品,业绩有望增长。绿色能源业务项目稳步推进,培育新增长点。
二氧化碳捕集(CCUS)及驱油业务的一期建设10万吨/年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稳定运行,300万吨/年CCUS项目于12月逐步启动。绿电制氢与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逐步启动。
8.风险提示
(1)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变动风险;(2)煤炭、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3)汇率波动及外汇管制的风险;(4)煤油气价格前瞻性判断与实际出现偏离的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