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加速与华为合作前景分析

前言:整车厂核心能力探讨与投研方法论转变

复盘:自主两轮成长差异-SUV红利与性价比&需求把控及电动化两轮自主崛起底层逻辑不同:21年后这轮自主崛起是依托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和电动化节奏两个核心能力,17-20年在跟合资经过充分量价内卷后,份额加速提升。阶段一:08-17年自主崛起;基于SUV红利及性价比,17年起合资补齐SUV并切换本土供应体系后结束;阶段二:21年以后自主崛起;基于需求把控(存量油车红海市场-痛点)和电动化节奏(电车增量蓝海-产品有无问题)核心能力优势,强势自主品牌贡献主要增量,具备持续高成长性。


未来:强势自主组合市占率有望翻倍(30%→70+%)强势自主整体份额:当前30+%→远期70%-80%;集中度:对标海外本土市占率(德国:欧系73%;日本:93%),后期我们认为在不考虑智能车效应情况下强势自主和新势力组合(目前30+%)至少存在翻倍空间(未来70%-80%),且会诞生3-4个市占率15-25%的本土自主企业(可能比海外市场更分散)。


整车厂六大核心能力,需求把控和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长期视角:基于我们提出的研究车企的核心能力(产品力与渠道力维度,产品力分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制造能力、供应体系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以及各个车企的能力差异,对车企长期发展势态进行预判。23年及以前,我们认为车企快速提升市占率的核心影响要素是: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电动化节奏。24年起,我们认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特性。


整车六力动态演绎:智能化提速、需求把控强化、电动化边际递减整车厂核心能力在不同时间维度影响权重变化显著:进入第三消费时代后,目前车企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排序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电动化节奏;长期来看智能化建设能力会成为差异性的核心影响因素。零部件层面,消费属性配置体现差异性,而智能差异性加速提升:电动化方面,差异性边际减弱(核心电动化技术集中在产业链,消费者体验差异性弱);智能化方面,平价智驾落地+城市L3车型密集推出,消费者体验差异性提升加速。此外消费属性配置(座椅等消费者直接感知的)体现的差异性依旧重要。

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加速与华为合作前景分析

电动化复盘: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筑竞争壁垒

电动化复盘:20年T高端入局开启元年,21年B平价上量形成产业趋势电动化元年:20年,Model3+汉成功切入中高端市场20年,Model3+汉成功打入中高端市场,正式开启电动化元年。强产品力主要来源于:Model3:豪华品牌&规模降本。19年12月,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规模效应显著,M3持续下降20w至20-30w价格区间。汉(EV):技术降本。20年3月,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显著降本,为汉的综合性能强赋能(7月上市定价23-28w,接近20w主流价格带)。


电动化拐点:21年,比亚迪DM-i切入主流消费市场并快速走量21年,受益于深厚技术降本,比亚迪DM-i车型3月上市后顺利打入20w以下主流消费市场,引发电动化渗透率快速提升。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核心部件自研且架构简洁。DM-i技术降本下,20w左右主流价格带产品布局铺开并快速走量。其中,秦DM-i车型在规模效应下实现油电同价,兼具低馈电油耗的优势,21年引领20w以下价格带车型快速走量。


动化时代核心壁垒: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电动化初期,比亚迪和特斯拉在走量价格带通过技术优势+规模效应降本,快速供应有效产品,起量后持续巩固规模优势,迎来量+份额+利的快速提升,构筑成本壁垒形成护城河。


智能化拐点:智驾&平价智驾将实打实提份额且分化更显著类比电动化,23年是智能化元年,政策+技术或驱动24年拐点到来


①政策驱动:L3及以上智驾产品试点应用持续落地政策鼓励整车厂多推L3及以上车型。2023年多项政策出台支持L3车型商业化应用,并已对符合标准的车型进行准入及上路试点。政策鼓励整车厂供给端推动L3高级智驾车型放量,有望推动高阶智驾在24年加速落地。②技术驱动:22年起大模型路径明确,数据迭代助力硬件减配降本数据迭代算法能持续提升智驾能力,利于降低硬件依赖度而实现降本。“BEV+Occupancy”大模型通过特征级融合解决了以往“小模型算法通过后融合造成数据遗失”的问题,降低了对多传感器(获感知数据)的依赖,有利于降低硬件成本。并且随着数据迭代越多,算法越能得到优化,对多传感器的依赖越低。

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加速与华为合作前景分析

②技术驱动:主机厂硬件降本趋势显著22年起,各主机厂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更迭感知算法路线为“BEV+Occupancy”,逐步实现去高精地图,同时开启硬件减配降本的行业趋势。特斯拉:20-22年成功验证“BEV+Occupancy”大模型的可行性,纯视觉方案下实现仅使用摄像头硬件。国内企业:22年起更迭算法路径为“BEV+Occupancy”。华为、小鹏实现多硬件减配,小鹏XNGP将实现脱激光雷达。


平价智驾:24年主机厂有望带动智驾产品下沉至20w,形成产业趋势类比电动化,平价智驾产品走量有望带动形成智能化产业趋势,引发新一轮行情。22年起,基于纯视觉/轻传感器方案(重感知,轻地图)下的算法持续迭代,以华为、小鹏为首的主机厂有望带领智驾产品在24年下沉至20w以下主流价格带。小鹏:去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有望支持15w级别智驾。华为:ADS2.0较1.0优化2*激光雷达、3*毫米波雷达、2*视觉传感器,降本约50%。


跟踪变量:智驾体验差异性显现,高阶城市NOA是短期关注重点为什么关注城市NOA?高速NOA不具有稀缺性,城市NOA是智能化的后半程,目前特斯拉、华为系、小鹏、理想具备城市NOA。多款城市NOA产品落地并具备差异化。23年,华为、蔚小理等新势力相比传统主机厂率先实现城市NOA落地,并在年底陆续推送无图方案。目前在是否具备城市NOA能力,是否依赖高精地图,推送进度等领域,各个主机厂已开始分出梯队。


远期格局影响:智驾及平价智驾会实打实提份额类比老式手机迭代至智能手机,汽车智能化升级带来额外消费性购车需求:汽车迭代:传统汽车仅能满足出行需求,在座舱功能及驾驶方面仍处于初级层面;升级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具备辅助驾驶功能,优化驾驶体验,同时座舱舒适/功能性大幅提升,出行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当前逐步做出差异化的智能化能力预计将实打实提份额。


远期格局影响:差异化的智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行业格局在考虑智能化情况下,可对标消费电子赛道(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组合)自主整体份额:当前30+%→远期70%-80%;集中度提升且头部车企显著分化:智驾车型的固定成本项占比较高,因此行业集中度会更高(龙头有实力投入→好的方案→走量→更好的迭代),集中度取决于各厂商智能化的差异化程度;由于智能化方面各主机厂能力差异大,我们认为终局层面龙一、龙二、龙三分化或较为明显,预判对应市占率30%-40%、20%-30%、10%-15%。

长安智能化战略:华为智驾加持&自研SDA-S双管齐下

长安智能化战略:布局早,18年全面推出“北斗天枢”计划智能化布局:始于12年,18年“北斗天枢”强势助推。“北斗天枢”是长安转型新能源“三大计划”中的智能化战略,具体包括“4+1”行动计划,紧密围绕客户服务、信息共享、商业模式等领域。25年,公司计划提供可选装方向盘的共享“汽车平台”(无驾照自主安全出行)、全车功能OTA、UBI车险服务。


技术战略:自研SDA-S架构+华为赋能,双管齐下重视技术自研,华为赋能共筑护城河。自研:历时2.5年,23年SDA自研架构落地。长安布局7大技术领域,21年起前华为CTO韩三楚牵头自研SDA架构,并于23年落地。华为赋能:22年初次合作&共同成长,23年全面战略合作。22年,华为ADAS1.0上市之初便搭载于阿维塔11,23年11月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股权深度绑定。


技术战略①:SDA架构能力引领自主自研SDA成为国内首个区域控制+中央计算的架构。SDA架构地位(SuperDNA):车最核心的操作系统(类比ios系统)。通过构建并具体划分了6个核心模块,实现软软与软硬解耦,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区域控制+中央计算的架构,具有更高计算效率+响应速度+开发速度。SDA-S项目负责人技术深厚:长安科技CTO韩三楚,曾在美国ICT工作12年、华为工作7年,深研产品交互应用和技术需求。


技术战略①:SDA架构能力引领自主“中央+环网”的EE架构趋势下,长安SDA架构能力引领自主。第一梯队:采用1个中央计算单元。17年,特斯拉通过model3落地中央集中式架构领先全球。22年起,小鹏引领新势力陆续追赶。第二梯队:长安SDA架构采用1个中央计算单元(搭载国内首个自主设计舱驾一体的“UNIBrain超脑中央计算平台”),其余自主仍采用中央计算群组(智驾+座舱+车控)。并且长安SDA将于24年正式搭载CD701车型上市,架构能力&量产速度明显领先自主。


技术战略②:大股比参股获华为智能化加持,全面赋能远期成长长安与华为全面战略合作,智能化有望深度受益。2023年11月25日,长安汽车公告将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长安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超过40%。华为汽车解决方案布局全,基于ICT领域对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机器学习算法-云技术等的深厚技术基础,开放了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和智能座舱平台HarmonyOS的3大平台及操作系统。


23年4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其中ADS2.0进步显著,长安&华为深度绑定后有望深度受益。

2024汽车行业智能化加速与华为合作前景分析

华为智能化:深耕十余年的汽车智能化龙头深耕10余年,国内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一站式龙头。13年,华为开始进军汽车领域,并于21年正式通过智选/HI/零部件3大模式与车企合作。23年4月Hi全面升级迎来技术阶跃。


华为智能化:车BU研发投入数百亿,三大核心平台形成生态圈年研发投入超百亿,三大平台构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BU研发投入:22年超百亿元(7000人研发团队),远远领先于新势力车企和智能化零部件公司。是什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主要由核心三大件组成,包括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智能驾驶座舱平台CDC,该三大平台供应众多企业并形成智能汽车生态圈。


车BU-核心件①: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多层架构实现系统解耦是什么:区域接入+中央控制的架构(硬件+软件),解决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耗时长+迭代难的痛点。iDVP包含硬件、软件平台两部分,分别指计算与通信架构基础硬件平台,操作系统+SOA软件框架+基础管理框架。架构:基于中央超算+多域控的多层集中式架构,通过软硬解耦使得能快速应用于多个车型,跨车型平台复用率较高。优势:软件定义汽车的“黑土地”。①大幅提升软件开发效率;②基于华为ICT30年通信经验,全自研以太协议栈改善了网络拥塞等问题。


车BU-核心件②: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30年ICT经验赋能定制化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驾驶系统主要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端3大功能部分,及传感器+计算平台+执行器+应用算法4大子系统。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属于智驾系统的决策端(硬件+软件),相当于系统的“大脑”。华为MDC:基于华为ICT的30+年经验,搭载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兼容AUTOSAR,支持从L2+平滑演进至L5,结合配套工具链,可协助客户定制化开发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驾驶应用。


车BU-核心件②: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全栈自研的国内龙头国内第一梯队,MDC全栈自主可控构筑更优性能+更低成本。地位:引领行业的量产超大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AI算力(硬件)及算法(软件)全栈自主可控,其它新势力的云端算力芯片及车端自动驾驶芯片仍依赖于外部厂商。优势:通过AI算力+算法全栈自研,能够处理全流程的定制化开发/优化,端到端能力利于形成更优性能+更低成本。


车BU-核心件②:高阶智驾系统ADS2.0,问界充分验证产品力ADS2.0无限接近L3,搭载问界充分验证产品力。ADS2.0技术阶跃至无限接近L3级,当之无愧的国内龙头。ADS2.0通过硬件减配+算法进阶实现降本增效,获得了多维度的功能升级。(1)硬件减配:降本增效。显著降本的同时,还利于通过数据降维降低算法难度。(2)算法进阶:业内首创GOD网络识别异形物体。问界M7充分验证ADS2.0在消费端的产品力。C端愿意为智驾买单,自23年9月,ADS2.0搭载于M7新款上市以来,月销连续攀升至23年12月突破2w。


车BU-核心件③:智能座舱平台CDC,鸿蒙OS持续进阶鸿蒙OS全民皆知,持续进阶打破国产和全球性能记录。操作系统(OS):软件部分的核心,也是软件运行的底层基础。其具体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并提供通用服务。鸿蒙OS:首个国产车载OS内核,全球首个获双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基于Linux系统开发而来,19年起持续迭代至23年的4.0版本,在超低时延+功能安全方面实现国产超越,持续提升流畅度、实现1车机控5屏。


产品战略:定位明晰,三大品牌共造智能化生态产品力来看,长安三大新能源品牌皆侧重智能化。阿维塔和深蓝:与华为深度合作。其中阿维塔首款车E11即搭载了华为HI方案,深蓝23年8月公告与华为建立全面合作。启源:长安旗下新能源子品牌,24Q2将推出CD701首搭长安自研SDA架构,预计是传统自主品牌中首款实现城市NCA的车型。

公司智驾竞争力:资源倾斜+增程适配-产品节奏,智驾联盟-规模效应

智能化时代核心壁垒: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细化为三大能力智能化时代,车企竞争仍将围绕产品节奏及规模效应展开,核心能力包括研发资源+开发效率+数据能力。产品节奏:由智能化能力(前期研发资源+后期数据迭代)、整车平台与智驾适配度(开发效率)共同决定。规模效应:智驾规模效应将更加显著,不仅依靠规模效应实现硬件降本,还能通过数据获取持续迭代软件算法降低高价值量硬件依赖度。


公司:获华为智能化加持后,有望引领智能化浪潮长安获华为智能化加持后,具备研发资源+开发效率+训练数据三大优势,有望在智能化拐点以强产品节奏引领新一轮智能化浪潮,并在规模效应下夯实成本壁垒。强产品节奏:华为车BU大股比有望获更多研发资源倾斜,并且长安第一增程路径利于快速复用智驾解决方案。规模效应:强产品节奏有望形成先发规模优势,且受益于华为系丰富数据量有望加速迭代算法,促进硬件减配而实现降本。


优势①-研发资源:智能化非标件,大股比获更多研发资源倾斜智能化非标件,感知、决策、执行需定制化开发,研发资源丰俭直接决定车企产品节奏强弱。大股比参股有望获更多研发资源倾斜:长安与华为共同成立智能化合资公司,长安大股比参股预计获更多研发资源倾斜,于智能化产业初期将奠定强产品节奏优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工程机械行业:国企改革与国际市场拓展

2024-06-15
下一篇

2024传媒行业分析:结构性增长与AI技术革新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