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台湾高股息ETF市场发展报告

一、供给侧:以台湾地区为例看高股息ETF发展

(一)亚洲第三大ETF市场,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中国台湾ETF市场飞速发展。横向比较,根据台湾地区投信投顾公会,截至2023年底,中国台湾ETF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3.85万亿新台币(合约1259亿美元),在亚洲各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大陆及日本。ETF市场规模增长迅猛,2013-2023年十年间,中国台湾ETF规模复合增速高达39.3%,而股票总市值复合增速仅为9.3%。截至2023年底,ETF规模在股票总市值中的占比提升至5.9%,ETF市场地位突出。


2018年末,ETF规模超过传统公募基金,成为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共同基金。根据台湾地区投信投顾公会,2011-2023年间,台湾地区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缓慢,12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4.3%。而代表被动投资的ETF基金在2011-2018年维持较稳健的增速(复合增速为10.5%),2018年末ETF规模首次超过股票型基金规模,并在2018-2023年间创造了高达39.7%的复合增速。

复盘中国台湾地区ETF发展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中国台湾地区ETF元年:2003年市场波动下救市基金入市护盘,但如何退出成难题。1990年左右台湾地区遭遇金融危机,台湾加权指数在1990年2月创下12495的高点后一路下挫至1990年10月的2573点,下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此后台股震荡上行。到2000年2月,台股从2月最高的10202点下跌至年底的4744点。2000年中国台湾当局用平准基金救市,成立救市基金入市干预,资金规模5000亿新台币,后续台股回稳。中国台湾地区的第一支ETF意在让救市基金退出。为了使救市基金退出,证期局与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参考中国香港的做法,以全球最快上市纪录让0500挂牌:2003年1月台湾地区证交所与富时指数公司合作编制“台湾50指数”,并由宝来投信(现为元大投信)取得指数授权,于当年6月30日上市。2003年6月,台湾地区首只ETF“元大台湾50ETF”上市,成为继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之后亚洲第五个发行ETF的地区。(2)起步探索期:2004-2009年2003-2005台湾地区ETF增长缓慢,台湾地区金融监管机构从2006-2008年之间开始对相关规定松绑,例如放宽发行资格、简化指数授权作业等。此后台湾地区ETF发行数量增多,且陆续出现行业主题或策略型ETF,如“富邦科技ETF”、“元大高股息ETF”等。2009年,台交所努力推动台湾地区以外的ETF在台湾地区挂牌,例如允许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两地ETF跨市场上市。(3)成长期:2009-2017年在此阶段,ETF市场加速创新,ETF规模稳步增长。债券ETF方面,2011年,台湾地区首只债券ETF“富盈债券”核准上市,挂钩“台湾指标公债指数”,后来因为流动性不足、大幅折价等问题最终在2013年5月退市。此后至今,台湾地区没有再发行过挂钩本土债券的ETF。直到2017年1月,“元大美债20年ETF”上市,这是继“富盈债券”关停之后新发行的首只债券ETF,此后保险公司大举投资海外债券ETF。直到2019年10月,由于汇率风险及单一产品投资者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台湾地区金融监管机构对寿险公司参与投资债券ETF做出一定限制。股票ETF方面,


(1)跨境ETF:随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出现了以A股为主体的ETF产品,后续也出现了挂钩日本、韩国、印度、欧洲、美国指数的ETF产品,跨境ETF产品线不断丰富。


(2)杠杆、反向ETF:2014年11月,元大台湾50杠杆、反向ETF上市。2015年反向ETF迅猛增长的原因与2015年股市大跌、禁空令有关。在当时的政策下,当日交易可以卖股但结算时须净买超,因此在市场整体下跌,元大台湾50反1(00632R)不跌的情况下规模高增,2016年做空杠杆ETF占比大幅增加。时至今日,杠杆、反向ETF也是在台湾地区发展较好的ETF产品。


(4)ETF规模井喷期:2018-2023年规模方面,股票类、固定收益ETF增速领跑市场。据Bloomberg,2018-2023年,股票ETF规模由10089.3百万美元增长至49614.0百万美元(CAGR=37.5%)。固定收益ETF规模由12445.4百万美元增长至67137.7百万美元(CAGR=40.1%),复合增速高。2019年,ETF规模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同比增长263%至45122.7百万美元。从结构上看,中国台湾ETF 市场由固定收益ETF、股票类(包括高股息ETF)所主导。从2014年开始,ETF产品类型逐步丰富。2016年左右,做空杠杆ETF占比大幅提升主要由于2015年8月25日市场暴跌导致资金流入做空类产品。2018-2023年,固定收益ETF占比由43.7%提升至54.8%,股票ETF占比由35.5%提升至40.5%。而商品型、做多杠杆型、做空杠杆型ETF占比均有下降。

2024年中国台湾高股息ETF市场发展报告

2018年起的投资主线:本土高股息+台湾地区以外债券增量规模:我们统计了台湾地区2018-2023年以及2022年-2023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前十大ETF,发现2022-2023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前十大ETF中,有5只为高股息ETF,其余5只为台湾地区以外债券ETF。2018-2023年间,规模增长最快的前十大ETF中,有4只为高股息ETF,其余5只为台湾地区以外债券ETF,1只为本土宽基ETF(元大50ETF)。


存量规模:截至2024/5/16,台湾地区前10大ETF中,有8支为以高股息策略为代表的风格策略类ETF,以及2只宽基ETF。这与中国大陆市场中前10名ETF均为宽基或行业主题类产品的情况相差甚远,或与台湾地区宽基指数创设情况与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有关。受益人方面,截至2024/5/16,台湾地区ETF受益人数突破966万人,占人口总数超过40%,覆盖率极高。


(二)台湾地区的高股息ETF:突飞猛进,全球市场中独树一帜高股息ETF增长迅猛。根据Bloomberg,截至2023年末中国台湾市场拥有高股息ETF约19只,规模共计约343.1亿美元。2019-2023年,台湾地区高股息ETF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122%。同时,自2019年起,高股息ETF占ETF总市场比例、占股票ETF比例均有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占比分别为25.6%、69.2%,在全球高股息ETF市场中独树一帜。进入2024年,高股息ETF热度水涨船高,“元大台湾价值高股息ETF”在世界范围内首发募集资金排名第二。从新产品发行角度来看,截至2024年5月20日,2024年共新发ETF产品7只,其中包含了5只高股息ETF。台湾地区的高股息ETF通常在挂牌初期就能获得较高的资金流入。根据彭博行业研究的数据,于2024/4/1开始交易的“元大台湾价值高息ETF”,首发(以发行后30个交易日为限)募集资金金额在全球ETF产品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贝莱德的iShares Bitcoin Trust。


高股息ETF产品集中度较高,先发优势难言强劲。从集中度来看,2019-2023年,产品集中度有所下滑或主要由于红利产品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红利ETF CR3为67%,集中度较高。尽管部分成立较早的头部产品(如“元大高股息ETF”、“国泰台湾ESG永续高股息ETF”)地位较为稳固、规模持续扩张,但后发者(如“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群益台湾精选高息ETF”)也能在红利ETF规模井喷的2023年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这可能说明,在本金不发生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投资者更看重其配息的特征。观察头部产品特征,管理人大部分为台湾地区规模较大的基金管理人,而在费率方面则差异不明显。

(三)台湾地区高股息ETF特征:兼具资本利得与定期分红ETF爆款:科技股+高股息+月度配息机制以2023年6月上市的“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为例:该产品是台湾地区首只月度分红的ETF产品,也是全球少见的科技板块高分红产品。该产品跟踪台湾指数公司“特选台湾上市上柜科技优息指数”,从台湾地区上市电子科技类个股中,通过筛选市值、流动性、ROE、波动率、股息率相关等多方面指标后,精选40只成分股纳入指数。截至2024年5月20日,该ETF上市不足一年,但规模已经达到64.4亿美元,成为中国台湾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高股息ETF。

2024年中国台湾高股息ETF市场发展报告

我们认为,“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取得巨大资金流入的原因,在于其紧抓中国台湾居民的投资偏好及中国台湾资本市场特点,兼具科技+月度配息+高股息率的特点。1、台湾地区资本市场特点:产业定位高端,半导体行业地位全球领先台湾地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台湾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高科技企业的重点发展,尤其是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链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与增长动能。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业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供应地区,其中晶圆代工、专业半导体封测市占率都位居全球第一,台湾地区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供应全球的比重高达69%,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子科技行业市值首屈一指,台积电市值位居榜首。按照台交所的行业分类,截至2024/5/20,电子相关行业(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电子零组件、其他电子)市值占比高达66.3%,是中国台湾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台积电(2330.TW)单一公司市值56572亿元人民币,占电子相关行业市值的55%,占全部台股市值的36%,呈现“一家独大”的特点。

2、配息频率:“月月配息”产品推出,开启月度配息热潮在“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成立前,高股息ETF配息频率不一,主要包括半年配息、季度配息及双月配息。而“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为月度配息首创者,保证投资者每个月收获现金流;此外,根据台湾地区的税收规定,若股利单次支付没有超过2万新台币,则不用支付2.11%的二代健保补充保费。对投资金额较大的投资者而言,月配息的单笔股息不容易触及二代健保缴费标准,月度配息情形有一定节税优势。3、台股高股息特征显著,科技股不排除高股息率特征台湾地区资本市场股息率高企。台股整体重视分红,为高股息ETF提供了优质的底层资产。截至2024/5/17,当前台湾加权指数股息率2.55%,位于近3年的13.01%分位数,近三年的平均股息率为3.36%。而“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是全球少有的科技板块高分红产品,其追踪的“特选台湾科技优息指数”,在2022年殖利率为8.25%,表现均优于加权指数殖利率3.72%;2023年年均殖利率为3.9%,优于加权指数殖利率3.48%。

2024年中国台湾高股息ETF市场发展报告

持仓情况:两档明星高股息ETF以本土高股息个股为主。以近期规模增速较快的“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及“元大台湾价值高息ETF”为例,根据其追踪指数,这两只ETF底层配置了不同的个股。“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成分股均属于信息科技行业,“元大台湾价值高息ETF”成分股分布在信息技术、工业、金融、通信服务等领域。同时我们发现,这些股息率较高的成分股也在2023年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涨幅,实现了兼具资本利得与分红派息,攻守兼备,这可能是吸引大量资金进入的原因。

二、需求侧:从台湾地区居民资产配置逻辑看高股息ETF发展

(一)配置逻辑:“存股族”的兴起与配息时代的到来月度配息的火爆与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对老龄社会的意念恐慌和逐渐接受,以及对理财产品表现的失望紧密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年轻人,ETF都被视作一种财富存储的工具,“本土高股息”加“台湾地区以外债券”两类以生息为主要收益来源的资产成为本地投资者最为重要的配置方向。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不改。19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经济增速开始下行,进入增速换挡期,1991-2010年GDP平均增速5.48%,2010-2023年平均增速降至3.06%;以台湾地区政策利率重贴现为例观察,中长期来看,重贴现率持续下行。


台湾地区储蓄率整体下降。中国台湾居民储蓄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呈现上升趋势,并在1993年达到峰值。随后,由于一系列的金融开放使中国台湾居民可以累积的财富工具变多,同时自由化和消费主义盛行,叠加长期利率进入下行周期,储蓄率逐年下滑。进入21世纪后,台湾地区的家庭收支的平均储蓄率为22%,2020-2022年由于疫情储蓄率阶段性上升。


中国台湾地区高净值客群对ETF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根据中国信托银行与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22台湾地区高资产客群财富报告》,在2021年台湾地区高资产客群(资产规模达到3000万新台币及以上)中,约有59%持有台湾地区股票,42%拥有储蓄及现金管理类投资,40%持有共同基金。但预计未来高资产客群对上述三类金融商品的投资兴趣有所下降,而对于ETF、衍生品及台湾地区以外的股票的配置比例将有所提升。


通胀压力下,为避免资产贬值,中国台湾市场的观念逐渐由“存钱”转向“存股”。在当前台湾地区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2020年以来,台湾地区CPI指数持续高涨,通胀压力高居不下。与此同时,以台积电为首的芯片、半导体行业股价一度飙涨。这使得台湾地区民众的存钱意愿有所降低,更加愿意购入股票以“存股”取代“银行定存”。

主动投资难赢市场。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及台湾地区股票市场的几轮牛熊交替,投资者渐渐体悟,投资管理人创造超额收益的难度正在加大,因此逐渐转向被动投资。通过筛选在台湾地区销售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我们发现,以台湾加权指数为基准,2017-2023年,仅有2年(2017年、2022年)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赢台湾加权指数的占比超过50%,其中2021年、2023年该比例仅为16%。

台湾地区居民一直偏好高股息产品,近年来该需求嫁接到ETF上,主要由于高股息ETF分红+资本利得攻守兼备。根据《今周刊》,台湾地区居民一直偏有配息特征的金融产品:1990年代,偏好定存,主要由于本土利率较高;1995-2000年,偏好外币定存;2000-2007年,偏好结构化债券;2008-2015年,偏好高收益债券(即垃圾债);或随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券期权调整利差不断下行,叠加台股走势不断向上,2018年以后,投资者转向高息股产品。由“存款”转向“存股”,以每年领取股利为主。为避免资产贬值,中国台湾市场的观念逐渐由“存钱”转向“存股”。存股和存钱的概念较为相似,只不过将钱换成股票,因此在长期利率下行的情况下,若股息率大于银行存款利率,则该逻辑成立。“存股族”往往期望获得稳定红利收益以获取固定收入,但高股息产品的规模大幅增长也建立在股价即本金长期不发生大幅亏损的认知上。台湾地区宣传被动投资热度较高。台湾地区证交所设置了“配息行事曆”模块,投资者可以查询在该年份ETF的每月配息情况,也显示了台湾地区高股息ETF配息时间的可预期性,便于投资者进行现金流规划。同时,一些推崇被动投资策略的代表人物,通过发表文章、出版书籍等方式,向读者进一步普及指数化投资的理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风机出海行业报告:成本优势与新兴市场机遇

2024-06-27
下一篇

2024低空经济行业报告:新生态与万亿市场展望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