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网设备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1公司简介: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优势企业
1.1基本概况:电线电缆行业老兵,并购实现一体化布局
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电线电缆行业老兵。1)子公司湖南湘能金杯始建于1952年,已深耕行业70余年;2)从品牌发展看,2009年“金杯”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3)从扁线业务看,已实现理论产能9.5万吨,特高压用扁电磁线的市场份额超50%;4)从运营成果看,2023年营收达152.93亿,打造中西南部区域龙头。
并购实现一体化布局,跨区协同发展优势明显。2004年收购湖南衡阳电缆厂,成立湖南湘能金杯电缆有限公司;2013年与成都三电电缆厂组建成都三电电缆有限公司,纳入品牌“塔牌”;2019年收购武汉二线,纳入品牌“飞鹤”;2020年通过股权收购,纳入品牌无锡“统力”;2022年合资建立江西金杯赣昌电缆,将“赣昌”纳入麾下。通过持续兼并收购,品牌聚力,推进一体化布局,公司已成为“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优势企业”,拥有五省七大生产基地,跨区协同发展优势明显。
1.2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稳定,多子公司全面支持运营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学愚和孙文利夫妇,多子公司全面支持运营。吴学愚、孙文利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能翔投资和闽能投资对公司间接持股,能翔投资持股15.69%,闽能投资持股4.08%,加上吴学愚对公司的直接持股8.18%,公司的实控人总共持有公司27.95%的股份。子公司业务紧密关联公司业务,为公司运营提供保障。例如有“湖南省第一根电线缔造者”之称的核心全资子公司——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以及设有湘潭、无锡两大扁线电磁线生产基地的全资子公司——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
1.3主营业务:线缆业务仍占主导,扁电磁线业务增长迅速
公司两大核心产品为电线电缆和电磁线。公司的产品包括电线电缆、电磁线、冷链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电线电缆和电磁线是公司的两大主营产品。电线电缆为公司主体业务,扁电磁线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52.93亿元,电线电缆产品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0.99亿元,占比66.40%,销量同比+13%,主要系报告期内着力渠道和大客户开发,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电磁线产品收入50.20亿元,占比32.83%,销量同比+23%,电磁线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较2021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7.50pct和2.73pct,主要系特高压变压器、新能源电机用扁电磁线需求旺盛,业务持续高速增长,销售规模增加实现盈利增长所致。具体来看,变压器用扁电磁线销售量同比增长约25%,其中特高压变压器用扁电磁线订单饱和,较上年同比增长超2倍。
1.4财务情况:经营业绩稳健向上,期间费用控制得当
整体业绩稳步向上,扁线业务有望再创新高。受益于电力能源结构调整及电力投资的加大,输变电变压器用电磁线业务需求带领公司再创业绩新高,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52.93亿元,同比+15.83%。受益于国家先进制造业加计5%抵减增值税税收优惠,电缆产业增加净利润5,319.59万元,电磁线产业增加净利润1,196.01万元,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5.23亿元,同比+41.12%,归母净利润率约3.42%。
毛利率领先同行企业,净利润稳健向上。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强,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毛利率为11.29%,领先同行业公司。主要系原材料铜材价格变动,两大主营产品毛利受到牵制,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由2018年的15.35%下降至2023年的11.29%;但公司的净利润仍能在经营队伍的有效管理下稳健向上,2023年的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41.40%,净利率为3.87%。
期间费用率持续改善,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公司加强内部降本增效与风险管控,费用比率有效控制。同时,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3年投入研发费用4.98亿元,同比+8%,研发费用率约3%。公司的研发项目包括铝合金光伏电缆及线束项目、漆包超导绕组线、电力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电缆的开发等均已达到阶段性预期目标。营运能力稳健,短期债务管理及存货管理能力提升。
公司的产品运营能力比较稳健,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较2021年变化不大,较为稳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由2022年的49.41天增长至56.07天,存货周转天数改善明显,由2022年的37.94天减少至34.60天,存货变现的速度加快,公司存货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
1.5研发:研发投入行业领先,电磁线领域技术快速突破
加码技术大力投入研发,自建高质量科研团队。大力引进技术研发人才,研发人员数量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达到852人。研发投入比重大,2023年研发费投入4.98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3%,处于业内较高水平。公司培养了能够独立承担技术开发项目的科研队伍,为公司拓展产品序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电磁线领域技术快速突破,研发“国际先进”产品。公司通过多年不断技术引进、技术合作、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等方式推动电磁线技术突破,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同时掌握“漆包、漆包+膜包、peek挤塑”三种绝缘方式的电磁扁线绝缘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公司电磁线产业中心技术创新佳绩频出,自2019年以来多项产品和技术获评“国际先进”;2022年200米级超大截面铝合金扁线研发成功,填补国内空白;2023年上半年研制铝导体绕组线产品、立绕漆包线产品、超导线缆实现批量交付等。多种产品研发和技术难点突破增强供满足客户一站式、定制化采购需求的能力,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6采购:多措施锁定采购成本,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
铜材成本占比较大,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利润。公司主要原材料铜、铝价格波动较大,上海有色电解铜现货价格自2019-2023年均价分别为4.77/4.82/6.86/6.77/6.83万元/吨。铜铝占公司产品总成本的80%左右,线缆以成本加成模式为产品定价原则,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造成影响。
锁定铜价对冲风险,统一集采提升议价能力。公司产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电磁线、电缆产品通常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采取现货点价、签订远期供应合同、期货套期保值等措施锁定采购成本。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电解铜、大宗电缆料等均由集团采购部门统一集采,把控原材料品质,提高采购议价能力。
1.7分红:高分红铸造长期投资价值,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红利
积极贯彻高分红策略,2023年分红历史新高。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坚持每年现金分红,多年来累计分红14次,分红金额呈现稳健增长趋势,自2010年0.2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3亿元,创公司历史新高,复合增长率20.01%。分红总金额数量可观,上市以来总额达到16.11 亿元。2023年公司每股派息0.4元,分红率达50.68%,股息率达4.95%,现金分红同比增长16.73%。公司分红常年保持行业高位,现金股利金额近年来稳步增长,股息率始终维持在3%以上,领先多家业内龙头和下游变压器企业。未来公司仍然有望长期保持高比例分红,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和投资信心。
2电线电缆:电力市场空间广阔,积极兼并优质标的
2.1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空间广阔,市场集中度较低
国民经济“血管”,下游应用空间广泛。电线电缆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在中国机械工业细分行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汽车制造,电线电缆同时也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电线电缆产业链较为成熟,上游行业主要涉及提供制造电线电缆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基础材料行业,包括铜、铝及其合金;生产交联绝缘套和护套料的橡胶行业,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化工行业。中游阶段包括电线电缆生产制造企业,涵盖生产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缆、裸电线、绕组线等各类电缆。在各类电线电缆中,电力电缆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市场规模占比最大,高达39%。下游行业应用场景广泛,主要涵盖工程机械、通信、电力、化工和建筑等行业。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为线缆行业提供稳定需求。电力行业是电线电缆产品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全社会用电量的稳步攀升为线缆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电线电缆市场规模触底向好,规模以上电线电缆销售规模保持在万亿元左右。我国电线电缆市场在经历行业低谷后整体呈现微弱的年增长趋势,主要系我国宏观经济疲软和制造业去产能的影响,电线电缆行业在2018年产量大规模下滑,市场规模达近十年的最低点。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等领域投资的加速,电线电缆行业开始缓慢复苏。根据中商情报网统计,2022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4.46%。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线缆行业属于市场化充分竞争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主要系线缆行业企业众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2022年,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销售收入达1.17万亿元。宝胜股份位居行业榜首,市场占有率仅为3.45%;其次为起帆电缆和远东股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1%和1.69%,其余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低于1%。
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CR5仅8.5%,参考发达国家的高产业集中度(法国CR5约90%、美国CR10约70%、日本CR7约65%),未来市场份额将向具有品牌、质量、技术优势的规模化生产企业集中。电线电缆行业大致可分成3个竞争梯队,公司目前位于第一梯队。基于电线电缆业务营业收入的划分,我国电线电缆企业可分为3个竞争梯队,2023年公司电线电缆业务突破百亿元,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2.2竞争优势:品牌聚力打造区域龙头,产品抗风险及差异化能力强
受益于多赛道多覆盖,公司抗风险能力和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较强。公司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工业装备配套、轨道交通、安防以及各类建筑、基础设施配套等基础领域,有利于缓解下游周期变化对公司业绩影响。行业内普通线缆产品供应有余,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公司不断开发铝合金电缆、轨道交通电缆、辐照电缆、高温电缆、机车车辆电缆、环保和防火电缆、工程机械等领域特种电缆,打造差异化优势。
产品质量获得国内外体系认证,一流技术研发实力为质控保驾护航。公司坚持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线。1)产品认证:优选原料,坚持用良“芯”,做“好”线,严格执行比国家标准要求更高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公司正在或已经取得了TUV 机构CE 认证、德凯及CQC 充电桩电缆认证、交/直流充电桩系列认证、储能电缆UL3817 认证、德标工业控制电缆CE 认证等。2)质量检测:公司拥有国家输变电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线缆检测基地共建第三方服务平台、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湖南工作站等,公司能够更有效地把控产品质量。3)公司荣誉: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管理水平,公司先后荣获了电线产品国家银质奖、第六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奖项。
电线电缆行业辐射半径限制单一品牌扩张。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较低(CR5=8.5%左右),业内企业众多(约1万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尚无覆盖全国的大型龙头。受电线电缆行业特性影响,公司销售业务存在辐射半径,单一品牌发展运输、管理半径受限,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存在压力。战略兼并中西南部多家品牌,打造区域性行业龙头。公司深耕电线电缆行业70 余年,上市后通过不断地兼并整合,现旗下已拥有湖南“金杯”、四川“塔牌”、湖北“飞鹤”、江西“赣昌”四大线缆品牌,目前已形成多品牌、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随着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持续增长,公司现已成为全国线缆行业优势企业、中西南部地区线缆龙头企业,不断推进行业整合。
稳健经营保障公司市场份额,保守扩产应对行业出清。电线电缆下游与房地产和工程机械相关,电线主要为家庭装修使用,用于房地产领域,电缆主要下游为工程机械。受下游景气度影响,公司预计未来非优质产能将面临行业出清。现有厂房规模和人员充足,公司会依据市场情况适当进行技改以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尚无合适的兼并收购标的,未来线缆业务增长将主要通过技改、开拓下游客户等方式实现。
3电磁线:多赛道需求加速,拟海外布局量利双升
3.1行业分析:扁电磁线优势明显,多赛道迎来需求快速增长
电磁线是多领域机电产品关键构件,下游应用广泛。电磁线是用于电机、电器和电工仪表的线圈或绕组,以实现电磁能量转换的电线。上游为铜及其他绝缘材料加工企业,下游应用广泛,电磁线是下游汽车绕组电机、工业电机、电力设备等领域重要产品构件。近年来下游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驱动电机作为电动车核心部件,受需求刺激驱动电机专用绕组铜线产业快速发展。
扁线助推变压器及电机轻量化高效化发展。扁线替代圆线,即使用矩形导线代替圆线导线。变压器领域:随着高压及特高压电网建设速度加快,电磁线作为变压器的“心脏”,向着降低变压器线圈损耗、缩小线圈体积的方向发展。扁线不仅能够提供更优良的散热效果、转换效率以及功率密度,而且相对比圆线能够大幅减小变压器体积,缩减变电站的建设成本和占地面积。
目前高压、特高压输配电变压器基本使用扁电磁线,中、低压变压器中也以扁电磁线为主流。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高效率高功率电机是保障新能源汽车爬坡能力、加速能以及最高车速等多项重要性能的关键,目前电机扁线化是电机轻量化、高效化、小型化重要的技术实现路径。区别于传统圆线电机,扁线电机定子使用更粗的矩形导线代替多而细的圆线导线,采用截面方平的扁电磁线绕组替代原先的圆铜线绕组,同时对电机进行结构化调整,提升整体效率。
扁线电机低成本实现轻量化,高性能功率密度升级。扁线电机相比传统圆线电机存在以下领先优势:
1.降低电机能耗:电机铜耗占电机运行能量损耗65%,扁线绕组横截面面积明显大于圆线,能有效降低绕组电阻,减少铜耗。
2.提高运行功率:矩形导线绕组相比细圆导线绕组扁线间间隙更小,相同定子槽体积下能装更多绕组铜线,因此具有更高的槽填充率,扁线电机槽满率相比圆线电机从40%提升至70%,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从某种程度上等于增加20%-30%的功率,功率密度提升。扁线电机比传统圆线电机的转换效率高1.12%;在全域平均下,两者效率值相差2%,按照典型的续航500km的A级轿车(搭载60kwh电池包和150kw电机)计算,假设电池成本以0.621元/wh,即每kwh的电池成本是621元,节约745.2元。
3.小型化:小型化扁线绕组的高槽满率意味着相同电机功率扁线电机铜线填充量更少,电机尺寸相应得到减小。扁线电机端部加工时可降低高度,如制作成各种特殊形态减少空间,与圆铜线电机相比可减少20%的端部尺寸,满足电机发展轻量化小型化特点。
4.降噪:扁线电机相比圆线电机定子具有更小的槽口尺寸,能够有效降低齿槽力矩从而降低电磁噪声;同时矩形导线刚性更大,对电枢噪音也具有抑制作用,再配合转子磁极与结构优化,NVH下降10%。
5.散热性能强:矩形导体使得内部空隙变少,增加各导体以及与铁芯槽间接触面积,提升电机热传导和散热性能。绕组端部导体间都留有最小空气间隙,更方便散热。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销量快速攀升。主要系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根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958.7万辆,同比+35.8%;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37.9%,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汽协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1150万辆左右,同比将+20%。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电驱动产品的搭载量也持续攀升,根据NE时代新能源的统计,2022年电驱动产品的全年销量达578万台,同比增速7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