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信局】2023AIGC产业链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图谱
AIGC产业链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图谱
AIGC重点发展行业
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用于文本生成、机器翻译、图像识别与生成、视频分析等方面。
自动驾驶:用于车辆感知,路径规划和驾驶决策等方面,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行驶效率。
生物医药:通过模拟和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金融行业:基于市场数据和经济指标,生成投资组合策略,优化风险和回报的平衡,提供金融投资意见。
AIGC产业链分层
应用层:包括各种使用AIGC技术的应用程序和产品,例如,聊天机器人、智能客服、智能证件照等,是AIGC行业的商业化落地途径
算力层:为AIGC产业链提供底层硬件算力支撑,包括用于训练和部署模型的AI芯片、AI服务器等计算设备,使模型能快速训练和优化
数据层:AIGC产业链的基础层级,包括用于训练和微调模型的各种文本、图片和音视频数据集,为模型提供深度学习的“养料”
模型层:AIGC产业链的核心层级,例.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的Transformer模型,通过学习数据层中的数据知识,具备了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是实现AIGC功能的关键
算力层:AI芯片领域被“卡”
AI芯片是算力硬件中的核心,价值占据算力成本的50%以上,目前以GPU为主。其中高算力GPU市场基本被美国英伟达公司垄断,而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其尖端人工智能芯片,涉及A100、H100等型号,国产GPU在性能和良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AI芯片领域存在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数据层:数据集环节存在“堵点”
当前,主流数据集多以英文为主,中文数据集紧缺。根据360分析,中文语料数据集占比低于5%。此外,中文预料数据集质量差,数据集种类和内容缺乏多元化,专用领域数据集基本空白,在政府、医学、金融等公共领域的开源数据稀缺。对比之下,美国拥有大量的文本、目标检测数据集。因此,中国AIGC产业链的数据集环节存在“堵点”。
模型层: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情况
在AIGC行业的大模型开发领域,有10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他们过去一年的平均营业收入超7600万元,平均研发投入约为5800万元,平均超6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AIGC共分为六类应用
AI大模型的出现对各行各业都带来深远影响,由AI生产的内容将逐渐成为众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AI大模型的模态分类,AIGC应用可被划分六类。其中,文字生成应用发展时间较长、易于落地而跨模态生成赛道的发展潜力最高。
应用层: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情况
在AIGC行业的应用层,有22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探索AI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他们平均营业收入超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