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K】2023-2024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3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展会期间,GfK与中国电子商会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联合发布《2023-2024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中国科技消费电子企业经历了数轮业务发展的潮流,如今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企业亟需转型升级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战略和战术,站在全球视角提升企业韧性。GfK基于连续多年的全球科技消费电子行业咨询经验,归纳出中国消费电子行业三大新特征:新周期拐点、新场景创新、新格局重塑,助力企业积极战胜挑战、把握机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范围内赢得新一轮增长。
【白皮书摘要】
一、新周期:科技经济双周期拐点已至,消费电子将迎趋势性上行
我国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已发布,除房地产依旧疲弱外,其他经济数据均表现向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这表明,随着经济刺激措施的落地、发挥作用,居民消费端的消费需求有所好转。同时,企业端的收入和业绩也进一步好转。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走过了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力驱动的桌面互联网时代、以手机为主力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预计新的发展周期将成为以AIoT为主的新技术驱动的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软硬件服务将加速落地。GfK预计,2023年中国科技消费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人民币左右,2024年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同比增速将达到5%。
二、新场景:需求变迁,驱动智能化和高端化场景纵深创新
01、消费场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场景化创新成必然
GfK2023年5月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已恢复至疫情以来的最高点,超过半数(52%)的受访者认为过去半年家庭经济状况“变好了”,说明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预期正在迅速好转。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就变得尤其重要。
02、家电领域:向全屋智能和集成化纵深,推动改善型品质家电快速增长
中国智能家电市场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GfK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中国家电市场整体智能化率已达到44.2%,对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3.0个百分点。其中,白电的智能化占比增长最为明显,空调较去年同期上涨8.5个百分点。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绿色节能和套系化家电不断发展,促使厨电成熟品类走向更优更强的发展方向。
03、Phone+领域:研发驱动品牌极致高端化,技术创新加速
2023年,各手机厂商聚焦改善折叠屏产品痛点,对屏幕、续航、厚度等问题提出更多解决方案,GfK预计今年折叠屏手机的均价将跌破万元大关,至9000元左右,销量则有望逼近500万台。随着游戏市场的蓬勃发展,游戏耳机中的无线产品迎来加速增长,在传统零售渠道(线上+线下)以及社交媒体渠道的销售额占比达到35%。
5G与AI等新技术正催化多种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软硬件服务加速落地,5G带来的万物互联以及AI带来的交互进步和智能化应用的碰撞,使得AIoT成为当前消费电子最大的创新及成长动能。
04、新兴领域:结构升级明显,新兴品牌引领新一轮科技趋势
近年来,中国品牌在AIoT、扫地机器人、AR/VR等科技硬件新品类上也表现出引领行业的潜力。今年“6·18”期间,清洁电器市场的产品结构升级明显,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低价,转而追求更能切实改善生活质量的中高端产品,如:3500-4500元价格段的高端洗地机(“6·18”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167%)、5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持推杆吸尘器(+111%)等。
展望未来,随着5G与AI等新技术催化多种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软硬件服务加速落地,产品将从单品向互联快速衔接过渡,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可以预见,未来科技品牌单一品类运营难度会越来越大,场景化创新将成为科技企业更加重要的目标。
三、新格局:全球格局重塑,中国品牌从“走出去”到“国际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产品被选入海外消费者的购物车,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也凭借着此前积累的制造及管理优势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占率。GfK零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厂商在海外市场市占率已增加至14.5%;中国空调厂商在海外市场市占率增加至12.9%,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增加至42.2%。
中国手机品牌的出海历程,足以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以前靠“性价比”出海,逐渐转型成为当下“品牌、品质、科技”的代名词,高端化路径如火如荼。
中国科技消费电子行业有两个重要属性,一个是消费,一个是科技。消费是需求属性,科技是供给属性。科技创新的内在原因是需求变化,创新的传导机制是通过投资,创造供给而完成。需求经济和技术创新必将推动消费电子行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从而产生新的增长引擎。
我国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已发布完毕,除房地产数据依旧疲弱外,其他经济数据均表现向好,整体经济在8月份触底回升。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7月增幅为2.5%。这表明,随着经济刺激措施的落地、发挥作用,居民消费端的消费需求有所好转。与此同时,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月增幅为3.7%,这也表明,企业端的收入和业绩明显进一步好转。
可以预见,尤其是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增加。在本轮由AI引导的中周期中,中国在中游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从中上端向中下端转移,下端相关产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加速和集中,中游偏下行业将持续繁荣,进而造成整个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从产值上来看,技术进步对信息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最大,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
全球消费电子至今经历了三轮大周期,分别由PC电脑、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带来。消费电子呈现出一定周期性,而且周期由不同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叠加而成,包含产品新品类周期、单个产品迭代成长周期、成熟阶段存量市场的更新周期。消费电子的消费刚性和电子成长性,在周期演进中,一款/类新产品在先导期增量逻辑占优,成熟期存量逻辑占优。
按照之前的消费电子周期理论,当前处于智能穿戴引领的第三轮大周期,但是可穿戴设备中TWS耳机、手表增速已经逐步放缓,而AR/VR/XR处于较早期仍未大规模起量,整体看消费电子处于第三轮的存量周期。
看未来:第四轮周期。AIGC今年很火,尤其是相比元宇宙,OpenAI的GPT大模型已经可以给很多行业带来重大影响和变革,那么消费电子作为AI+应用的承载终端,理应开启新一轮周期,而且在AI的助推下,VR、AR也有望迎来大爆发,因此我们认为消费电子的第四轮周期将是以AI+XR引领的新一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