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轮胎行业增长前景分析报告

前言:基于空间格局与成长路径二维标准筛选出汽车轮胎赛道

2024年轮胎行业增长前景分析报告

标准1-成长路径:优选消费、电动单品升级的赛道◼驱动要素总结:主逻辑在收入端,成本端是中短期嵌套逻辑。1)价:消费及科技(电动&智能)属性提升带来的配套价值量提升,升级;2)量:汽车产业族群向国内转移及新配套体系诞生,破局。


标准2-格局维度:优选本土化率低且集中度高的赛道◼赛道中无或较少本土厂商参与竞争较为重要,主线逻辑是国内市场替代外资份额。相关赛道:座椅(本土化率<15%)、线控制动(本土化率<5%)、高速连接器(本土化率<33%)

公司概况:外销为主的轮胎优质企业

品牌与产品:三大品牌两大类别,应用领域广泛◼三大品牌。公司旗下主要打造森麒麟、路航、德林特三大轮胎品牌,森麒麟以公司名称命名品牌,定位于全球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零售市场销售,路航、德林特定位中端市场,作为公司主打的全系列产品,面向全球销售。


产品主要分汽车轮胎与特种轮胎两大类别。公司主营业务为专注于绿色、安全、高品质、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和航空轮胎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产品根据应用类型区分为乘用车轮胎、轻卡轮胎及特种轮胎,乘用车轮胎包括经济型乘用车轮胎、高性能乘用车轮胎及特殊性能轮胎,特种轮胎包括赛车轮胎、航空轮胎。应用领域广泛。在半钢子午线轮胎领域,公司拥有逾7,000个细分规格产品,具备全尺寸半钢子午线轮胎制造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式轿车、越野车、城市多功能车、轻卡及皮卡等车型;在航空轮胎领域,公司成功开发适配于波音737系列等多种机型的多规格产品,正稳步推进航空轮胎应用领域客户开发。


成立于2007年,2020年上市:实际控制人自1989年起即从事橡胶及轮胎贸易业务,开拓了美国销售渠道,储备了以欧美市场为主的高性能及大尺寸轮胎销售渠道;2007年公司注册成立;2009年公司第一条半钢子午线轮胎下线;2010年公司正式启动航空轮胎项目研制工作;2011年公司收购森泰达集团拥有的半钢子午线轮胎产能、航空轮胎试验线等资产,实现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轮胎产能整合;2013-2016年,公司开始实践智能化制造模式在轮胎产业的应用,设计、建设了青岛工厂第二条生产线和泰国智慧工厂,公司研制的波音737NG飞机轮胎成功试飞,公司正式具备航空轮胎装机使用资格和销售资质。2020年公司正式于深交所挂牌上市。


全球化布局: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化运营体系:生产端,公司目前在青岛、泰国均布局生产基本,摩洛哥与西班牙的生产基地也在稳步推进;销售端,公司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地区。


股权结构:秦龙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稳定: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董事长秦龙直接持有公司37.15%股份,并通过其实际控制的青岛森宝林、青岛森忠林、青岛森玲林、青岛森伟林四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6.76%股份,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3.91%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下设5家子公司,进行全球化业务布局。其中,公司直接控股泰国子公司,通过森麒麟(香港)贸易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美国、西班牙、摩洛哥三地分公司,美国贸易公司为公司北美地区自有贸易公司,主要负责公司自主品牌在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推广,发掘、培育、管理、维护部分北美地区客户。森麒麟(泰国)、森麒麟(西班牙)、森麒麟(摩洛哥)均在当地设有或计划设立生产基地,主要进行子午线轮胎的生产及销售业务。


营收&利润: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有所波动◼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有所波动:2015-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45%、32.99%。其中,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所回落主要系全球疫情反复引发的海运集装箱紧张及海运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暴涨、美国对泰国原产地轿车胎加征反倾销税、人民币大幅升值、国内需求不足、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但运输受阻等不利因素叠加所致。随着海运费回归至低位、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订单回升等因素推动,公司业绩同比改善明显,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3.69亿元,同比增长70.88%。

2024年轮胎行业增长前景分析报告

销量&单价:量价齐升,带动营收稳步增长◼轮胎销量:公司客户不断突破,带动轮胎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轮胎销量达2926万条(+29.3%),CAGR17-23=9.5%。◼轮胎单价:大尺寸、高性能、品牌化趋势凸显,推动轮胎单价不断提升,2023年公司轮胎单价达268元,CAGR17-23=3.9%。


地区结构:外销为主,且盈利能力强◼外销为主,且盈利能力强:公司外销营收占比持续保持在85%以上,同时,外销盈利能力更强,以2023年为例,公司外销毛利率为25.61%,较内销高3.79pp。

轮胎行业:大空间赛道下本土厂商全球替代加速进行

分类:按结构与应用分为全钢、半钢及斜交轮胎◼全钢子午线:帘线与外胎断面平行,胎体和带束层采用钢丝帘布,适用重卡.大型客车等高承重商用车辆。◼半钢子午线:帘线与外胎断面平行,胎体纤维,带束层采用钢丝帘布。适用于乘用车、轻卡、小型客车等。◼斜交轮胎:帘布层和缓冲层相邻层帘线交叉,适用于港口、林场、矿场等工程机械用车及特种车辆。


产业链:需求与汽车保有量和产量高度相关◼上游:上游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帘线等轮胎原材料价格受石油化工与钢铁行业影响显著。◼中游: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中策、玲珑、赛轮、森麒麟是国产头部厂商,行业竞争较分散。◼下游:分为替换市场和配套市场,分别与汽车保有量及汽车产量高度相关。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汽车轮胎产业上游中,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化工助剂、钢丝帘线、纤维材料等原材料成本占比普遍在70%以上(森麒麟原材料占比约70%),原材料中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各占约25%。◼轮胎原材料价格与石油化工、钢铁行业高度绑定,2022年轮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致使轮胎制造厂商盈利被动承压。短期来看,轮胎原材料价格波动回落将释放胎企盈利能力。


空间-配套市场:国内26年650亿,CAGR24-26=6%◼关键假设:24-26年乘用车产量增速2%/2%/2%,单车配套5条轮胎;24-26年商用车产量增速5%/5%/5%,单车配套11条轮胎;配套胎单价持续提升(大尺寸化、高性能化、品牌化)。◼测算结果:经测算,预计2024-2026汽车配套轮胎市场空间为577/611/646亿,CAGR24-26=6%。


空间-替换市场:国内26年3000亿,CAGR23-25=8%◼关键假设:24-26年民用轿车保有量增速5%/5%/5%,替换系数为1.5(单车年均更换轮胎条数);24-26年其他汽车保有量增速5%/5%/5%,替换系数为2.5;替换胎单价持续提升(大尺寸化、高性能化、品牌化)。◼测算结果:经测算,预计2024-2026汽车替换轮胎市场空间为2578/2770/2976亿元,CAGR24-26=7%。


空间-整体:26年国内超3600亿◼国内空间超3600亿:经测算,预计24-26年国内汽车轮胎市场空间为3156/3381/3622亿元,CAGR24-26约7%。◼配套胎单车价值量稳步提升:22年商用车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配套胎单车价值量下滑,随着商用车市场逐渐回暖以及配套胎单价提升,预计26年配套胎单车价值量将达约2000元。


驱动-国内量:保有量持续提升,产量复苏◼保有量稳步提升:保有量影响替换需求,2023年中国千人保有量达238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400-800辆仍有差距,预计未来国内汽车保有量仍将稳步提升。◼汽车产量回暖:产量影响配套需求,车市逐渐回暖,2023年国内汽车产量达3011万辆,同比+9.6%。


驱动-海外量:海外出口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海外出口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国内收入增长放缓,胎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3年森麒麟海外营收68.12亿(+23.25%),较2016年增长47亿元。赛轮轮胎海外营收192.65亿(+13.00%),较2016年增长114亿元,海外市场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


驱动-价维度:消费强化,大尺寸、电动化、品牌化提单价发展趋势:消费者对整车外观和性能的追求使乘用车轮胎消费呈现大尺寸化、电动性能化以及品牌化。1)大尺寸化:造型美观,宽体低趴感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2020年替换轮胎≥17寸占比38.7%,同比+2.5pct。2)电动性能化:电车车身重、初始扭矩大、发动机噪声低,对轮胎性能要求提升。3)品牌化:轮胎主打to-C替换市场,品牌是核心,轮胎是少数会通过广告宣传的零部件。


格局:当前本土化率30%,中期40-50%,随自主崛起有望达70%◼本土化率仅约30%,中期有望达40%-50%:国内轮胎市场外资占比近70%,国产龙头占比合计仅约30%。中期来看,品牌壁垒限制本土替代头部外资空间,而二线外资有望逐步被本土企业替代,我们预计中期国内本土化率有望达40%-50%。◼本土率远期有望超70%:日本轮胎市场以本土企业为主,本土化率超90%,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将带动本土胎企份额提升,我们预计远期有望超70%。


国内格局:环保压力促格局出清,国产头部企业受益◼国内格局出清,国产头部企业受益:随着“双碳”政策推出,加速落后轮胎企业淘汰。国内纳入统计部门监测的轮胎工厂,从500+家降至230家;通过CCC安全产品认证的汽车轮胎工厂,从300+家降至225家;落后产能出清将释放空间,头部企业受益。

2024年轮胎行业增长前景分析报告

全球格局:集中度持续下降,本土品牌全球替代稳步进行◼全球市场集中度持续下降:全球轮胎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持续下降,CR10从2010年的65.9%下降至2020年的61.8%。◼本土品牌全球替代稳步进行:以中策、玲珑、赛轮为代表的国产胎企在逐步抢占全球轮胎市场份额,20年全球75强中国产胎企份额20.0%(较10年+3.3pct).

公司分析:定位高端,面向全球,持续向上

高端化定位稳固,盈利能力领先

三方评测成绩斐然。公司产品近年来在多次国际国内权威第三方独立轮胎测评中取得比肩国际知名轮胎品牌的成绩:2019年8月,公司“路航Landsail”225/45R17 LS588规格在德国Auto Bild轮胎测评中,与普利司通并列第3位,在国产轮胎品牌中排名第1;2021年6月,“森麒麟Sentury”/“路航Landsail”205/55R16规格在芬兰TM轮胎测评中,取得滚动阻力第1、干地制动第3、干地操控第4、湿地制动第3、湿地水滑第4、噪音第5,最终综合排名第4;2021年10月,公司“森麒麟Sentury”235/45R18 Qirin 990规格在中国《车与轮》轮胎测评中,取得干地制动第1、湿地制动第2、噪声第3、滚阻第1,对比国际品牌新能源静音棉轮胎,Qirin990的干地制动缩短1.2%,湿地制动缩短19%,干湿地制动总成绩缩短10.7%。


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轮胎领航者。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绿色轮胎”的研发制造,持续致力实现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轮胎领航者的发展目标。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超高性能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Qirin EV,滚阻相较于普通燃油轮胎降低12%,相较于国际一线同类产品降低6%左右,续航里程相较于国际一线同类产品增加12%,耗电节省5%,全生命周期续航周期耗电节约440度,减少345kg CO2排放,相当于多种植68.7棵树。干湿地制动能力与国际一线同类产品相当,噪声相较于国际一线同类产品降低2分贝左右。Qirin EV噪声、湿滑、滚阻全部达到欧盟标签法A等级,滚动阻力已突破千分之5.0。


大尺寸化,盈利能力领先。公司产品结构以轮辋尺寸17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高性能乘用车、轻卡轮胎产品为主,轮辋尺寸最大可达全球领先的32寸。大尺寸高性能乘用车、轻卡轮胎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轮胎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适配中型轿车、越野车、城市SUV、皮卡及商务车等车型,速度级别要求更高、操控要求更佳、舒适性要求更高、复杂路面适用性要求更广、载重负荷要求更大、对轮胎性能的要求更苛刻、轮胎研发程度更难、制造工艺更复杂,适用车型档次提升,附加值更高,相应定价环节溢价能力更强,毛利率更高。公司17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高性能乘用车、轻卡轮胎产品销售金额占比近年来持续保持在60%以上,为全球两家大尺寸高性能产品销售占比超60%的轮胎企业之一,大尺寸高性能乘用车、轻卡轮胎销量及销售收入的增长,带动公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推动销售溢价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方面的优势增强了公司在全球中高端市场的客户合作黏性,中高端市场客户的良好产品消化能力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最新24Q1公司毛利率31.3%,主要竞争对手玲珑轮胎、赛轮轮胎、三角轮胎分别23.4%、27.7%、20.8%。

赛车&航空强化高端定位

持续研发,跻身航空胎领域。航空轮胎作为飞机重要的A类安全零部件,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适航认证等方面门槛很高,市场竞争者少,其市场一直为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少数几家国际轮胎巨头垄断。公司历经十余年持续研发投入,成为国际少数航空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具备航空轮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能力,且持续将航空轮胎技术应用于高端汽车轮胎研发。公司自主掌握的航空轮胎核心技术为公司开辟了新的赛道,进一步巩固及提升了公司产品的高端化形象。◼8万产能顺利推进,客户持续拓展。公司年产8万条航空轮胎项目在顺利推进,应用领域包括通用飞机、无人机、飞行汽车,目前客户已开拓了小鹏飞行汽车、中国商飞ARJ21-700等。

制造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费用管控优于同行

智能制造能力&精细管理能力深受认可。公司从智能中央控制系统、智能生产执行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智能检测扫描系统、智能调度预警系统五个主要模块,打造覆盖研发及设计、生产制造及检测、仓储及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工厂物联网体系。公司以智能制造实践成果入选“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公司又获得国家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誉,成为唯一一家四次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殊荣的中国轮胎企业。2021年,公司凭借智能制造实践及管理成效荣获被誉为中国管理界奥斯卡的《哈佛商业评论》“卓越管理奖”。◼控费增效,多项指标优于同行。制造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及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投资金额和生产成本、大幅减少用工人数、减少物流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产品的均一性及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及品相。财务指标来看,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产能扩张进行时

“833plus”战略规划顺利推进,产能快速扩张:2020年,公司提出“833plus”战略规划,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全球布局8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中国3个,泰国2个,欧洲、非洲、北美各1个),同时实现运行3家研发中心(中国、欧洲、北美)和3家体验中心,plus是指择机并购一家国际知名轮胎企业。“833plus”战略规划符合公司“创国际一流轮胎品牌、做世界一流轮胎企业”的企业愿景,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参与轮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目前该计划正顺利推进,已布局和推进5个生产基地(中国1个,泰国2个,非洲1个,北美1个),当前5个生产基地全部达成后预计实现5700万条产能,较2023年增加9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公用环保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04
下一篇

2024港股"红利贵族"选股策略研究分析报告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