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机械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1、概览: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18%,航空领域募投项目结项
四川优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定制化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凭借对产品研发与设计、材料与工艺创新、先进制造和检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利用自主生产和协同制造能力,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多品种、多应用场景的定制需求。股权结构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罗辑、欧毅。根据2023年年报,董事长罗辑直接持有公司21,212,100股股份,占股份总额的20.89%,总经理欧毅直接持有公司21,210,800股股份,占股份总额的20.89%;除上述情况外,罗辑、欧毅还通过优机投资、优机创新控制了公司2.88%股份的表决权。
业务分项公司已形成服务于油气化工、通用机械、工程矿山机械、液压系统等领域的设备及零部件定制和航空零部件精密定制五大业务体系,覆盖上万种规格型号的产品,通过快速反应和精准高效服务为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在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高品质定制化设备及零部件。2023年,油气化工、通用机械、工程矿山机械、液压系统、航空零部件领域的有创收占比分别为32%、28%、14%、12%、4%。毛利率水平来看,2023年通用机械设备和工程和矿山机械零部件高于30%,油气/化工、液压系统、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处于20%~30%区间。
财务总览2021-2023年3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6.37%、36.3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93亿元(+10.14%)、归母净利润7462.54万元(+17.72%),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73%、9.27%,研发费用及费用率分别为3582.11万元、4.01%。2024Q1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776万元。
2、业务:提供机械零部件产品的“一站式定制”服务
2.1、五大领域均衡布局,2023年油气/化工领域创收2.87亿元(+31%)
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油气化工类、工程矿山类、通用类、液压类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务。油气化工领域:生产的各类型阀门广泛应用于油气长输管线、海上油气平台、储运码头罐区、油气加工处理、化工自动控制等领域。
主要包括球阀、旋塞阀、闸阀、止回阀、截止阀等成套阀门以及阀门零部件。工程矿山领域:专业从事工程设备零部件、采矿设备零部件、冶金设备零部件及其他工程零部件的定制。零部件主要包括连接筒、连接臂、连接轴销、行星齿轮、行星减速支架、辊轮;主轴、机架、粉碎盘、粉碎头、动颚、主轴螺母、轧臼壁、破碎壁、齿板;熔炼锅、钢包、锭模;轴、辊轮、风电设备零部件等。通用领域:主要包括消防产品零部件、水工零部件、燃气管道用零部件等,适用于成套消防系统阀门、燃气管道等工程商的安装与维护。
零部件包括城市消防用水系统消防阀阀体、雨淋阀阀体、消防管、管卡等。城市和现代农业供水系统刀闸阀、蝶阀、截止阀阀体和阀盖、控制阀阀体和阀盖、管道连接件等。燃气管道的调压阀、减压阀、燃烧器等。同时为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OEM配套,为铁路轨道零部件制造企业OEM配套。液压系统领域:适用于各类农机设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环卫设备、工业举升设备等领域的油缸及油缸零部件。航空领域:专注于航空液压系统零部件、复合材料零件等加工制造,包括:航空器液压系统执行元件筒体类零件,航空器复合材料零件等生产。
专门从事航空工装模具设计与制造,包括钣金模具、成型工装、胶接工装、深腔拉伸模及校型、复材成型模和胶接模具、热成型模、弯管模、注射模、橡胶模、型架等定制设计与生产。
2022年:油气/化工、通用机械、工程和矿山、液压系统、航空航天领域业务分别创收21955.5万元、26343.85万元、10783.49万元、12821.29万元、3221.31万元。通用流体控制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38.94%,原因为主要客户2021H1因消化库存导致采购减少,自2021年下半年对外采购逐步恢复,全年需求回暖导致其向公司采购的产品品种及数量增加,同时公司产品成功进入非洲阀门市场。2023年:油气/化工、通用机械、工程和矿山、液压系统、航空航天领域业务分别创收28732.76万元、24650.45万元、12389.91万元、10618.31万元、3648.53万元。1、油气化工流体控制设备及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30.87%,受益于国家加大对海洋油气开采投资力度,公司在中海油项目阀门市场中标较多,取得的订单增加,同时2023年年初中标了国家管网全年采购框架订单,交货验收金额较多;2、其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71.55%,原因是母公司海洋风电零部件产品收入和子公司恒瑞机械新增发电设备产品收入增长,以及母公司传动器、铰链座、斜拉缸等门窗五金件订单增加。
2.2、109项专利潜心高端装备国产化,多个航空领域研发项目实现批产
公司一直围绕国家重大装备迫切需求为研发目标,以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端装备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截至2023年末,拥有专利10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公司主持的“带有缓冲装置的新型液压油缸”和“新型高精度流体控制阀”项目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完成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精控阀门承担的“压力平衡式旋塞阀国产化项目”先后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研制项目”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整体来看,公司主要产品与行业内公司同类产品相比,处于各项性能参数相当甚至个别技术参数更好的水平。
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和技术沉淀,优机股份及其子公司已在机械工业不同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根据优机股份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信息,公司累计参与了4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主要参编单位是子公司精控阀门,负责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标准编制提供阀门设计制造的经验数据,参与对多个章节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修改。
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全球市场需求钻研、新品研发与设计、工艺改进等环节,掌握了机械工业材料、产品与工艺等通用核心技术,以共有技术的延伸开发以及对国内外标准的熟练转化为基础,快速灵活应对新行业客户的新需求,为其提供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2018年至今,公司陆续开发海上风电浮基支撑连接件、嵌入式调节器,蒸汽安全泄压阀,太阳能电池板支撑调节用油缸,胶接工装、深腔拉伸模、注射模等新产品,服务领域扩展至风电、光伏、航空工装行业。
从公司2023年年报来看,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项目、航空起落架系统新型轴类零件加工项目等多个航空领域研发项目均已实现批量生产或小批生产,有望为航空业务的不断开拓提供技术保障,推动第二成长曲线展开。
3、模式:自主生产+协同制造维系国内外优质客户长期合作
3.1、“自主生产+协同制造”柔性制造模式,拥有9家控股/全资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1-2004年间进行了“协同制造”模式初步探索,2004年至今向“自主生产+协同制造”模式演变并深化发展。为满足客户“种类繁杂、应用场景广泛、非标准”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定制化需求,公司采取“自主生产+协同制造”的柔性制造模式,形成以产品研发、材料及工艺创新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能力,以及面向客户和协同制造商的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物流运输为核心的深度服务体系。公司通过技术质量规范输出、过程控制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实现对协同制造商生产过程的管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20名外驻技术质量人员,配备了749台/套各类检测仪器和手持量具,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充足的资源投入提高了协同制造产品的高品质和稳定性。
自主生产模式:主要产品为油气化工阀门、航空零部件、铸钢件及零部件等产品。客户洽谈、方案制定、产品研发与设计、原材料采购、具体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部环节均由公司及子公司负责完成,公司能获取自主生产的全部利润。协同制造模式:公司负责产品实现方案制定、产品深化研发与设计、工艺设计和改进、全过程质量监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核心工作。协同制造商作为生产加工单元按照公司的技术质量规范利用其生产资料(厂房、机器设备和工人)在公司全程参与下进行产品制造。公司拥有协同制造商超300家,主要协同制造商平均合作年限超10年,通过技术质量规范输出、外驻技术质量团队的实地过程控制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实现对协同制造商生产过程的主导和深度参与。
协同制造是21世纪的现代制造模式。《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指出:“协同制造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的合作,它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通过互联网络,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设计、生产经营信息。协同制造强调多企业、多工厂协同生产协同服务。”与一般的委外加工和OEM生产方式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特点对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改进、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等具有极高要求,公司必须深度参与并主导协同制造商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对产品生产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
母公司统筹,子公司协同制造、维持独立经营。客户开发与维护、产品实现方案制定、深化研发与设计、技术质量文件输出、生产计划制定与组织实施、过程控制与技术指导等工作主要由母公司负责。公司将具体产品的生产加工交由相关子公司或协同制造商负责,再由母公司采购成品后对外销售。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自主生产,公司先后收购了精控阀门、JV和楷航科技,该等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体系,由于收购前上述子公司均自主对外销售,故收购后延续其原有的销售模式。
3.2、外销占比过半,已成为中石油、添里仕、莫纳克等客户合格供应商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下游直接客户包括设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油气化工等设备使用企业、工程及销售服务商等。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方式包括商务洽谈和招投标两种途径。
公司研发生产的油气化工阀门、液压油缸及零部件、消防产品及水工零部件、工程矿山机械零部件、海洋风电设备零件和铸钢材料等核心产品得到了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国家管网等大型央企,以及德国添里仕、美国百利、美国艾默生、加拿大莫纳克、德国阿达姆斯、丹麦埃维柯和澳大利亚英孚彼德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可,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压力平衡式旋塞阀等油气装备关键部件和超低温铸钢产品已成为国产品牌进口替代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公司围绕国家重大装备迫切需求,以价值链延伸为契机,陆续开展了航空液压系统零部件、复合材料为主的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及服务,并具备在航空工装模具设计、制造领域的核心能力,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多家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目前公司形成了油气化工、工程矿山、通用、液压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务五大业务条线,服务于国内市场和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内外销收入来看,2019-2023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持续维持在60%~70%的区间内,同时2021年后,外销业务的毛利率均高于内销毛利率,至2023年,外销、内销毛利率分别为30.57%、22.81%。从客户结构来看,公司客户集中度不高,2021-2023年前五大客户的创收合计占比逐年降低,从31%降至20%。
4、行业:研发创新逐步补齐装备短板,内外需市场广阔
2023年9月2日,根据工信部官网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6个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工作方案》在主要工作举措中提出了关于4方面的16个重要任务,4方面分别为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分业精准施策。其中,在稳定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任务中,《工作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开展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部署一批中试验证单元、产线,推动重点机械装备创新成果成组连线、串珠成链。系统梳理重点行业和关键产品短板环节,开展重点产品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鼓励“整零”协作,增强协同制造能力,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4.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修复,2023年机械工业出口额同比增长5.8%
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当前全世界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城市化水平较低,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根据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缺口约15万亿美元,基建投资需求的蓬勃增长给机械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部门的长期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后,在内外需共同拉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修复。2024年1-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4.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补齐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建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旺盛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机械工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6.8%,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贸易表现低迷,外需疲弱带来出口增长压力,但我国机械工业顶住多重压力,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再创新高。据海关统计数据汇总,2023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连续第三年超过万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3%。其中,进口额3045.1亿美元,同比下降7.6%,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11.9%;出口额7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3.2%,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6.6%。
4.2、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拉升石化、航空等下游内外需求
公司下游应用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石化、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城市供水、农业机械、市政工程和航空产业。石化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原油产量1.95亿吨,天然气产量1,888亿m³,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石油第二消费大国和天然气第三消费大国,油气行业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19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0%和43.00%。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颁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网里程分别达到3.70万公里、4.00万公里和16.30万公里,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全国省区市成品油、天然气主干管网全部连通,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成品油管道基本接入,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天然气管道基本接入,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矿山机械设备行业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推动煤炭、砂石建材、冶金等基础工业对固体矿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带动了矿机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进、出口金额方面来看,矿山机械行业的进、出口额持续增长,不过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小。2023年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的出口额达到了41.3亿美元,进口额为2.8亿美元,进出口顺差达到了38.5亿美元。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势。
未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矿山机械有望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通用机械行业通用机械设备是相对于专用机械设备而言、可用于多种行业的生产加工的设备,包括泵、风机、气体压缩机、阀门、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及其他,其中阀门类产值占比最大,约30%。公司通用机械零部件产品主要适用城市供水、燃气管网、消防等市场。2023年通用机械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217.22亿元,同比增长4.28%;实现利润总额835.73亿元,同比增长10.45%。泵、风机、压缩机、阀门、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减速机6种产品完成同比增长。随着国内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加速,通用机械行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保持平稳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