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风电设备行业报告:中际联合市场拓展与盈利预测
1、深耕高空安全设备,推动多领域发展
1.1、市场地位稳固,业务多元发展
深耕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拓展非风电领域方向。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5 年,于 2021 年完成上市。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 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公司产品主要用于风力 发电行业,2023 年风电行业营收占比高达 98.02%,主要包括塔筒升降机、免爬器、助爬器 等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爬梯、救生缓降器、滑轨和防坠落系统等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同时还陆续推出大载荷齿轮齿条升降机等新产品。此外,公司正持续推进非风电领域产品 的开发,如工业及建筑升降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产品等。
注重研发创新,技术赋能产品。公司技术团队大概在 300 人左右。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 618 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 26 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高空安全作业 设备上,公司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通过多项关键技术 整合,实现多领域多产品综合开发及融合应用。同时,公司战略布局逐步完善,公司的核 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内市场地位稳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产品已应用于 16 个行业,出口到 65 个 国家和地区,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主要产品在国内风力发电行业的 市场占有率约 70%。2023 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 5.42 亿元,同比增长 73.6%,占主营业 务收入的比例达 49.10%。从 2023 年全年的新签订单情况来看,海外市场占比已达 50%,国 外市场开拓取得阶段性的成效。2023 年 5 月,公司设立完成全资二级子公司 3S 美国工程服 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风电覆盖下游龙头企业,拓展领域或将成为新增长。公司下游主要客户涵盖五大发电 集团、风机制造商龙头,客户实力能够产生较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国内市场新增风电装 机需求,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化迭代,风电维运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产品现已拓展至电 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 16 个行业。目前新兴领域均推出多款新品,其中物料 输送机、爬塔机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重点产品,拓展领域将或成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增量。
1.2、股权结构集中,核心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股权集中,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达 30.00%。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实际控 制人为刘志欣、于海燕夫妇。刘志欣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24.31%的股份,通过世创发展间接 持有公司 5.69%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 30.00%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经验丰富,管理层资历深厚。公司董事长刘志欣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 任首都钢铁公司设计院机械工程师。2008 年 5 月至 2009 年 9 月任中际有限董事兼总经理,2002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担任北京加汇通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监事,2012 年 6 月至今历任 中际有限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具有在高空安全 领域 10 年以上行业经验,对行业发展、技术方向有深刻的认识,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坚实保障。
1.3、风电领域稳定发展,拓展领域带来新增长
公司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主要包括塔筒升降机、免爬器、助爬器、爬塔机等高空安全升降设 备和逃生包、防坠落系统、自锁速差器、智能安全帽等高空安全防护设备。风力发电行业 是公司产品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裕,2023 全年公司新签订单、发货数。
风电领域业绩稳定,主营产品支撑营收增长。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2023 年公司专用 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营收 10.5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95.08%,毛利率达到 45.86%,其中高 空安全升降设备营收 7.63 亿元,毛利率达到 47.33%;高空安全防护设备营收 2.87 亿元,毛利率达到 41.96%。
主营产品稳定增长,风机招标支撑业绩。公司主要产品增长势头良好,结合风机装机 情况和技改需求,公司塔筒升降机、免爬器等主要产品的营收有望保持较高增速。风电行 业中风机大型化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公司新品齿轮齿条升降机就是针对风机大型化的 趋势而研发的,风机大型化结合维修技改将打开市场空间,促进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需求增 长。2023 年公司风电行业营收 10.83 亿元,占公司全年营收 98%。
业务拓展非风电领域,打开新的增长曲线。公司非风电业务产品有工业升降设备、安 全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其中,工业升降设备包括工业升降机、爬塔机和物料输送 机等;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坠落系统等;应急救援产品包括民用高空逃生下降器、灭火毯等。2023 年新签订单中 60%以上来自国际市场,非风电领域的订单金额约在 1000-2000 万,同比增长约 8-10 倍。
1.4、降本控费带动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有望快速 下降
营收稳中有增,业绩稳健增长。近几年公司的营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2-2023 年产 品营收 cagr 达 30.84%,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28.87%,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40%以上。2022 年 受到疫情影响,2023 年以来业绩明显改善,营业收入实现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38.17%。
2024Q1 营业收入实现 2.4 亿,同比增长 37.24%。2017-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整体呈现增长 的趋势,2024Q1 的归母净利润为 0.58 亿元,同比增长 286.67%,整体业绩呈现向好的趋势。
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和销售单价下降的综合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降。其中毛利率从 2017 年的 54.65%下降为 2022 年的 43.67%,2024Q1 回升到 46.56%,整体盈 利维持在较高水平。
持续加大新业务的拓展,在营销、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同时提升了人员薪 酬,使得公司费用率有了明显增长。公司期间费用率从 2020 年的 20.0%增长到 2023 年的 27.9%。目前公司已经开始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降本控费来降低成本,2024 年一季度公司 期间费用率为 22.5%,相比 2023 年全年 27.9%已经有明显下降,预计公司有望在未来恢复 到以往的净利润率水平。
2、高空作业设备:增量与存量市场双轮驱 动,产品价值量有望提升
2.1、风电行业稳健增长,增量与存量市场双轮驱动
根据国家标准 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作业,指在距坠落高度基 准面 2m 或 2m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升降工作平台术 语与分类》(JB/T 12786-2016),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举升式升降工作平台、导架爬升式工 作平台、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异型轨道式工作平台。
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在欧美地区应用较为普遍,欧美地区也是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最大的 应用市场。欧美地区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市场起步早,且由于地区经济总量较大、人工成本 较高、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等原因,高空安全作业设备 应用较为普遍,设备保有量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得益于广泛应用和研发积累,欧美地区 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此外,欧美地区租赁市场发 达,通过租赁方式大大降低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首次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有效推动了高 空安全作业设备的普及和行业发展。国内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起步较晚,设备保有量低 于海外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安全意识提升、施工效率要求提高、施工 场景多样化等因素的驱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普及度有所提升。
对于风电领域,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需求,高空作业设备更新换代的本质需求来源于 安全与增效。对于风电场的维护而言,升降设备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增加风机发电时 间,降低人力成本,延长工人工龄等等。
高空作业设备的市场空间主要分成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新增风电市场:一方面,随 着国内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风力发电企业 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企 业、风机制造商等客户在新装风机时,选择安装塔筒升降机、免爬器等专用高空安全作业 设备。另一方面,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机塔筒高度相应提高,客户对风机运 行维护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2023 年风电装机高速增长,新增装机 75.9GW,同比增长 102%,占当年新增装机 21%。其中陆风装机基本符合预期,海上风电由于航道等原因导致 2023 年装机不及预期,预计 2024 年将有望迎来翻倍增长。根据风能专委会统计,2023 年 全国新增吊装 14187 台,较 2022 年的 11098 台增长 28%。根据中电联预测,2024 年我国风 电新增装机约为 89GW,以此推算预计 2024 年风电新增装机增速为 17.3%。
对于增量的市场空间测算,我们认为伴随着陆风与海风大型化趋势,预计单台风机装 机容量有望持续上升,因此风机数量增速降略小于风电装机增速。另一方面,公司产品陆 上风机总价值量(暂不考虑大载荷以及齿轮齿条升降机)为 15-20 万元,海上风机总价值 量为 30-40 万元,且单机价值量有望随着大载荷以及齿轮齿条升降机的占比持续提高而不 断增加。
存量市场方面,随着国内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的逐 步提升,风力发电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企业出于运维效率 和安全性角度考虑,选择通过技改方式,对存量风机加装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或将原有 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升级替换成相对高端的专用高空安全升降设备。行业龙头中际联合营收 中,存量市场约占比 40%。我们预计目前的存量风机数量约为 50 万台左右,对应可改造风 机数量约为 25 万台,假定滚动 5 年存量改造完成,则对应每年存量市场的空间约为 30 亿 元。高空安全防护设备方面,我们预计每过 2 年更换一次安全防护设备,随着安全意识的 逐步提高,单人防护设备的价值量将有一定提升。综合来看,2024 年包含升降设备在内的 风电高空作业设备总市场容量大约为 106.3 亿元。
从行业格局来看,由于欧美国家发展风电的时间较早、历史较长,风电产业链整体发 展较为完善,风电及相关行业部分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国际上比 较知名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如丹麦 Avanti Wind Systems A/S 、美国 SafeWorks, LLC、法国 Tractel Group 和德国 Hailo Wind Systems GmbH & Co. KG 等,其 中丹麦 Avanti 和法国 Tractel 目前都已经被瑞典企业 Alimak Group 并购,行业集中度越 来越高。风电领域中,随着中际联合营收逐步提升,公司营收规模于 2020 年超越 Alimak 成为风电高空作业设备最大供应商。2023 年中际联合海外收入也已经超越 Alimak,总营收 规模是 Alimak 的 2.4 倍。
2.2、风机大型化、产品升级带动价值量双升
目前,风机大型化趋势在风电行业中愈发明显。大型化会使得每 GW 对应的风机数量 减少,但同时大型化后风机高度也会更高,因此升降机、大载荷升降机、平台自动开闭系 统等效率更高的设备渗透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塔筒高度的增加也会提升相应产品的价 格。行业龙头中际联合升降设备(即升降机、免爬器、助爬器)在 2023 年营收占比中升降设备占比为 69.1%,其单价约为 7000-50000 元,而公司单台风机可以提供产品陆风总价值 量约是 15 万-20 万,海上风机总价值约是 30 万-40 万左右。因此除了升降设备以外的防护 设备如速差器、平台自动开闭系统、铝合金平台、护栏等目前在市场上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随着渗透率逐步提高有望带动单机价值量提升。
此外,升降设备产品持续迭代也会推动风机单机价值量提升。2020 年公司价值量最高
的产品为塔筒升降机,其单价为 4.3 万元/台,远高于免爬器(2.0 万元/台)与助爬器(0.71 万元/台),营收占比 31.34%,而 2023 年度公司在新签订单中约 60%为升降机产品,升降机的占比提升推动公司单机价值量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公司推出价值量更高的产品 齿轮齿条升降机,采用齿轮传动,平稳性更佳。可以在塔筒厂内完成预先安装,与塔筒一 起运往现场,第一节塔筒吊装完成之后通电即可运行。而传统升降机在吊装期间无法使用,陆上项目需要等待至少 10 天,海上项目需要专人随船安装。随着风电行业中超高风机占比 越来越高,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的荷载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钢塔架已经无法满足结构受力的 要求,钢混式风机塔架凭借安全可靠、发电量高、运输限制小、使用寿命长、碳排放低等 优点,成为国内外高塔的主流技术趋势之一。尤其在 140 米以上风电机组中,钢混塔架使 用量超过三分之一。混塔施工期间需要人员频繁上下,齿轮齿条升降机的产品特性决定了 其可以随着施工节奏而同步运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泛用性。
3、市场地位稳固,下游领域持续拓展
3.1、龙头地位稳固,市场壁垒深厚
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较高。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高空安全作 业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研发设计塔筒内附件的企业。公司深耕 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十多年,已形成全球化的品牌产品集群,能够满足全球不同区域、不同 用户的最佳产品体验,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和定制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 司主要产品在国内风力发电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约 70%。升降机产品在欧洲风力发电行业市场 占有率约 30%,免爬器在北美和亚太市场占有率接近 100%,塔筒升降机、免爬器等产品市 场占有率高。
产品壁垒高,客户粘性较强。公司为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风机制造商、塔筒制造商、服 务提供商和风场业主提供全球本土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服务。市场对专用高空安全设备准 入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针对进入本区域市场销售的产 品准入标准各有差异,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 资质证书,以符合客户的准入要求。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主要产品累计通过了欧 盟 CE 认证、北美 UL/ETL 认证、海关联盟 EAC 认证、澳洲高空设备注册认证、巴西 INMETRO 认证、RoHS/REACH 认证、劳安认证、CCCF 认证等 153 项国内外资质认证。此外风 机制造商对于供应商的要求较高、资质审核时间较长,成为合格供应商后一般不会轻易更 换;风力发电类企业由于涉及其自身生产安全,对于产品质量通常要求较高。公司借助技 术、质量、服务等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凭借广泛的客户群体。
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保障产品售后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高空作业装备,需要具备极 强的安全性保障,因此对售后服务提出较高的要求。公司在全球多地均设有售后服务网点,具备全球设备安装及维护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公司拥有 4 个子公 司、3 个研发中心、1 个制造中心、3 个营销中心、全球服务网络遍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服务人员 700 余人,服务总时长超过 500 万小时,能够实现 365×24 全时服务、12h 消 除故障、24h 提供解决方案、48h 到达现场,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及时响应的售后服务。同时,公司也拥有全球设备安装和维护能力,已为全球 2,000 多个风力发电厂提供服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