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低空基建行业展望报告:投资新视角
复盘“十三五”通航建设:完成总体目标,各地差异化较大
总体:建设规划清晰,完成度较高
通用机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通航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为了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针对通用机场的政策不断出台。2010年5月,民航局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快通勤机场的建设和布局”;2012年6月《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确定了“通用机场的建设规模和运行设施”;2016年5月《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2月17日,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通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行业服务能力与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类型广泛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示范性骨干企业,实现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较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2020年,通用航空飞行总量达到200万小时,机队规模达到5000架以上,公共服务业务加快提升,新兴消费不断增强,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回顾“十三五”期间通航机场建设情况,我们认为中国民航局(《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口径的统领性任务基本完成。根据AOAP China数据,我国通用机场数量由2015年的61个增长至2020年的339个,2016-2020年CAGR达到40.9%,超过《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年均增长10.8%的目标。通航机场数量绝对值方面,参考民航局2022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我国2019/2022年通用机场数量为246/339个,与AOAP China数据口径一致,但民航局此前发布的《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2015年我国通航机场保有量为300个,与民航局后续口径有所冲突,我们认为或由于统计方式有所改变,若统一口径后我国整体通航机场建设符合发展规划目标。
结构性:各地区均出台建设规划,区域完成度分化较大
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各地政府在“十三五”期间也加快了通航机场的建设工作。自从2014年国务院向地方政府下放通用机场项目审批权限后,我国各地省市区都加快了通用机场建设的规划。作为建设推进的主体,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将促进通用机场建设加速,我国2020年通用建设目标落地预期愈发强烈。我们梳理了全国各省市在“十三五”期间出台的通航相关政策文件并对各省市政府规划目标的通航机场建设数量进行统计,除去吉林、上海、西藏未公布具体数量的省市,其他省份2020年的规模目标达到642个,超过“500个”,各地通航机场建设规划之和高于国家层面的总预计建设量。
回看“十三五”各地政府通航机场建设规划完成率,各地区差异化较大。分地区来看,黑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的完成率较高,其中黑龙江除了常规客运,还有大量的农场林场种地(北大荒、大小兴安岭)需要飞机进行撒药施肥等工作,因此催生了较大的通航需求。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交通需求更加旺盛,大众对于飞行交通的需求逐步提高,此外浙江省依山傍水,有利于发展通用航空在应急抢险、医疗救助、自然灾害预警等公共服务的应用,广东省海洋石油作业和公务航空飞行需求也刺激了通航机场的建设。
行情复盘:板块进入地图轮动期,区域性政策对股价促进显著
第一阶段:行情萌芽期(2024年3月2日之前)。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生效,成为低空空域放开的文件依据以及低空航空器管理的第一份规章性文件(民航规章体系最高级别)。
第二阶段:政策主升期(2024年3月2日至3月底)。2024年3月2日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列做增长引擎后,产业政策在空域全面开放(安徽、重庆)、政策大力补贴(深圳、珠海)、适航检测加速(峰飞V2000CG获TC证)三大方面奠定基调,市场逐步认可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三阶段:地图轮动期(2024年3月底至今)。2024年3月27日深圳发布公众号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4月中下旬开始苏州、合肥、重庆等各地政府陆续召开低空经济研讨会并发布低空经济支持政策,市场开始对各地基建设计总包公司及当地产业链核心公司进行交易。
我们梳理了各地区低空经济相关建筑设计/咨询/规划/产业链配套公司,并根据各地成分股周涨幅平均值复盘了3-5月各地区低空经济指数涨跌情况。
通过编制各地低空经济指数我们发现,在各地区政策落地的当周或第二周,该地区低空经济板块基本取得了绝对正收益。同时各地政策落地T-1日涨幅较高,或反映市场对地区政策的强预期,同时对于此前通航建设完成度较高的省如江苏、浙江,及产业链配套较齐全的安徽、重庆地区,政策发布T-2日至T+2日期间涨幅较高。
我们认为,当前低空经济板块的主要催化停留在政策落地阶段,而展望后市行情,政策由落地到兑现落实是关键因素,前文复盘了“十三五”期间通航政策兑现度较高的省市,可以以此为参考重点关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高兑现度省市的低空基建建设节奏以及相关公司的接单情况。
展望未来:关注高兑现度地区的总体承包商&新基建需求
思路一:关注“十三五”高兑现地区的“十四五”、“十五五”规划
十三五政策兑现良好的省份在十四五、十五五对低空基建有清晰规划,积极颁布低空基建支持政策。江苏省出台《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修编)》、《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到2030年建成50个左右A类通用机场。安徽省2024年4月7日和2024年5月21日分别出台的《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及《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计划到2030年累计建成30个左右的通用机场。四川省多次发布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其中,2017年4月6日出台的《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计划到2030年布局规划新增二类以上通用机场85个。从规划数量来看,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四川、重庆对于通用机场建设的意愿较强。
根据“十三五”期间各地通用机场规划及完成情况,推测政策兑现地区“十四五”机场建设规划的完成情况。浙江省95%、重庆市40%保持不变,调整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四川省分别为100%、70%、100%、45%,分别计算出对应预计“十四五”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关于A2类机场,根据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岚山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总投资额约为2亿元;根据通航资源网,湖南长沙开慧通用机场投资额为1.6亿元。
我们假定:1)A1类机场的建设成本为5亿元,A2类机场的建设成本为1.8亿元,A3类机场、FSS、起降点的建设成本均为0.7亿元;2)四川省完成建设10个A1类机场、8个A2类机场。由此测算出“十四五”期间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的通用机场建设投资额,其中四川、广东、安徽分别为142.8、115、108.5亿元。
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板块或将率先受益。目前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规划设计咨询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涉及对飞行路线、安全管理、技术需求以及合规性的综合考量,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低空政策咨询、发展战略规划、空城规划标准制定、体制机制构建以及低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等,对于预防潜在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确保项目符合政策和市场需求至关重要。而基础设施板块是将规划愿景落实的关键步骤,包括通用机场和其他起降场的物理设施,以及低空飞行所需的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监测信息基础系统,以及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这部分越早的投入和建设,越能够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上游的飞行设备制造商和下游的运营服务提供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以深圳宝安区为例,其2023年7月就出台了《深圳市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于当年10月将低空经济纳入深圳“20+8”产业集群。根据其提出的“1+3+N”发展格局和行动计划,将在深中通道门户区谋划建设低空经济未来中心,并在深中通道门户区、燕罗片区、大铲湾片区分别规划布局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低空经济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中心,以及N个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到2025年,网格化布局1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5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
由宝安交通集团牵头承接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产业能级拓展、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2023年12月26日,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在深圳宝安落成,包括起降坪、机库、指挥调度中心、候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后由明澜低空公司和亿航智能合作运营城市空中交通业务。2024年5月6日,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揭牌,同步启用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德国Lilium)、深圳市圣翔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浩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意愿进驻,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效应。2024年,宝安将以燕罗工业园为载体,全力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宝安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新增设备房、连廊、电梯等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活化现有产业空间,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机构和企业提供展示和办公的空间。
总体来看,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的“十四五”通航机场投资规划与“十三五”期间比保持稳定,但低空新基建催生出的起降点建设需求打开较大弹性空间。根据《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目标2026年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若按照起降点单位成本7000万元测算,仅南京市的垂直起降点建设投资金额就高达168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的通航机场总投资。又例如《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构建“2(硕放机场、丁蜀机场)+N(直升机场、起降点)+X(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智能机巢)”起降设施体系,到2026年建成200处各类起降设施,《关于开展珠海市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规划研究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2个大型起降枢纽、44个中型起降场站、N个小型起降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