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种植业深度研究:康农种业拓展黄淮海市场分析报告

1. 康农种业:国家玉米种子补短板阵型企业

1.1.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耕玉米种子十余年

国家玉米种子补短板阵型企业,深耕玉米种子十余年。康农种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聚焦于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良好的杂交玉米种子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科研创新为驱动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玉米种子补短板阵型企业,是入选该阵型的14家企业之一。

股权结构清晰稳定,董事长方燕丽及其丈夫彭绪冰为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董事长方燕丽直接持有公司51.56%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丈夫彭绪冰系公司董事、总经理,二人共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公司管理层均从业多年,行业经验较为丰富,公司董事长方燕丽女士,行业经验丰富,专心致力于农作物种子的推广和经营,2007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执行董事(有限公司阶段)和董事长(股份公司阶段)。公司总经理、董事彭绪冰系先生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担任公司首席专家。副总经理彭绪伟先生、覃远照先生、财务负责人邓恢勇先生,均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充足的行业管理经验。

1.2. 产品以玉米种子为核心,魔芋种子和中药材种苗为辅

公司现已形成了以玉米种子为核心,魔芋种子和中药材种苗为辅的多元产品结构。康农种业杂交玉米种子具备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以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主要优势品种包括康农玉007、康农2号、康农玉109、康农玉108、康农玉999、富农玉6号、康农玉8009、豫单883、康农玉868、美谷999、美谷108、康农玉909、高康2号等杂交玉米种子。

1.3. 积极拓展黄淮海地区业务,业绩规模稳健增长

公司积极拓展黄淮海地区玉米种子业务,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持续稳步增长,2018-2023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25%/14%,2022年利润增速有所下滑主要系制种成本上涨影响,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45.9%;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28.7%。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黄淮海地区杂交玉米种子销售业务,加大市场渗透力度,带动销量及营收高增。

2018-2023年玉米种子占比超90%,为公司核心产品及主要收入来源。2020-2023年,玉米种子营业收入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0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82亿元,增加了1.74亿元,CAGR为37.85%;公司营业收入结构保持稳定,玉米种子始终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营收占比始终超90%。

公司盈利质量有所下降,中药材种苗毛利率最高。公司2023年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分别为30.73%/18.46%,相较于2020年的43.46%/35.16%,下降了12.73/16.7pct,主要由于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受销售和制种成本上涨的影响较为显著。分产品来看,中药材种苗毛利率最高,2023年中药材种苗的毛利率为78.63%,较2022年增加39.19pct;2023年玉米种子的毛利率为31.24%,较2022年减少1.8pct,主要系制种成本略有上涨。

费用管控能力较强,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费用逐年提升。2021-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3.92%、11.38%、12.43%,保持相对稳定;管理费用率为6.2%、4.0%、3.5%,整体呈下滑趋势;销售费用率为2.7%、3.3%、5.2%,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不断投入费用拓展新市场。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7%,2018年到2023年研发费用逐年上升,主要系公司为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关注新产品和新的育种技术的研发投入,职工薪酬有所增加。

2. 种业市场前景广阔,国产集中度有望提升

2.1. 全球市场:种业市场规模逐年提升,行业竞争激烈

受育种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人们对植物蛋白质的需求增加,全球种业市场规模逐年提升,预计2021-2026年CAGR为2.2%。根据Kynetec的数据,以出厂价格计算的全球种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3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520亿美元,2016-2021年CAGR为3.8%。随着生物育种的推广应用,预计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578亿美元,2021-2026年CAGR为2.2%。

全球种业集中在中美地区,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年CR5超50%。美国在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占比多年来持续位居第一,2020年为35%;中国的市占率仅次于美国,2020年为23%,常年处于市场份额占比第二的位置。从市占率层面看,在2021年全球种子企业市场份额中,德国的拜耳和巴斯夫占比分别为21%/4%,拜耳为全球种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公司;美国科迪华占比16%,中国先正达集团占比8%,法国Vilmorin占比3%,行业CR5为52%。

2.2. 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大,预计2021-2026年市场规模CAGR为6.2%

政策助力营造优良产业环境,推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高速发展。2023年2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部署更加侧重强调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质管理。

我国种业增长潜力大,市场规模增速较快,预计2021-2026年CAGR为6.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相比于2019年的17.41亿亩,增长了0.23亿亩,播种面积近年来持续增加。根据Kynetec的数据,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660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3亿元,2021-2026年CAGR为6.2%。

2024种植业深度研究:康农种业拓展黄淮海市场分析报告

玉米、水稻、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根据《2022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2021年,全国玉米、水稻、小麦的用种面积分别为6.50亿亩、4.49亿亩和3.54亿亩,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6.25%、25.04%和19.72%。其中,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

行业集中度目前较低,2021年CR5为18%,生物育种、种业现代化发展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2021年我国种子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先正达集团、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大华种业和登海种业,占比分别为6%/5%/3%/2%/2%,CR5为18%。我国种业格局分散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等。目前,我国正处于生物育种的推广前期,受益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健全和竞争环境的持续优化,行业格局有望重塑,具备核心生物育种技术的企业有望获得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2.2.2. 玉米:整体供过于求,部分优质品种供需较为紧张。

玉米种子是目前我国用种面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种子。2014年,我国玉米面积超越美国玉米面积,位居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面积第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亿亩,同比较2022年增加了0.17亿亩;与2012年的5.87亿亩相比,增加0.76亿亩,增幅约12.95%,2012-2023年CAGR为1.11%。

玉米品种种植集中度逐年降低,2021年CR5为16.39%。2012年玉米品种CR5为32.2%,2021年CR5与其相比降低了15.81pct。2021年为近20年来前五大玉米品种种植集中度最低的一年,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玉米制种面积呈现阶段性特征,种子市场供过于求。2016年以来,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呈先减后增态势。玉米制种面积由2016年的410万亩,下降到2020年的230万亩,主要原因一是种子库存依然很大,二是企业普遍预期生物技术运用可能加快,主动规避因品种更新换代而引致的库存种子大规模转商风险。2020年后制种面积逐步增加,2023年大幅回弹至462万亩,主要系全国玉米种子库存大幅下降,制种面积恢复性增长。2013-2023年我国玉米种子年可供种量连年高于需种量。2023年我国玉米种子年可供种量为20.4亿公斤,需种量为12.2亿公斤,余种量为8.2亿公斤,市场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现象。

优良品种稀缺,优质玉米种子供需紧张。尽管玉米种类繁多,但真正能够被广泛推广的品种却相当有限。根据中国种业平台的数据,尽管2020年有14,121个玉米品种通过了审定,但其中86.84%的品种仅通过一次审定,而只有不到0.72%的品种通过了五次以上的审定,表明仅有极少数玉米品种在多地获得推广应用。同时,获得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类目依然稀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玉米种子出现品种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可能性大。

2024种植业深度研究:康农种业拓展黄淮海市场分析报告

3. 研发为基,开拓黄淮海区域第二增长曲线

3.1. 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产学合作巩固护城河

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研发费用逐年攀升。2018-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从515.6万元增长到了1,074.5万元,增加558.9万元,CAGR为15.86%。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支出推动公司新产品研发。

拥有完整研发体系和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开展产学合作。2023年,公司开展热带玉米、夏播玉米、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等研发项目,有望加大公司未来对不同区域玉米市场的全覆盖,有利于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业绩增长。此外,公司积极进行与科研院所和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合作研发工作,与合作方进行优势互补,在种质资源开发、育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参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公司技术能力并加速推动杂交玉米种子品种创新进程。

3.2. 西南优势区域高市占率,加速拓展黄淮海地区

2021年公司市占率为0.72%,在行业内中型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根据《2022年中国农作物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我国2021年玉米种子使用总量为115,051万公斤。2021年度,公司销售玉米种子829.86万公斤,按玉米种子使用量计算市场占有率为0.72%,公司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度,公司销售玉米种子1,030.49万公斤,同比增长24.18%,考虑到我国2022年度玉米种植面积较2021年度变化不大,因此估算公司玉米种子2022年度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至0.9%左右的水平。

深耕西南山地区和南方丘陵区多年,2021年/2022年公司优势区域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84%/5.97%。西南山地区和南方丘陵区是公司传统的优势区域,公司在该区域内深耕多年,具有多个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且市场认可度、知名度较高。公司2021年度在传统优势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84%;假设2022年度各主要区域用种量与2021年度保持一致,2022年公司富农玉6号、康农2号、康农玉007和康农玉999等主打品种在主要销售区域内(即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六个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了0.5%的水平,公司全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97%,充分说明公司产品在传统优势区域内已经建立起一定竞争优势和市场认可度。

积极拓展东华北、黄淮海地区,打造公司第二曲线。2021 年以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选育等多种渠道将业务区域逐步推广到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康农玉8009的表现突出,豫单883、康农玉515、豫单898等相关一系列品种有望推动黄淮海区域销售带来大幅度增长。2023年公司黄淮海地区营收额约8000万元,2024年我们预计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后续黄淮海区域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3. 募资助力公司降本增产

募资扩充公司生产产能助力业绩提升。公司募资用于生产产能扩张,显著提升公司产能,有效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产能瓶颈问题,另外生产基地靠近制种区域,可以有效节省运输、储存成本,同时黄淮海等地区快速拓展将帮助消化公司新增产能。公司整体拟募资扩充1.2万吨玉米种子生产产能,2024年9月预计投入使用,新增产能可被预计订单基本消化,同时投入1500万元对现有的长阳生产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可靠度。


2024种植业深度研究:康农种业拓展黄淮海市场分析报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芯片电感行业报告:AI浪潮下的增长机遇

2024-06-03
下一篇

2024房地产行业报告:上广深购房政策松绑影响分析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