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建筑业出海报告:中国制造优势引领全球市场
1. 新兴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中国优势产能输出
1.1.新兴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加速
东南亚、非洲、印度、中东等新兴国家及地区近年来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显著提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1)这些区域普遍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较低,内部消费市场空间广阔,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潜力足,同时完善税收及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国产业资本加大投资。2)中国国内传统制造业因成本上升,叠加供给侧改革及节能环保等政策约束,部分中低端产能外溢至这些区域。3)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为避免高额关税和分散产业链风险,部分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等地转移。4)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部分资源国(如俄罗斯、中东等)显著受益,延伸资源品产业链及完善国内产业布局需求大幅提升。预计未来这些因素还将强化,推动新兴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一步加速。后文对东南亚、非洲、俄罗斯、沙特、印度等地区经济发展、工业与基建投资需求等情况做了详细梳理。
东南亚经济:2021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反弹。根据东盟秘书处《东盟统计摘要》,2022年东盟GDP同增5.7%,连续2年提速增长,并创7年新高。2023年印尼、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重要国家GDP分别增长5.1%、5.6%、5.1%、3.7%、5.0%,仍明显高于2023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2.7%的水平。
目前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以下方面:1)旅游业加速复苏;2)外商快速投资;3)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1)旅游业:快速恢复,带动机场建设提速
特殊突发事件冲击之后,东南亚国家旅游快速恢复,从印尼、泰国等7个东南亚主要国家旅游人数来看,2023年合计9327万人,相比2021-2022年大幅回升,已达到2019年旅游人数的73%,后续仍有较大恢复空间。
旅游业是东南亚多国经济支柱,为促进旅游业复苏,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重点包括机场建设,如2023年泰国新建了曼谷素万那普机场新航站楼,后续还计划扩建另外两个机场,即曼谷附近的廊曼国际机场和位于曼谷东南部的乌塔保国际机场;柬埔寨正在金边附近建造新国际机场,预计总造价15亿美元,同时在建国公省七星海国际机场,造价约2亿美元;越南拟投资近100万亿越南盾(约295亿人民币),以提高河内内排国际机场客容量;菲律宾正在规划首都马尼拉周边的四个机场扩建项目。整体看,后续东南亚各国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恢复,相关机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保持强度。
2)外商投资:逆流而上,重点聚焦制造与服务业
近年来,东盟成员国出台系列有利投资的政策措施,1)对内投资政策方面:2013-2022年,东盟成员国共实施了149项影响投资的措施,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有利措施与开放外资市场准入有关,超过五分之一的有利措施提供了投资激励,超过五分之一的措施旨在促进或便利投资;2)对外缔结投资协定方面:截至2023年6月,东盟成员国已缔结342个双边投资协定和83个具有投资条款的协定,占全球国际投资协定(IIAs)的13%。系列举措持续优化东盟投资政策环境,驱动东盟外商直接投资(FDI)加速。
根据《东盟统计摘要》,2022年东盟FDI达2240亿美元,同增5.5%,在全球FDI同比下滑12%的情况下,东盟FDI逆流而上,连续两年超越我国,成为发展中地区最大的FDI目的地。分行业看,东盟制造业、金融、批发和零售以及与能源转型(如电动汽车)、数字经济(如数据中心)相关行业的FDI投资表现较强;分国家看,2022年新加坡FDI最多,占东盟的63%;其次为印尼10%、越南8%、马来西亚8%。
3)进出口贸易:贸易总额明显上升台阶
近年来东南亚对外贸易情况表现较好,从主要国家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东南亚进出口贸易总额明显上升一个台阶。我们预计主要系:1)受益我国一带一陆战略不断推进,截至2023年,东盟已连续四年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也连续多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相关贸易总额稳步扩大;2)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为避免美国高额关税和分散产业链风险,部分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制造业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地区,推动出口贸易额进一步扩大。3)受益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表现较好,东南亚相关资源国大宗商品贸易增多。
4)数字经济:持续提升东盟经济活力
目前东盟国家正大力挖掘数字经济潜力,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23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23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商品交易总额预计达2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23年9月,《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正式启动,该协议涵盖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数字支付等多领域。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到2030年东盟地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增加至2万亿美元。
东南亚城镇化:整体偏低,后续提升空间较大。当前东南亚城镇化程度整体偏低,2022年东盟十国中,仅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城镇化程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有5个国城镇化率低于50%,柬埔寨仅25.1%。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63.6%,较2012年提升11.8pct,而2022年东盟十国平均城镇化率54.9%,仅较2012年提升4.5pct,近十年以来提升速率偏慢。相比我国,2022年东盟十国平均城镇化率低8.6pct,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东南亚工业化:工业4.0浪潮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景气。近年来东南亚持续重视工业化进程,相继推出“工业4.0”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如印尼2018年启动工业4.0计划,2023年启动《2025—2045年国家长期发展规划》,拟将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提升10pct;新加坡2021年提出“制造业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制造业产值增长50%;越南2019年发布《2030年面向2045年越南制定工业发展政策方向的决议》,2030年目标工业在GDP中占比超四成;马来西亚2018年出台“工业4.0国家政策”,并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
基建方面:东南亚基建投资景气度较高。我们统计包括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已纷纷提出明确的基建投资计划,其中印尼已宣布自2024年起将分阶段迁都,拟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将耗费466万亿印尼盾(约合2339亿元人民币),后续有望带动更多配套基建项目投资。
建材需求:水泥方面,从东南亚两大水泥生产大国越南、马来西亚数据来看,近年来水泥总产量整体向上,但增速波动较大,2023年越南水泥产量同增8%(有所降速),马来西亚同增17%(有所加速)。钢铁方面,从东南亚六国(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数据来看,自2017-2021年钢铁产量增速小高峰后,增速持续回落,2023年产量同降6%。考虑到后续东南亚经济有望保持韧性,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工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同时基建有望保持景气,相关建材、化工、能源需求有望提升,带动相关投资增多。
非洲GDP:表现出较强韧性,后续有望延续。2022年非洲GDP增速约3.5%,低于2021年,但高于3.0%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非洲经济状况报告,2023年以来,非洲经济受益投资增加、旅游及服务业持续复苏、采矿业开采增多,农业产出改善等因素,2023年非洲GDP增速反弹至约4%(非洲开发银行集团预测值),其中在非洲54个国家中,2023年有18个国家的GDP增长率超过5%。目前非洲持续巩固疫后复苏趋势,且正在积极承接欧洲政治冲突导致的溢出效应,后续非洲经济整体有望呈现出一定增长韧性。
非洲人口红利: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人口红利亟待释放。根据联合国数据,截至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其中约有55%生活在亚洲,17%生活在非洲,14%生活在欧洲和北美洲,8%生活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其余1%生活在大洋洲。目前非洲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非洲将占全球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其中有大量青年力量,人口红利充沛,亟待释放。
非洲城镇化率:基础设施缺位致城镇化率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大。2022年非洲54国中有32个国家城镇化率低于50%,最低的布隆迪城镇化率仅14.4%。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2022年城镇化率53.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非洲平均城镇化率47.9%,仍然低于50%,目前非洲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位,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非洲城市的经商和生活成本偏高。后续若非洲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则有望加快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竞争力,未来非洲城镇化率潜在的提升空间较大。
非洲基建:投资需求较大。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目前非洲仍有约6亿人用不上电;非洲大陆铁路总里程约8.4万公里,且较集中于北部和南部非洲;非洲道路超过一半是非硬化道路,公路交通承担着80%的货物运输和90%的旅客运输;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为46.8%,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不足,令非洲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成本增加了30%至40%。
若非洲国家要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非洲开发银行估计,非洲每年需要投入约130亿至17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道路铺设、桥梁搭建、机场升级以及住房开发等关键领域。
非洲建材需求:人均产量及消费量极低,提升空间较大。
水泥方面,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2020年非洲水泥产能3.86亿吨,水泥产量2.13亿吨,产能利用率55.1%。相比之下,我国2020年水泥产能34亿吨,产量24亿吨,产能利用率70%。受制于非洲石灰石资源较为缺乏、电力资源紧张、水泥工艺落后等因素制约,非洲水泥产能扩张速度较慢,且产能利用率偏低,并进一步导致非洲水泥价格较高。以西部水泥在非洲的销售情况来看,2023上半年的水泥平均售价618元/吨,远超国内(约300-400元/吨)。
钢铁方面,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21年非洲粗钢产量占全球的1%,钢铁表观消费量占全球的2%,考虑到非洲总人口与我国相近,而我国钢铁产量及消费量均超全球一半,非洲钢铁人均产量及消费量与我国差距巨大,未来非洲钢铁产量及消费量提升空间广阔。
非洲能源投资:可再生能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据人民网,非洲约有6亿人没有电力供应,且随着非洲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非洲电力需求缺口较大。考虑到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压力,非洲难以重复过去亚欧美国家通过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来发展经济的模式,但非洲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储量分别占全球的40%、32%和12%,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非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在2023至2025年增长600亿千瓦时以上,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24%增至2025年的30%。
俄罗斯GDP:美欧制裁下推动产业转型,释放国内经济潜力。2023年俄罗斯GDP增长3.6%,系近10年中除2021年以外的最高值,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预测,2024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在美欧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与外贸结构转型,释放国内经济潜力。
俄罗斯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例稳步提升,失业率持续创新低。截止2022年,俄罗斯城镇化率75.1%,明显高于我国的63.6%,且仍然呈逐年稳步提升态势。此外,2023年俄罗斯失业率仅3.0%,创1994年以来最低水平。
俄罗斯投资: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均保持景气,能源供应稳步提升。2023年俄罗斯制造业商品总产值7.5万亿卢布(约合6100亿人民币),同增20%,较上年提速30pct,工业部门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重要动能。2023年俄罗斯采矿业产值2.6万亿卢布(约合2100亿人民币),同增48%,较上年提速73pct,俄罗斯采矿业显示较强抵御能力,其中俄罗斯国内能源生产及传输行业产值5.1万亿卢布(约合4131亿人民币),同增12%,较上年提速5pct。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能源界,2023年俄罗斯石油产量约5.23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对我国石油出口1.07亿吨,同比大幅增长24%,俄罗斯成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23年俄罗斯建筑行业总产值15.1万亿卢布(约合1.22万亿人民币),同增15%,较上年回落4pct,但仍然保持较快扩张速度,在与东方国家积极对接经贸合作的背景下,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持续增多。
俄罗斯外贸:与我国贸易更加紧密,我国占其外贸比例已超3成。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持续增多,2023年我国进口俄罗斯商品1285亿美元,同增13%;出口商品111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对应2023年我国占俄罗斯出口/进口货物的比例分别为30%/37%,较上年提升11/9pct。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