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药行业投资展望报告:增长与变革

医药生物板块:23年收入维持稳定,利润有所下滑,24Q1利润开始回升

截至2024年4月30日,A股医药企业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023医药生物板块,营业总收入为25021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为1637亿元,同比下降16.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38亿元,同比下降23.38%。•2024年Q1,营业收入为6373亿元,同比减少0.16%,归母净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9.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增长2.14%

2024医药行业投资展望报告:增长与变革

医药生物II:医药商业收入占比较大,化学制药利润占比增加

医药生物II医药商业收入占比持续近半,化学制药利润增加。23年医药商业收入10102亿元,占比40.37%,24年Q1收入达2619亿元,占医药生物板块收入41.09%,保持稳定增长;第二是化学制药23年收入5238亿元,占比20.93%,24年Q1占比22.25%,保持稳定增长。但从利润上看,24Q1化学制药利润从21.18%增加到33.16%,成为占比最大的板块;医疗服务从23年占比14.22%下降到24年Q1占比6.99%。


医药生物板块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2023年维持增长,增速逐步放缓,24Q1投入开始减少;•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023年医药生物板块,销售费用为3518亿元,同比增长0.96%,研发费用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6.46%。•2024年Q1,销售费用为808亿元,同比减少10.32%,研发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减少7.27%。


医药生物板块中,2023年研发费用金额TOP10企业中,有8家企业同比维持增长,有4家企业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分别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长春高新;2023年账面资金(剔除短期借款)后最高的3家企业分别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百济神州,市净率最低的3家企业分别是白云山、国药股份、健康元。

基金持仓核心观点:2024Q1医药持仓出现环比降低,医疗服务仓位下滑

2024Q1,全部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出现环比降低。2024Q1,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97%,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对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占比于2020Q2出现最高位为18.23%,2024年一季度,全公募基金的医药仓位开始环比降低。


从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的医药二级行业仓位来看,医疗服务行业持仓下滑显著,化学制药、医药商业持仓较稳。2024Q1,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的医药二级子行业的持仓占比为:医疗器械3.22%(环比-0.40pct)、化学制药3.05%(环比-0.01pct)、医疗服务1.79%(环比-1.44pct)、生物制品1.55%(环比-0.67pct)、中药1.00%(环比-0.07pct)、医药商业0.35%(环比-0.01pct)。•从全公募基金重仓个股来看,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的持股总市值保持领先,东阿阿胶备受关注。2024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持股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医药股为:恒瑞医药(428.75亿元)、迈瑞医疗(397.23亿元)、药明康德(130.91亿元)、爱尔眼科(105.77亿元)、联影医疗(105.50亿元)、智飞生物(91.11亿元)、科伦药业(71.13亿元)、惠泰医疗(65.17亿元)、泰格医药(60.53亿元)、东阿阿胶(56.69亿元)


2024Q1,全部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出现环比降低。2024Q1,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97%,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对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占比于2020Q2出现最高位为18.23%,2024年一季度,全公募基金的医药仓位开始环比降低。

2024医药行业投资展望报告:增长与变革

2021Q1-2024Q1全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二级子行业持仓分布•全公募基金重仓医药——申万二级子行业持仓分布分析•2021年Q1-2024年Q1,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等子行业持仓比例相对较高,而中药II和医药商业的持仓比例较低;2024Q1,各子板块持仓占比环比下滑。


2024Q1公募基金子行业医药持仓:各子行业持仓环比均下降•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的医药二级行业仓位分析:医疗服务行业持仓下滑显著,化学制药、医药商业持仓较稳。•2024Q1,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的医药二级子行业的持仓占比为:医疗器械3.22%(环比-0.40pct)、化学制药3.05%(环比-0.01pct)、医疗服务1.79%(环比-1.44pct)、生物制品1.55%(环比-0.67pct)、中药1.00%(环比-0.07pct)、医药商业0.35%(环比-0.01pct)。


2024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持股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医药股为:恒瑞医药(428.75亿元)、迈瑞医疗(397.23亿元)、药明康德(130.91亿元)、爱尔眼科(105.77亿元)、联影医疗(105.50亿元)、智飞生物(91.11亿元)、科伦药业(71.13亿元)、惠泰医疗(65.17亿元)、泰格医药(60.53亿元)、东阿阿胶(56.69亿元)。

中药:2023年各指标稳步回升

2023年申万中药口径营业收入达到了3,713.1亿元,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6.03%;归母净利润为335.9亿元,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4.64%,增速有所提升。•2023年毛利率继续保持稳定,为44.10%,净利率有所回升,为9.40%。2023年ROE有所回升至9.18%。


23Q4承压:受行业性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4.93%;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毛利率略微下降至42.99%,净利率下降至0.62%。•24Q1快速恢复:营业收入利润较23Q4改善,收入下降幅度缩小至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1%。盈利能力改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恢复至43.6%、13.1%。

2024医药行业投资展望报告:增长与变革

中药(申万)板块截止2024年4月30日,估值PE(TTM)为27.77,以5年维度来看,估值分位数为51.57%,处于中间分位。


院内中药逐步走出影响。选取6家标志性院内中药企业,核心产品与疫情相关导致基数影响,院内产品为主的公司相对恢复较缓,院内需要一定恢复时间。•中药研发投入稳健增长,标志性的三家老牌中药公司(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研发费用率均在8%以上,显著高于整体中药板块研发费用率,随着后续管线获批业绩增厚可期。


疫情带动消费提升,老字号愈久弥新。选取5家品牌壁垒极高的中药老字号公司,财务数据来看,扣非利润增长率均上升一个台阶,主要系疫后人们对保健恢复需求提升,而极强品牌力的中药公司是主要选择。•其中,片仔癀和东阿阿胶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较高,品牌溢价凸显,云南白药和同仁堂保持了相对稳健,而广誉远改革持续推进下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2023年中药OTC公司整体表现稳健。以华润三九、太极集团和济川药业为代表的行业领军者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华润三九的营收同比增长36.8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50%。然而,部分公司如桂林三金和羚锐制药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较高,分别达到了27.85%和22.09%。虽然有一些公司如寿仙谷和马应龙的业绩略有下滑,但整体来看,中药OTC行业在2023年仍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趋势。

中药:中药国企改革推进,带动业绩增长证券研究报告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资料来源:wind(2024/4/30)、华安证券研究所代表性公司2023年财务情况•国企是中药上市公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在数量上、市值上还是在营收利润上,都高于全A医药国企在全A医药的占比,体现出国企属性在中药板块中的重要性。2023年综合来看,中药国企整体呈现出发展态势,其中一些领军企业在2023年表现强劲,表现出良好的成长势头。国企改革进行时,关注中药国企改革下的业绩推动。


在2023年,中药注册申请的受理数量达到了1163件。以下是对这些数据的改写和详细分析:•审评序列统计:•IND(临床试验申请):共7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58%。•NDA(新药申请):共26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85.71%。•补充申请:数量最多,为1054件,同比增加了206.40%。•ANDA(仿制药申请):仅有1件,与去年保持一致。•进口再注册:共7件,数量与去年持平。•注册分类统计:•IND:•创新中药IND:54件,涉及47个品种,同比增长38.46%。•改良型中药IND:21件,涉及21个品种,同比增长23.53%。•NDA:•创新中药NDA:8件,涉及7个品种,数量与去年持平。•改良新中药NDA:3件,涉及3个品种。•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NDA:15件,涉及11个品种。


2024年以来,共8个中药新药品种获IND受理(5个1.1类、3个2.3类);共8个中药新药品种获NDA受理(3个1.1类、5个3.1类);本周新受理1.1类新药小儿黄金止咳颗粒的NDA申请。•2024年以来,4款中药品种获批上市,分别为1.1类的儿茶上清丸、3.1类的芍药甘草颗粒、1.1类九味止咳口服液上市、1.1类秦威颗粒。


2023年6月21日,湖北省召开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现场报价信息公开大会,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正式公布。本轮中成药集采共有86家企业、95个报价代表品参与竞标,最终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9.36%,最高降幅76.8%,最低降幅14.5%,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后续关注新一轮中成药集采的消息,若降价温和有望带来竞争格局好的产品放量。


2023年12月2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含中成药部分1323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含中成药67个。•1.中成药使用范围变化•本次更新一共有73种中成药的使用范围发生变化,其中34种适用范围扩大,39种完全解限。适用范围扩大的药中有9个属于肿瘤药,8个属于心脑血管药。其中5款产品去掉了“重症”,5款产品去掉了“抢救”或“急救”。完全解限的药物中有23种与肿瘤相关,7个限儿童。一共涉及个38上市公司,及48个上市公司产品。


在2023年,随着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的正式执行,一些中药注射液在等级医院市场中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和复苏。特别是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它们的同比增长率非常高,显示出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和接受度有显著提升。据中康开思数据显示,2023年的前三个季度中:•清开灵注射液:销售收入达到了5.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4%。•丹参注射液:销售收入为16.5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94%。•血栓通注射液: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同比增长了393%。•血塞通注射液:销售收入接近1亿元,同比增长了190%。•康莱特注射液:销售收入达到了17.27亿元,同比增长了70%。•注射用血塞通(冻干):销售收入为7.89亿元,同比增长了22%。

中药:基药下的投资机会

再过半年,现行基药目录就已施行了6年,鉴于此周期与之前版本的调整周期相同,行业内部对于今年可能进行的目录更新持续抱有期望。


在先前的两次目录调整中,中成药的收录种类从2009年版的102种增加到了2018年版的268种,其在目录中的比重也从33.22%增长到了39.12%。•中成药一旦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其市场销售通常会经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在等级医院中,大约90%的中成药品种见证了销量的增长,其中有54%的品种销量增长超过了两倍。至今,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新增的独家中成药品种中,已有超过25个产品达到了亿级甚至20亿级的销售额,这些产品来自包括以岭药业、康缘药业、佐力药业、扬子江药业和广药集团等知名药企。•相关标的:康缘药业、以岭药业、中国中药、华润三九、济川药业、贵州三力、一品红、葵花药业、珍宝岛、九芝堂、康恩贝、盘龙药业、桂林三金、康弘药业、方盛制药等。


2023年零售药店中中药占比持续维持在30%以上。其中,23年11月-24年2月,中成药因感冒退热、止咳咽喉等四类药需求增长,中成药销售占比维持在34%以上。•2024年2月份的行业趋势显示,化学药增长速度放缓,而中成药呈现双位数同比增长,主要受到呼吸道疾病用药需求的推动;与此同时,医疗器械和保健品市场出现明显下滑。


2023年,重点省份实体药店终端中,共有210个中成药品牌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总市场规模达到超过800亿。其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品牌达到15个。•在同一时期,这210个中成药品牌中,有113个品牌保持了正增长的态势,占比超过53%。最高增长率达到了2409.54%,有3个品牌的增长率在100%到300%之间,另外还有20个品牌的增长率超过40%。

中药:中药材价格仍在高位

据对亳州中药材价格监测显示,中药材价格经历2023年的快速上涨和年底回落,2024年平稳上扬,仍位于5年间高位。•中药材价格飙升引发了多方面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中药质量下降,民众用药成本增加,医保支出压力增大。同时,药材价格上涨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导致产地盲目扩张,为未来价格下跌埋下了隐患。•近三年来,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异常的价格上涨提前释放了涨价压力,导致行情可能迎来快速下跌。预计本轮下行趋势将在2024年上半年触底,若明年春季疫情再次反复,可能会提前出现反弹。到2025年,随着新货源的大规模上市和资本逃离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下跌。


配方颗粒国标增加至296个。2024年1月,国家药典委公布成第六批31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包括17个新增品种和8个修订品种,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发布396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该类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对企业的规模和质量把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11月13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省际联盟中药配方颗粒集采中选结果。本次共产生13404个中选产品,其中涉及6893个代表品,与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代表品的平均降幅为44.62%,最高降幅93.57%。


中药行情23年上半年得到充分演绎的情况下,即使三季度有所环比降低,但行业性整体机会仍旧被市场看好,不过风格和方向需要重新把握。年报一季报显示,到23年Q4和24年Q1高基数效应下,整体增速承压在所难免,但环比数据在改善。•政策支持+行业景气度提升趋势不改,投资关注度逐步提高。因此当下中药投资可以更多的往政策、概念以及预期差方向考虑,可遵循以下思路:•好品种+有催化的OTC。OTC产品品牌相对重要,选择特色领域有品牌、后续有催化的公司。相关标的佐力药业、贵州三力、羚锐制药、寿仙谷、特一药业、桂林三金等。•中药创新药。


由于23年各项调整,导致CDE新药推进进程减慢,预计未来迎来获批或者临床推进期,关注中药创新药机会,相关标的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新天药业等。•国企改革下的品牌OTC。中药板块为典型的中特估概念,并且国企比例较高,叠加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国企中药公司也纷纷提出新的要求,未来业绩体现值得预期。代表性标的昆药集团、太极集团、东阿阿胶、华润三九、达仁堂、康恩贝、广誉远、江中药业等。•预期落空的政策推进。基药目录:22年推迟到今年,推进进度一直被推后,但预计还是今年会出来,届时独家中药获批基药可能带来放量,相关标的康缘药业、济川药业、天士力、贵州三力、方盛制药、盘龙药业、一品红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电力设备行业报告:全球需求共振,出海企业迎风起航

2024-05-27
下一篇

2024白酒行业报告:五粮液品牌增长与市场策略分析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