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

环保、双碳、政策


1、《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发布


11月6日,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发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该报告是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报告,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全价值链上的多重利益相关方以及其行动实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企业案例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实践参考,从而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智利总统:计划减少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获得许可所需时间以持续推动能源转型


智利总统博里奇7日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创造新发展机遇的重要工具,智政府希望减少该领域项目获得许可所需的时间以持续推动能源转型,让该国在应对气候危机上做出更多贡献。


智利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系列研讨会当天在该国首都圣地亚哥举行,博里奇出席开幕活动并发表演讲。他说,尽管智利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仅占0.3%,该国政府坚持与其他国家以同样的决心合作解决问题。


3、联合国新报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适应资金远远不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23年适应差距报告》指出,目前发达国家筹集的资金远远不足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估计仅为发展中国家所需适应资金的十分之一到十八分之一。


报告指出,根据模型估算,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资金约为2150亿美元至3870亿美元,而2021年这些国家从发达国家收到的适应资金仅有约210亿美元,较2020年还下降了15%,资金缺口高达1940亿美元至3660亿美元。


02


ESG金融


1、商务部副部长凌激:欢迎各国分享中国绿色低碳市场红利


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展绿色投资贸易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愿大力开展可持续贸易投资。20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欢迎各国分享中国绿色低碳市场的红利。”凌激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愿与各国在技术、研发、生产等方面深化合作,分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03


社会实践、企业动向


1、《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正式发布推动中国低碳物业经验


11月7日,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万物梁行联合RICS、同济大学三方共同编写的《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中英文版本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部由权威产、学、研三方共创的低碳物业白皮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商企空间碳排放路径的现状、挑战及减碳路径都进行了详实而专业的阐述,给国内的商业资产业主方、运营方提供减碳参考,并通过国际资源网络,将中国的低碳物业经验传递给全球伙伴,共同推动全球减碳进程。


2、东旭蓝天子公司获得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备案


东旭蓝天11月6日晚间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三门峡旭风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三门峡市陕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备案证明,将新建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占地65亩,总投资为5.6亿元。该项目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钒液流电池。

【联合国】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

远景动力入选联合国《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


11月6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


作为联合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GDIforSDG)项目系列报告之一,该白皮书是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锂电产业低碳发展的权威报告。


凭借低碳技术创新与持续赋能锂电产业绿色转型,远景动力入选报告,为全球锂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参考。


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趋势下,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正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


2023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即强调对涉及电池原材料采购、制造、使用和回收的整个电池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并要求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自2024年7月起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在三年后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制要求。日本、韩国等也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白皮书深入研究15年电池发展趋势,收集60余份电池碳足迹文献,根据统一的核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来源,全面(多技术路线)、系统(Life-cycle-analysis,LCA核算方法)、客观(考虑跨期因素)地整理、分析三元锂(NCM)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固态电池“从摇篮到大门”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同时探究影响电池碳足迹的主要因素,结合企业成功实践案例提出相应的减碳措施,同时针对回收阶段,量化评价不同回收方式的减碳效益。


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减碳挑战,报告建议国家和企业需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核算工具和数据准确保障机制,实现动力电池产业碳排放的准确核算和管理。同时,国际间需要建立针对标准、方法论等的跨国互认机制,推动不同国家间的碳足迹核算体系相互认可。而跨国头部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和技术要求增加的挑战之际,也面临着新型商业合作模式的机遇。


报告将远景动力的减碳实践经验作为典范——公司通过研发低碳产品、改良生产工艺、推进节能降耗、投资可再生能源、开发回收技术、自研数字化工具、建立零碳产业园等措施,在自身减排的同时带动和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行减碳实践。


今年7月,远景动力宣布公司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运营碳中和目标,从而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零碳转型。


根据规划,远景动力将在2025年实现100%绿电使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此次作为知识合作伙伴携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推出的《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也将助力行业更多伙伴加速零碳转型,推动动力电池行业低碳循环发展。


上一篇

【联合国】2023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报告

2023-11-20
下一篇

【瓴羊】2023中国购物中心营销价值报告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