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银行业分析:信贷增长与资产质量双优
1、江苏省经济孕育良好金融生态
银行业经营具有较强的亲周期性,其利润源自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大部分留存收益用于补充资本,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一过程决定了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共生共荣的关系。
江苏省肥沃的经济土壤为当地的银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银行长期沐浴在“经济稳定增长——有效需求增加——信用跟随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当地银行业经营呈现出“高信用扩张、高盈利增长、高资本消耗”的外延型发展特征。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江苏地区银行业信贷增速更快、资产质量更优、盈利能力更稳。
1.1、江苏经济:GDP体量大、增速快
GDP体量位居全国第2,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江苏省GDP规模为12.8万亿,GDP规模体量仅次于广东省(13.6万亿),与广东是全国唯二GDP规模跻身十万亿的省份。作为经济总量第二大省,近年来江苏省GDP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向排名第一的广东省靠拢。2018~2023年,江苏省GDP复合增速为5.4%,在全国位居第15,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0.5pct。
江苏省内经济实力由北至南梯级增强。2023年,苏南地区五个地级市地方生产总值合计达7.3万亿,占江苏省GDP规模比重达57%。其中,苏州GDP规模达2.5万亿,居于江苏省地级市之首。苏中、苏北地区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除南通GDP超1万亿,其余城市GDP均在4000-9000亿之间,但即便是GDP体量最小的连云港也位居2023年全国百强城市第77位。
1.2、产业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国首位,产业体系向高端化发展
江苏省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44.4%/51.7%,第三产业占比趋于上升,第二产业占比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分行业来看,2022年江苏省增加值占比前三的行业为制造业(37.3%)、批发和零售业(10.9%)、金融业(7.9%),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国首位,远高于全国27.7%的平均水平。
江苏省制造业产业体系持续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江苏省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等特点,近年来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截至目前,江苏省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在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能源、船舶与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9.9%、41.3%,较2016年分别提升8.4、11.1pct。
1.3、三驾马车: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出口依存度较高
2011年以来,江苏省发展规划相对重视消费与出口贸易发展。江苏于“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置于经济工作首位;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涉及对外开放则强调“巩固提升外贸竞争优势”,“推动出口高端化、品牌化”。在省级战略引导下,近年来江苏省消费、净出口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逐步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量。
2022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测算值)/进出口规模分别为4.3/6.5/5.5万亿,在全国分别位居第2/1/2,江苏省投资、消费、出口体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10~2022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3%,其中社消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pct,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大体持平;若按当年价格计算,2016~2021年江苏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复合增速为20.3%,高于全国8.4pct。
消费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出口依存度较高。从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来看,2021年江苏省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占比分别为48.4%/41.5%/10.1%,较2010年分别变动6.8/-11/4.3pct,近十年来江苏省投资端对GDP贡献趋于下行,消费、净出口贡献则持续走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苏省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度相对更高,2021年净出口占GDP比重高于全国7.5pct。
2、江苏省银行业经营:高资产扩张、高资本消耗、高盈利增长
2.1、规模:全国信贷资源集中高地,贷款持续高增
经济高增为江苏省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总量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江苏省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31万亿,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约7.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3.6万亿,占全国总贷款的比例为10%,各项贷款规模居全国第2,仅次于广东省。经济高增仍为江苏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近年来江苏信贷总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8-2023年江苏省各项贷款复合增速为14.9%,位居全国第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
江苏省为当前信贷资源集中高地。2023年,江苏省新增信贷规模2.7万亿,占全国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2.8%,增量占比较2018年末提升4.1pct。近年来,江苏省贷款增量占比逐年走高,反映出全国信贷资源分配越来越集中于苏浙沪地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趋于优化。东北、西北、西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增量占比则趋于下降,信贷资源出现持续流失的情况。从江苏省内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信贷资源则更多向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制造业强市迁徙。
2023年,江苏省各项贷款余额与GDP之比为184%,社融余额(测算值)与GDP之比为244.7%。江苏省每1元GDP对应1.84元贷款,在全国位居第16/31;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各项贷款余额与GDP之比为192.2%,社融余额与GDP之比为299.9%;每1元GDP对应银行业1.92元贷款。整体来看,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发展及科技实力的持续创新,使得江苏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好循环,对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更高于其他省份。
05Q1~23Q1,江苏省新增信贷平均同比多增31.3%,高于全国22.3%的平均水平。年初通常为企业用款需求高峰,而银行自身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的考虑,也会积极加大信贷投放,故年初信贷投放通常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江苏省作为全国产业基础最扎实、创新动能最活跃的经济大省,企业用款需求相对旺盛,开年信贷脉冲表现通常更为强劲。
2.2、银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低,本地城商行竞争力相对更强
江苏银行业总资产集中度相对更低,本土城商行竞争力相对更强。截至23Q4末,江苏各类机构总资产规模由高至低依次为国有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和股份行,总资产规模分别为12.9、6.6、4.52和4.46万亿。其中,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占本土银行业的比例为21%,远高于全国13%左右的平均水平,浙江、四川等经济发达省份亦呈现上述特征。不同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优质资产较为欠缺,有限的资产更多向国有大行集中;江苏省经济体量大、增速快,微观主体融资需求较为旺盛,优质资产相对充裕,有助于地方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项目储备和生存空间。
近年国有银行、城商行扩表速度更快,股份行则相对偏慢。2018~2023年,江苏省各类机构总资产复合增速由高至低依次为国有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和股份行,复合增速分别为16.4%、12.6%、9.2%、8.6%,国有行凭借其品牌优势及网点优势,总资产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仍领跑各类机构,城商行依托本土人缘、地缘优势亦维持相对高景气的扩张态势,股份行面临着来自大型银行及地方法人银行的“双重挤压”;而在目前“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则可能需要应对国有行、城商行进一步开展信用下沉的压力。
江苏地区银行业多点开花,苏南地区相对更强。2022年末,江苏省城商行、农商行共计64家,其中城商行4家、农商行60家。苏南地区19家区域性银行平均总资产规模为1.6万亿,远高于苏中(0.88万亿)、苏北(0.93万亿)。从上市的情况来看,江苏省共有9家上市区域性银行,包括江苏、南京、苏州3家城商行以及常熟、无锡、张家港等6家农商行,均坐落于苏南地区。
9家上市银行2023年9月末总资产规模(集团口径)合计7.5万亿,占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为2.7%,占A股上市城农商行的比例约26%;江苏地区总资产规模(母行口径)合计5.9万亿,占江苏省银行业的比例为19.4%。其中,江苏、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集团口径)分别为3.3、2.2万亿,在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分别位列第2、第5,苏州银行接近6000亿,总资产规模为相对较小。从农商行来看,仅常熟银行超3000亿,其余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左右。
江苏省头部金融机构的本土市占率持续提升。截至23Q2末,江苏省9家上市银行贷款省内市占率为15.5%,较2017年提升2.3pct。多数上市银行贷款市占率较2017年有所提升,如南京银行(+1.1pct)、江苏银行(+0.9pct)、常熟银行(+0.14pct)、苏州银行(+0.09pct)等,头部银行提升幅度相对更大。
城商行基本实现13个地级市全覆盖,农商行异地网点相对较少。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分支机构已实现13个地级市的全覆盖,苏州银行则在除镇江、徐州、盐城3市外的各地级市均设立了分行。而农商行由于自身的经营特征,主要深耕本土地区,在异地业务的发展上也优先考虑经济环境较好、居民文化相近的周边区域,整体而言异地网点相对较少。
2.3、信贷投向: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引领重点领域信贷高增
江苏省作为工业大省,存量贷款中接近7成为公司贷款。近年来伴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高端制造、绿色等特定领域贷款投放呈现较高景气度,推动公司贷款增速持续走高,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居民购房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零售贷款增速近年来有所放缓,但在居民短贷、经营贷支撑下仍快于全国。具体而言:
①从存量贷款结构来看,对公贷款占比接近7成。截至2023年末,江苏省对公贷款、零售贷款余额分别为16.3、7.3万亿,其中对公贷款占一般贷款(剔除非银)的比重为6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pct。分行业来看,余额占比居前的行业为基建1(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制造业(21%)。江苏省工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相应存量贷款结构以对公贷款为主,且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零售贷款方面,居民贷款中短期消费贷、中长期消费贷、经营贷占比分别为10%、63%和27%,其中中长期消费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pct,主要为个人住房贷款。
②对公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定领域贷款持续高增。截至2023年末,江苏省对公贷款增速为21.5%,较2017年末提升13.4pct;2018~2023年复合增速为15.7%,高于全国12.3%的平均水平。分行业看,伴随着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制造业、科创、绿色等领域融资需求较为旺盛:2020~2023年,江苏省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复合增速分别为17.7%、42.4%、29.9%,其中绿色贷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pct,普惠小微贷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pct。除此之外,2023年末江苏省基建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9.5%、22.5%,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