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数据】2022中国数据产权制度蓝皮书
近日,人民数据、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发布中国首部《中国数据产权制度蓝皮书(2022)》研究大纲。
一、蓝皮书主要内容
1、探讨我国数据产权制度研究的背景,梳理科斯与现代产权理论、数据产权权属、数据要素与数据保护机制等数据产权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相关法律法规。
2、探究我国数据产权制度的内涵,解析我国生产要素产权制度,数据产权制度最大的特征是“去所有权化”,数据产权制度是“数据二十条”提出的“四大制度”的基础,数据确权是数据交流流通的前提,数据授权是数据交易流通的重要方式。
3、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数据要素产权制度的探索,剖析美国、欧盟及区域性组织在数据产权制度的建设。
4、从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技术四个方面深入解析数据产权制度建设的方式。
公共数据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数据的使用情况,界定公共数据概念,了解分共数据使用的主要方式等。
企业数据方面,聚焦企业数据概念及特征、企业数据现有的产权机制现状,分析企业数据产权机制运行规则及坚守的原则,探讨企业数据分类分级发展现状及使用原则。
个人信息数据方面,分析个人数据的法定规范和定义,深入解读个人数据现有的产权机制现状,探讨个人信息数据产权机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痛点,明确个人信息采集以及处理与应用的原则,推动个人数据产权机制建设。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分析现有技术在数据产权层面的探索经验,发现隐私计算对数据要素流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等。
5、分析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探究保护数据来源者、数据处理者合法权益,数据经营权的方式,探讨做好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
二、蓝皮书前言摘录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要素确权、定价、流通、监管等基础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从数据要素市场的全流程看,数据要素的供给与流通环节均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数据权益和行为规则界定不清带来的一些问题日益显现,数据权益相关纠纷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通过构建数据产权制度,实现数据要素的获取、加工、流通、利用以及收益分配等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最终有效提升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
数据要素市场运行的前提是产权配置清晰,确立数据产权制度,需要解决数据产权在两大层面的清晰问题:一是数据在法律层面的清晰;二是数据在经济层面的清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构建数据产权制度的主要思路:一是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三是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主要针对数据持有主体——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
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据规模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泽字节,代表十万亿亿字节),同比增加22.7%,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0.5%。据IDC测算,中国2025年数据量将增至48.6ZB,占全球总量的27.8%。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
数据要素市场是一个横跨各领域的综合要素市场,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作用和创新引擎功能,激发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对其他要素的叠加、倍增、乘数效应,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资源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其中,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