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23年H1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国际冲突的持续导致全球通胀,全球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频率、IPO数量也都有所下降。全球Biotech公司高估值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在疫后恢复期,投资机构的判断趋于谨慎,中国医药生物行业由高热度回归至合理热度的调整期。


2023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一二级市场融资事件以及融资金额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然而随着生物医药板块深度回撤、估值见底,回暖的机会正在孕育,2023年6月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出手的节奏都有所增强。截至2023年7月28日,A股已有百余家生物医药公司公布年中业绩,超六成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喜,医药行业整体已迎来业绩层面的复苏。


二级市场融资情况


2023年H1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热度整体上持续降温,但港股和美股呈现回暖迹象。2023年H1二级市场共计21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完成IPO。其中A股12家,科创板4家,北交所4家,创业板3家,主板1家:融资总额142亿人民币,同比2022年H1下降了51%。H股6家,融资总额共计20.05亿港元:同比2022年H1,IPO数量翻倍,融资总额略微提升。美股3家,依生生物、冠科美博通过SPAC上市:硕迪生物13.34亿美元。


A股方面,2023H1北交所IPO数量首次与科创板齐平,A股平均单次IPO融资额为11.8亿元,同比2022年H1的13.9亿元,略有下降。科创板IPO事件4家,发生在1月、5月和6月,累计IPO总额80.8亿元。


联交所上市融资方面,2023年H1共计6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成功赴港IPO,累计募资金额达20.05亿港元。相比于2022年H1,2023年H1港股IPO事件数量(6vs3)增加100%、月度融资金额范围(2.2~12.88s2.29.2)以及融资总额基本持平(20.05us19.87亿港元)。


美国上市融资方面,2023年H1有3家企业在纳克斯上市,其中两家通过SPAC上市,无募集金额的统计数据:硕迪生物上市主板首发募集金额13.34亿美元。2022年无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成功在美国IPO。


二级市场再融资方面,2023年H1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再融资时间共24起,累计融资总额约167亿元。二级市场再融资平均每月4起事件,月度再融资额平均27.8亿元。


相比于2022年H1共19项再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额336亿元(含上海医药139亿元)。2023年H1再融资事件数增加,但平均单个事件融资额(6.96vs17.68亿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23年H1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是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最活跃的部分。或然生物有限公司以还未获得足够重视的化学修饰加工酶类为靶标研发新型药物,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种子轮最高融资额,达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用于搭建并发挥创新发现平台的作用以及推动棘手癌症候选先导药物的研发。专注于自身免疫和恶性肿瘤领域的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天使轮最高融资额5.4亿元。海森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服务商,公司依托控股股东康桥资本全球的医疗健康平台和资源来丰富慢性病与老年相关性疾病管理领域的产品结构和产品管线。海森生物在A轮融资中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A轮最高融资额3.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81亿元)。本轮融资完成后,海森生物将使用募集到的资金推进产品管线的增长和扩张计划,聚焦于中国慢性病、老年相关性疾病以及急重症领域,成为领域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多肽药物的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获得29亿元融资,成为战略融资额最高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


2022年,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融资高峰发生在1月,融资规模约145亿元。8月份迎来融资小高峰,规模约92亿元。10月则相对处于融资低估,融资规模不超20亿元。2023年H1,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融资高峰同样发生在1月,融资规模约103.58亿元,对比2022年1月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8.76%。在4月和6月迎来融资小高峰,规模均超过50亿元。其他月份融资规模在30亿元左右,融资金额波动较小。


按照治疗领域统计,将获得融资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进行研发领域标注,同一治疗领域的融资额进行加和统计及排序,获得融资额前十大治疗领域。与2021年相比,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神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在一级市场仍受资本青睐;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抗病毒领域的热度有所下降;眼科疾病融资额排名提升,融资额同比增长114.43%,呈现逆势增长趋势。但在2023年H1的融资金额汇总中,眼科疾病增长速度相对变缓,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增速更快,包括在糖尿病、NASH、肥胖症等疾病领域,获得更多的资本关注。


上一篇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2023-11-16
下一篇

【和君】旅游产品体系、创新趋势及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