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低空经济行业报告:启航新篇章
1.低空经济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5G赋能空中公路
据国家发改委5月20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意见》还明确,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鼓励各地方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支持。
在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移动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以安全、智能和可靠为基础的新型低空基础设施支持系统迫在眉睫,网络、终端、平台、安全和算力等技术和能力亟须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品5G网络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以及国内最大的单体算力中心。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低空经济的通信接入、定位导航、算力AI资源,并将大数据能力与基础设施能力融合,有力支持空域开放、监督管理、风险评估和安全管控等业务需求。
另外,据中国移动5月21日消息,已在舟山与上海之间实现了全球首次百公里级5G-A通感一体跨海航线低空网络覆盖。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曹蕾表示,基于5G-A技术可以打造集“通信、感知、导航、管控”于一体的低空智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为行业提供低空网络信息传输、辅助安全管控等服务,赋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电信同样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大动作。近期,中国电信注册成立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无人科技”)。从具体业务来看,中电信无人科技的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5G通信技术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业务。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中国联通分别在深圳沙河产业生态园和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通过5G-A通感基站对低空感知数据的挖掘,与飞手培训学校联合探索对学员训练飞行轨迹的评估,提升了教培效率,孵化新业态。
“实现端到端、门到门的场景,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全空间、全时间的服务网络,配备智能自主的监管调度系统,确保相关产业成熟,设备、网络、芯片模组的经济性和性能可靠。”中国移动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航空器等低空经济主体将能够实现愈加快速、准确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低空交通系统会实现更加智能的运营管理,低空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监管体系会更加规范,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视和管控低空飞行器,保持低时延的双向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
地方政策持续更新,资金支持是全新亮点
6月3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重点突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通信导航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打造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拳头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取开展城市空中交通试点,打造国产大飞机重要配套基地。此外,《决定》还明确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高性能算力、物联感知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6月4日,四川省政府又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培育低空经济市场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航线网络构建,巩固拓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成果,增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通用航空制造业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省级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低空飞行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产品。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7年,四川省将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实现支线机场通航全覆盖,试点城市低空监管、服务、应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投用,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协同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通航装备制造、低空飞行运营等领域各培育形成3—5家行业领军企业。到203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飞行起降基础设施网络,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适应飞行活动需求,通航装备制造能力、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国内领先,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此外,意见还提到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工作,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针对短途运输、航空体验、跨市无人机物流、城市无人机配送等低空飞行活动,探索不同运行场景在同一空域飞行机制。探索中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有人驾驶航空器融合运行,促进低空资源高效利用。支持试点城市根据不同空域类型及运行场景,建立分级分类的低空非管制空域服务模式。支持试点城市建设无人机低空监管、服务、应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
在2024投资成都招商大会上,十部门联合发布2024投资成都系列政策和平台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统筹打造总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体系。其中提到,设立规模20亿元天使母基金、规模15亿元科创接力基金,主要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初创企业,形成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将通过母基金直投、设产业链子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培育壮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
在此前发布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中,低空经济、氢能已被纳入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两条重点产业链。6月5日,成都市举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空域划设工作动员部署暨专题培训会,成都将启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空域划设工作,逐步将全市河道、天府绿道和超1500个各类公园等区域中的低风险区域上方真高120米以下空域开放为适飞空域,标志着成都推动低空空域分类开放和空域结构持续优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成都低空经济正加速“飞起来”。
6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成都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12月底前实现城市短途载人航线首飞、低空医疗物资运输、高(快)速公路巡检等低空飞行器应用场景。《成都市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拟推动实施低空经济装备提振行动,大力发展“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应急”等场景,提振低空飞行器应用需求。
5月22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产业规模不断突破,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1)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军地民”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构建起各方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2)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起降点,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地面基础设施网络,核心区域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3)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攻克一批低空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基本实现低空产业链自主可控。
5)应用规模不断拓展。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无人机飞行达到350万小时。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为此,广东省将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方案特别提到,组建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省低空综合服务中心),在省工作专班领导下,承担低空空域管理协同运行和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统筹工作,运营管理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负责统筹全省城际间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管理,统筹全省通航飞行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的建设运营等。另外,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低空经济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探索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低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低空产业发展,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组建专项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低空经济重点领域。
6月12日,珠海市政府印发《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珠海产业基础和自然优势打造三大低空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建设低空飞行器飞行测试验证基地,打造陆海人员、物资运送示范场景,打造城市无人机智能配送示范场景,今年年底前推出产品。珠海市国资委已成立低空经济产业投资运营公司,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力度,各区亦规划建设低空产业园加快低空经济产业要素集聚。
5月31日,广州市发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五大方向,21项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州市低空经济整体规模发展目标达到1500亿元,其中,向全球生产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推动关联的航空器制造业实现产值规模超1100亿元;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方面,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低空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新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降点、数百个社区网格起降点,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100亿元。
试点探索方面,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航局在广州签署全面推动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利用广东低空产业相对集聚、配套完善、应用场景多等便利条件和独特优势,先行开展公交化运行等试点探索和应用示范,不断健全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低空经济、临空产业发展壮大,携手孕育催生民航产业新质生产力。
此前,中国民航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深圳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同意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构建低空规章标准体系,加强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和低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广州市同样聚焦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做出全新规划。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明确:优化调整广州及周边相关地区空域结构,推进军民航深度融合,促进空域资源统筹安排和释放;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城市民生服务低空智慧网络,开展无人机物流运营试点,建设基于物流无人机低空城市保供体系;探索使用无人机、无人车等配送方式,完善“最后一公里”末端网点共享设施网络。
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这是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广州低空经济有望在创投的赋能下“飞得更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