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AI芯片行业报告:ARM架构的机遇与挑战
1、公司简介:因移动终端趋势而生的IP核龙头,成为芯片设计环节的技术基底
1.1 简介:公司拥有ARM架构,出售芯片IP核
Arm(全称AdvancedRISCMachinesLtd),中文名称安谋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半导体设计公司。Arm是ARM架构(全称Acorn RISC Machine)的IP所有者和开发商,该架构被用于全球绝大多数智能手机CPU内核。Arm的主要业务是向半导体设计公司设计和授权各类芯片IP核,简化芯片设计流程。2016年7月,软银斥资240亿英镑(折合320亿美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Arm;2023年9月14日,软银出售Arm10%的少数股份以帮助Arm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软银保留其余的约90%股份。
1.2 业务:IP核是芯片设计的技术基石,助力半导体产业加速迭代
IP核被称为“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提供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底座。Arm主要业务是为芯片设计厂商提供IP核授权。IP核是芯片中具有独立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的成熟设计,如果将集成电路设计看作搭建房屋的过程,IP核就相当于施工中所需的图纸。芯片设计厂商等客户获得Arm IP授权后,可将外购的多个IP核与自主设计的电路部分拼接成一个复杂芯片。通过在芯片设计环节采用成熟且经过验证的IP核,可降低设计门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和失败风险,帮助芯片厂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IP核种类丰富。按照交付方式,可分成软核、固核和硬核。1)IP软核:经过行为级功能验证和优化的RTL代码,不含任何物理实现信息,只以HDL文本形式提交给用户,后续结构设计灵活度高,类似房屋的设计图纸而不涉及具体施工细节;2)IP固核:以网表形式提供,完成了门级电路综合和时序仿真等设计环节,但布线设计仍有调整空间,类似房屋渲染效果图,而实际成品仍可改动;3)IP硬核:提供形式为版图,与成套工艺绑定,确保了产品实施路线的稳定性,但不具备任何应用灵活度,类似具体的房屋施工图。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实力,选择合适的IP核类型和设计灵活度。按照设计产品的类型,可分成处理器IP、接口IP、存储IP和模拟IP等。其中Arm主要以处理器IP为主。IP行业集中度高,Arm位居绝对龙头。IP核行业于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行业主要厂商几经更迭,当前市场竞争格局稳固,行业高度集中,2022年IP行业CR3与CR10分别高达66.1%和80.3%。处理器IP(包括CPU、DSP以及GPU)市场营收占总IP市场营收的近50%,而Arm作为处理器IP市场的绝对龙头,在IP核市场营收占比高达41.1%,远高于第二名Synopsys的19.7%。
1.3 发展史:乘移动互联网之风,ARM成长为IP核龙头
1.3.1 半导体产业分工细化趋势下,IP核行业应运而生三次产业转移推动半导体产业分工细化,芯片设计环节进一步拆分出IP核。自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发源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中,半导体系统装配、封装测试等低利润环节转移到日本,借助家电市场的发展,IDM模式迅速崛起。其后,台积电和联电的诞生推动了第二次产业转移,使美、日半导体产业由IDM模式逐渐过渡发展出专注设计的Fabless模式。
21世纪初,随着终端平台从PC向手机端迈进,产品复杂度上升,芯片设计难度加大,研发资源和成本增加,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继续细化,芯片设计产业进一步分拆为IP核、EDA工具及设计咨询服务等子行业。IP核加快芯片设计、制造到出货的流程,成为芯片设计的技术支撑。EDA工具的成熟使得IP核行业迅速发展,成为了半导体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产业转移与技术升级同时带来了成本、风险和设计难度的提升。芯片设计公司需要快速响应市场、持续高频迭代产品,使其满足低成本、低风险、高性能、灵活设计的需求,IP核可提供经过验证、可重复使用的芯片设计模块,从而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成本以及降低失败风险,因此IP核逐渐被芯片设计厂商采用。
1.3.2 紧抓PC向移动端转型大势,Arm依赖RISC指令集崛起终端设备向移动端转型的趋势助力Arm业务快速增长。1985年,Arm的前身Acorn研发出基于RISC的ARM架构,但在PC领域难以与当时的行业标准x86架构抗衡,后续与苹果合作的掌上电脑微处理器也并未得到市场认可。屡屡受挫后,Arm开始转向IP授权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手机市场的高速发展,PC行业开始向移动终端转型,对低功耗、高效能芯片的需求完美契合ARM架构的优势,因此ARM架构打败x86架构占据移动端市场。同时,具有开创意义的IP授权商业模式也帮助Arm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先后与诺基亚、三星、苹果、高通等合作开发处理器芯片,逐渐形成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统治地位。
Arm采用契合移动终端需求的RISC架构。ARM架构所使用的RISC即精简指令集,与复杂指令集CISC相比,RISC架构更加简化,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短,通过更多的寄存器进行操作。RISC架构能够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减少功耗,使其更符合移动设备对功耗和能效的双重需求。此外,RISC架构由于其精简设计,更容易实现高度优化的编译器,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手机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持续收购完善生态体系,ARM逐步成长为IP核行业龙头。在移动终端市场取得成功后,Arm开始加速收购步伐,在IP核、芯片设计领域继续补齐技术实力,并收购软件开发工具、调试厂商和一些重点下游应用(如物联网)厂商,持续完善公司生态布局。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Arm成长为处理器IP核市场的绝对龙头,以2022年41.1%的市占率稳居总IP核行业第一。
1.3.3 ARM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设计底座,重要战略地位促成ARM高估值上市
软银、英伟达两大收购案凸显Arm重要战略地位。Arm在处理器IP市场的优异表现吸引了软银的兴趣,软银看好未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市场的潜力以及Arm在芯片产业链上游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于2016年以320亿美元对Arm完成全部股份收购;但随后软银以8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25%的股份出售给其旗下的愿景基金。2020年,英伟达公开表示计划以总价值400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从软银手中收购Arm,以加强其在CPU领域的布局,并构建云到端的全面竞争优势。然而鉴于Arm作为核心技术战略地位突出,英伟达对Arm的收购案最终在竞争对手和各国反垄断调查的影响下被迫终止。
布局基础设施与汽车领域,半导体复苏与重要市场地位促成高估值上市。软银入主后围绕物联网业务制定的市场策略收效甚微,在英伟达收购失败后,Arm调整了业务重心,开始转向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和汽车领域。得益于5G智能手机、5G基站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出货量的增长,公司全球业务开始恢复增长。2023年8月,软银从其所属的愿景基金以64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Arm25%的股权,为上市铺路;2023年9月14日,ARM通过美股IPO上市,作为芯片设计行业的技术底座,发行价高达51美元,发行市盈率104倍,对应市值高达545亿美元,成为2023年全球最大IPO。Arm的上市还吸引包括台积电、英特尔、联发科等公司分别投资约1亿、6000万和2500万美元作为基石投资者,共同构建基于ARM架构的庞大芯片生态。
1.4 产品线:手机处理器IP作为拳头产品,多产品线拓展想象空间
以IP核产品为核心,Arm配备全面的产品矩阵与软件生态。Arm为芯片设计与制造提供一整套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1)ARM架构作为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指令集架构,是公司IP核产品的底层技术支撑。2021年3月发布的Arm v9是十年来的第一次Arm架构更新,相比V8架构在性能、安全性和DSP及机器学习功能上有显著提升。2)基于ARM架构公司推出一系列IP核产品,涵盖芯片设计所需的各类逻辑或功能单元,以及经过验证和优化的物理IP。3)Arm同时配备庞大的芯片设计环节需要使用的软件生态和工具链,帮助客户显著缩短研发时间,或通过“BuiltonCortex”等定制服务满足客户特殊的产品需求。
移动端市场一枝独大,Cortex系列产品贡献主要营收。凭借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性,Arm架构在移动设备、汽车、物联网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Cortex系列更是成为移动端市场的主流处理器IP。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产品需求,Cortex旗下有四大子产品线:1)面向应用场景的Cortex-A系列,针对高性能计算、运行丰富操作系统及提供交互媒体和图形体验的应用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娱乐系统、数字电视等产品。2)面向实时应用的Cortex-R系列,主要针对汽车制动系统、动力传动解决方案、大容量存储控制器等实时应用。3)面向各类嵌入式应用的Cortex-M系列,主要针对成本和功耗敏感的应用,如智能测量、人机接口设备、汽车和工业控制系统、家用电器等。4)针对客户高性能需求、主打定制化的Cortex-X系列。Cortex-X Custom(CXC)计划允许客户在通用Cortex-A性能、功耗和面积设计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针对客户需求打造定制化处理器IP,Cortex-X被广泛使用在三星、高通、谷歌和联发科等大型客户的高端智能手机设计中。
2023年5月推出的Cortex-X4是Arm迄今为止性能最高的处理器核心。GPU双系列并行发力,覆盖大多数端侧应用场景。图形处理GPU方面,Arm具有两大GPU IP:Mali系列和Immortalis系列。Mali系列提供高性能图形处理能力以及灵活的配置选项,适用于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多种应用场景,已搭载到主流手机芯片如三星Exynos、联发科天玑、海思麒麟中。Immortalis系列则是Arm专为旗舰智能手机推出的高性能GPU系列,优化了机器学习能力和节能技术,强调手机顶尖的游戏效果及图形体验。2022年6月推出的Immortalis-G715是第一款在安卓移动设备上支持硬件光追功能的GPU,联发科天玑9200搭载了此款处理器,拥有11个图形计算核心,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2%,功耗降低41%,GPU能效接近苹果A16水平。
顺应云计算及AI发展趋势,Arm发展服务器和NPU产品线。由于高性能和软件生态,服务器CPU市场长期由英特尔和AMD等x86 CPU供应商主导,Arm市占率较低。为加大渗透服务器市场,Arm推出了针对基础设施终端市场的Neoverse系列解决方案。该系列IP由追求极致性能的V系列、注重能耗均衡的N系列以及专门为吞吐量需求设计的E系列组成,适用于高扩展性的云端至边缘基础设施。以AmazonGraviton2搭载的Neoverse-N1为例,相较Cortex-A72,Neoverse-N1在数据中心负载下有2倍的矢量性能表现以及5倍的机器学习向量性能提升。Neoverse系列对比x86架构产品具备成本和能耗优势,预计Arm在服务器领域的市占率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Arm还注意到AI浪潮下机器学习能力向边缘端迁移的趋势,适时推出用于加速神经网络推理过程的Ethos NPU系列IP,已推出三个产品,其中Ethos-U55及Ethos-U65专为面积受限的嵌入式及物联网设备打造,Ethos-N78则面向多个市场,可以满足手机、个人电脑、AR/VR、汽车ADAS系统等多应用场景的机器学习需求。
Arm配备系统IP、安全IP和物理IP,确保芯片高效设计和制造。1)系统IP方面,Arm制定了名为AMBA的标准化总线架构规范,定义了在SoC中各个IP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和交互方式,并配套提供经过硅验证的互连、系统控制器、调试和跟踪等系统IP,搭配Cortex系列或Mali系列处理器使用,可在优化IP核性能的同时简化芯片设计过程。2)安全IP方面,Arm推出TrustZone安全方案,基于CryptoCell和Cryptoisland两大安全IP为Cortex-A和Cortex-M系列产品提供支持,通过专用的安全指令集以及高度隔离的安全域,保护敏感数据和外设免遭攻击。3)物理IP方面,Arm通过与EDA供应商及代工厂(三星、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等)密切合作,优化其在250nm至3nm工艺节点上的技术,确保其处理器IP核的客户在不同制程工艺下均以最佳实践路径进行晶圆制造。
1.5 收费模式:按IP层级进行授权收费,版税收入贡献主要营收
Arm根据客户类型、授权权限、产品灵活度等维度,分成四种收费模式。分别为架构许可协议(ALA)、技术许可协议(TLA)、Arm Flexible Access(AFA)和Arm TotalAccess(ATA):1)传统收费模式——TLA与ALA:Arm早期主要通过TLA模式向客户进行IP授权,客户需要支付被采用的IP核产品对应的授权费。而对于部分希望针对其特殊需求而定制的大型客户,Arm通过ALA授权允许其基于ARM指令集架构自行设计处理器IP核。根据Arm2015年披露的数据,共有Applied Micro、博通、凯为、苹果、华为、英伟达、AMD和三星八家公司获得了64位ALA授权。
2)订阅制收费模式——AFA与ATA:2019年Arm推出AFA计划,客户只需缴纳一定数额的年费即可访问AFA组合中的80多种产品,直到客户选定IP产品并完成芯片设计后,再支付具体IP授权费。2021年,Arm在AFA计划的基础上针对大型客户推出ATA计划,允许大客户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取产品组合范围,支付年费后即可随意访问并使用IP核产品,无需额外缴纳授权费。订阅制AFA&ATA计划灵活度更高,未来收费模式将由传统向订阅制转变。先设计后付款的机制显著降低了客户的风险成本,进而吸引更多潜在客户选择Arm产品进行开发和应用。同时,ATA将一次性授权费转化为年费交付的模式也使Arm的收入更加平滑。在亚马逊AWS、英飞凌科技、微软等大型公司陆续加入ATA计划的背景下,我们预计订阅制模式对应的收入贡献将继续增加。
Arm营业收入被拆分成授权和版税两部分。Arm设置了四类收费模式,但公司营收只分成授权收入和版税收入两项,其中授权收入在IP核被客户采用时一次性收取(ATA将授权费分摊到年费中),版税收入则是在芯片出货后,从每一笔芯片销售中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成。其中授权收入和版税收入根据合同具体情况有不同的金额/费率范围:授权收入根据技术先进程度、合同期限和使用范围等分为七个级别。最底层的Academic/Research和DesignStart仅用于研究,不可商用。Multi/Single Use允许客户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产品中使用单个IP核,如果客户希望将单个IP核应用于更多的项目,就需要升级成不对使用范围设限的Term许可。Perpetual在IP核的使用范围与Term许可类似,但取消了授权时长限制。Subscription提供Arm全IP产品组合的授权。Arm的最高级别授权是Architecture,客户可获得架构规格和兼容性测试套件并自行开发ARM架构IP核。每个许可级别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客户可根据具体预算、设计能力和需求进行选择。授权权限的级别越高,Arm收取的授权费也越高。通过分析Arm官方授权层级表,可以看出Arm针对授权年限越长、使用范围越大、IP核产品组合越多的授权合同,会收取更高的授权费。我们判断,由于ALA授权的产品是指令集架构,灵活度高且赋予客户更大定制修改权限,传统收费模式中ALA的授权会高于TLA;对于订阅制收费模式,由于计划涵盖的IP核更多且需要分摊一次性授权费,ATA的年费会高于AFA年费,因此ATA更适合产品线多元、芯片出货量高的成熟厂商,而AFA则为处于研发和探索阶段的初创公司提供了低风险选项。Arm版税收入主要受版税费率的影响,而版税费率与IP核技术先进程度以及交付类型相关。
1)架构迭代推动新系列产品费率增长。基于v7及之前架构的IP核版税费率在1%左右,而基于Arm v8架构的IP核版税费率可提升至2%及以上;根据Arm官方,基于v9架构IP核的版税费率为v8架构的两倍,截至FY24Q3,基于v9架构的版税收入已贡献总版税收入的15%,仍有提升空间。2)交付类型也影响版税费率,系产品完善程度不同对应的Arm预研发成本不同。指令集架构产品完备程度低,给予客户的定制空间更大,因此对应的版税率相较经过预先设计和验证的IP软核产品更低;同时IP软核只提供“设计图纸”,相较已完成结构设计和物理验证的IP硬核费率更低。当前,针对Arm的多元化产品线,Arm的平均版税费率在1~2%的区间内。
版税收入贡献Arm的主要营收。Arm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FY21-FY23版税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65%/58%/63%,FY24Q3版税收入和授权收入分别占比57%和43%,版税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版税收入一定程度上依赖半导体发展周期,芯片ASP与芯片出货量变动均会引发Arm版税收入变化,从而影响公司业绩。然而Arm中国不同于Arm整体收入结构,在FY23出现授权及其他收入大于版税收入的情况,FY23期间,中国地区授权及其他收入占比16%,版税收入占比8%,这可能是中国政策鼓励芯片设计初创公司发展,助推新签约许可客户数增加所致。
1.6 客户:客户集中度高,长约大客保障业绩稳定
收入高度集中,Arm寻求通过ATA模式加强大客户合作。Arm下游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厂商、晶圆代工厂商和IDM等,且收入高度集中于几家头部的芯片设计大厂客户。FY2023,Arm的前3大客户贡献约44%收入,其中第一大客户是Arm中国,占比24%。同时,更具灵活性的ATA模式的推出也帮助Arm进一步巩固与更多大型客户的合作,如亚马逊AWS、英飞凌、微软、恩智浦半导体等大厂均与Arm达成了ATA协议。
2、IP行业:下游芯片需求增长,半导体行业趋势赋予Arm长期增长潜力
2.1 AI算力+巨头自研芯片+芯片需求提升+Chiplet,赋予Arm长期增长动力
在下游周期复苏、v9架构迭代之外,强劲AI需求为Arm带来增长新动力:1)短期:AI帮助授权业务获得更多新签IP授权订单。FY24Q3授权业务营收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系AI趋势驱动客户加大技术投入,进而签订更多先进CPU和AI加速类产品(如NPU)的IP授权。我们预计AI对授权业务的助力有望至少持续到FY24Q4。2)中长期:英伟达GH200和GB200超级芯片逐步出货,Grace CPU帮助ARM架构向AI算力领域渗透。CPU+GPU超级芯片是专为高性能计算和AI打造的异构加速平台,将GPU的高性能与Grace CPU的多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使其在AI任务中具备更高性能和生产力。英伟达于23年8月发布GH200超级芯片,由基于Arm的GraceCPU和英伟达H200 GPU共同组成。24年3月,英伟达发布GB200超级芯片,单颗GB200由1颗基于Arm的GraceCPU和2颗英伟达B200 GPU共同组成,考虑到未来AI训练和推理需求持续强劲,驱动GH200和GB200出货量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ARM架构芯片在大规模AI和高性能计算的渗透,Arm版税收入将受益于AI算力浪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