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风冷却系统行业报告:稳定成长与政策驱动
1.通风冷却设备“小巨人”,业绩增速稳健
1.1多年深耕通风冷却行业,股权结构稳定
冷却方案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研发和制造。是一家以高效率、低噪声、轻量化为核心技术特点的工业装备热管理解决方案制造服务商。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为各领域头部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公司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为威海克莱特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为中核、中广核,实际控制人为盛才良、盛军岭、王新、王盛旭。公司实际控制人盛才良家族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51.61%的股权。公司治理稳定,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拥有8子公司,新设立墨西哥、香港子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2业绩稳健增长,在手订单充裕
五大业务并行发展,海外业务有望突破。从业务结构看,公司业务可划分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风电、燃气轮机、核电等)、海洋工程与舰船(海上钻井平台、高技术船舶等)、冷却塔和制冷风机五大业务。2023年五大业务分别占比23.1%、22.5%、13.9%、18.2%、22.3%,收入结构均衡,形成并进格局。从区域看,公司外销占比较少,主要海外客户为GE、西屋制动等知名跨国企业。2024年随着墨西哥子公司业务开拓,公司成为Wabtec新产品开发供应商以及国外EC项目恢复,预计未来海外收入占比将有所提升。
业绩稳健增长,订单大幅增长。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023年营收5.08亿,CAGR(2019-2023年)为18.8%,2023年归母净利润6057万,CAGR(2019-2023年)为28.8%。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潮,带动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板块营收、利润大幅增加。2022年后风电业务发展趋于平稳。2024Q1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22.3%。截至2024Q1在手订单约4.3亿元,较2023Q1增长45.8%。公司原使用募集资金建设新能源车间变更为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2025年建成达产后产能有望翻倍。
盈利能力稳定,毛利率保持高水平。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电机、板材、型材等。2018年至2021年,直接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7.4%、75.8%、72.5%及77.1%。公司定制化研发能力强,服务客户主要为头部知名企业,毛利率稳定在30%上下,净利率稳定在10%上下。盈利能力稳定,ROE(摊薄)保持较高水平。
2.风机竞争格局分散,下游多领域高景气
风机产量呈上升趋势,下游应用领域多。风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新能源发电等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属于通用机械范畴。风机制造业上游包括电机、钢材、铜材等生产制造业。下游主要为风机的使用行业,如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船舶制造等领域。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的统计数据,通风系统设备的整体行业规模由2016年度的361.95亿元上升至2021年度的598.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59%。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预计,通用机械行业2022年预计年增速为7%,假设2022-2025年按照年复合增长率7%预计,到2025年风机行业产值规模可达784.77亿元。克莱特年销通风机和通风冷却系统7万多台,主要服务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2.1轨交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带动新增长点
铁路营业里程增长稳定。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5/203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16.5/20万公里,其中高铁5/7万公里,相较2023年全国铁路15.9万公里、高铁4.5万公里运营里程,到2025年和2035年铁路总里程和高铁里程总体仍有接近4%/26%、11%/56%增长空间。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今年1至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9亿元,同比增长10.5%。未来全国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公司轨交装备配套服务需求也将持续跟上。
城轨投资额小幅回落。截至2023年底,据中国城市交通轨道协会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38条,总运营里程达到11224.54公里,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3011.21亿元,2023年全年共完成建投投资5214.03亿元,同比下降4.22%。预计未来两年新投运线路与2023年持平,“十四五”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规模趋近13,000公里。
轨道交通迎来设备更新改造新周期。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呈现出智能化趋势、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维护和政企合力经营等特征。2024年以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轨交领域新发展。2024年2月28日,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表明,大力推广铁路新能源装备,目前还有近万台内燃机车,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同时提升铁路运维管理、运营检修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4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支持交运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
2024年城轨通市场招标总额有望达到14亿元。据RT交通轨道统计,2022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共有25家企业承接通风系统订单,按中标金额计算,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浙江上风专风、金盾股份和江苏华东正大。预计2024年城轨通风系统市场,有17座城市的33条,1064.06公里的线路将进行通风系统招标,覆盖车站数量达到468座。按照城轨通风系统每座车站平均投资额为300万元/站进行测算,预计2024年我国城轨通风系统市场招标总额达到14亿元。
2.2新能源领域:核电项目核准加速,风电竞争激烈
核电装机容量核准加速。2022年和2023年分别核准10台核电机组,在数量上创过去十年新高。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预计“十五五”期间核电装机容量CAGR 为11.4%,核电长期发展空间可观。截至2023年底,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55台,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总运行577堆年,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核电装机容量提升到7,000万千瓦。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在2030年前达到世界第一。
山东规划千万级核电基地。2024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未来10年到15年,山东省将积极推进先进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应用,重点推进烟台、威海沿海核电项目建设,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克莱特扎根山东,借助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在海阳、乳山等地设立公司,大力开展核电业务。一般核电项目通常有六台机组,分三期交付。两个机组需要2-3年完成。一期一个机组风机用量产值为1.5亿元(8000万到1个亿通风系统,剩余为空调系统)。
风电领域竞争激烈。经历了快速发展的2020年和2021年之后,风电行业在2022年陷入低潮。海上风电退补、大型化零部件供应紧张、装机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风电产业业绩承压。进入2023年下半年,风电行业出现拐头趋势,招标持续增长。但伴随着风电主机厂竞争激烈化,下游配件厂毛利率受挤压较大。
克莱特客户覆盖行业龙头,2024年风电领域面临压力。公司海上风电产品占比约70%、陆上风电产品占比约30%,陆上风电领域,公司仅提供风机产品,单台价值低。海上风电对产品可靠性、耐腐蚀性、集成系统的性能要求更高。公司海上风电冷却系统装机业绩已经涵盖国内各海区主力机型8.5MW、10MW、11MW、14MW、16MW以及漂浮式机型,目前正在开发18—22MW全球领先机型。2023年公司能源通风冷却业务增长迅速主要来源于明阳智能发电机水冷系统、空空冷却器等系列产品销售、NuovoPignoneLUTOT2项目和MERO4项目。风电领域竞争激烈,毛利率面临下降风险,预计公司将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风电板块业绩增速面临压力。
2.3舰船和燃气轮机领域:运输船订单大增
海外需求增长带动运输船订单大增。船舶工业周期性明显,民用造船业已进入新的周期上行阶段,呈现量价齐升状态。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介绍,2023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汽车运输船新造船市场持续升温,本轮汽车运输船订单潮自2021年开启,据克拉克森数据,2021年全球汽车运输船订单37艘,2022年新船订单在高基数下持续高增长,达到69艘,同比增长81.6%。
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利好船舶产业链发展。船舶的一般使用寿命在20-25年,当前全球船队老龄化严重,2023-2036年“以新换旧”将促使船舶迎来新一轮集中交付周期。在“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环保新规:主机功率限制、减速航行以降低燃油消耗、拆解报废等将于2023年生效。当前绝大多数船龄在18年及以上的船只均不满足环保要求,意味着环保新规实施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换代需求。国内方面,2024年3月13日,国家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船舶等重点行业",船舶设备更新改造获政策支持,新能源船舶替换有望加速,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
克莱特是GE燃气轮机唯一配套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5-2020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据statista预计到2027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约为295亿美元。据智研咨询,2022年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到了616.7亿元,美国GE公司在2015年收购阿尔斯通后,已经占据了我国燃气轮机领域50%的市场份额,克莱特为GE在国内燃气轮机配套风机的唯一供应商。
2.4工业冷却领域:生鲜配送和预制菜推动冷链需求
生鲜配送和预制菜推动冷链需求。据中冷联盟,2022年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为5686万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23万吨,CAGR(2022-2028年)为8%。未来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将随着预制菜行业发展向好从而带动存储需求。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称,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165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10720亿元,CAGR(2023-2026年)为27.6%。未来冷链运输需求将有效带动冷库建设和设备更新。克莱特多年为冰轮环境、四方科技、大连冰山、雪人股份等冷冻行业的龙头服务。
冷却塔市场规模近200 亿,行业集中度低。据GIR (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按收入计,2023年全球冷却塔收入大约3394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达到4481百万美元,CAGR(2023-2030年)为4.0%。克莱特冷却塔和空冷器产品包括大型轴流风机、石化和电站空冷器风机等,主要客户包括SPX、BAC、荏原等在内的行业知名企业,公司自2000年成为SPX和BAC的配套供应商,近10年SPX和BAC在亚太区90%的业务量配用克莱特冷却塔叶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